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塑料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docx
《汽车塑料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塑料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汽车塑料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一、保护现有市场份额占据市场领导者地位的公司在力图扩大市场总需求的同时,还必 须时刻注意保护自己的现有业务免遭竞争者入侵。最好的防御方法是 发动最有效的进攻,不断创新,永不满足,掌握主动,在新产品开发、 成本降低、分销渠道建设和顾客服务方面成为行业先驱,持续增加竞 争效益和顾客让渡价值。即使不发动主动进攻,至少也要加强防御, 堵塞漏洞,不给挑战者可乘之机。市场领导者不可能防守所有的阵地, 必须认真地探查哪些阵地应不惜代价严防死守,哪些阵地可以放弃而 不会带来太大损失,将资源集中用于关键之处。防守战略的基本目标 是减少受到攻击的可能性,或将进攻目标引到威胁较小的区域
2、并设法 减弱进攻的强度。主要的防御战略有以下六种。1、阵地防御阵地防御是指围绕企业目前的主要产品和业务建立牢固的防线, 根据竞争者在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方面可能采取的进攻战略而制 定自己的预防性营销战略,并在竞争者发起进攻时坚守原有的产品和 业务阵地。阵地防御是防御的基本形式,是静态的防御,在许多情况 下是有效的、必要的,但是单纯依赖这种防御则是一种“市场营销近 视症”。企业更重要的任务是技术更新、新产品开发和扩展业务领域。 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 左右,预计2021-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年均复合增速达34. 42%。从地域分布上看,全球汽车
3、生产基地主要集中于亚太、欧洲和北 美三大地区。其中,欧洲地区作为全球最重要的汽车生产及消费市场 之一,其整车制造产业体系成熟、工业技术先进,拥有诸多全球领先 的整车厂商。北美地区主要包括美国、墨西哥、加拿大三大汽车生产 国,得益于北美自由贸易协议的签订,北美汽车市场发展迅速。 亚太地区主要汽车生产国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泰国等,伴随着全 球经济的一体化与汽车产业分工的专业化,汽车制造工业逐渐向制造 成本低廉的亚洲国家整体转移。同时,得益于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 国家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亚太地区汽车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全 球最主要的汽车生产基地。四、我国汽车行业概览我国汽车产业起步于上世纪50年
4、代,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种类齐全、配套完整的汽车产业体系,在产业规模、产品研发、结构调整 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现已成为全球汽车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 分。特别是近二十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居民收入水 平的提高,汽车消费需求一直保持快速增长。2009年起,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并持续保持全球汽车制造及消费中心的地位。2008年至2017年,我国汽车产量由 934. 51万辆增长至2, 901. 54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3. 42%, 汽车销量由938. 05万辆增长至2, 887. 89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13. 31%o自2018年以来,受国内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中
5、美贸易摩擦 升级、环保标准切换、新能源补贴退坡等因素综合影响,我国汽车产 销量有所回落,打破了 1990年以来的持续增长记录,汽车产业逐步进 入调整期。2019年,我国汽车产量、销量分别为2, 572. 10万辆和2, 576. 90万辆,同比分别下降7. 51%和8. 23%,再次出现负增长,但 产销量仍连续十一年蝉联全球第一。2020年,受国内外新冠疫情影响, 汽车行业遭受较大冲击。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措施的有效实施以及汽车 消费需求的延伸,国内汽车产业得到较快恢复。2020年,我国汽车产 销量分别为2522. 50万辆和2531. 10万辆,同比分别下降L 93%和 1. 78%,降幅较20
6、19年实现较大收窄。尽管2018年以来我国汽车产销量出现下滑,但从千人保有量及居 民可支配收入等情况来看,我国汽车市场仍有广阔发展空间。一方面, 我国汽车人均保有量较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汽车产业仍处于普及 期。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2018年中国人均汽车保有量接近173辆/千人,远低于日本591辆/千人和美国837辆/千人的水平。随着我 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我国汽车市场仍有较大增长潜力。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长,居民消费能力 不断提升,为汽车消费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08年,我国城镇居 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 58万元,到2018年已增长至3. 93万元, 年均复
