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5单元第22课短文两篇“陋室铭”》.doc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5单元第22课短文两篇“陋室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5单元第22课短文两篇“陋室铭”》.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5单元第22课短文两篇“陋室铭”教学目的知识目的:1.积累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并背诵这篇短文。2.充分领悟作者的情怀,理解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才能目的:1.认识铭这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2.学习本文反向立意的写法,从“陋”的反面“不陋”立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教学重难点1. 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培养生活情趣。2.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教学方法背景导入,引起学生阅读兴趣。朗读中感受欣赏本文的音乐美、节拍美。在合作中探究“陋室不陋”。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 背景导入,引发兴趣刘禹锡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散文
2、家、诗人,他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和州知县是个势利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先是安排刘禹锡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见房子面对大江,不但没有抱怨,反而非常快乐,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此举气坏了知县,因此知县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环境还不错,刘禹锡没有计较,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
3、室,想想这县官实在是欺人太甚,因此便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看来这篇“名文”是“气”出来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千古名作。二、 理解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河南洛阳人。是中唐出色的政治家、散文家、诗人,有中唐“诗豪”之称。文学上,前期刘柳(宗元)相知、诗文互递,时称“刘柳”;后与白居易诗文唱和,时称“刘白”。 其诗涉猎题材广泛,所做政治挖苦诗,辛辣锋利;所作怀古诗,沉郁苍凉,语浅意深;所作仿民歌诗,清新爽朗,别开生面。三、 文体介绍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戒备本人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文辞精炼,有韵,读来铿锵有力。陋室,意
4、思是简陋的房子。“陋室铭”的意思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谈论表达居室主人的生活情趣。座右铭:座右铭的铭文比其他铭文更为简短,有的只是一两句话或格言,置于座位的旁边,用以自警。座右铭的内容是勉励本人,鞭策本人,或约束本人行为的准则。四、 朗读美文,翻译理解朗读美文步骤一:学生自读,标注难读的字词,留意朗读的节拍。步骤二:欣赏名家朗读,感受本文的音韵美、节拍美。步骤三:师生齐读,找出韵脚。翻译理解步骤一:对照课下注解,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步骤二:两人一组,互译全文。步骤三:掌握重点句子的含义。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何陋之有?五、 合作探究,品味美文咨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5单元第22课短文两篇“陋室铭” 教案 人教版八 年级 语文 单元 22 短文 陋室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