教案人教版《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doc
《教案人教版《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人教版《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案人教版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篇课文为叙事抒情散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诚友情,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课文感情真诚强烈,叙事抒情互相交错,语言亲切感人,构思精巧别致。作者是以志愿军对前来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前3个自然段的写法大体一样。首先,都是用满含恳求意愿的祈使句开头,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怀体贴之情都饱含在这一声声的恳求中,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密不可分的亲情。同时,这3个自然段还以具有充分确信语意的反咨询句结尾,如此的表达防止了平铺直叙,
2、将中朝人民的深沉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这3个自然段中间表达的内容又主要是由送别时的情景和追想那些令人难忘的往事所组成,把现实的情景和往事结合起来,写得情真意切。课文的最后3个自然段以呼唤的方式,抒发了志愿军战士的心声,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朝鲜人民与志愿军送别的情景中,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遭到深化、生动的国际主义教育;二是让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教学目的: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战役、封锁、临时、硝烟、噩耗、坚强、大嫂、篮子、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
3、诵本人喜爱的段落,摘录使本人感动的词句。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遭到国际主义的教育。4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教学重、难点:教学本文的重点和难点应放在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和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上,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根底上领悟文章表达上的特点。教学预备:老师:抗美援朝战争影片、电脑课件学生:理解抗美援朝战争,搜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发生的故事。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引入,激发探究兴趣1.出示标题:“亲人”是什么意思?(有血缘关系的,关系亲切的人)谁是我们的亲人?2.课文中的“亲人”指谁?(指大娘、小金
4、花、大嫂,指朝鲜人民)这句话离别的话是谁说的?3.介绍时代背景: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浩浩荡荡地踏过鸭绿江,开赴朝鲜,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抵抗美帝国主义者的侵略。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中朝两国人民终于打败了美国侵略军。1958年10月撤离朝鲜。在漫长的八年中,在血与火的战场上,我们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生死与共。当我们打败了侵略者,当我们完成了历史使命,当离别的日子终于不顾人们深重的感情而降临时,志愿军战士深情地说引读课题:再见了,亲人4.课文中的大娘、小金花、大嫂,与志愿军战士并没有真正的血缘关系,那为什么把他们也称为“亲人”呢?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二、深化研读,展示探究过程1.初
5、读课文,整体感知。哪些事例说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1)大娘送打糕,昏倒路旁;救伤员,失去小孙孙。(2)小金花,为救老王,妈妈与敌人同归于尽。(3)大嫂,为挖野菜,炸伤了腿。2.走进情境,感受体验。(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哪里看出大娘像亲人一样对待志愿军战士?划出相关句子,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交流。学生说句子,自由谈体会。重点出示:A、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哪里写出了“雪中送炭”的困难和危险?大娘她们仅仅是为我们送来打糕吗?还为我们送来了什么?(鼓舞、希望、决心)抓住动词,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再见了,亲人 教案 人教版 再见 亲人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