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文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历史定位与文明逻辑.docx
《【体会文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历史定位与文明逻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会文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历史定位与文明逻辑.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体会文章】中国却见代僧旗路的历史定位与文|螭1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在世界范围内愈发表现为主权国家探索自身发展路径的典范,它不是在表层或局部同西方世 界主导的全球现代化进程相触碰的产物,而是在深层与整体上同西方主导的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持续相互作用的结果。 资本主义现代化潮流暴露出的内在矛盾与多重困境制约着全球社会,不仅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构成冲击与挑战,也给其 他国家提出如何回应挑战的重大现实议题。西方资本主义大国强调自身对全球话语权的掌控力,在处理全球性危机中植 入资本主义主流价值观,反映出西方国家现代化路线“零和博弈”、霸权主义的本质。无论是机遇还是挑战,全球化中的 现代性问题都激起当今人类对
2、自身生存命运与社会价值的深刻省思。由于在全球化博弈中占据重要地位,大国承担着反 思全人类共同命运、共同价值并探索与之相适应的交往关系及社会秩序的使命。随着现代国家融入世界历史的程度愈加 深化、场域逐渐拓宽,对人类共同命运的关切及所承诺的历史使命的担负,已成为所有主权国家必然面对的问题。中国 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构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把握世界历史运行规律基础上构想、调整和重建全球现代化进程的伟大使命 与雄心胆略,对于促进各国之间超越狭隘的利益视野以形成“和合共生”的世界历史观和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价值引领意 义,凸显了 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高远境界。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彰显大国使命担当党的十九届
3、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的百年奋斗深刻 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 化的途径”(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64页。自中国 共产党成立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开启了持续探索和不断深化的历程,不仅彰显了社会主 义现代化的独特性与创造性,而且也显现了一个奋进中的东方大国的民族特性与使命担当。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 天,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发展、政治生态、社会结构、国际秩序乃至人类心理等各方面都在经历剧烈变化
4、,这些变化凸显 出现代化进程的一个真相,即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并非具有“普世性”。选择何种现代化道路以及如何进行现代化 建设,成为人类面临和必须深思的问题。随着世界范围内对“向何处去”问题的持续讨论,“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去往何方”也备受关注,与之相关联,中国能否 实现自身发展并担负大国使命也成为现代化进程中的热点话题。在现代化的发展浪潮中,中国选择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现 代化新道路,将“永不称霸”作为发展原则。国际上一些势力以质疑态度将此误读为中国“不要作为”“不要斗争”,参见郑 永年:通往大国之路,这是一个关键性时刻中国的秩序观将很大程度上决定全球的未来和走向,领导文萃2016 年第11期。进
5、而否定中国自身发展与其他国家的相互关联,否定中国道路对世界历史进程的推动作用,刻意捏造一个 回避大国命运、推脱大国使命的中国形象。虽然中国从未主动向世界“推销”自身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但这是否意味着中 国人民和中国政府企图推卸大国使命?是否意味着中国对世界不作为?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中国正走向并必将成为世界 性大国,在探索现代化道路中担当起新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和大国使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探索经历了从被动卷入到主动求变的艰辛历程,展现了中国牢牢掌握自身前途命运的决心 与能力。中国在世界历史中掌握大国命运、迎接大国使命既是主体的选择,也是历史的必然。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发 展路径证明,中国正以不同
6、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特有姿态,肩负大国使命、强化大国能力、承担大国责任、展露大国气度 并积极推崇辩证发展的大国思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作为现代化的先行者,并没有让全球共享现代化的福利和果实,反而利用现代化的文明力量欺 压与掠夺后现代化国家。近代中国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被迫卷入现代化的洪流,帝国主义的入侵进一步窒息了封建主义 压迫下的广大民众,唤醒了有识之士的民族觉悟并激发他们开始求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中国共 产党团结领导广大人民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 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主动求变,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代,提
