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基础知识(共28页).doc
《装配基础知识(共2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装配基础知识(共28页).doc(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装配基础知识(一)1-1装配工艺概述在生产过程中,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将诺干个零件结合成部件或将诺干个零件和部件结合成机器的过程,称为装配。一、 装配工作的重要性装配工作是产品制造过程中的最后一道工序,装配工作的好坏,对整个产品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零件间的配合不符合规定的技术要求,机器就不可能正常工作;零部件之间、机构之间的相互位置不正确,有的影响机器的工作性能,有的甚至无法工作;在装配过程中,不重视清洁工作、粗枝大叶、乱敲乱打,不安工艺要求装配,也绝不可能装配出合格的产品。装配质量差的机器,精度低、性能差、消耗大、寿命短,将造成很大的浪费。相反,虽然某些零部件的精
2、度并不很高,但经过仔细的修配,精确的调整后,仍可能装配出性能良好的产品来。装配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而细致的工作,必须认真做好。二、装配工艺过程产品的装配工艺过程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1. 装配前的准备工作(1) 研究和熟悉产品装配图及其技术条件,了解产品的结构、零件的作用以及相互的连接关系(2) 确定装配的方法、顺序和准备所需要的工具。(3) 对装配零件进行清理和清洗,去掉零件上的毛刺、锈蚀、切屑、油污及其它赃物。(4) 对有些零部件还需要进行刮削等修配工作、平衡(消除零件因偏重而引起的振动)以及密封零件的水压试验等。2. 装配工作 比较复杂的产品,其装配工作常分为部件装配和总装配。(1) 部件装
3、配 部件装配是指产品在进入总装配以前的装配工作,由于产品的复杂程度和装配组织的形式不同,部装工作的内容也不一样。一般来说,凡是将两个以上的零件组合在一起,或将零件与几个组件(或称组合件)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装配单元的装配工作,都可称为部件装配。(2) 总装配 将零件和部件结合成一台完整的产品的过程叫总装配(3) 调整、精度检验和试车1) 调整工作是调节零件或机构的相互位置、配合间隙、结合松紧等,目的是使机构或机器工作协调。如轴承间隙、镶条位置、齿轮轴向位置的调整等。2) 精度检验包括工作精度检验、几何精度检验等3) 试车包括机构或机器运转的灵活性、工作温升、密封性、转速、功率等方面的检查。4)
4、 喷漆、涂油、装箱 喷漆是为了防止不加工面锈蚀和使机器外表美观;涂油是使工作表面及零件已加工表面不生锈。产品的装配通常是在工厂的装配工段或装配车间内进行,但在某些场合下,制造厂并不将产品进行总装。为了运输方便(如重型机床、大型汽轮机等),产品的装配必须在基础安装的同时才能进行,在制造厂内就只进行部件装配工作,而总装则在它们的工作现场进行。二、 装配组织形式 装配组织的形式随着生产类型和产品复杂程度的不同而不同,机器制造中的生产类型可分三类: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和大量生产。1. 单件生产及其装配组织 单个地制造不同结构的产品,并且很少重复,甚至完全不重复,这种生产方式称为单件生产。单件生产的装配工
5、作多在固定的地点,由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从开始到结束把产品的装配工作进行到底。这种组织形式的装配周期长,占地面积大,需要大量的工具和装备,并要求工人有全面的技能。在产品结构不十分复杂的小批生产中,也有采用这种组织形式的。2. 成批生产及其装配组织 每隔一定时期后将成批地制造相同的产品,这种生产方式称为成批生产。成批生产时的装配工作通常分成部件装配和总装配,每个部件由一个或一组工人来完成,然后进行总装配。其装配工作常采用移动方式进行。如果零件预先经过选择分组,则零件可采用部分互换的装配,因此有条件组织流水线生产。这种组织形式的装配效率较高。3. 大量生产及其装配组织 产品的制造数量很庞大,每个工
