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考点重点突破.docx
《2022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考点重点突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考点重点突破.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高考诗歌鉴赏考点重点突破突破一准确概括人物形象对诗歌形象的把握,考生容易犯“概括不全”和“理解有误”两方面的错误。“概 括不全”,即不能筛选出诗歌中所有的形象,可能会遗漏人、事、景、物、理(情)等 中的一项或儿项;或者不能对某一形象进行全面概括,比如对某景物形象的概括,可 能会遗漏一点或几点。“理解有误”,即对形象的特征和体现的意义理解有偏差,对 形象进行分析时没有联系诗歌内容或者分析不到位等。(-)概括人物形象,要避免3个方面的失误1.避免断章取义,乱贴标签(1) 了解古代诗歌常见人物形象类型及特点,梳理、熟悉概括人物的常见词语。仔细阅读诗句,把握关键,深入把握人物形象特点。对诗词中
2、描写人物行为、心 理、神态的词句,要细心体会。2 .避免梳理不全面树立“要点意识”,一是因为人物形象具有多方面的特点, 二是可根据题目的分值判断要点个数,从多个角度思考和梳理。可按诗句顺序,逐句 筛选、梳理,最后“合并同类项”,明确答案要点。3 .避免不结合原文分析(1)为理寻据法所谓“分析,往往是为概括出的形象特点寻找依据,即不能 只说“是怎样”的形象,而要说明“从哪里”看出“是怎样”的形象。(2)抓关键词法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特点往往透过关键词语表现出来,可紧扣筛 选出的诗句中关键词语分析。(二)把握诗歌形象两步骤第一步:把诗歌的形象细化为“人、事、景、物、理” 5个方面,“人”指作者或抒情、
3、叙事的主人公,“事”指事件,“景”指自然景物 或意象,“物”指具体的物件,“理”指诗歌表达的哲理。第二步:筛选诗歌中所有 有关“人、事、景、物、理(情)”的词语,细致分析这些词语体现的形象特征。典题印证1(2019 河北张家口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目。从军行(唐)王维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笳悲马嘶乱,争渡黄河水。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尽系名王颈,归来报天子。这首诗展示了戍边将士哪些特点?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 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到诗中找出 直接写戍边将士的诗句以及有关“人、事、景、物、理”的词语,根据这些内容
4、概括 人物特点。M相关内容行人、名王、天子拟行路难(其四)鲍照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脚躅不敢言。拟行路难(其六)鲍照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踝躅垂羽翼!弃置罢官去, 朝出与亲辞, 弄儿床前戏,还家自休息。暮还在亲侧。看妇机中织。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注)鲍照:南朝宋文学家。踝躅(die xie):小步行走。孤:指“孤门细 族”,也就是“寒门庶族”。9 .下列对两首诗涉及的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行路难为乐府杂曲歌辞名,多写世路艰难和离情别意。拟行路难是作者 模仿乐府
5、行路难而创作的一组诗歌作品。B.拟行路难(其四)选自鲍参军集注,“参军”是官职名。同样以官职来 命名的作品集还有王右丞集杜工部集等。C.拟行路难(其四)中的“酌酒以自宽”一句,化用了李白的“举杯消愁愁更 愁”,都是用酒来宽慰自己,消愁解闷。D.拟行路难(其四)前六句为五七杂言,句式交错,构建起一短一长、一张一 弛的节奏形式,给人欲说还休之感。10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拟行路难(其四)中,开头两句通过泻水于地、水流向四方的日常现象,喻 指人在世间,走向各异。B.拟行路难(其四)中,诗人酌酒自宽、举杯断歌,由此可知此前他借悲怆的 行路难抒发内心愁绪。C.拟行路难(其六)中,
6、开头通过写诗人难以进食来表现其心绪难平,一个倍 受压抑的形象跃然纸上。D.拟行路难(其六)中,诗人看破仕途渺茫,深感生命短促,最后罢官归家, 追求安贫乐道的人生真意。11.鲍照的拟行路难是咏叹人生的抒情诗。以上两首诗中,引发诗人叹息之情的 共同原因是什么?并且从中任选一首,简要分析其在抒情上的一波三折。五.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黄庭坚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O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矶是弟梅是兄。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注黄庭坚曾被卷入新旧党的斗争后被贬谪到四川,51岁时、奉召回到湖北,在荆 州沙市候命。这
