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同步练习.docx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同步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同步练习.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分)1. (1分)东汉史学家班固在其著作汉书中称赞汉武帝雄才大略。能论证这一观点 的史实是()A.创立皇帝制B.颁布“推恩令”C.实行科举制D.废除丞相制【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汉代史学家班固在汉书中称赞汉武帝雄才大略。汉武帝是一位 拥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为解决地方的威胁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B符合题 意。A是秦始皇的成就,C开始于隋炀帝,D是明太祖的措施。故选:Bo此题主要考查了汉武帝的相关知识,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根据材料内容作答。此题主要考查了汉武帝的相关知识,这一对材料的解读。2. (1分)“古之贵者不乘牛车,汉武
2、帝推恩之末,诸侯寡弱,贫者至乘牛车”。材料说 明推恩令()A.打击了豪强地主B.削弱了诸侯国的实力C.解除了封国威胁D.强化中央对经济控制【答案】B;【解析】根据“汉武帝推恩之末,诸侯寡弱”可知,材料反映推恩令削弱了诸侯国的实 力,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打击了豪强地主,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解除了封国 威胁,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强化中央对经济控制,排除D项。故选:Bo此题主要考查了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措施,重点掌握“推恩令”的实施以及作用。此题主要考查了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措施,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3. (1分)他武艺高强,英勇善战,第一次出征河西,率轻骑深入大漠,转战六日,消 灭匈奴兵数
3、千人。由于战功赫赫,在他24岁英年早逝后,汉武帝下令将他的坟墓修成 祁连山形,以示纪念。他是()A.蒙恬B.王翦C,霍去病D.张骞【答案】C;【解析】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卫青和霍去病是西汉的两员名将。霍去病武艺高强, 英勇善战,第一次出征河西,率轻骑深入大漠,转战六日,消灭匈奴兵数千人。由于 战功赫赫,在他24岁英年早逝后,汉武帝下令将他的坟墓修成祁连山形,以示纪念。 故题干中的“他”是霍去病,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排除。222你从材料二中了解到哪些历史信息?这些历史信息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什么影 响?材料三:到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 手腕中
4、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彻底实行了。封建政体反动的余波,至此才算 解决。-美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史22-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的措施是什么? 此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不得照抄原文)【答案】(1)秦统一全国;商鞅变法。;秦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有利于商品的流通,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势力,集地方权力于中央,加强中央集权。;【解析】(1)此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秦统一全国。(2)此题主要考查秦统一货币。(3)此题主要考查推恩令。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秦统一全国、秦统一货币、推恩令等基础知识的掌握 情况,进而考查学生分析归纳问
5、题的能力。23. (6分)在中国灿烂的文明发展进程中,儒家思想是极其重要的一条支流,几千年 来不断为中华文明注入活力,并沉淀出深厚的内涵文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是私学教育的鼻祖,但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中,有许多同时代的 隐士对“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之能事,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或嘲笑他“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犬”等。2008年,中国网孔子的十种形象材料二:西汉是我国古代教育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在文化教育上实行“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还兴办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学。(太学)其教授选 择德高博学的经师大儒担任,称博士;太学的教学内容
6、都是儒家的经典,诗书礼易春秋五经之外,论语孝经人人必修地方官学按 行政区划设立,在郡国称为学,县称为校长沙文史网西汉儒家教育与官学模式的确立材料三:农业社会存在和发展的 前提是农业劳动力农民的“安居乐业工农民得以安居乐业,“盛世”便有保障。反 之,当饥寒交迫的民众“揭竿而起”之时,专政手段再强大的王朝也难逃土崩瓦解的厄 运。这类事实的反复出现,使得统治阶级中富于远见的人士认识到民众不可侮。基于 这类考察,中国的“圣君”“贤臣”们很早就提出“知人”“安民二 时至晚周,民本思想渐趋 盛大。孔子指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并有“修己以安百姓的主张。在孔子 身后,左传孟子荀子等书更对民本思想加以发挥
7、。以上材料摘编自冯天瑜民本”与“尊君”论纲23-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孔子创办私学的重大贡献。分析当时“矮化”孔子 的原因。23-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西汉时期教育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23-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说明中国民本思想出现的背景。【答案】(1)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当时百家 争鸣,各学派之间相互攻诘。诸侯争霸,孔子思想不适合当时社会变革的需要。; 教科书是以五经为主的儒家经典,教官是五经博士,官办最高学府是太学,地方官 学按行政区划设立,在郡国称为学,县称为校;提高儒学地位,使其逐渐独尊,成为 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
