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doc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一、教学目的:1、学习五首诗,培养积极的人生观,古代诗人关怀民生疾苦的思想情感。2、学习古人用典和借代的修辞手法。二、教学时数:三课时第一课时一、自学提纲:1、给以下字注音:柯(k) 戟(j) 寥(lo) 绮(q)阙(qu)婵娟(chn jun) 踌躇(cho ch)2、解释以下各词(1)酬(以诗相答)(2)弃置身(将本人安置在这里)(3)旧(老朋友)()闻笛赋( )()烂柯人( )(5)舟(船)()暂凭(暂且凭借)()销(销蚀)()将(拿起)(9)与(给)(10)絮(柳絮)()萍(水中的浮萍)()惶恐(惊慌害怕)()零丁(孤苦无依)()丹心(红心)()汗青(
2、指史册)()兼怀(一起思念)(17)把(端,拿)()胜(经得起,经得住)()朱阁(红色的楼阁)()恨(仇恨)()聚(会聚)()山河(华山黄河)(23)踌躇(内心不安)3、以下加点的词语分别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请指出它们实际指的是什么?(1)干戈寥落四周星(兵器,代战争)(四年)()留取丹心照汗青(代史册)()照无眠(词人本人)()千里共婵娟(代月亮)()东风不与周郎便(代周瑜火烧赤壁大败曹操的事)第二课时学习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1、题解: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于敬宗宝历二年(年)冬天罢官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官苏州刺史后也回洛阳的白居易相会时所作。附当时白居易的赠诗:醉赠刘二十八
3、使君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乐,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2、读全诗,考虑如下咨询题1) 首联交待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么样的心情? 2)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么样的现状?表达什么样的心情?3)颈联写的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么样的境地?4)结合标题说说尾联有什么意图? 5)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什么诗?从标题上看,这是一首什么诗? 6)诗中表现诗人坚决意志和乐精神的语句是哪一句? 明确:1)贬地之荒凉,贬时之漫长。痛苦而又孤寂。 2)用典。写回乡所见,人事俱非,今昔比照,恍如隔世。面对此景
4、诗人百感交集,不胜感慨。 3)原意是表达对现实的愤懑:“沉舟”“病树”自比遭贬;“千帆过”“万木春”则比喻被贬后,新贵们仕途得意。但这两句诗在客观上饱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充满哲理,或可理解为诗人心胸豁达。 4)回应标题,答谢友人并与之共勉,表现诗人虽遭遇挫折而意志不衰,积极乐观的思想境地。 5)抒情诗、赠答诗 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二、学习赤壁考虑以下咨询题: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非常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如此写有何作用? 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谈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讨论小结如下:(1)发觉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
5、铺垫。 (2)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由于他本人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大概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本人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三、学习 过零丁洋1、作者及写用背景介绍:南宋伟大的政治家,文学家,21岁中状元。元军入进中原后,他任右丞相,出使元军议和,被拘留。后逃到温州,率兵抵抗元军,后败退广东,这首诗是文天祥船经广东中山县南的零丁洋时写的。第二年又被俘,囚禁北京三年,屡次经威胁利诱,誓死不屈,最后被害死于北京。编指南录,作正气歌 2、(1)这首七言律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 (2)颔联上下两句有何联
6、络?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两层含义。( 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讨论小结如下:()写他岁中状元,因科举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之时,起兵抗元。()上句写国家山河破裂,情势危急;下句写个人历经艰苦危苦,说明了国家命运命运和个人的安危严密相联。比喻。()上句写追想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单处境。诗中巧妙地运用两个地名,一语双关地写出情势的险峻和境况的危苦及别人生的两次经历。(4)说明了作者以死明志的决心和强烈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第三课时一、学习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一)、情境导入
7、首先播放花好月圆夜MTV。师:首先让我们来倾听一首优美的歌曲。(播放音乐)同学们假如熟悉的话能够跟着哼唱。师:优美的音乐能唤起人的情感,带给人以美的感受,当我们沉醉在这优美的旋律中,你的头脑中首先出现出一个什么形象呢?生:月亮。师:中国自古以来就崇尚“花好月圆人团聚”,月亮的圆缺,给了我们无限的思念。明月与诗词好似天生就结缘,明月激发诗兴,诗词随明月而发,相伴而留香千古,在众多咏月的诗词中,苏轼的水调歌头被公认为中秋词中的绝唱,这节课我们就来鉴赏这首词(板书课题)。(二)、美读意境:通过屡次朗读,让学生熟悉文本,读的琅琅上口,读出情韵。1、听读感受意境。2、练读按本人喜爱的方式读,读出你的体会
8、、你的个性。3、配乐读在古韵悠扬的乐声中,学生吟诵,读出感情。(三)、走近苏轼所谓“知人论世”,读苏轼的诗词,一定要理解苏轼其人,解读他当时的背景。在学生先前预习、查找的根底上,通过投影打出苏轼与本词有关的经历: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散文上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词开豪放一派。书画上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从21岁中进士到如今(1076年)已20年,其间,父母相继过世,妻子早逝,与弟弟苏辙6年未见,而且仕途坎坷,政治上非常失意,屡次被贬官。我们学过的苏轼作品有: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
9、低各不同。”惠崇“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记承天寺夜游“庭下如积水空明”。赤壁赋(核舟记提到)。(四)、质疑赏析1上片的学习主要质疑,下片的学习重在欣赏。学贵有疑,擅长提出咨询题是学习考虑深化的结果。在赏析时,我先请学生在阅读和理解方面提出疑咨询。1、学生围绕作者的心理活动,抓住三个动词进展提咨询。“咨询”了什么?几时有?是何年?咨询月说明作者思索的深化,彷徨的心态。“欲”:诗人想干什么?乘风归去。诗人飞天的渴望是对天上的想象,是琼楼玉宇的美妙,是一个出世的梦,是一颗玉洁的心灵。“恐”:由于天高而担忧摔的重,由于担忧高处不胜寒而郁结。2、 学生的制造性
10、质疑在于咨询了如此一个不被人关注而又非常有探究价值的咨询题:词的首句为什么把句式进展互换?从做学生到做教师,我从没有想过这个咨询题,这确实是个有意思的咨询题。这确实是学生的发人所未发,“明月几时有?把酒咨询青天”,按意思,句式确应为“把酒咨询青天:明月几时有?”出乎教者预料之外的咨询题不能不讨论,因此讨论热烈展开,思路慢慢明确:句式互换,是为了强调词人的疑咨询,渲泄词人的感情,至于向谁发咨询,由于不需要答复,显得不十分重要。咨询在开篇,给人以爆破般的感受,充满气概的力量。3、 学生还抓住字词进展质疑,这种微观的咨询题更能切入文章的精华。如学生咨询:为什么说“归去”而不说“去”?学生在讨论中出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词曲五首 教案 人教版八 年级 语文 下册 诗词 曲五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