7、年冬天,作者在沙市写了四首有关水仙花的诗,以这首诗最为有名。 王充道,作者的友人,当时在荆州做官。真成:真个是。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用洛神的形象来写水仙,把植立盆中不动的花朵,写成“轻盈”漫步的仙子, 化静为动,化物为人,凌空取神,把水仙的姿态写得非常动人。B.颔联由洛神转到花,点出洛神是用以比花,进一步把花人格化,表现作者对花有 深情,表现出它有一种“楚楚可怜”之态,像美人心中带有“断肠魂” 一样,使人为 之“愁绝”。C.颈联上句仍从水仙说,用“倾城”美人比喻花的清香洁白的芳韵;下句则拿山矶、 梅花来比较,说水仙在梅花之下而居山矶之上。D.尾联上句“坐对真成被
8、花恼”是说作者因看到水仙花很美而触发美好事物转瞬即 逝而“被花恼”,总结全诗,感叹韶华易逝、美景难再的感伤和烦恼之情。13 .结合写作背景,从表达感情和顿悟真理的角度,赏析尾联末句“出门一笑大江横” 的妙处。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小寒食舟中作杜甫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鹃冠。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注)这首诗写于大历五年春诗人淹留潭州时,即诗人去世前半年多。小寒食是指 寒食的次日,清明的前一天。鹃(he)冠:传为楚隐者鹃冠子所戴的帽子。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强饮” 一词是
9、痛快豪饮的意思,表明诗人晚年虽有多病之身而不耐酒力 但仍然要纵酒人生之意。B.颔联紧接首联,十分传神地写出了诗人在船上所见所感,春来水涨,江流浩瀚, 自己老眼昏花。C.颈联写景由近及远,由蝴蝶而鸥鸟,层次分明。第一句“娟娟戏蝶”是舟中近景, 所以说“过闲幔”。第二句“片片轻鸥”是舟外远景,所以说“下急湍”。D.尾联“云白山青万余里” 一句,云说“白”,山说“青”,正是春来寒食佳节江 上的自然景色,“万余里”将作者的思绪随着层叠不断的青山白云引开去,为结句作 铺垫。15.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因何而“愁”。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夜泊水村陆游游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老子犹
10、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注)绝大漠:汉武帝表彰霍去病之语。出自世说新语:“过江诸人,每至 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 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 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久凋零”写出诗人被弃置已久的失落,“未勒铭”点出诗人壮志难酬的愤 想。B.颔联抒发了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志愿,表达了对那些面临外寇侵凌却无所 作为的达官贵人的指斥。C.尾联点题,回笔写自己闲泊水村的寂寥景象,意象传情,直抒胸臆
11、。D.本诗用典贴切,出语自然,感情充沛,虽有失意悲愁之情却又不失沉雄浑厚的气 象。17.选择合适的角度赏析“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专题训练参考答案1. C2.运用了想象、夸张的手法来写景。作者没有实写眼前送别之地的景物,而是想象 李使君赴任之地的自然风光:万壑千山,到处是参天的大树,到处是杜鹃的啼声。【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 “以 文翁来反衬李使君”错误。并非反衬,而是以文翁来比李使君。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两句互 文见义,起得极有气势:万壑千山,到处是参天的大树,到处是杜鹃的啼声
12、。既有 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勾勒出巴蜀层峦叠嶂的群山、无数险峻深邃的岩壑、高 耸云天的林木,同时还有一片杜鹃热闹如沸的啼鸣,使万壑千岩为之振响。这两句 诗歌是写景,但并不是诗人看到的景象,而是他想象的,因此可以从想象的手法来 分析,同时“万壑”“千山”又采用了夸张的手法。既是写景,也可以从描写的角 度入手,如虚写、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等。3 . C.使用比喻(通感)。歌声停顿时如碎玉落地,歌唱结束如轻烟袅袅,抽茧出 丝,绵延不断,歌声圆润又如滴下的水珠。正面描写。正面描写歌声“孤直”“光明”,突出其高亢响亮、清亮圆润的特点。 侧面烘托。用节奏急速的管乐为之迟滞,来烘托歌声的缠绵俳恻;用悠长的
