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燕祥诗歌的普希金情结.docx
《邵燕祥诗歌的普希金情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邵燕祥诗歌的普希金情结.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目瞬羊诗歌的普希金情结邵燕祥诗歌创作中潜隐着“俄苏气质”,不仅体现在内容、题材方面,还有精神、气质、风格,以及写作的姿态。他 在1950年代写作了一系列以“建设”为主题的抒情诗,就是来自苏联作家波列伏依的影响,其中我们建设了这条超高压 送电线在当时流传甚广。邵燕祥不仅对当时的苏联诗人关注较多,与俄国古典诗人普希金的关联也颇多。普希金被誉 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对中国诗人影响广泛,但在某个诗人身上找到受其影响的具体特征并不容易。邵燕祥在文本内 容、具体操作等方面与普希金的联系,既有可循的实证,又有可推断的具体文本,也有诗歌文本中出现的普希金形象叙 事等。一、从精神推崇到技艺摹仿19301940
2、年代,藉由苏联的普希金复兴运动,中国文艺界对其关注越来越多。普希金诗歌作品及其相关评论更 多地进入到读者视野之中。比如鲁迅在译文创刊号中,专门做了普希金百年诞辰特辑。当时中国的许多刊物都登载 了普希金诗歌及其评论文章。在中国革命文艺的浪潮中,普希金获得了与高尔基相当的地位。文艺界对普希金的诞辰、 逝世的纪念活动都比较重视。在1947年普希金逝世110年之际,上海各文艺团体联合举办了纪念会。郭沫若在会上专 门做了演讲向普希金看齐郭沫若:像普希金看齐,孙绳武编:普希金与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年版,第499页。,号召文艺工作者向普希金看齐。胡风在A.S.普希金与中国中强调普希金身上的“反
3、抗性”,“因为 是反抗的诗人、而且是伟大的反抗的诗人,所以被看成了我们自己的诗人,如此而已”胡风:A.S.普希金与中国, 孙绳武编:普希金与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17页。邵燕祥曾在文章中叙述了自己与普希金“结缘”的历程。从1947年阅读普希金文集开始,跨越时空,邵燕祥“遇 见”了普希金。他在我的朋友普希金一文中说道:“我没有把他当做一个纨跨子弟看,也许他出入上流社会,衣 着吐属,都与我这个东方平民的孩子不同,以致相去甚远,然而我不怀疑他将接纳我,他会带我去看望他的奶娘,他的 女友,他对我全不避讳,尤其是他会让我跟他一起参加秘密会见,就像我当时在北平投入地下活动一样。”邵燕祥
4、:我 的朋友普希金,孙绳武编:普希金与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页。从中明显感受到邵燕祥对 普希金的热爱。邵燕祥称普希金是自己的忘年交,在他看来,他们的身份、年龄上虽相去甚远,但是不妨碍二人的“交往”。 邵燕祥接受的动因,即是对普希金精神气质的认同,普希金身上的“革命性”也召唤着邵燕祥投入地下活动,成为当时的 进步青年。邵燕祥也将精神上的这种感动呈现在诗歌中。在1949年为纪念普希金诞生150周年之际,他写作了普希金和 他的剑邵燕祥:找灵魂,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19-120页。这首诗以“剑”的意象,扬 发普希金的精神气质。诗中开篇即道:普希金,普希金!生命