6、作地点经常重复地完成某一工序,并具有严格的节奏性,这种生产方式称为大量生产。在大量生产中,把产品的装配过程首先划分为主要部件、主要组件,并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划分为部件、组件的装配,使每一工序由一个工人来完成。在这样的组织下,只有当从事装配工作的全体工人,都按顺序地完成了他们所担负的装配工序以后,才能装配出产品。工作对象(部件或组件)在装配过程中,有顺序地由一个工人转移给另一个工人,这种转移可以是装配对象的移动,也可以由工人移动,通常把这种装配组织形式叫作流水装配法。为了保证装配工作的连续性,在装配线所有工作位置上,完成工序的时间都应相等或互成倍数。在流动装配时,可以利用传送带、滚道或在轨道上行
7、走的小车来运送装配对象。在大量生产中,由于广泛采用互换性原则并且使装配工作工序化,因而装配质量好、装配效率高、占地面积小、生产周期短,是一种较先进的装配组织形式。四 、装配工艺规程装配工艺是规定装配全部部件和整个产品的工艺过程以及所使用的设备和工夹具等的技术文件。一般来说工艺规程是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的总结,是符合多、快、好、省的原则的,是提高产品质量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必要措施,也是组织生产的重要依据。执行工艺规程,能使生产有条理地进行,并能合理使用劳动力和工艺装备,降低生产成本。工艺规程所规定的内容随着生产的发展,也要不断改革,但是,必须采取严格的科学态度,要慎重、严肃地进行。装配工艺过程通常
8、按工序和工步的顺序编制。由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在不更换设备或地点的情况下完成的装配工作,叫做装配工序。用同一工具和附具,不改变工作方法,并在固定的连续位置上所完成的装配工作,叫做工步。在一个装配工序中可包括一个或几个装配工步。总装配和部件装配都是由诺干个装配工序所组成。 1-2装配时的连接和配合 一、装配时连接的种类在装配过程中,零件相互连接的性质,会直接影响厂品装配顺序和装配方法,因此,在装配前,应当仔细研究机器零件间的连接。按照部件或零件连接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固定连接与活动连接。采用固定连接时,零件之间没有相对运动;采用活动连接时,零件之间在工作中能按规定的要求作相对运动。按连接能否拆卸又分
9、为可拆的和不可拆的两类。可拆的连接,在拆卸时不至于损伤其连接零件;而不可拆卸的连接,虽然有时也需要拆卸,但拆卸往往比较困难,并且必然使其中一个或几个零件遭受损坏,在重装时不能复用或至少需作专门的修理后才能复用。 二、装配方法 这里讲的装配方法,是指达到零件或部件最终配合精度的方法。为了保证机器的工作性能,在装配时,必须保证零件间,部件间具有配合要求。由于产品的结构、生产的条件和生产批量不同,采用的装配方法也不一样。装配方法可分为:完全互换法、选配法、调整法和修配法四种。 1.完全互换法 在同类零件中,任取一个装配零件,不经任何选择或修配就能装入部件(或机器)中,并达到规定的装配要求,这种装配方
10、称为法完全互换装配法。完全互换法的特点是: (1)装配法操作简单,易于掌握,生产率高。(2)便于组织流水线作业。(3)零件的更换方便。但这种装配方法对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较高,制造费用将随之大大增加,所以这种方法往往在配合件的组成件数少、精度要求不太高或产品批量较大的时候采用。2.选配法 选配法是将零件的制造公差适当放宽,然后把尺寸相当的零件进行装配,以保证配合精度。选配法又可分为两种:直接选配和分组选配。直接选配法由装配工人直接从一批零件中,选择合适的零件进行装配。这种方法比较简单,但装配质量凭工人的经验和感觉来确定,同时装配效率也不高。分组选配法将一批零件用的专用工具逐一进行测量,按实际尺寸
11、的大小划分为若干组,然后,将尺寸大的包容件与尺寸大的被包容件相配。这种装配方法的配合精度决定于分组数,增加分组数,就能提高装配精度。分组选配法的特点是:(1) 经分组后的零件的配合精度高。(2) 因零件制造公差放大,因此加工成本降低。(3) 增加了对零件的测量分组工作,并需加强对零件的储存和运输的管理。分组选配法常用于成批或大量生产中,装配精度高、配合件的组成件数很少、又不便于采用调整装置的时候。例如:中小型柴油机的活塞与缸套、活塞与活塞销、滚动轴承的内外圈及滚子等。3调整法 装配时,调整一个或几个零件的位置以消除零件间的积累误差,来达到装配要求。 调整法的特点:(1) 装配时零件不需要任何修
