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医学专业复习资料-人体寄生虫学重点归纳.docx
《大学医学专业复习资料-人体寄生虫学重点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医学专业复习资料-人体寄生虫学重点归纳.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体寄生虫学定义医学寄生虫学也称人体寄生虫学。是研究与人类健康、疾病有关的寄生虫的科学。包括 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和医学节肢动物学。二、主要概念1、共生:两种生物之间的共同生活方式2、片利共生(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既 不获利,也不受害。3、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互相依存,共同受益,这种关系称为互利 共生。4、寄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获利,而另一种生物受到损害,这种关系称 为寄生。5、寄生虫:寄生生活中获得利益的原虫、蠕虫和节肢动物等低等动物。6、宿主:在寄生生活中被寄生虫寄生,提供寄生虫营养和居住场所,并受其伤害的人 或动物为宿
2、主。7、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8、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9、保虫宿主(储存宿主):作为人体寄生虫病传染源的受染哺乳动物。10、转续宿主:寄生虫的非正常宿主。11、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发育、繁殖的整个过程称为寄生虫的生活史。12、感染阶段:寄生虫侵入宿主体内后能继续发育和/或繁殖的发育阶段。13、带虫者:体内带有寄生虫而未表现临床症状的人。14、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一)、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A.掠夺营养;B、机械性损伤;C、毒性反应;D、超敏反应。(二)、宿主对寄生虫的免疫作用1、先天性免疫2获得性免疫:1)非消除性免疫:带虫
3、免疫;伴随免疫。2)消除性免疫三、寄生虫的流行与防治(-)寄生虫流行的基本环节1、传染源:寄生虫病人;带虫者;保虫宿主;2、传播途径;3、易感人群。(二)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自然,生物,社会。(三)寄生虫的流行特点: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四)寄生虫病的特点:1、异位寄生;2、幼虫移行症:幼内脏虫移行症;皮肤幼虫移行症;3、慢性感染和急 性感染(五)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1、控制和消灭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者 医学蠕虫学第一章 线虫第一节似蚓蛔线虫一、形态1、成虫:长圆柱形,形似蚯蚓抗体(Ab):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值分化 为浆细胞所产生
4、的糖蛋白,重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通过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 发挥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应答(humoral immune response, HI)B 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免疫:免疫指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 (self-nonself),对“非己”抗原发生清 除、排斥反应,以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与稳定的生理功能,包括免疫防御功能、免疫 监视功能和免疫稳定三大功能。免疫忽视(immunological ignorance)自身应答T细胞克隆与相应组 织特异性Ag亲和力低,或Ag浓度低,并不致AID的状态。免疫耐受T/B细胞接触抗原性物质时所表现的一种特异性的无应答状态。已被耐受 原致敏的机体
5、再次接触同一抗原时,呈特异性地免疫无应答状态,而对其他抗原的 刺激仍有免疫应答的能力。PRR (模式识别受体),指存在于固有免疫细胞表面的一类能够直接识别结合病原 微生物或宿主凋亡细胞表面的某些共有的特定分子结构的受体。包括:MR、SR、TLRo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ce):是针对外来抗原(如微生物或毒素)的一种免 疫保护作用,或称为抗感染免疫。如果免疫应答表现过于强烈,则在清除抗原的同 时,也会造成组织损伤,即发生超敏反应(变态反应)。如免疫应答过低或缺如, 则可发生免疫缺陷病。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正常情况下,体内的某 些免疫细