7、合增长率达9. 54%o随着我国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 居民消费需求与消费结构的持续升级,我国汽车市场仍然存在较大需 求空间。五、汽车零部件行业面临的挑战(一)汽车产业增速放缓2009年起,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并持续保持全球汽 车制造及消费中心的地位。2008年至2017年,我国汽车产量由 934. 51万辆增长至2, 901. 54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3. 42%, 汽车销量由938. 05万辆增长至2, 887. 89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13. 31%o自2018年以来,受国内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中美贸易摩擦 升级、环保标准切换、新能源补贴退坡等因素综合影响,我国汽
8、车产 销量有所回落,打破了 1990年以来的持续增长记录,汽车产业逐步进 入调整期。2019年,我国汽车产量、销量分别为2, 572. 10万辆和2, 576. 90万辆,同比分别下降7. 51%和8. 23%,再次出现负增长。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汽车产业下行态势更加显著。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20年1-6月,国内汽车产销分 别完成1, 011. 2万辆和1, 025. 7万辆,分别同比下降16. 8%和 16. 9%o下半年,随着国内疫情形势得到有效控制,汽车销量呈现持 续增长。2020年全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 522. 5万辆和2, 531. 1万辆,同
9、比分别下降2%和1. 9%,降幅较上半年明显收窄。从海外市场来看,2020年3月中旬起,北美主要整车厂商陆续宣 布关闭工厂,对全球汽车产业造成了较大不利影响,5月下旬起阶段性 恢复正常生产,市场需求逐步恢复。目前,海外新冠疫情持续蔓延仍 未得到有效控制。截至2021年2月末,美国已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 超过2, 855万例,日均新增确诊人数超过7万例。根据0ICA统计数 据,受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汽车销量为7, 797. 12万辆,同比下滑 14. 60%o自2020年12月起,全球汽车芯片供需出现失衡,汽车行业 芯片供应出现一定程度紧张,目前全球范围内多家整车厂商已因芯片 短缺而被迫减产
10、或停产。根据研究机构IHS2021年8月的预测,芯片 短缺预计会持续到2022年,预计汽车芯片短缺将造成2021年全球630 万至710万辆汽车产量的损失。全球范围内的汽车芯片短缺将影响短 期内全球汽车产业的增长,但随着芯片供给的逐步提升,芯片短缺问 题对汽车产业的影响也将逐步减小。未来,如果国内疫情防控出现反复、海外疫情持续蔓延而无法尽 快得到有效控制,全球芯片短缺的影响难以缓解,对全球汽车产业的 冲击将进一步加深,这将影响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行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和市场需求。(二)整体研发和创新能力较弱我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与外资汽车零部件企业相比,国内汽车 零部件企业存在研发投入不足、高级技术
11、人才匮乏、创新能力薄弱等 问题。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研发投入力度显著偏低,引进技术、产品 国产化仍然是最普遍的产品开发方式。目前,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研 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约为2%,远低于德美韩日等发达国家6%-8% 的水平9o国内企业整体上仍面临许多有待突破的技术瓶颈及工艺改进 空间,在自主研发的财力、人力、物力投入以及技术标准上仍有较大 差距,从而对新产品开发和汽车零部件产品结构转型升级带来不利影 响。(三)行业集中度低,市场竞争激烈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企业众多,行业集中度较低。根据Wind的数 据,截至2019年H月,我国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已达13, 711 家。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数量