12、配加工,并能达到很高的装配精度。(2) 可以进行定期调整,故容易保持或恢复配合精度,这对于容易磨损或因温度变化而需改变尺寸结构,极为有利。(3) 调整件易使配合副的刚度受到影响,有时还会影响配合件的位置精度和寿命,所以要仔细地调整。调整后的固定要坚实可靠。4. 修配法 在装配过程中,修去某配合件上的预留量,以消除其积累误差。使配合零件达到规定的装配精度。采用修配法使装配工作复杂化,同时增加了装配时间,但可使零件的加工精度降低,不需要采用高精度的加工设备,节省机械加工的时间,从而使产品成本降低。因此,这种方法常用在成批生产精度高的产品或单件生产、小批生产中。1-3装配时零件的清理和清洗 在装配过
13、程中,零件的清理和清洗工作对提高装配质量、延长产品使用寿命都有重要意义。特别对于轴承、精密配合件、液压元件、密封件以及有特殊清洗要求的零件等更为重要。如装配主轴部件时,清洁工作不严格,将会造成轴承温升过高,并过早丧失其精度,对于相对滑动的导轨摩擦副,也会因摩擦面间有沙粒、切削等而加速磨损,甚至会出现导轨副“咬合”等严重事故。为此,在装配过程中必须认真做好零件的清理和清洗工作。一、零件的清理装配前,零件上残存的型砂、铁锈、切削、研磨剂、油漆灰砂等都必须清除干净。有些零件清理后还须涂漆(如变速箱、机体等内部涂以淡色的漆)。对于孔、槽、沟及其它容易存留杂物的地方,特别应仔细地进行清除。清除在装配时生
14、产的金属切屑(因某些零件定位销孔的钻、铰及攻丝等加工,是在装配过程中进行的)。对于非全部表面都加工的零件,如铸造的机座、箱体、支架等,可用錾子、钢丝刷等清除不加工面上的型砂和鉄渣,并用毛刷皮风箱或压缩空气把零件清理干净。加工面上的铁锈、干油漆可用刮刀、锉刀、砂布清除。对重要的配合表面,在进行清理时,应注意保持其精度。二、零件的清洗1. 零件的清洗方法 在单件和小批生产中,零件可在洗涤槽内用抹布擦洗或进行冲洗。在成批或大量生产中,常用洗涤机清洗零件。2. 常用的清洗液 常用的清洗液有汽油、煤油、轻柴油和化学清洗液。它们的性能如下:(1) 汽油、工业汽油主要用于清洗油脂、污垢和一般粘附的机械杂质,
15、适用于清洗铰精密的零部件。航空汽油用于清洗质量要求高的零件。(2) 煤油和轻柴油的应用与汽油相似,但清洗能力不及汽油,清洗后干的较慢,但比汽油安全。 (3) 化学清洗液含有表面活性剂,又称乳化剂清洗液,对油脂、水溶性污垢具有良好的清洗能力。这种清洗液配制简单,稳定耐用,无毒,不易燃烧,使用安全,成本便宜。如105清洗剂、6501清洗剂可用于喷洗钢件上以机油为主的油垢和机械杂质。1-4旋转零件和部件的平衡 在机器中的旋转零件和部件(如带轮、齿轮、飞轮、曲轴、叶轮、砂轮),由于内部组织密度不均,加工不准或本身形状不对称等原因,其重心与旋转中心发生偏移。零件在高速旋转时,由于重心偏移将产生一个很大的
16、离心力。 例如:当以旋转零件在离旋转中心50毫米处有5公斤力的偏重时,如果以1400转/分钟的转速旋转,则将产生的离心力大小为: F=W/g*e(n/30)2 = 5/9.81*0.05(*1400/30)2=547公斤力式中 F离心力(公斤力); W转动零件的偏重(公斤力) g重力加速度,g=9.81(米/秒2); e质量偏心距(米) n每分钟转速(转/分)。这个离心力如果不给以平衡,则将引起机器工作时间的剧烈振动,使零件的寿命和机器的工作精度大大降低。零件或部件由于偏重而产生的不平衡情况主要有两种:零件或部件在径向位置上有偏重时,叫静不平衡。静不平衡的零件只有当它的偏重在铅垂线下方时才能静
17、止不动,在旋转时则由于离心力而使轴产生向偏重方向的弯曲,并使机器发生振动。零件或部件在径向位置上有偏重(或相互抵消),而在轴向位置上两个偏重相隔一定的距离时,叫做动不平衡。这种动不平衡的零件虽然在任何位置都可以静止不动(即静平衡,也可以称单纯动不平衡),但在旋转时将由于轴向位置上有偏重而产生力偶矩,同样会使机器发生振动。对旋转零件或部件作消除不平衡的工作,叫做平衡(静平衡或动平衡)。零件或部件的转速愈高,偏重愈大,直径愈大,长径比(零件长度与直径之比)愈大以及机器的工作精度愈高,则平衡的精度也应愈高。通常对于长径比较大的旋转零件(汽轮机转子、曲轴、多级离心泵转子和多级透平鼓风机等)都必须进行精