6、胞能发现并处理(杀伤、消毁)体内经常出现的少量异 常细胞。免疫稳定(immunologichomeostasis):正常情况下,机体可经常地清除损伤或衰老的自身细胞,以维持免疫机能在生理范 围内的相对稳定性。抗原:能诱导机体免疫系统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应答产物(Ab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亦称免疫原.免疫原性:指抗原能刺激特定的免疫细胞,使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最终产生免疫效应物质抗 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抗原特异性:机体对诱导免疫耐受的某一抗原无应答,而对其他抗原的刺激仍有正常免疫应答能力。抗原性:与抗体or致敏T淋巴细胞,即免疫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结合
7、的能力。半抗原:仅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半不完全抗原,又称为半抗原。半抗原与载体结合后,可成为完全抗原。完全抗原: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表位)抗原决定族:是指抗原性物质表面决定该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 团,又称表位。共抗原:具有共或相似的抗原表位的不抗原。异嗜性抗原:在人不种属动物物和微生物细胞表面上存在的共抗原。它们之间有广泛交叉反应,与种属特异性无关。又称Forssman抗原。超抗原:只需极低浓度(l-10ng/ml )既可激活大量的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效应,但其激活机制与方式有别于常规抗原与有丝分裂原.TD-Ag :胸腺依赖性抗原,这类抗原需在T细胞辅助才能
8、激活B细胞产生Ab,绝大多数Ag属此类。如血细胞、血清成分、细菌等。共同特点:TD-Ag刺激机体所产生Ab主要为免疫球蛋白G,且还可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可引起回忆应答。多由蛋白质组 成,分子量大,表面决定簇种类多,但每种决定簇的数量不多,且分布不均匀。Tl-Ag:非胸腺依赖性抗原,不需T细胞辅助即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少数Ag属此类。如细菌多糖、聚合鞭毛蛋白等。共同特点:Tl-Ag刺激机体产生的Ab仅是免疫球蛋白M,不引起回忆应答,不引起细胞免疫。免疫球蛋白: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H链:免疫球蛋白分子是由二硫键连接的四条(两对)多肽链组成。其中长的一对称为重链,即H链。
9、约由450-57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约为50- 70Kdo每条H链由一个可变区、三或四个恒定区和一 个较链区构成。L链:免疫球蛋白分子是由二硫键连接的四条(两对)多肽链组成。其中短的一对称为轻链,即L链。 约由21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约为25Kd。每条L链由一个可变区和一个恒定区构成。可变区(V区):指免疫球蛋白多肽链的氨基轻链的1 / 2与重链的1 /4区段,氨基酸组成及排列顺 序多变。恒定区:指免疫球蛋白多肽链的竣基轻链的1 / 2与重链的3 /4区段,氨基酸的组成和排列比较恒定。 超变区:亦称互补决定区(CDR) o免疫球蛋白可变区中,氨基酸残基变异性更大的部分。系抗体分 子
10、与抗原分子特异性结合的关键部位。骨架区:免疫球蛋白可变区中除去超变区的部位。该区域不与抗原分子直接结合,但对维持超变区的 空间构型起着重要的作用,其结构也较稳定。连接链Q链)为免疫球蛋白中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免疫球蛋白单体的多肽链。分泌片是上皮细胞产生的一种多肽,以非共价键方式连接两个1g单体分子,并与J链共组成分泌型1g, 起到抵抗蛋白酶消化的作用。功能区构成免疫球蛋白单体分子的四条多肽链中,每条肽链又可被链内二硫键连接形成几个球形结构, 并具有不有生物学功能,这些具有生物学功能的球型结构称为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区。每条轻链有两个 功能区(VL和CL) o IgG、IgD的H链有四个功能区(即VH
11、、CHI、CH2、CH3) ; IgM和IgE重链有四 个CH,即多一个功能区CH4。功能区之间的区域。含大量脯氨酸,具有弹性。较链区指免疫球蛋白重链CHI和CH2 适于与抗原结合,也与补体活化有关。源功能区免疫球蛋白、T细胞抗原受体及MHC分子等的功能区中某些氨基酸具有共重复性、结构的相似形和功能的一致性,故称为源功能区。1g 超家族鉴于功能区具有源性的特性,将1g分子、T细胞抗原受体分子、MHC的I类和H类抗原分子以及某些CD抗原分子等,统称为1g超家族。Fab段即抗原结合片段。用木瓜酶消化IgG分子,可得到两个Fab和一个Pc段。Fab段含有一条完整的 轻链和重链近氨基端侧的1 /2多肽