13、琴声 为之呜咽,来烘托歌声的痛苦幽怨。【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 “劝慰沈学士一醉方休, 借以解乡愁”错误。不是劝慰沈学士借酒消乡愁,而是此情此景触动了作为“客” 的自己的乡思之情。注解已提示杜牧家在长安杜陵。故选C。4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断时轻裂玉,收处远绿烟。孤直细 云定,光明滴水圆”,意思是歌声停顿的时候就像碎玉落地,歌唱结束如轻烟袅袅, 抽茧出丝,绵延不断,歌声圆润又如滴下的水珠。此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歌 声停顿”的间隙比作“轻裂玉”;把“歌唱结束时的余音”比作“轻烟”“蚕丝”; 把“歌声”比作“水珠”。写出音乐的动听,余韵袅袅。“
14、孤直继云定,光明滴水 圆”从正面描写歌声的“孤直” “光明”,突出歌声高亢响亮、清亮圆润的特点。“泥情迟急管,流恨咽长弦。吴苑春风起,河桥酒旅悬”,意思是歌声情深处急管 舒缓,伤心处弦音长咽。吴苑的春风又吹起,飘飞着河桥边酒店的酒旗。这四句从 侧面进行烘托,用节奏急速的管乐为之迟滞,来烘托歌声的缠绵俳恻;用悠长的琴 声为之呜咽,来烘托歌声的痛苦幽怨。5 . B6.当年的欢娱之景:回忆当年共醉一帘幽梦,温柔的春风吹拂着你我,可 惜欢娱都随流水而去,绿纱巾上的香味、悦耳的琴声都渐渐渐渐消逝,含蓄的表达 了好景不长、离别在即的感慨和无奈;离别之景:词人创设了了片片残红夜色中 飞扬、点点细雨下着又晴雾
15、气一片迷迷蒙蒙的凄迷之景,含蓄地表达了怅惘、伤感 之情;愁思被打断之景:结尾二句,以景结情,愁思正浓,忽然又传来黄鹏的啼 叫声,含蓄地将划尽还生,难以排解的离愁表现出来。三个情景的创设,使得词的 下片景中含情,情中有境,情致悠长,耐人寻味。【分析】5.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语言、技巧的能力。B.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是实写错误。“夜月一帘幽梦” “春风十 里柔情”是曾经的事,当年在夜月里,我们共同醉入一帘幽梦,温柔的春风吹拂着 你我。属于虚写。故选B。7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由题干 可知,本题的设题区域在下片。首先根据上片把握这首词的意蕴情感,
16、上片中“萋 萋划尽还生”以芳草写离恨,使人感到词人的离别之恨就象原上之草,春风吹又生, 生生不灭。然后到下片中找到能体现这一意蕴的三个情景。如“夜月一帘幽梦,春 风十里柔情”追思当时欢聚的乐事,但“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奈何当初的欢 娱都随流水而去,“素弦声断,翠绡香减”,词人对好景不长、离别在即的无奈溢 于言表,此其一;如“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这是渲染离别之时的情境,“片片飞花” “蒙蒙残雨”,词人以凄迷之景寓怅惘、伤感之情,意蕴十分丰富, 是极妙的景语,此其二;如“销凝之时,黄鹏又啼数声,一 “又”字,既与起笔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划尽还生”遥相呼应,又再次突出了前面所述的
17、两种情 境,意蕴境中,韵逸言外,凄楚伤感之思自在其中,这是以景结情,急转直下,声 情并茂,此其三。8 . A8.上片写想象在半夜时分,词人拿着关于战事的奏章,紧急呈送到朝廷, 表达了词人对前方战事的关切以及对收复失地的企盼之情;想象自己身穿祭服, 在他人的引导下进宫拜见君主,表达了词人急于陈述见解的迫切之情;下片末二 句写为官一任需与民同乐,表达了关心人民的情怀;祈祷江山社稷永远太平,表达 了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与关注之情。(答对其中两点即可)【分析】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A. “然后深夜叩击宫门,再 议抗战事,进献平敌计”错误,上片前二句词人设醮祈福消灾,企盼着夜深还叩击
18、宫门,再议抗战事,共进平戎计。但这只是一种“企盼”,并非实际发生的事情。 故选A08.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该词于写景叙事之中, 流露出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上片前两句,词人设醮祈福消灾时,都 在盼望着夜深还叩击宫门,再议抗战事,共进平戎计,可见,词人对国事的关注, 他关心前方战事,渴望收复失地,因此内心焦急,企盼能为朝廷献计献策。“子夜 封章扣紫清,“子夜”指夜半子时;“封章”,言机密事之章奏皆用皂囊重封以 进,故名封章,亦称封事;“紫清”,原意天上,谓神仙居所,这里指翰林院,以 翰林乃清贵之职,故称。作者因关心国家战事,竟欲在子夜时分进谏帝王去献计献 策,可
