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docx
《2022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docx(6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讲讲故事的情节。领悟故事所蕴涵的 “做事要抓住时机”的道理。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文中蕴含的道理教具准备:小黑板,屏幕幻灯片教学过程:一 听故事,谈感想师:同学们,今天的课上,老师先要和大家一通走近一个有趣的故事中(放动画,教师讲故事)你们听了这个故事,有什
2、么感想吗?交流感想过渡:有一位盛老师也把这个故事讲给了她的学生听,我们来看看她的学生有什么样的感想。二 学习文章的第二部分(612)1。 学生自由读课文612小节2。 拼读词语 真笨 抓住 关键 赞许3。 再读,说说你同意哪个想法?为什么?相机出示小黑板,理解内容并且读好句子。4。 还有其他意见吗?结合省略号理解5。 在这些意见中,哪条总结的比较好?再读一读。师:因为同学们回答的好,所以盛老师听的(聚精会神),并不时的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赞许是什么意思?盛老师为什么不时的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三 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15)师:这个故事真有意思,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近故事中,近距离的来接触
3、一下这争论的兄弟俩。1。 自由读课文152。 读读新词 火烤 评理 剖开3。 再读课文这一部分,讲讲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4。 兄弟俩争了又辨,辨了又争,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很又道理,结合课文内容填空 哥哥的想法是( ),理由是( );弟弟的想法是( ),理由是( )。5。文中有个词语说明他们的争论没有停止,是(争论不休),给休字找找合理的解释休:休息停止表示禁止6。 既然是争论不止,那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就应该体现争论的激烈语气,试试。找出提示语,理解不以为然,找出然字的合理解释然 :对这样表示尾词7。 先自由练习,再指名朗读8。 听录音,再读9。 教师引读文章的4。5自然段他们争论不休,决定当
4、他们对解决方法感到满意是时候,想去射大雁,结果那兄弟俩会说些什么呢?10。 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同时展开想像,续说故事教师适当指导,评议11。 齐读这个故事,体会不同的语气变化四 整体感知,领悟故事的道理师:面对争论不休的兄弟俩,我们真想说一句不管做什么,关键是先做起来!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当引导举例师: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故事中得到启发,那就是做事要抓住时机(板书)。同时老师还有几句话要送给你们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过了这个村,没有这个店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全靠你不假思索的利用。 巴尔扎克齐读这三句话,结束本课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读通课文,学习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教学
5、过程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1、谈话激情板书:辩,通过查字典,你知道是什么意思?现实生活中你为什么事情与人争论过,结果怎样?2、板题揭题。今天,我们也学习一篇争论的故事,读题。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检查预习,初步感知故事。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讲一个什么故事?交流。过渡:要想把故事讲好,首先要将故事读通,还要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和发展。2、同桌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教师检查预习效果。(1)小黑板出示词语,认读:火烤 皮香肉嫩 评理 剖开 真笨 关键 聚精会神赞许味道 充饥 浪费 满意 不以为然 时机 争论不休煮 烟熏火燎(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6、生评价)4、感知故事内容。(1)读盛老师讲的故事,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的起因故事的经过故事地结果(2)交流三、再读课文,读好对话。1、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把人物争论时的不同语气读出来。提示:想一想,现实生活中你与别人争论时的心情,同时注意提示语中的词语,练习感情朗读。2、交流:兄弟俩争论时各自内心是怎样的?都想着自己的做法好吃,谁也不让谁。同桌再练读3、指名读,学生评价。4、小结:兄弟俩想射下一只大雁充饥,为如何吃而争论不休,还找来一位老人评理,结果大雁早已飞走了。四、指导写生字。1、指名读生字2、重点指导:“嫩” “聚”;提醒“赞” 的最后一笔。3、描红。五、作业设计1、抄写词语。2、熟读
7、课文,练习讲一讲盛老师讲的这个故事。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讲故事,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该抓住时机”的道理。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谁能讲一讲盛老师讲的这个故事。提示:按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尽量用书中的语言。)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明白其中的道理。二、感悟道理。(一)、读文中的感想1、同学们听了盛老师的故事有什么感想?找出相应的段落读一读。2、指名读,思考:故事中的“抓住时机”是指什么?“先做起来”是指什么?交流。3、“赞许”是什么意思?盛老师为什么不时向同学投去赞许的目光?交流。4、读了这个故事,你还有什么感想?交流。5、认识文中的省略号。作用:省略了同学们的其他感想。书写形式:
8、表示整段的省略。6、小结:兄弟两个因无谓的争论而错失良机,后悔莫及。像这样的故事有许多。三、拓展阅读。1、出示故事阅读二叔公讲的故事最大的麦穗。2、交流:你想说什么?3、小结:看来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善于抓住时机,不能浪费时间。四、读写结合。“同学们,读了这个故事,你们还有什么感想呢?”老师笑眯眯地问大家。请你接着这句话,以对话的形式,写出大家发言的情景。五、作业设计完成读写作业。板书设计争论的故事善于抓住时机 不浪费时间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3争论的故事系苏教版第六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了盛老师给同学讲了一个故事:兄弟俩为怎么些大雁而争论,结果大雁早已飞走了。故事讲完,盛老师让大家各自发表自己的感想
9、。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围绕这个问题,我校的教师不仅引导学生进行了“争论”,而且教师之间也进行了三轮“争论”。在争论中,思维的火花进行了碰撞,对教育行为作了深刻反思,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一、来自课堂上的争论:1、课堂上的声音在争论的故事教学中,出现了两种声音,而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现将两种声音实录如下:a、课堂1的声音: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生1: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走了。生2:不是他们的笨,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生3: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都白白浪费了。生4: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师:刚才说的是书上的四种观点,你们以为谁说得对呢?生:我支持第四种观点:不管做什么,关键
10、是要先做起来。师:为什么呢?生1:因为前面的三种说法太浅显了,最后一句话才是总结道理。生2:这句话放在最后,又最深重,是整个故事的总结。所以“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真正告诉我们的是道理。师:有不同意见吗?(生都满意地点点头,没有一个表示有异议。)师;(总结)是啊,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光说不做是不明智的,这样只能浪费时间,贻误时机。 b、课堂2的声音:师:听了这个故事,和课文中这些学生的感想。你又是怎么想的呢?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师生交流)生1: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走了。生2:不是他们笨,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生3:他们的争论,白白浪费了时机。生4:不管做什么
11、,关键要先做起来。生5:我以为兄弟俩的争论都在说死话,结果大雁飞走了,告诉我们人不能说死话,要相互谦让一点。生6:我奶奶常跟我说,“好猫不叫”叫的最响的猫不一定是捉老鼠最多的猫,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说的多不如做的多。”(大家交流了许多观点,更多的是支持:“不管做什么,关键要做起来”)师:课文中的盛老师支持哪一种观点呢?生:课文写“盛老师聚精会神的听着,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那么盛老师对所有的观点都赞同肯定。师:你们对盛老师的态度满意吗?生:不满意,盛老师对什么观点都:“赞许”,那我们就不知道该听谁的了。(生大多数不满意,都分学生表示满意。)师:同学们,对于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
12、,其实,是很正常的。只要你说的有道理。说兄弟俩很笨,我觉得有理;说他们白白浪费时间也是事实;说没抓住时机也对,说做事关键先做起来也行?(课堂上叽叽喳喳,议论纷纷。)2、争论的声音课堂上两种声音,折射出两种教育思想,另一方面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作深刻的反思,大胆地解剖。这个过程是漫长的,甚至是痛苦的,它需要我们反复地剖析与反思,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行为。孰是孰非呢?支持课堂1的教师认为,故事是则寓言,掌握寓意是寓言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学生的发表仅代表自己的思考和感受但不一定正确,只有“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才一语破的,而且这样学生也能接受。支持课堂2的教师认为,新的课程标准一再提
13、出学生对文本的反应可以是多元的,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这些也是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基础。文中盛老师那“赞许的目光”也就是肯定了这种多元的反应,也体现了编者、教材的价值取向。3、争论的反思:这次的争论,归结为对文本的理解、学生的感受是要“一元”还是“多元”?从文学作品鉴赏的多元性和学生认知规律及差异性来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受应是多元的,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不能以一刀整齐划一的方式要求学生,也不能以部分学生甚至教师的理解强加给全体学生。二、来自检测的争论:1、来自检测的情况反馈课堂上的争论平息不久,年级组搞了一次阶段检测,检测试卷就有一题:读了争论的故事你
14、懂得了什么道理?结果课堂1的学生基本上都写成“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阅卷的教师都予以肯定,课堂2的学生的答案是五花八门,有说兄弟俩笨的;有说他们白白浪费时间;有说要抓住时机的;还有说别的等。阅卷教师逐一予以甄别。说“要抓住时机”“要关键做起来”等道理的打了勾,而说“真笨”“浪费时间”等答案打了叉,经过统计,只有近一半的人答对了。2、争论的声音。争论发生在本年级组老师同阅卷的老师之间。年级组老师认为,学生的感受理解是多元的,不能强求一致,说“真笨”“浪费时间”的也是学生独特感受,这里不应该判错。阅卷老师认为,学生的独特感受应当予以尊重,如“要抓住时机”算对,“关键做起来”等也算对。而试