12、链。该片段具有单价抗体活性,能与一个相应的抗原决定族特异 性结合。Fc 段即可结晶片段。用木瓜蛋白酶消化IgG分子,可得到两个Fab和一个Fc段。Fc段含有两条重链 竣基端侧的1/2多肽链。该片段无抗体活性,但具有活化补体、结合细胞和通过胎盘等生物学功能。种型(isotype ) 一种属内所有个体共有的1g抗原特异性,可在异种体内诱导产生相应抗体。种型抗原特异性主要位于1g的c区,包括类和亚类,型和亚型。种异型(allotype)是指一种属不个体间的1g分于抗原性的不,主要反映在1g分子上的CH和CL上一 个或数个氨基酸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由不个体的遗传基因决定的,故称为遗传标志。独特型(idi
13、otype ):指一个体不B细胞克隆所产生的免疫球蛋白分子可变区有不的抗原特异性,由 此而区分的型别称为独特型。独特型抗原决定簇主要是由于超变区的氨基酸的差异决定的。杂交瘤技术抗体产生细胞(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的人工方法,这种融合的细胞既具有肿瘤细胞 无限繁殖的特性,又具有B细胞合成分泌特异性抗体的能力,分离单克隆杂交瘤细胞后即可得到单克 隆抗体。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 McAb )由一个B细胞杂交瘤克隆产生的、 只针对于单一抗原表位的高度特异性抗体。补体系统:系统包括30余种组分,广泛存在于血清、组织液与细胞膜表面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 的蛋白质反应系统
14、,补体(complement, C)是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经活化后 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补体经典途径:为补体激活途径之一,激活剂主要为与抗原结合后的IgG或IgM类抗体,并由C1到C9连续发生级联反应,最终产生溶细胞效应的过程。C4b2b:是由Cl酯酶裂解C4和C2产生的裂解片段在细胞膜上形成的稳定复合体,具有裂解C3活性, 所以被称为经典途径的C3转化酶。C4b2b3bn:是多个C3b与细胞膜上已形成的C4b2b(C3转化酶)共价结合形成的复合物,具有裂解C5活性,所以是经典途径的C5转化酶。膜攻击复合体:是补体系统激活后形成的C5b6789大分子复合体,能使细胞膜发生严重
15、损伤,导致细 胞裂解。替代途径:是不经Cl、C4、C2活化,而是在B因子、D因子和P因子参与下,直接由C3b与激活物(如 酵母多糖)结合而启动补体(C3C9)酶促连锁反应,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最终导致细胞溶解破坏的补体活化途径,又称旁路途径,或二途径。C3bBb:是在补体替代激活途径中,激活物表面的C3b与D因子裂解B因子产生的Bb结合形成复合物,即补体替代激活途径中的C3转化酶。I因子:亦称C3b灭活因子,能使C3b和C4b裂解灭活,从而对经典和替代途径的C3转化酶的形成 产生限定抑制作用。H因子:能辅助I因子灭活C3b,并能竞争抑制B因子与C3b结合,也能从C3bBb中解离置换Bb,促进
16、替代途径C3转化酶衰变灭活。P因子:亦称备解素,可与C3bBb结合使C3bBb趋于稳定,减慢衰变。补体受体:是细胞膜上能与补体成分或补体片段特异性结合的一种表面糖蛋白。免疫粘附:是抗原抗体复合物通过C3b或C4b粘附于具有C3b受体的细胞表面的现象。通过粘附形成 大的复合物,便于吞噬细胞清除。TH1细胞:是CD4+辅助性T细胞的一个功能性亚群,主要分泌IL-2、IFN-g、TNF-b等细胞因子,辅助抗 细胞内寄生微生物和迟发型超敏反应的细胞免疫效应、功能。TH2细胞:是CD4+辅助性T细胞的一个功能性亚群,主要分泌IL-4、IL-5, IL-10. IL-13等细胞因子,主要 对体液免疫应答起
17、辅助作用,如辅助B细胞产生抗体和吞噬细胞非依赖性的防御功能(指对寄生虫感染 和对过敏原的反应)。Ts 细胞:即抑制性T细胞,是CD8+T细胞的一个功能性亚群,其功能是抑制免疫应答反应。CTL (Tc):是T细胞的一个主要功能亚群,表达CB8分子,具有特异性细胞毒作用,识别抗原具有 MHC-I类分子限制,在抗病毒、抗胞内寄生菌和抗肿瘤免疫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还具有免疫 调节作用。TH细胞:即辅助性T细胞,是T细胞的一个主要功能性亚群,表达CD4分子和TCR a b,识别抗原受 MHC- II类分子限制,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中均具有辅助性和效应性功能。膜表面免疫球蛋白(Smlg):是表达
