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教学案:专题六古典诗歌鉴赏 能力突破四 内容和情感题.docx





《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教学案:专题六古典诗歌鉴赏 能力突破四 内容和情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教学案:专题六古典诗歌鉴赏 能力突破四 内容和情感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能力突破四 内容和情感题学生用书Pl 19把握人生经历,分析情感态度挈领提纲,纲举目张揭露统治者乔楙腐朽、穷兵慰武, 反映山河沦丧、百姓离乱的痛苦, 同情人民的疾苦忧国伤时建功正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 报国无门的悲伤、壮志雉酬的悲叹、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建功报国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 闺中怀人思乡怀人思 想 感 情古歌内情诗见及 代常容感依依不舍的留恋、情深意K的勉励、 坦诚心志的告白离愁别绪常 见 题 材厂(山水川园诗) T边塞军旅诗) _咏物物志诗) T鹏旅行役诗 T怀古咏史诗)生活杂感T赠友送别诗)q即事抒情诗寄情山水用园的悠闲、昔盛今衰的 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 的
2、伤感、仕途失意的苫闷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诗歌鉴赏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从 高考命题来看,这一考点主要有以下两种考查方式:直接考查。题干中多出现 “(思想)感情” “情怀(心情)” “志趣(志向)”“人生感悟”等字样,或就全诗发 问,或小切口深探究,从诗歌中的某一个字、某一意象、某一句诗、某一联诗等 切入,要求考生分析概括其中的情感等。间接考查。往往在对形象、语言和表 达技巧的考查中连带考查。/练/中/悟/法/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禁林春直宋李昉疏帘摇曳日辉辉,直阁深严半掩扉。一院有花春昼永,八方无事诏书稀。树头百喉莺莺语,梁上新来燕燕飞。岂合此身居此地,妨贤尸禄自知非。【注】
3、 直:同“值”,值班。李昉:宋太宗时两任宰相。直阁:大 臣值班的场所。前人评价本诗颔联所写内容“气象广大”,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从全诗 喻自身困境,以林喻做官地点,形象生动,表达了只要能够脱离现在的困境,不 管忠州是好是坏,自己都会欣然赴任的意思。第二问:这一联照应题目,强化了 作者对提携自己的崔相公的感激之情。2. (2021南宁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经五丈原温庭筠铁马云雕共绝尘,柳营高压汉宫春。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象床宝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注】 柳营:即细柳营,西汉治军有方的周亚夫屯兵之地。妖星:相 传诸葛亮死时,其夜有大星“
4、赤而芒角”,坠落在渭水之南。象床宝帐:五丈 原诸葛亮祠中神龛里的摆设。谯周:曾任蜀汉光禄大夫,魏入蜀时,劝刘禅降 魏。(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作者经过五丈原时举目而望所见到的雄壮铁骑逼近中原的场景。B. “下国卧龙空寤主”与“隔叶黄鹏空好音”中的“空”字均一字传神。C.这首诗尾联运用了对比手法,寓褒贬之意于历史事实之中,含蓄蕴藉。D.温庭筠这首诗寄情抒愤、感慨深切,不同于其寻常稀艳、华丽的词风。解析:选A。A. “举目而望所见到的雄壮铁骑逼近中原的场景”错,本联所 写为诗人想象中的景象,属虚写,说“举目而望” “见到”不正确。(2)本诗是诗人经过五丈原时为怀
5、念名相诸葛亮而作,诗中交织着复杂而丰 富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内容,赏析诗中所蕴含的多种情感。答:答案:首联写想象中的诸葛亮所率领的蜀汉铁骑的威势及诸葛亮堪比周亚 夫的治军才能,以此来抒发对诸葛亮的敬慕与赞扬之情。颔联写诸葛亮猝然离 世,表达了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痛惜之情。颈联写诸葛亮竭忠尽智, 却无法使后主刘禅从昏庸中醒悟过来,表达了对诸葛亮最终无法改变蜀汉国势衰 颓的叹惋之情。尾联将谯周和诸葛亮做对比,表现了对刘禅昏庸和谯周误国的 讽刺与批判。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浦江红送李御带瑛”吴潜红玉阶前,问何事、翩然引去?湖海上、一汀鸥鹭,半帆烟雨。报国无门 空自怨,济时有策从