19、见词人急于陈述见解的迫切之情。最后两句既是贺词,更是企盼。第一句写 的是为官心得,为官一任,当关心百姓,“同民乐”,造福四方。后一句“万岁千 秋与帝龄”写的是为臣心期,作者祈求江山能万岁千秋太平永存,表达了对国家前 途命运的担忧与关注之情。9. CIO. Dll.出身寒门,地位低微;有才难施,仕 途坎坷。(2)(任选一首)(其四)先以水流各向喻贵贱穷达不同,寄哀叹于其中; 又言人生有命、不必哀叹,似自宽之语;最后以反问来强化自己心非木石,从而来 表达“吞声不敢言”的“有感”,在无声处更见深切的悲愤。(其六)先于拔剑 击柱中直抒哀叹一一人生苦短,有志难展;又于悲情中强作欢乐,在无奈中回归家 庭平
20、静生活;最后表面自嘲,实则将个人失意升华到控诉时世不公的高度,迸发出 满腔愁怨与愤懑。【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 “化用了李 白的举杯消愁愁更愁”错误,鲍照是南北朝时期,李白是唐朝,鲍照不可能化 用李白的诗句。故选C。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 “追求安贫乐道的人生真意”错误,最 后两句诗表面上引证古圣贤的贫贱以自嘲自解,实质上是将个人的失意扩大、深化 到揭发、控诉时世不公道,作者人生真意是企求伸展抱负。故选D。10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结构的能力。共同原因:拟行路难(其四)中,作 者运用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
21、方位的“水”,恰好比 喻了社会生活中不同处境下高低贵贱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 境,是门第决定的。因此起首两句,通过对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 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拟行路难(其六)“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可见,出身寒门, 地位低微;“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表明了自己在重重束缚下有志难伸、 有怀难展的处境。一波三折:拟行路难(其四)入手便写水泻地面,四方流淌的现 象,哀叹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接下四句,诗人转向自己的心态剖白。 以“人生亦有命”的宿命论观点,来解释社会与人生的错位现象,并渴望借此从“行 叹复坐愁”的苦闷之中求得解脱。诗
22、的结尾,诗人面对社会的黑暗,遭遇人间的不 平,不可能无动于衷,无所感慨。写到这里,诗人心中的愤懑,已郁积到最大的密 度,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到了嘴边的呼喊,却突然“吞声”强忍,“跳躅”克制住 了。(其六)前四句集中写自己仕宦生涯中倍受摧抑的悲愤心情,从“不能食” “拔剑击柱”“长叹息”这样三个紧相连结的行为动作中,充分展示了内心的愤懑 不平。中间六句是个转折。退一步着想,既然在政治上不能有所作为,不如丢开自 己的志向,罢官回家休息,还得与亲人朝夕团聚,共叙天伦之乐。结末两句又由宁 静的家庭生活的叙写,一跃而为牢骚愁怨的迸发。这两句诗表面上引证古圣贤的贫 贱以自嘲自解,实质上是将个人的失意扩大、深
23、化到控诉时世不公的高度。12. 1)13.作者欣赏了水仙花之后走出大门,只见浩浩江水横在眼前,不禁心旷 神怡,发出会心的一笑。这句诗颇具顿悟真理的畅快意味,也有着海阔天空的豪 情逸兴,表明自己看淡无常、一切顺心而为的精神状态。在经历了一段极其复杂 的心路历程后,作者不惧命运的坎坷与不幸,“出门一笑大江横何其潇洒自适!【分析】1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赏析能力。D. “坐对真成被花恼”是说作者面对 着这美丽的花,可真被它撩乱了情怀。黄庭坚是恼独坐对花,欣赏太久,感到寂寞 难受。“全诗感叹韶华易逝、美景难再的感伤和烦恼之情”分析有误,从诗歌标题 中“欣然会心”和整首诗的描写、抒情可看出并非感叹韶华
24、易逝、美景难再。故选 Do 1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和情感的把握能力。诗歌前三联是在描写水仙花, 写出水仙花出尘脱俗的仙姿、洁白素雅的花色、淡雅的清香、俊逸高雅的神韵,作 者面对着这美丽的花,可真被它撩乱了情怀。而最后一句写作者欣赏完水仙花出门 后对之欣赏而一笑的却是“横”在面前的“大江”,这“笑”应是心旷神怡的会心 一笑。这里所描写的“大江”的形象,和前面所写的水仙花的形象相比,“大”得 惊人,“壮阔”得惊人,这种海阔天空其实也是作者心境的一种反映,作者仕途不 顺,所以作者在看到横在眼前的大江之后,有了那种看淡无常、一切顺心而为的精 神状态,这句诗颇具顿悟真理的畅快意味。本诗写到作者被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高考 语文 古诗词 鉴赏 考点 重点 突破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