5、是一盏宝剑/闪烁在/爱人和敌人的中间/它的锋芒似北方的雪,铮铮鸣响/跃动在鞘里/,无数的爱人/鼓舞它寒光 四射/向寒噤的敌人,挺身挑出。任何的拷打,/不能把宝剑的灵魂,/拷打出宝剑的身体,/放逐在大风雪里也不算痛苦, /天下最痛苦的,便是屈服,/用剑一样的眼,怒目而视啊,/对敌人,要残酷,要骄傲! /假如死在决斗里,/宝剑就送到未 死的兄弟们跟前。它气吞雷霆,/它斫铁如泥,/只待一声令下,/直取敌人的首级倘使不行倒下去,/当在牢狱和幸福之间变 一条道路,/看仗剑的兄弟们,/身沾敌的血凯旋/从路上路过,死者可以安息,/兄弟们的胸脯,是你光荣的墓碑。/从无数 的爱人那里发源,/像伏尔加之水,闪烁着
6、冰雪似的寒光。诗中不仅有“剑”意象的本体语意,也体现出普希金的精神本质,将其生命内核通过“剑”表达出来。用“剑”喻人,写“剑” 即是写人,将“剑”与诗人精神糅合到一起,如“它气吞雷霆,/它斫铁如泥,/只待一声令下,/直取敌人的首级”。普希金文 学精神穿越历史,直抵当下。邵燕祥曾说:“在残酷的年代,我歌唱过自由。就凭这一点,我得引他为兄长,为同志, 我也许会陪他去西伯利亚的矿坑底层,把锋芒如雪的宝剑送到为自由而受难的囚徒手上。”邵燕祥:我的朋友普希金, 孙绳武编:普希金与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页。诗中对普希金反抗专制暴政、争取自由的精 神,呈现出崇敬之情,与时代语境相契合,表
7、达了 一种新的使命感和价值观。1957年邵燕祥又写下了普希金的宝剑 邵燕祥:找灵魂,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02页。一诗,与之前的诗在意象、主题上都比较 相近,但更为凝练,富有层次感。如诗中第一、二句“是你怀中的三尺剑/依然斜挂在墙上,一百年已过去,/它还在黑色 的剑鞘中中铮铮鸣响。我来到这里拔剑出鞘”通过人称的变换,既拉近了诗人与普希金的距离,同时营造出时空感。 诗歌中间部分一面呈现普希金对“仇敌”“沙皇”“宪兵”“第三厅的长官”的反抗,一面体现与十二月党人的亲密,“西伯利亚矿 坑里的兄弟/也等待着这柄利剑,斩断冰冷的镣铐锁链”,运用对比的写法,进一步突出普希金的精神世界的
8、整体性。尾 句“从此宝剑斜挂在墙上,尘封着千古遗恨,满腔痛苦和悲愤难忍,到今天还在鞘中跃动。“剑”意象在这首诗中衔接不同 的时空,通过时空转换,拉近抒情主体与抒情对象“普希金”的关联,即巴赫金的“时间地理(Chronotopos)。空间和时 间的转换,将“空间体验”转化为“时间体验二强化了其真实可感性。新诗在发展过程中的“仿作”现象并不鲜见。特别是在新诗萌芽发展期,很多新诗的创作者在向西方诗歌学习的过程 中,有意对外国诗人的诗歌进行效仿。如五四时期,胡适、郭沫若、闻一多、李金发、徐志摩、戴望舒、穆旦,都自觉 或不自觉地受到外国诗歌的影响。邵燕祥对普希金的偏爱有目共睹,在诗歌或散文中,他多次抒发
9、对普希金的喜爱之情, 将普希金视为“知己”与“朋友”,并且在诗歌技艺上也有意地模仿普希金。邵燕祥在我的朋友普希金一文中说到,因为 自己的俄文水平不足以领略普希金诗歌之美,于是将穆旦的格律体、吕荧的自由体小说进行对照式阅读,期待能进一步 走进普希金的文学世界。1979年的诗歌假如生活重新开头,明显受到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影响。普希金的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我们的心儿憧憬着未来,现今总是令人悲哀: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而那逝去的将变得可爱。(查良铮译)邵燕祥的诗:假如生活重新开头,/我的旅伴,我的朋友/还是要迎