6、谁吐?过垂虹、亭下系扁舟,始堪煮。拚一醉,留君住。歌一曲,送君路。遍江南江北,欲归何处?世事悠悠浑未 了,年光冉冉今如许。试举头、一笑问青天,天无语。【注】 李御带琪:李琪,字开伯,吴郡人,历官御带国子司业(武臣的 荣誉性官衔),是作者的友人。吴潜:南宋诗人,曾任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 枢密使,主张积极抗金,清除奸佞,却受谗被贬。红玉阶:红色玉石砌成的台 阶,这里代指宫殿朝堂。垂虹:指江苏吴江垂虹桥上为纪念晋代吴江人张翰而 修的妒乡亭,也叫垂虹亭。(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采用了主客问答的形式,与苏东坡赤壁赋的手法相同。B. “过垂虹” “妒堪煮”,表达了对江南
7、丰饶物产和秀丽风景的赞叹。C. “世事悠悠”“年光冉冉”显示出作者对过去美好岁月的深切留恋。D.全词语句短促,节奏鲜明,与作者内心情绪的激切与愤懑相应。解析:选DA. “采用了主客问答的形式,与苏东坡赤壁赋的手法相同” 错误,词的开头即问友人李玦何以辞官,可是下文却没有回答。B. “表达了对江 南丰饶物产和秀丽风景的赞叹”错误,“过垂虹”用典,意思是友人辞官归去, 正与张翰同怀,可谓异代知音,并且有用张翰“人生适志”安慰友人之意。“婚 堪煮,“堪”字耐人寻味,除了传达出主人殷勤款留之意外,还替友人表达了 心里的不得已而辞官的无奈之情。C.”显示出作者对过去美好岁月的深切留恋” 错误,这两句表达
8、的意思是:还有收拾旧山河这样的大事业等待成就,朝廷本该 多多任用贤才,但像李玦这样有志又有才的人却被迫辞官漂泊江湖,这真让人又 痛惜又悲愤。(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请以此观点对“湖 海上、一汀鸥鹭,半帆烟雨” 一句加以赏析。答:答案:“湖海上、一汀鸥鹭,半帆烟雨”三句借景抒情,景中含情。遥望湖 海上满滩沙鸥白鹭,远处船儿微露半帆笼罩着烟雨。友人辞官后漫游湖海,与鸥 鹭为友,出没于烟波雨浪,显得多么自在、轻快。表现了作者和友人对自由自在 的隐居生活的向往。“半帆烟雨”,烟雨迷茫,意境迷离,暗扣作者前路迷茫。照应了后句“报 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暗示心中对报国
9、无门的怨愤、对未来的迷 茫。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次韵季节推九日登南山陈师道平林广野骑台荒,山寺钟鸣报夕阳。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巾欹更觉霜侵鬓,语妙何妨石作肠。落木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忙。(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景叙事不仅工在形象,而且注重象外之意,一个“荒”字,有咏 怀古迹之意。B.颔联抒情,与唐代刘希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感慨 截然相反。C.颈联写诗人头巾从头上滑下一半,更觉霜发之多,也更深切地感觉到时 节相催。D.陈师道作诗多学杜甫,这首也学杜甫之作,全诗沉郁顿挫、内涵深蕴。解析:选B。B.”感慨截然相反“错,
10、颔联抒发了年年岁岁人事变迁的感慨, 与刘希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感慨相同。(2)本诗和杜甫的登高皆用到了 “落木” “江”这两个意象,请结合本 诗尾联和登高颔联分析二者的异同。答:解析:本诗尾联“落木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忙”意思是,放眼望,落 木萧萧,长江滚滚流淌;谁知道,今日,还得为政务繁忙!抒发游赏以后的感想, 感叹节物如此可念,登临欣赏的机会如此难得,而此日此身,还须忙于政务,表 达了作者想要玩赏却因忙于政务,很难尽兴的惋惜之情。杜甫的登高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人仰望茫无 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无边” “不尽”, 使