18、在B细胞上的免疫球蛋白分子,成熟B细胞一般表达有单体IgM 和IgD分子,是B细胞抗原受体(BCR),可特异识别抗原。Smlg也是鉴别B细胞的主要标志。ADCC 效应:即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其机制为靶细胞膜抗原与特异性IgG类抗体结 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后,IgG抗体的Fc段与效应细胞(如NK细胞、巨噬细胞)上的Fc受体结合,使效应细胞活化,产生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抗原递呈作用:指单核一巨噬细胞等一些细胞摄取、处理和传递抗原信息,诱导淋巴细胞发生免疫应 答的作用。APC:抗原提呈细胞,又叫辅佐细胞,能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淋巴细胞的细胞。细胞因子:机体多种细胞分泌的具
19、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蛋白物质的统称。为生物信息分子,具有介导 和调节免疫应答及炎症反应,刺激造血功能,参与组织修复等功能。单核因子:由单个核吞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具有刺激细胞生长活性的细胞因子。集落刺激因子:可刺激骨髓未成熟细胞分化成熟并在体外可刺激集落形成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是由多种细胞产生并作用于多种细胞的一类细胞因子。由于最初是由白细胞产生又在白 细胞间发挥作用,所以由此得名,现仍一直沿用。淋巴因子:指由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自分泌效应:指某种细胞因子的靶细胞也是其产生细胞,则该因子对靶细胞表现出的生物学作用。 旁分泌效应:指某种细胞因子的产生细胞和靶细胞非一细胞,但二者
20、相邻近,则该因子对靶细胞表现出 的生物学作用。干扰素(IFN):是最早被发现的一种细胞因子;因其具有干扰病毒复制的能力,故得此名。根据产生 细胞的不同分为三种类型,即IFNa,主要由白细胞产生;IFNb,主要由成纤维细胞产生;IFNg, 主要由T细胞产生。又根据生物活性不同,可分为I型干扰京和H型干扰素。I型干扰素包括IFN-a和 IFNb可由病毒或多聚核甘酸诱导产生,其生物学作用以抗病毒、抗肿瘤为主,时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 作用;II型干扰素包括IFNg,可由有丝分裂素诱导产生,其生物学作用以免疫调节为主,具有一定抗 肿瘤作用,抗病毒作用较弱。肿瘤坏死因子(TNF ):是一类能引起肿瘤组织出血
21、坏死的细胞因子。根据来源和结构分为两种类型,即TNF-a和TNFb两种因 子具有相的结合受体,均有抗肿瘤作用,也是重要的致炎因子和免疫调节因子,同时与发热和恶液质形成有关。趋化因子(chemokines):是指具有吸引白细胞移行到感染部位的一些低分子量(多为8-10KD)的蛋 白质(如IL-8、MCP-1等),在炎症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是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它所编码的抗原 抗原引起快而迅速的排除反应,并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主要组织相容性系统(MHS)代表个体特异性的引起移排斥反应的种异型抗原称为组织相容性抗原。组织相容性抗原包括多种复杂的抗原系统,其中能
22、引起强烈而迅速的排斥反应的抗原系统称为主要组 织相容性抗原系统,简称主要组织相容性系统。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leukocyte antigen, HLA)是指人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由于首先在人的 外周血白细胞表面发现,故称为人类白细胞抗原,编码该抗原的基因也可称HLA,即人类的MHC,定位于人类6号染色体短臂。HLA多态性多态性是指在一随机婚配的群体中,染色体一基因位点有两种以上等位基因,可编码两 种以上基因产物的现象。HLA的多态性产生是由于HLA复合体的每个基因位点均为复等位基因,并均 为共显性所致。MHC 限制性(MHC restriction)在免疫应答识别阶段T细胞与AP
23、C之间的作用和免疫效应阶段T细 胞与靶细胞之间的作用都涉及到TCR对自身MHC分子的识别,即只有当相互作用细胞双方的MHC分子 一致时,免疫应答才能发生,这一现象称为MHC限制性。迟发型超敏反应:是细胞免疫应答,表现为由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参与迟发超 敏反应的抗原特异性效应细胞主要为TH1细胞。免疫调节:是指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基因调控下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相互之间,以及与其它系统如神 经内分泌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影响免疫应答的发生、性质、强度、范围和终止,使免疫应答以最 恰当的形式维持在最适当的水平。独特型:是指存在于自身体内lg、BCR、TCR可变区的抗原决定簇,独特型决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 医学专业 复习资料 人体 寄生虫 重点 归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