12、保守估计在10万家以上,大部分汽车零 部件企业规模较小,且集中在低附加值零部件领域,布局分散且产品 重复,导致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一方面,由于企业规模相对较小,企 业难以调动较多的资源进行关键技术的研发升级;另一方面,激烈的 市场竞争也降低了行业的整体利润水平。六、汽车塑料市场规模全球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汽车轻量化的发展趋势正推动车用塑 料市场需求不断增长,汽车塑料的用量已成为衡量汽车设计和制造水 平的一个重要标志。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速崛起,我国的 汽车塑料件需求量也日趋增长。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的数据, 2010年我国汽车塑料件的需求量为265万吨,2018年已增长至403万 吨,
13、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 38%o同时,根据 GlobalMarketlnsights (GMI)的研究,2016 年全球 汽车塑料的市场规模为235亿美元,预计从2017年至2024年,全球 汽车塑料市场规模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11%,到2024年全球汽车塑 料的市场规模将达到500亿美元。七、汽车零部件行业面临的机遇(一)国家产业政策鼓励行业发展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性产业,与国民经济中的钢铁、石油、化工、电子等众多行业拥有紧密的联动关系,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愈演愈烈, 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产业深度融合,汽车产业面临着电动 化、智能化
14、、网联化、共享化的发展趋势,汽车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 和转型升级有利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国家各部委为支持汽车产业及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 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发展的产业政策,有利于促进行业发展。(二)下游需求旺盛,汽车产业长期发展向好2018年以来,受国内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环 保标准切换、新能源补贴退坡等因素综合影响,我国汽车产销量有所 回落,产业逐步进入调整期。但从千人保有量及居民可支配收入等数 据来看,中国汽车市场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汽车零部件市场也存 在较大的发展空间。一方面,我国汽车人均保有量较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汽车产 业仍处于普及期,尚有较
15、大增长空间。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 2019年中国汽车保有量为173辆/千人,而美国汽车保有量达837辆/ 千人,是中国的近5倍,澳大利亚、意大利、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 家的汽车保有量也分别有747辆/千人、695辆/千人、670辆/千人和 591辆/千人。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我国汽车市场仍有较大增 长潜力。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长,居民消费能力 不断提升,为汽车消费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08年,我国城镇居 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 58万元,到2018年已增长至3. 93万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 54%o随着我国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 居民消费需求
16、与消费结构的持续升级,我国汽车市场仍然存在较大需 求空间。此外,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消费者 的消费理念也在发生转变。我国汽车消费正在进入产品升级换代阶段, 低端车型日益普及,中高端车型迅速增长,年轻一代消费观念的改变 及各类汽车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推出,对中高端车型消费市场的刺激作 用明显,购车品牌化、高端化日益凸显,加之节能减排、轻量化和智 能化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汽车领域,个性化体验和时尚功能设计推 动中高端汽车市场稳步发展。(三)节能减排和轻量化、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催生新的市场需求 随着低碳经济的提出和节能减排的号召,绿色汽车和节能减排已 经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主旋律之一
17、,节能与新能源技术、轻量化技术 的发展迅速,并进而催生相关汽车及零部件产品市场需求的增加。近 年来,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呈现强劲增长势头,2020年全球新能源 汽车销量达324万辆,较上年增长46. 61%;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36. 7万辆,较上年增长13. 63%o根据乘联会的预测,2021年我国 新能源车销量将超过200万辆,同比增长46. 32%O目前,以汽车零部 件塑料化为代表的轻量化技术已成为降低汽车排放、提高燃烧效率最 有效的措施之一,而汽车内外饰件作为使用塑料材料最多的汽车零部 件,其未来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为满足日益提高的汽车安全、环保、节能的要求及客户个 性化