11、“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在 写景的同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由此可见,两首诗选择了相同的“落木”“江”的意象,描绘了秋天萧瑟而 深远的意境,而传达的感情不尽相同。答案:同:都借“落木”“江”这两个意象写出了秋天萧瑟而深远的意境, 表达了韶光易逝的感慨。异:登高还表达了壮志难酬的感慨;本诗则表达了作者想要玩赏更多风 光却因要忙于政务,很难尽兴的惋惜之情。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吴淞江蒋堂江人见我谓谁何,行李无羁野意多。六幅青帆趁潮去,一樽白酒扣舷歌。沙边历历辨云树,岛外溅溅弄月波。兴尽归来还更喜,舞鸥相送入烟萝。(1)下列对这
12、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作者来到吴淞江,卸下了行李的羁绊去追求山野意趣,体现了作 者的率性洒脱。B.颔联对仗工整,进一步写作者乘船出游:趁着涨潮扬帆游玩,边喝酒边 唱歌,追求自由的生活乐趣。C.尾联整联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抒发了旅途兴尽归来的愉悦,而海鸥伴 舞相送则更是令作者感到欣喜。D.整首诗从早出写到晚归,作者将自己塑造成了一个纵情享受自然山水之 乐,向往归隐生活的形象。解析:选C。“整联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错,诗歌尾联前一句通过“兴 尽” “更喜”等词,直接表达了游玩晚归的愉悦心情,但后一句“舞鸥” “烟 萝”等则采取以景作结的抒情方式来渲染和烘托此时作者的心情,
13、间接表达了游 玩晚归的愉悦心情。(2)诗歌颈联写景造境独具匠心,请简要赏析。答:答案:写景视角由近及远,远近结合。”沙边历历辨云树”写近景,“岛 外溅溅弄月波”写远景,层次安排井然有序。运用叠词的修辞手法。“历历” 写出了周围树木的茂盛,“溅溅”写出了月光洒在水面上,水面在微风吹拂下银 光闪闪的优美景象。动静结合。“历历”所述之景为静态景,“溅溅”所述之 景为动态景,通过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写晚归所见的吴淞江之景,表现了吴淞江 环境的优美、宁静,映衬出作者恬淡的心境。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关山月注陆游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
14、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注】 本诗作于孝宗淳熙四年(1177),此时诗人被贬到四川内地闲居,被 讥为“颓放”,索性自号“放翁”。(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头一因一果,交代宋金双方议和的现状,初步表露出诗人对时局 的态度。B.夜晚听到边关瞭望台上报更的刁斗声,诗人不禁回首往昔经历,自怜青 春不再。C.壮士吹起了笛子,但其中心绪却无人能懂,昔日的古战场如今只剩下月 光空照,与征人尸骨相映照。D.争夺中原的战事自古就有,而苟安的朝廷却无心收复失地,这让诗人不 能接受。解析:选B。“
15、夜晚听到”错。本句应为诗人的想象,结合注释可知, 诗人作诗时正在蜀地赋闲,并不在边关任职。(2)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答案:对朝廷议和政策的批判:国家向外敌妥协求和,长期停战,贻误战机;对权贵贪图享乐的揭露:官员们过着奢靡腐败的生活,而不整顿军备; 对外敌侵占中原的愤慨:金人长期占领着宋朝的中原故土,代代不息;对卫国 戍边将士的同情:边关将士们报国无门,青春不再,孤独失意;对沦陷地区百 姓的怜悯:沦陷地区人民忍辱负重,盼望早日收复失地。7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送张直公归南郑1拜省岑 夫子思何速, 万言不加点, 对酒落日后, 北堂应久待,岑 夫子思何速, 万言不加点
16、, 对酒落日后, 北堂应久待,参世人皆叹奇。七步犹嫌迟。还家飞雪时。乡梦促征期。【注】 南郑:地名,今属陕西省汉中市。北堂:古指土大夫家主妇居 室,后代称母亲。(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标题交代了诗歌写作背景,这首诗是岑参为送别友人归家探望父母所作。B.诗人写送别,却不落俗套,从极力赞美友人开始,语言富有盛唐的豪迈。 C.颈联虚实结合,第五句实写两人分别,第六句想象友人回家路途的情形。 D.尾联写母亲对友人的思念,但友人来不及陪伴母亲,又要踏上边疆征程。 解析:选D。D. “友人来不及陪伴母亲,又要踏上边疆征程”理解有误,“征 期”是指“远行的日期”,这里指亲人对友