15、题问的是“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兄弟俩真笨”“兄弟俩浪费时间”只能是当时的状况和简单的判断,你能说这也叫道理吗?3、争论的反思:这次的争论体现了如何处理好文本的价值取向和学生的体验这一矛盾。语文教学要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束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文本的价值取向和学生的体验感受在更多的时候对更多的学生来说,是一致的。不应该把两者截然对立起来。在特定的情况下,学生对特定材料有独特的体验,这是正常的,也必须予以保护与尊重。另一方面,“学生的感受”是多元的,而“文本的道理”却是不是个人感受的问题,它应该是明确的,最多数元的,不应该存在“一个个读者就有一个道理”的说法,如何处理好这种矛盾呢?在争论中,全体
16、老师再次达到共识:首先教师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要善于听取不同的声音。教师应予以具体的分析,只要他能自圆其说,只要他的体验是积极的、健康的、正面的、老师都应该予以肯定和保护。但是,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跳出原有的思维定势。从更广、更深的角度看问题(这时学生的体验也有可能回归到文本的价值取向中来,也有可能超越文本。三、来自教后记的争论:1、教后感交流原以为这场争论应该结来了,可是,在一次教研活动中又引发了全校语文老师的一次争论。在一次教师交流教后记的活动中,课堂上的老师在提出争论的故事教学中,他问学生:“听了这个故事和课文中这些学生的感想,你又是怎么想的?或者你支持哪一种观点?”其中只问“感想”,没问
17、“道理”,以致于课文学会了,感想很丰富独特,但“道理”却只有一半的人掌握。“一石激起千层浪”,应问“感想”还是应问“道理”呢?2、争论的声音支持问“感想”的教师认为,“感想”即感悟以及想到的内容,其中包括道理的感悟,还包括联系自己看到听到的情况产生的联想。语文教学就应当让学生充分地感悟和体验。只有让学生真正感悟到的道理,学生才能有所收获,才能真的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3、争论后的反思:这次争论的其实体现了教学要以“教材为中心”和还是以“学生为主体”这对矛盾上。故事学完了,问“学生有什么感想”和“学生懂得什么道理”这本身本无谁优谁劣之分,两者可以兼得,既问“感想”又问“道理”
18、,在感想中学生谈出道理最好,如牵不出“道理”也可顺势深究一下。但从教师的争论中,要可以看出教师的教育思想的不同的倾向。主张问“道理”的,是从文本出发,从落后课程评价出发,他们是在围绕教材教,围绕考试教。主张问“感想”的,他们不仅是教材忠实的“消费者”,更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他们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更主要的是他们具有强烈的学生本位意识教育是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以教材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主体”在一定的情况下确实是一对矛盾。多少年来“教师一直教教材”、“学生学教材”、“主管部门考教材”,“教材”成了教师教学的唯一,也成了教师思想的“枷锁”。新的教育理念指
19、出,要改变过去的“教教材”为“用教材”,在课程设计、实施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难点:1、能有条理地口述课文中的故事。2、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中所蕴含去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第二课时一、讲述故事,领悟道理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开火车读不以为然 烟熏火燎 皮香肉嫩 争论不休 两全其美 无影无踪2、你能用上这些词语,来讲这个故事吗?要求:讲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生准备 学生上台讲故事 师生根据要求共同评价3、老师注意到刚才同学们用到了这几个词,你能说说“不以为然、争论不休”的意思吗
20、?4、既然是争论的故事,就应该让故事中的兄弟俩争论起来嘛!请同学们读课文第3自然段,要求读出争论的语气。四人一小组分角色读 请四人读 评价5、如果能把这个故事想像得更具体些,生动些、并配上动作、表情表演出来,那就更好了,大家来练一练。指了四人上台练习其他同学小组分角色练习 1表演2评价6、同学们表演得真不错!故事听到这儿,你有什么感想呢?指了谈谈自己的感想 大家真聪明,有这么多的想法,作者都已经把这些想法写到书中去了。出示文中同学们的话,理解省略号的作用。7、(1)指令四人读这四句话(2)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话,相相提问,加深理解“笨” 在哪里?什么时机?在这段时间内可以去做哪些有意义的事情。(3
21、)再读同学们的话,谈谈自己对“做事要抓住时机”的认识。8、引读:盛老师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赞许是什么意思?盛老师为什么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二、总结课文,布置练笔。1、总结课文争论的故事学完了,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2、布置练笔生活中,你也有和别人争论的时候吗?(讲清题目、经过、结果、注意表达时的语气)仿写一个对话片断教后记:教学本课时,反复练读兄弟俩的话,谈谈争论语气,让学生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强化学生感受。让学生谈听了这个故事的体会,在反复读议中透彻理解同学们的感想,使大家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善于抓住机会,要珍惜时间,要先做起来再说。不仅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争论 故事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