18、、多样化的需求,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纷纷将新技术应用于产品设 计和生产过程中,安全技术、电子技术、节能技术和环保技术在汽车 上得到了广泛应用,进一步提高了汽车的功能设计和个性化元素,丰 富了消费者体验,在引导需求的同时带动消费升级和消费扩张,从而 催生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行业新的增长点。(四)汽车零部件全球化采购给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带来良好机 遇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世界各大汽车 和零部件企业在专注于自身核心业务和优势业务的同时,为了降低成 本,逐渐减少汽车零部件的自制率,越来越多的整车厂商开始在全球 范围内采购有比较优势的零部件产品,汽车零部件的全球化采购已成 为汽车行业发展的
19、必然趋势。随着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整体制造水平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加之我国在劳动力、工资水平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在汽车零部件全球 化采购的浪潮下,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面临良好发展机遇。八、估计当前市场需求(一)总市场潜量总市场潜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环境条件和一定行业营销努 力水平下,一个行业中所有企业可能达到的最大销售量。(二)区域市场潜量企业在测量市场潜量后,为选择拟进入的最佳区域,合理分配营 销资源,还应测量各地区的市场潜量。较为普遍的有两种方法:市场 累加法和购买力指数法。前者多为工业品生产企业采用,后者多为消 费品生产企业采用。1、市场累加法先识别某一地区市场的所有潜在顾客并估计每个潜
20、在顾客的购买 量,然后计算得出地区市场潜量。如果公司能列出潜在买主,并能准 确估计每个买主将要购买的数量,则此法无疑是简单而又准确的。问 题是获得所需要的资料难度很大,花费也较高。目前我们可以利用的 资料,主要有全国或地方的各类统计资料、行业年鉴、工商企业名录 等。海尔集团没有局限于赖以起家的冰箱市场,而是积极从事多元化经营, 开发了空调、彩电、洗衣机、电脑、微波炉、干衣机等一系列产品, 成为我国电器行业著名品牌。2、侧翼防御侧翼防御是指企业在自己主阵地的侧翼建立辅助阵地以保卫自己 的周边和前沿,并在必要时作为反攻基地。超级市场在食品和日用品 市场占据统治地位,但是在食品方面受到以快捷、方便为
21、特征的快餐 业的蚕食,在日用品方面受到以廉价为特征的折扣商店的攻击。为此, 超级市场提供广泛的、货源充足的冷冻食品和速食食品以抵御快餐业 的蚕食,推广廉价的无品牌商品并在城郊和居民区开设新店以击退折 扣商店的进攻。3、以攻为守以攻为守是指在竞争对手尚未构成严重威胁或在向本企业采取进 攻行动前抢先发起攻击以削弱或挫败竞争对手。这是一种先发制人的 防御,公司应正确地判断何时发起进攻效果最佳,以免贻误战机。有 的公司在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接近于某一水平而危及自己市场地位时 发起进攻,有的公司在竞争对手推出新产品或推出重大促销活动前抢 先发动进攻,如推出自己的新产品、宣布新产品开发计划或开展大张 旗鼓的
22、促销活动,压倒竞争者。2、多因素指数法借助与区域购买力有关的各种指数以估算其市场潜量。例如,药 品制造商假定药品市场与人口直接相关,某地区人口占全国人口的2%, 则该地区的药品市场潜量也占全国市场的2%。这是因为消费品市场上 顾客很多,不可能采用市场累加法。但这个例子仅包含人口因素,而 现实中影响需求的因素很多,且各因素影响程度不同,因此,通常采 用多因素指数法。美国销售与市场营销管理杂志每年都公布全美 各地和大城市的购买力指数。(三)行业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企业为识别竞争对手并估计它们的销售额,同时正确估量自己的 市场地位,以利在竞争中知己知彼,正确制定营销战略,有必要了解 全行业的销售额和本
23、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状况。企业一般通过国家统计部门公布的统计数字、新闻媒介公布的数 字、行业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所收集和公布的数字,以此来了解全行 业的销售额。通过对比分析,可计算本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还可将本 企业市场占有率与主要竞争对手比较并计算相对市场占有率。例如, 全行业和主要竞争对手的增长率为8%,本企业增长率为6%,则表明企 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已被削弱。为分析企业市场占有率增减变化的原因,通常要剖析以下几个重 要因素:产品本身因素,如质量、装潢、造型等;价格差别因素;营 销努力与费用因素;营销组合策略差别因素;资金使用效率因素等。九、体验营销的主要原则1、适用适度体验式营销要求产品和服务具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汽车塑料 市场 现状 分析 发展前景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