18、确的平衡。一、静平衡 静平衡用以消除零件在径向位置上的偏重,根据偏重总是停留在铅垂方向的最低位置的道理,在 棱形、圆柱形或滚轮等平衡架上测定偏重方向和大小。平衡架必须置于水平位置,且须具有光滑和坚硬的工作表面,以减少摩擦阻力,提高平衡精度。 静平衡的试验方法有装平衡杆和装平衡块两种。 装平衡杆实验法的具体平衡步骤如下:(1) 将齿轮部件放在水平的静平衡装置上;(2) 使齿轮缓慢转动,待静止后在零件的正下方作一记号S;(3) 重复转动齿轮诺干次,如S始终处于最下方,就说明零件有偏重,其方向是指向记号处的;(4) 装上平衡杆;(5) 调整平衡块,使平衡力矩等于重心偏移而形成的力矩(L0P0=L1P
19、1)。设L1=L0=40厘米,当平衡块P1=0.01公斤力时,在零件的偏重一边离中心40厘米处,钻去0.01公斤力金属,就可消除静不平衡。三、 动平衡 对长径比很小的零件,进行静平衡就可以了;对长径比很大的旋转零件或部件,只进行静平衡是不够的,还必须进行动平衡。 动平衡试验是在零件或部件旋转时进行的。在动平衡时,不但要平衡偏重所产生的离心力,而且要平衡离心力所组成的力偶矩,因此动平衡包括了静平衡。但在动平衡前,一般先要校正号它们的静平衡。 动平衡在动平衡机上进行。动平衡机有框架式平衡机、弹性支梁平衡机、摆动式平衡机、电子动平衡机、动平衡仪等。 1-5 零件的密封性试验对于某些要求密封的零件,如
20、泵头(含机封)、泵体、泵盖、进水段、出水段、中段、和各种密封件等,要求在一定压力下不允许发生漏水、漏气的现象。由于这些零件在铸造过程中容易出现砂眼、气孔及组织疏松等疪病,因此在装配前应进行密封性试验,否则将会对水泵的质量带来很大的影响。成批生产中,可以对零件进行有意识的抽查,但对其加工表面有明显的组织疏松、砂眼、气孔等迹象的零件,决不能轻易放过。密封性试验有气压法和液压法两种,试验压力,可按产品图或工艺文件规定。一、气压法气压法适用于承受工作压力较小的零件。试验前,首先就零件的各孔封闭,然后置于水箱中并通气压缩空气,绝对密封的零件在水中应没有气泡。有泄漏时,则可根据气泡的密度来判断是否符合技术
21、要求。二、液压法液压法适用于承受工作压力较大的零件。对于容积较小的密封性试验零件,可采用手动油泵注油试验。摇动油泵,调整压力,即可检查其密封情况。对于容积较大的零件可采用机动油泵进行试验。1-6粘合剂的应用粘合剂又称胶粘剂、胶合剂,它是能把不同或相同的材料牢固地连接在一起的化学物质。用粘合剂粘接材料,工艺简单,操作方便,连接可靠,在各种机械设备的修复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它达到了以粘代焊、以粘代铆、以粘代机械夹固的效果,从而解决了过去某些连接方式所不能解决的问题,简化了复杂的机械结构和装配工艺。按照粘合剂使用的材料来分,有无机粘合剂和有机粘合剂两大类。无机粘合剂的特点是能耐高温,但强度较低;有
22、机粘合剂有机粘合剂强度较高但不能受高温。因此要根据不同的工作情况来选择。复习题1. 装配质量对整个机械有什么影响?2. 产品的装配工艺过程由那几部分组成?其主要内容是什么?3. 什么叫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大量生产?各何特点?4. 什么叫装配工艺规程?它包括哪些内容?5. 装配时零件连接的种类有哪些?装配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6.装配前清洗零件的目的是什么?7.旋转零件为什么要平衡?平衡的方法有哪些?怎样进行平衡?8.什么叫密封性试验?怎样进行?9.粘合剂有哪些类型?固定连接的装配工艺(二)2-1螺纹连接的装配工艺螺纹连接是一种可拆的固定连接,它具有结构简单、连接可靠、装拆方便迅速等优点,因
23、而在机械中应用普遍。螺纹连接可分为普通连接及特殊连接两大类;由螺栓或螺钉构成的连接叫普通的螺纹连接;由其它一切螺纹连接零件构成的连接都叫特殊的螺纹连接。一、 螺纹连接的预紧和防松装置1.拧紧力矩的确定: 螺纹连接为了达到可靠而紧固的目的,必须保证螺纹副具有一定的摩擦力矩,此摩擦力矩是由连接时施加拧紧力矩后,螺纹副产生了预紧力而获得的。螺纹连接的预紧力是设计人员根据要求确定的。预紧力的大小与零件材料及螺纹直径等有关。对连接后有预紧力要求的装置,其预紧力(或紧力矩)数据可从装配工艺文件中找到。根据预紧力可用下式计算出拧紧力矩:M t = K Po d103 (公斤力.米) 式中 Mt拧紧力矩; D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装配 基础知识 28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