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说课稿《山中访友》(2篇).docx
《小学语文说课稿《山中访友》(2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说课稿《山中访友》(2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语文说课稿山中访友(2篇)说课稿(一)一、教材分析山中访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七年级 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篇构思新奇、想象力丰富、充满童 心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不骑车,不邀游伴”、“就带着满怀的 好心情”,哼着小曲儿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并且与 “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热切表达 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相对于前面两个单元的哲理性文章和后面 的诗歌、科学说明文、记叙文来说,本文是比较简单、浅显的,所 以设计时目标就放在让学生品味和运用语言、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 创造力上。在自我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思想启迪、情感 熏陶,有自己独
2、特的感悟和思考,享受审美乐趣。那么如何实现这 一目标呢?本文讲课的最大难点是对景物的描写过于繁多和零散, 逐一分析就会显得凌乱,还会导致学生思路支离破碎。所以我认为 在处理本教材时应尽量注意给学生时间和空间与课文文字和画面充 分接触,在细致地体味课文的同时产生个性化理解,又保持着课文 的整体感和一气呵成的美。二、学生分析 这一点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知识方面要求学生:理解,积累课后词语;如:“湛蓝,清澈, 德高望重”等。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作者把进山看风景说成是“山中访友” 所传达的思想感情。能力方面要求学生:鉴赏本文新奇丰富的想像美。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
3、悟课文充满诗 意的画面。德育方面要求学生:体味作者所表达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 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第三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内容很多,比如课文重点词语,课文的思路,以及栩栩 如生的景物描写,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等等。而教学难点则 是情景交融的写作技巧。二、接着,介绍一下教学方法:1、确定五法合一的教学方法新大纲中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 主动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因此,我根据 课文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准备采用激发兴趣法,朗读 法,问题导引法,想像联想法和自读点拔法进行教学。首先,利用 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
4、然后引导学生品读散文, 在读的过程中思考提出的疑问,然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拔下,赏析课 文,体会作者的感情。2、采用投影仪,影碟等电教手段辅助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将采用投影仪,录音,以及与课文内容相关的 影碟来丰富教学手段,这样,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通过直 观感受,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体现了教学的直观性原 则。3、突出朗读教学语文教学中,要注意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感,再加上本文是 一篇非常优美的写景教文,适于朗读,因此,我将在授课过程中突 出诵读教学。教学指导与设想教学指导教学是一种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所 以我将采用学生质疑,小组讨论,教师点拨,然后
5、反馈练习的学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 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 题。并在课文赏析后完成课后练习进行巩固,使学生从感知到理 解,从感性到理性,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内容较少,因此我安排一节课的时间,我的 教学设想是:先读题猜测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然后精 读品味,鼓励学生提问,再通过讨论解决,归纳课文学习要点,这 样既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又培养了语感,也体会了作者的感情。教学程序(一)引入新课首先对预习作业进行抽查并明确生字词的读音及含义,然后要求学 生读题,想像课文内容,引入新课,接着教
6、师范读课文,用有关课 件让学生对大自然的风景及大山里的风景有直观印象。(-)讲授新课在讲授之前,让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朗读,使学生感知课文, 问题用课件打出: 作者到山中寻访的友人是怎样的,跟你的想像相同吗?边读边勾画出描写山中美景的句子,理解后积累下来。朗读课文后,围绕上述2个问题对课文进行赏析,让学生了解课文 的主要内容是作者进山看风景,并引导学生感受山中风景的优美, 然后将有关山景和大自然景色的投影片或课件给学生看。结合书上 的描述,使学生更直观形象地了解童话般的山中的美景,培养对大 自然的热爱之情。(三)精彩分析分析课文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艺术特色。在分析中,使学生了解拟人手法的运用,体
7、会这种手法运用的目的 和意义,体会情景交融地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课文的内容 有更深的了解。学生讨论后明确:1、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如:将古桥、树木、山泉、小溪等自然 景物看成是自己的山中朋友,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这样便 于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2、本文的艺术特色表现在:(1)独具匠心的叙述方式和叙述人称:文章的叙述方式亲切自然,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有时,根据表达的需要,还适当地变换叙述人称,对山中的“朋友”有时用第三人称,有时感情强烈了还用第 二人称,让学生体会这样能使情感表达得更充分。(2)想象的丰富、新奇,使景物栩栩如生,灵气飞扬,如:展开想 象,将自己与树木融为一体,
8、与自然融为一体,流露出热爱自然之 情。(四)反馈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讲授及自己的笔记,朗读课文后用自己的话解 答课后练习一,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领会作者的感情。(五)创新练习假设你是某一景物,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写法自由,字 数不限。此题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以及想象能力,提示学生 借鉴课文某些写法。抓住景物的自身特点。从某一景物的角度出 发,重点突出景物的心声,最好能点出环境保护的主旨。(六)总结全文 在这一环节中,带领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再次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及思想感情,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完整的印象。经过小学六年及初个多月的学习,学生对字词的理解、语 言的赏析、文章内
9、容的整体把握以及对散文知识的把握等,都有了 一定的基础。但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想象联想等能力,还比较欠 缺。在上课前,我了解到班级学生与大自然接触少,而且由于生活 经验与视野所限,对写景类的文章,学生大多不能有较深的感知、 体验。再者由于现在的学生去春游、秋游的机会少得可怜,所以要 初一学生感知、理解并体会山中的景物之美及美的内涵具有一定的 难度。不过,学生想走向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想与大自然对话的愿 望却相当迫切。我觉得得找到一个教学的切入口,使学生对自然之 美有较深切的感受。三、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整体感知,能说出山中之友。2、通过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语言美感悟情感美。四、教学理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中访友 小学语文 说课稿 访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