8、2000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流派。; 农业社会的国情;民众力量的显现;阶级结构的变动;维护统治的需要;知识分子 的作用等。;【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百家争鸣、汉武帝推 进大一统的措施等相关史实。故选:Co此题主要考查霍去病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此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霍去病 的相关史实。4. (1分)汉武帝采用主父偃“令诸侯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和董仲舒“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施。汉武帝的目的是(
9、)A.巩固大一统B.繁荣思想文化 C.扩大地方权力 D.发展小农经济【答案】A;【解析】为巩固大一统,政治上,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思想上,汉武 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 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的精神支柱。B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o此题主要考查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此题主要考查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 握基础知识。5. (1分)翦伯赞在中国史十五讲中提到:“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 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针对“地理空间”的整合与凝
10、聚,汉武帝()A.北击匈奴B.建立刺史制度 C.建立郡国D.实行“推恩令”【答案】D;【解析】针对“地理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汉武帝实行“推恩令”。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 “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 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汉 武帝随后又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诸侯王从此一蹶 不振,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A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此题主要考查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此题主要考查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 握基
11、础知识。6. (1分)西汉初年,湖南历史上第一个诸侯国-长沙国建立。长沙国建立初期,管辖 面积相当于今天湖南面积的1.5倍,到了汉平帝时,长沙国的面积不及它建国初期的 五分之一。出现这种局面最有可能的原因是()A.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C.刺史制度的建立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D. “推恩令”的推行【答案】D;【解析】西汉初年,湖南历史上第一个诸侯国长沙国建立。长沙国建立初期,管 辖面积相当于今天湖南面积的1.5倍,到了汉平帝时,长沙国的面积不及它建国初期 的五分之一。出现这种局面最有可能的原因是由于汉武帝实施推恩令,使王国的面积 越来越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纳主
12、父偃的“推恩”建议, 下诏规定诸侯王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 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D符合题意。 故选:Do此题主要考查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重点掌握汉武帝的推恩令。 此题主要考查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7. (1分)汉武帝时,将京畿以外地区分为十三州部,设刺史,每年定期巡视所部郡国。 汉武帝此举是为了()A.分化王国力量 B.提升儒学地位C.监察地方势力D.拓展统治范围【答案】C;【解析1武帝时,将京畿以外地区分为十三州部,设刺史,每年定期巡视所部郡国。 汉武帝此举是为了监察地方势力,加强
13、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ABD不符合题意, 排除。故选:Co此题主要考查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此题主要考查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 握基础知识。8. (1分)汉武帝时期,为了巩固大一统王朝,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有() 铸造五铢钱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统一度量衡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A.B.C.D.【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汉武帝时期,为了巩固大一统王朝,在经济方面采取的 措施有铸造五铢钱,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和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符合题意,D项正确;统一度量衡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的措施,不正确, 排除
14、ABC项。故选:D。此题主要考查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此题主要考查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9. (1分)班固汉书记载:“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材料反映 了西汉巩固统治的指导思想是()A.道家思想B.儒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可知,六经是儒家 经典。由此可见西汉巩固统治的指导思想是儒家思想,B项正确,排除ACD项。 故选:Bo此题主要考查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重点掌握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此题主要考查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同步练习 部编版 历史 年级 上册 第三 单元 12 汉武帝 巩固 大一统 王朝 同步 练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