7、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 化”的新要求,描绘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两步走”的战略蓝图。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从本质上不同于西方利益至上的 资本逻辑,而是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逻辑,紧紧围绕为世界谋大同的使命担当,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 族的前途命运,并为人类共同发展提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构性方案。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大力弘扬和平、发展的全 人类共同价值,积极主张谋求全人类共同利益,倡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破了后发型国家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 推崇和依赖,创造了人类文明崭新的发展形态和现代化模式,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 的使命担当。中国式现代化新道
8、路遵循历史整体运行普遍性与各民族自身发展特殊性相统一的规律,以深化新型大国关系为目 标。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构建基于不断探索的历史经验,从确立社会主义属性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改革开 放到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凝结并始终秉持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统一的规律,积极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然而,西方大 国仍然沉浸在“历史终结论”的臆想中,“今天的美国出现了去全球化就是去中国化的论调:(3)郑永年:大变局中的 大国关系新趋势,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0年第7期。中国在解决全球性危机过程中展示出的对人类历史发展基 本规律的把握,对各民族实现历史发展方式具体性与多样性的尊重,以及结果上的持续性影响力,这引致西
9、方国家尤其 是美国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诘难和攻击。中国与西方国家对待全球性危机的不同态度折射出大国之间在世界历史转型 过程中迥异的思维与立场。中国致力于推动构建关涉经济、政治、文化和外交等领域的统筹协调发展的良性大国关系,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 新道路将中国历史融入人类社会历史的积极姿态。马克思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 精神生活的过程”(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91、592页。,政治、文化等内容必 须在物质生活和经济基础得以发展的条件下才能形成统筹推进的可能。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以资本的力量支配整个社 会,肆意干涉其他民族的利益诉求和
10、发展路径。面对大国发展关系的各种复杂情势,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构建不仅使 得中国同俄罗斯、印度的关系被重新定义,而且也积极回应了美国、欧洲等霸权的挑战;既致力于维持大国之间在经济 发展上的依赖性与合作性关系,又在政治、文化和精神等领域积极推动大国对合作式发展关系的深切认同,“在完成其现 代化任务的同时将开启出一种新的文明类型”(5)吴晓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新文明类型的可能性,哲学研究 2019年第7期。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新的文明类型”超越西方现代性范畴及其限度,突破资本主义现代文明所规 定的意义领域,彰显中国式现代化强国之路趋近世界历史和人类文明的价值意义。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道路探索具
11、有中 华文明自身的叙事逻辑与话语底色,中国以开放包容的文明特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促进不同民族国家之间实现社会各 领域的多向互动和合作关系,自觉融入世界历史发展的文明结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以大国文明形态活化“和合共生” 传统理念,为促进人类新型文明观的形成提供了创造性的价值理念和规范。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所涵涉的大国关系与大国文明,超越“文明冲突”“文明优越”和“文明隔阂”等对立性主张,在世 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形势下充分展露迎接大国使命的决心和担当。马克思在阐述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和人类解放思想 时指出,“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6)马克
12、思恩格斯 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91、592页。无产阶级改造世界的自觉意识产生于生产力和物质条件不 断成熟的过程,而在改造现存世界的革命实践中求索人类解放的奥秘与路径则成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中国式现代化 新道路的构建面临自身发展与世界共同进步之间交叉纠缠的现实任务,如何透过多维复杂的现实实践来自觉把握“任务本 身”构成了中国担负大国使命的重要议题。将自身本质属性阐释为世界现代化基本规律与中国鲜明特色的有机统一,并着眼于全球格局的未来走向,构成了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确认大国使命担当的基本内涵与精神要义。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本质属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制度基础和实践方式密切
13、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实践“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 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7)习近平谈治国理 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76页。这反映了中国式现代化相比于资本主义现代化、苏联现代化以及传 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色与优势。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特色属性和功能优势,在全球范围内产生重要的外在影响,而 其自身构建与外交活动不可分割,外部世界对中国的态度根本取决于中国自身构建的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现 代化是绝无仅有、史无前例、空前伟大的”(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
