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计划总结高一上学期化学教学计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计划总结高一上学期化学教学计划.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化学计划总结高一上学期化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要求认真贯彻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以学生开展为本,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须的根本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才能等方面都能获得充分的开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受益奠定良好的根底。为新课程下的化学高考做预备。二、详细工作和措施1.认真学习新课标,转变老师的教学理念加强老师教育教学的理论学习,研究新课标,组织实在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认识2.转变老师的教学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老师要以新理念指导本人的教学工作,结实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平等、宽容的
2、态度对待学生,在沟通和“对话”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开展,努力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主,倡导研究性学习、觉察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地转变,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开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根底。3.改变老师的备课方式,提高老师的备课质量例题的选择,习题的装备与要求,可按照每个班级学生的实际,灵敏处理。注重教学过程的反思,尽可能做到每节课后老师要反思教学过程。4.发挥备课组的集体作用集体备课,教案根本统一。每一节课都有一个主备,然后集体讨论,补充完善。同时,按照各班的详细情况,适当进展调整,以习惯学生的实际情况为
3、标准,让学生学会同时掌握,教案应表达三维目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及时反思、归纳总结修正。备课组要做到资源共享。作业在完成课本上的习题的根底上,按照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完成补充习题。5.完成教材中必要的实验探究和演示、学生实验,并适当补充部分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三、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施行与操作1.备课要求关于化学概念、知识与技能的备课,要留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同时要按照教材内容的广度、深度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根底来确定重难点,找出打破难点的方法,螺旋上升地安排核心化学概念、知识与技能的内容。新课程强调化学教学是化学活动的教学,课程标准要
4、求老师备课的有效目的必须既注重学生才能的培养,又强调师生双边、多边活动的过程。因而,老师的备课应该围绕着如何组织和设计有效的化学活动来展开。设置征询题应遵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到深、由详细到抽象的原则,尽量让征询题处在学生的“最近开展区”内。突出促进学生、老师的开展,表达学科特点、老师特色,备课思路过程要有特色。老师要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状态、接受才能、兴趣爱好和个性差异,注重师生情感互动,先获得学生的信任,最后构成一条感情的链条,紧紧把师生连接起来,也要协调好学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有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为提高学习效率打下感情根底。树立“团队”精神,注重发挥集体力量,提高备课的质量
5、和效率,并推出新的教案方式,要求老师在教案中写教学设想、设计理念,并及时在课后记下教学随笔,进展教学反思,并大力倡导“集体备课”方式。2.授课要求 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注重新知识的引入新知识的引入是实现旧知识向新知识迁移的过程。在新知识引入中既应注重与旧知识的联络,又应创设有利于迁移的情景,因而能否讲好引入是讲好新课的一个关键。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树立化学课堂教学是一种化学活动的教学的观念。课程标准中的化学教学过程是老师引导学生进展化学活动的教学。化学活动是学生经历化学学习过程的活动,同时也是学生本人建构化学知识的活动。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鼓舞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有效的化学学习过程不
6、能单纯地依赖模拟与经历,老师应引导学生主动的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化学活动,从而使学生构本钱人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策略。另外,通过课题研究和学生动手实验,学生不断提高了本身的观察力、想象力、猜想力,同时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制造精神和动手实践才能。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注重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的认识和才能。化学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应用,因而新授课应注重开展学生应用化学的认识和才能。老师在每一个化学系列中,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引导学生把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以体会化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
7、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才能和实践制造精神。培养学生动手才能和实践制造精神是新课程的新理念。动手才能和实践制造表达出学生的观察、考虑、实验、探究、创作,是一个“调查”与“做”的过程,以思维和活动为主要方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活动。3、作业布置与修正作业是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各种才能的有效手段,也是记录学生成长和评价反响的重要手段。但是作业过多过难,则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疲于应付,严峻地束缚和阻碍学生的智力开展和身心健康。故应留意以下几点:适量性作业一定要适量,使适量的作业既能够到达稳定所学知识和提高各种才能的目的,又能够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本人自学、总结、归纳和反思。层次
8、性首先,作业本身要有层次,应由易到难。其次,对不同根底、不同类型的学生,作业也要分出层次,使各种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完成。针对性按照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或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适宜其个性开展的作业,培养和促进每位学生开展其专长。实践性作业要尽可能结合社会、消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必要时还能够自编一些标题,让学生动手、动脑,理论联络实际,提高其分析征询题、处理征询题和实际操作才能。探究性平时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制造才能和创新认识,每次作业都要尽可能设计一道难度适当的探究性标题,让学生通过做作业逐步培养分析、探究和制造的才能。作业修刚要坚持老师全批全改与学生订正相结合;对学困生的作业,还要在修正后及时详
9、细指导、及时补差。4.测验评价必要的测验检查是检测教学效果、鼓舞学生学习的一个有效方法。各章及时过关考试,认真对待段考、期考四、章节内容时间安排周 历 内 容课时第2周 1.1 化学实验根本方法 3第3周 复习11.2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6复习1第4周 测试 1第4周 2.1 物质的分类 3复习12.2 离子反响3复习测试1第5周 十一放假 0第6周 2.3氧化复原反响 3第7周 复习 /练习2第8周 2.3双线桥法和单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 2第9周 期中复习 3第10周 期中考试第11周 3.1 钠的化学性质 2铝的化学性质1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响计算中的应用 2第12周 复习、测试与讲评 3第13周 3.2 钠的几种重要的化合物 2铝的几种重要的化合物 2第14周 铁的几种重要的化合物 2复习、测试1第15周 3.3 用处广泛的金属材料 14.1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4第16周 4.2 海水中的元素氯 3复习1第17周 4.3硫和氮的氧化物 4第18周 复习与测试 2期末复习3第19周 期末复习 3第20周 期末考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