10、着朝阳出发,把长长的身影留在背后。/愉快地回头一挥手! /假如生活重新开头,/我的旅伴,/我的朋友/依然是一条风雨的长途/依然不知疲倦地奔走,/让我们紧紧地拉住手。/假如生活重新开头,/我的旅伴,/我的朋友,/我们仍旧要一齐举杯,不管是甜酒还是苦酒。/忠实和信任最醇厚!/ 假如生活重新开头,/我的旅伴,/我的朋友,/还要唱那永远唱不完的歌,在喉管还没有割断的时候。/该欢呼的欢呼,该 诅咒的诅咒。/假如生活重新开头,/我的旅伴,/我的朋友,/他们不肯拯救自己的灵魂,/就留给上帝去拯救,/阳光下毕竟是白昼。 /时间呀,时间不会倒流,/生活,却能够重新开头。/莫说失去了很多很多,/我的旅伴,我的朋友
11、/明天比昨天更长久。邵燕祥这首诗歌从体式、内容到意蕴,与普希金诗歌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邵燕祥本人也坦承这种化用与传承常 金秋:诗神远游:普希金对中国新诗的影响,北方论丛2015年第2期。他曾自述道:“有人问,你的假如 生活重新开头,是不是受了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影响,我相信这个感觉是可靠的。”邵燕祥:我的朋 友普希金,孙绳武编:普希金与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页。邵燕祥的诗歌既打上了普希金 诗歌的烙印,同时又是诗人对自我生活经历的体悟与感慨,也是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动在诗人心灵中的投影。虽然在形式、 意蕴上有借鉴、模仿的痕迹,但具体内容已经有了新意。诗歌写于1979年11月,
12、刊发在1980年1月1日人民日报 上,在新的时代语境下,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在普希金诗中,抒情主体召唤的对象是单人称的“你”,而邵燕祥诗中则 是不确指的“我的旅伴,我的朋友”,指向更广泛的群体。结合邵燕祥本人的经历,“旅伴”“朋友”是与诗人一样经历坎坷的 群体一“归来,的知识分子、诗人。用“假如生活重新开头”来呈现那一段无法言说的“内伤”。但是“归来”的初心,仍是“迎 着朝阳出发”,态度仍是“依然不知疲倦地奔走”,九死而不悔的坚忍,以及对未来的执着:“时间呀,时间不会倒流,生活 却能够重新开头明天比昨天更长久”。与普希金诗中的“我们的心儿憧憬着未来”精神一致,洋溢着积极、乐观主义精 神,显现执
13、着、坚定的情怀。虽然忧伤隐含其中,并且触目惊心,但“在喉管没有被割断的时候,该欢呼的欢呼,该诅咒 的诅咒”,精神始终昂扬。邵燕祥历经严酷岁月的洗礼,仍对生活充满憧憬,勇往直前。结合自我的时代语境,在创造过 程中也有了崭新的东西,但是仔细揣摩二者诗歌的形与神,有“似是故人来”的感觉,如五十弦(第二十一首一诗中:我再也不摘一朵花/让花瓣憔悴在书页里,/把小小生命的摧残,/作一次郊游的纪念,/每一朵花有自己的青春,/并 且为自己的爱情而生。再看普希金一朵小花一诗:我看见一朵被遗忘在书本里的小花,它早已干枯,失掉了芳香;就在这时,我的心灵里充满了一个奇怪的幻想: 它开在哪儿?什么时候?是哪一个春天?它
14、开得很久吗?是谁摘下来的,是陌生的或者还是熟识的人的手。(戈宝权译)邵燕祥受普希金诗歌催发不仅表现在体式上,还表现在主题方面。1824年普希金在敖德萨做小官员时,曾被当地 长官派去调查遭受蝗灾地区情况。普希金对此很不满,后来写作一首诗当作调查报告。长官因此而恼火,将他贬到父母 属地的乡村。邵燕祥在文章中曾介绍普希金的蝗虫诗,原诗如下:蝗虫飞呀飞,飞来就落定,落定就吃光,从此飞走无音信。(戈宝权译)邵燕祥对这首小诗记忆深刻,认为这首诗不仅是对蝗灾的简单写实,而且“有一些浪漫主义”邵燕祥:我的诗人 词典,郑州:大象出版社2010年版,第210页。联系普希金在这件事情上的遭遇,邵燕祥感慨他并不适合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邵燕祥 诗歌 普希金 情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