14、文明建设论述摘编, 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3-4页。中国式现代化的“空前”和“伟大”之处,不仅表现为人口规模的庞大,而且体现 在其核心价值指向全人类共同的发展愿望。在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上,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探索出的现代 化新道路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示范效应,在世界范围内宣告“历史终结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和“社会主义失败论”的破 产,推动世界各国不断与时俱进,作出合乎时代需要的制度和道路创新,进而担负起重新定义全球格局和国际秩序的大 国使命。在促使全球共同发展模式从不均衡向更均衡的状态转变中,尽管中国的经济发展在其中发挥主要推动作用,但 经济发展本身必须融入整体发展之中才
15、能成为大国的国际力量。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将追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融入人类 社会新制度的构建过程,在打造全人类“利益共同体”的基础上推进“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从大国关系与大国文明的维度看,实现自身全方位和均衡化的现代化发展是新时代中国亟待解决的历史性问题, 在世界历史中创造有利于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的国际机遇是新时代中国需要突破的现实性问题,在国际社会中提升中国 的大国影响力、塑造大国形象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实践取向。中国在世界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充分认识到自身大国命 运的必然性,在主动开创现代化的现实实践中极富胆略地担当起大国使命。二、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遵循世界历史运行逻辑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凝结着中
16、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实践经验,并统摄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性规律与历史主体的能 动性选择和原创性实践。当人类历史日益成为世界历史,各民族国家走上现代化道路也就成为历史的必然。马克思指出, 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是完全物质的、可以通过经验证明的行动”(9)。世界历史的演进表现为以生产力的全球化发展为 基础的历史过程,这使得追寻现代化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世界历史的整体运行对中国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强烈的外 部冲击,致使中国的发展道路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中国由此经历从被迫强行移植到主动改革转型直至逐渐形成中国式现 代化新道路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全方位展现了中国人民不断探索追求现代化的努力和智慧。具有生成性的
17、世界历史形 成了自身的内在规定性,走向多元化和开放式的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规划与建设,将自身的前途命运与世界历 史紧密关联,遵循了世界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定及其运行逻辑与规律,探索独具成效的现代化道路。现代化道路的建设问题生成于世界历史进程中,受到资本主义大工业发展带来的外部影响,经历从被迫强行移植 到主动改革转型的过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肇始于革命实践,但直至改革开放的开启及其深化展开,中国共产党才真正 以批判性的视角审视西方大国现代化路径及其限度,打破了发展中国家对西方现代性规范的盲目遵从。资本主义的发展 开启了世界历史的进程,资本主义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
18、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 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各国以往自然形成的闭关自守的状态”(1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 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41、566页。现代化道路的建设俨然成为世界历史性的事实,由资本逻辑支配的世界市场 使得世界历史的运行愈益呈现出各民族国家相互依存的总体形势。“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 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11)马克思恩格斯文 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40-541、541页。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逻辑塑造了世界性的影响力,同时 也对中国现代化道路造成
19、了外部冲击。西方大国的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意图按照自身发展模式来支配世界历史的自然进 程,进而在民族历史转向世界历史的过程中,将东方国家纳入其缔造的全球现代性进程,这对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建设产 生了深刻影响。中国在建设现代化道路中必须不断探索和回应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而能否科学解答这一问 题关涉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生存与发展。马克思晚年从世界历史形成的总体过程切入,探寻东方社会的历史命运和使命, 指认资本主义矛盾及其现代性危机的必然性,进而提出“跨越”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与现实可能性。曾经作为落后的东 方国家,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构建在融入世界历史的过程中既遭遇严峻挑战,又获得无限机遇。随着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体会文章 体会 文章 中国式 现代化 道路 历史 定位 文明 逻辑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