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学科浅析《吕氏春秋》中的为师之道.doc
《其他学科浅析《吕氏春秋》中的为师之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其他学科浅析《吕氏春秋》中的为师之道.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其他论文之浅析吕氏春秋中的为师之道 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和他的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著作,班固把它列入杂家,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春秋战国学术文化的一个总结。其中的劝学(一作观师)、尊师、诬徒等篇,教育思想十分丰富,尤其是讲为师之道的内容,至今仍闪耀着夺目的思想之光,兹述析如下:“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为师者自我价值确实认春秋战国之时,具备为师之资历的人,皆是具有“道术”且言之成理、持之有故的知识分子。不管儒家、墨家仍然道家,尽管其思想上取舍不同,但都无一例外地传授本人所认同的“道”,而这便成为为师者所要遵照的首要原则。吕氏春秋更明确地指出:“为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又说
2、:“义之大者,莫大于利人,利人莫于教。”老师应当认识到,其本身之因而存在重要价值,在于其主要是开启心智,在于“胜理”,在于培养全面开展的有德行的“人”,即所谓“行义”是也。进一步讲,“行义”二字标示出了为师者通过教育人、培养人而改造社会的神圣使命,具有“道德命令”的性质。它不是一种外在的强迫,而是在对社会关系客观认识根底上的一种自觉担当,达不到“行义”的目的和要求的时候则常常会感到惭愧与不安。从这个意义上讲,为师者确实是社会改造的引导者、先行者,因而吕氏春秋讲:“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为了“行义”而“争于道”,关于为师者而言是最有意义的事情,是为师者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的
3、集中表达。确实,为师者只有先确认了自我价值感、使命感,才会有强大的内在精神动力。就以大教育家孔子来说,他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与他的社会理想和政治信念是分不开的,他要通过育人来“行义”。在匡地被围困时,他还带着学生习礼树下,弦歌之声不绝,不断坚持本人的理想,坚持本人的事业,真有临大节而志不可夺的精神。在教育劳动中,义务表达为使命,在价值感和使命感中,才能激发出内在的热情与持久的力量,从而自觉、主动、认真负责地做好育人的工作。“失之在己,不肯自非,愎过自用,不可证移”为师者容易犯的四种缺点吕氏春秋诬徒篇批判了某些为师者容易犯的四种缺点:第一,“志气不和,取舍数变,固无恒心,假设晏阴喜怒无处,言
4、谈日易,以恣自行。”这里面有两个意思。一是过于随心所欲,缺少一贯性的原则,信口开河;二是对待学生的态度不稳定,喜怒无常。一般说来,“不讲”的老师少,但“妄说”者却大有其人,“妄说”的一个重要缘故是知识缺乏、学术不精和不负责任。为师者应当留意调理本人的情绪,平和其心气,宽大其胸怀,培养对学生的良好感情。由于学生的知识、经历缺乏,有时出现傲慢、顶撞、无理、“不明白事”等言行并不意外,对此老师应掌握分寸,正确处理。第二,“失之在己,不肯自非,愎过自用,不可证移。”确实是说为师者本人有失败或过失,不肯自我批判,刚愎自用,坚持错误。因而老师也是人,也会犯错误,但老师不应过分看重本人的尊严。假设只是为了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吕氏春秋 其他 学科 浅析 春秋 中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