17、人思归,这种思归之情促使友人想要 早日返乡归家。(2)诗歌前四句是如何赞美友人文思敏捷的?请简要分析。答:答案: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首联通过世人的赞叹从侧面表现友人 的才华,颔联正面写友人写文章一气呵成。夸张。第三句写友人虽下笔万言, 但瞬间一挥而就,无须修改。用典、对比。第四句使用曹植七步诗的典故,并 将友人和曹植进行比较,赞美了友人的才华。古代诗歌专题训练(二)学生用书P203(单独成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齐天乐蝉王沂孙一襟余恨宫魂断,年年翠阴庭树。乍咽凉柯,还移暗叶,重把离愁深诉。西窗过雨。怪瑶琳I流空,玉筝调柱。镜暗妆残,为谁娇鬓尚如许?铜仙铅泪似洗,叹携盘去远,难贮
18、零露。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 几度?余音更苦。甚独抱清商,顿成凄楚?谩想熏风,柳丝千万缕。【注】 王沂孙:南宋末年著名词人,亲历南宋覆国之变。“一襟”二 句:古今注上说,齐国王后怀恨而死,魂魄化为蝉,飞到皇宫庭院的树上, 不断哀鸣。“怪瑶琳r二句:“瑶琳r喻指蝉,“玉筝”喻指蝉声。“铜仙” 三句:汉武帝铸造手捧承露盘的金铜仙人;曹魏时,金铜仙人被移走,再不能存 接露水,流下沉重泪水。熏风:和风,特指夏天的南风。(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开头词人借用典故,写蝉年复一年,在树上哀鸣,确立感伤基调。 B,蝉刚刚离开了寒冷的枝头,又飞到了暗叶之下,反复诉说着离
19、愁别恨。C.诗人运用金铜仙人的典故,将世事巨变的沧桑寄于其中,在结构上与上 片呼应。D.枯蝉难敌秋寒,独唱清商,“顿成凄楚”句以设问方式,突出蝉声悲切。解析:选D。设问手法有误,应为反问。(2)有人评价这是一首咏蝉词,别有政治寄托,饱含“黍离”之感。请结合 最后两句谈谈你的理解。答:答案:最后两句景象光明。“谩想”指空想,表明蝉的美好年华不再回 来了。实际以“熏风”“柳丝”代指两宋盛世,表达了盛时不再的悲哀和亡国 之痛,确有“黍离”之感。8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其一)杜甫得归茅屋赴成都,直为文翁再剖符。但使闾阎还揖让,敢论松竹久荒芜。鱼知丙穴由来
20、美,酒忆郸筒不用酷。五马旧曾谙小径,几回书礼待潜夫。【注】 此诗作于广德二年,杜甫自阖州赴成都途中,此时当为严郑公第 二次担任剑南节度使。严郑公,即严武,宝应元年,严武由剑南节度使入朝被封 为郑国公。直为:只为。文翁:汉代景帝时的蜀郡太守,仁爱,好教化。 符:古代朝廷用以传达命令、调遣兵将的凭证,以竹木或金属为之,剖之为二, 各存其一,用时相合以为征信。闾阎:里巷,泛指民间。丙穴:左思蜀都 赋:“嘉鱼出于丙穴。郸筒:盛酒之器,亦为酒名。五马:太守为驷马, 朝臣出使为太守,增一马,为五马。潜夫:诗人自比。(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首句先说将赴成都之事,次句则运用文翁之
21、典故来表情达意。B.诗歌颔联紧扣上联中的“剖符”展开,描绘出一幅仁爱教化之图景。C.诗歌颈联化用左思文句。诗人想象以美酒嘉鱼招待友人,体现了二人深 厚的情谊。D.诗歌尾联叙写友人曾骑马拜访诗人,表达诗人欲归隐之志向。解析:选D。D. “表达诗人欲归隐之志向”错误,诗人虽然自称“潜夫”, 但此处表达的意思是既然友人严郑公担任剑南节度使,那么自己也要与友人一道 为蜀中百姓效力,并非表达“归隐”志向。(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答:解析:“得归茅屋赴成都,直为文翁再剖符”两句,说自己这回再到成都, 就是因为严郑公再度成为剑南节度使,表达诗人对严郑公再掌权的喜悦与恭贺之 情。“但使
22、闾阎还揖让,敢论松竹久荒芜”,写只要百姓能得到礼乐教化,“我” 即使使自己成都的房屋荒芜也不会推辞。这两句表达诗人对友人再回成都而再度 兴起教化百姓的期盼,流露出诗人对自己能够在严郑公的领导下一展抱负的期望 与喜悦。“鱼知丙穴由来美,酒忆郸筒不用酷这两句,想象自己以嘉鱼美酒款 待严郑公的情景,可见二人友情深厚。“五马旧曾谙小径,几回书礼待潜夫”是 写一年前严郑公曾多次前来探望自己,自己也读过严郑公送来的想要相见的书 信,表达出诗人对严郑公赏识自己的感激之情。答案:对严武再度成为剑南节度使的喜悦与恭贺之情;对能在严武领导 下实现自己政治抱负的期待与渴望之情;想象以美酒嘉鱼与严武同乐的情景, 表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教学案:专题六古典诗歌鉴赏 能力突破四内容和情感题 2022 高考 语文 二轮 教学 专题 古典 诗歌 鉴赏 能力 突破 内容 情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