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docx
《2023年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docx(19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第一组教材分析:一本单元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神奇的西部,反映了西部的 昨天和今天。老舍的草原描绘了内蒙古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 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丝绸之路再现了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这 条伟大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生动的一幕,表明了这条交通要道 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重大作用,作者的民族自豪 感洋溢在字里行间,引起读者对昔日西部繁荣昌盛景象的遐想。白杨通过 父子两代人的交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热情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献身边疆 的建设者们。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报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攻克 了世
2、界第一高原隧道难关的筑路大军,他们昂扬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 人肃然起敬。单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3、了解西部自然风光、名族风情、经济历史文化、植物白杨树象征的意义 及天路。(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认识生字、新词语,理解其意思。2、以读为本,读中感悟。3、让学生融入课文,想象课文中的情境,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蒙古族同胞和汉族人民的深情厚谊。2、了解“丝绸之路的”的历史价值、和经济文化影响。3、学习白杨的精神-一坚强、不软弱、不动摇。4、天路的价值。教学
3、重点:1、学习生字、新词。2、多读课文,理解课文。3、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并运用于写作中。教学难点:1、渗医法制教育。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默写生字、词语及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教学关键: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教具准备:教学PPT课时安排:13课时上地方可以看出两国的友好与融洽。)(三)交流资料,深入理解1 .交流小组内搜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2 .相机介绍:张骞、班超、玄奘与丝绸之路。3 .自由读13自然段,讨论:(1)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2)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3)再读全文,谈感受。四、渗透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第三十四条 在对外贸易活动中,不得有下列
4、行为:(二)(三)(四)(五) 五、作业 朗读课文(一)伪造、变造进出口货物原产地标记,伪造、变造或者买卖进出口 货物原产地证书、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配额证明或者其他进出口证明文件;骗取出口退税;是私;逃避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认证、检验、检疫;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为。第二课时总第 课时教学时间:2017年月日第一周星期一 第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 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二)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融入课文,想象课文中的情境,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丝绸之路的”的历史价值、和经济文化影响。教学重点
5、: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教学难点:丝绸之路的价值教学关键: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教具准备: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上网或者去图书馆等方式,查询丝 绸之路名称的由来、历史变迁或人物故事等相关信息。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出示丝绸之路的相关风景图片,配乐介绍:丝绸之路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 传中被称为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的蛮荒之路,可是自汉 代张骞冒死开拓之后,这条崎岖荒僻的道路上却出现了队队商旅,悠悠驼铃。 从此,东方的文明古国和西方的许多国家便开始了不绝如缕的联系。联合国三、解析“涌池会见”蔺相如从一介布衣升为上大夫,升官比坐电梯还快。不久,他在港池 会上又立新功。那么这一次是不是如廉
6、颇所言:“没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 呢? ”濯池会见时廉颇并不在现场,你能不能给他讲一讲当时都发生了什 么?为了让大家更能入戏,请你从“赵王、赵王侍从、赵国大臣”这三个角 色中选择一个,以这个角色的口吻给廉颇讲讲故事中你印象深刻的情节,帮 他分析分析蔺相如在这一事件中表现出了哪些过人之处。老师还专门为大家 节选了一段史记中关于这件事的记录,大家可以作为参考。(课件展示史 记片段)学生根据发言提纲准备发言,师巡视。集体交流。这场斗争,赵国和秦国是打个平手,还是赵国占了上风?为什么? 你能用自己学过的词语和句子来形容秦王的失败吗?四、小结全课M节稹,通过同学们自己的阅读,感悟,探究,我们深刻体会到蔺
7、相 如两次为赵国立下大功,绝不仅仅只耍些嘴皮子功夫,那张嘴后面是拳拳的 爱国忠心,是超过常人的智慧和胆识。聪明的廉颇在冷静下来以后定然会明 白这一点,接着还会发生什么呢?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文分解,下课。K板书设计将相和嘴?胆识过人舍生忘死忠君爱国五、作业第三课时总第 课时教学时间:2017年月日第一周星期一 第一-Hj-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顾全大局和廉颇知错就 改的优秀品质。过程与方法: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理清各段之 间的联系及各段与整篇的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务求理解的读书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遇事要
8、顾大局、识大体、讲团结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感悟了防特瓦:理清各段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方法】自读感悟,讨论交流,写话。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都了解到蔺相如的哪些过人之处?二、讲授新课1、学习“负荆请罪”:默读这个故事,勾画语句,体会蔺相如的过人之处一顾全大局。读一读书上描述负荆请罪的句子。引导学生看插图,书上只说:“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亲自到蔺相如门 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廉颇负荆请罪一直被 后人传为美谈,他们当时一定说了许多感人的话。你能不能替作家把他们当 时说的话还原出来。学生写作,交流。2、理清课文条理:课土的结构特
9、W,总由三个相对独立的故事组成,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是怎样的?它们与全文的关系又是怎样的?三、总结提升,课后延伸学完了课文,请你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去阅读有关的书籍,了解一下后来秦国灭了六国, 赵国也包括在内。那么赵国为什么最终也逃脱不了被灭亡的命运呢?四、作业K板书设计力将相和嘴?胆识过人舍生忘死忠君爱国19 草船借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妒、督、鲁”等1 0个生字,会写妒、忌、曹、 督等1 4生字,会写商议、推却、探听等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并会用“推却、轻易”造句。过程与方法:1 .认识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
10、的线索,理清它的起 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2、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本课的情节,使学生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 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在基下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 因是有胆有识,足智多谋。难点: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作用。【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总第 课时教学时间:2017年月日第一周星期一第一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妒、督、鲁”等1 0个生字,会写妒、忌、曹、 督等1 4生字,会写商议、推却、探听等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并会用“
11、推却、轻易”造句。过程与方法:1 .认识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 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2、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本课的情节,使学生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 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在军军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 因是有胆有识,足智多谋。难点: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作用。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从赤壁之战故事引入:师: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里面人物或机智,或勇猛,人 物塑造特别成功,其中诸葛亮这个人物尤其生动。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以
12、诸 葛亮与周瑜为主的课文。2、揭题、读题。3、审题: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4、再读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出示:谁草船借箭?为什么要草船借箭?怎么样草船借箭的?最后借 到了箭没有?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回答问题。(理清草船借箭的原因、经过、结果。这也是在解决课后第二题。)2、我们把草船借箭的经过看成借箭前的准备和借箭的过程:3、自学课文字词,标好节号,读通课文,完成填空。草船借箭的原因:三天赶造十万枝箭。借箭前的准备:草船、军士。草船借箭的过程:逼近水寨一一面受箭一另一面受箭一驶向南岸。草船借箭的结果:如期交货、周瑜叹服。4、据此提纲给文章分段:一(1、2自然段)、二(35
13、自然段)、三(69自然段)、四(1 0 自然段)。这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三、学习第一段1、齐读第1段:什么叫“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2、从第二自然段的人物对话中我们能看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吗? (1)指名2学生分角色读课文第2节,师读旁白。大家听2个学生对话共几轮,为每一轮编上序号。每一轮对话中,都能看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让我们再来看看,周瑜 在与诸葛亮对话时,心中是怎么想的吧。3、学习第一轮对话:、齐读,边读边根诵老师提的问题想想周瑜是怎么想的。师问:周瑜是大都督,难道他不知道?生:周瑜是知道的,他明知故问。那周瑜这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14、两人一组讨论:交流:2人一组,一人读周瑜说的话,一个说周瑜的心理活动。(可发挥想象,有不同答案。)生:“最好你答是弓箭这样就落入了我的陷阱。”生:“你一定会说是弓箭,那样就正合我意”过渡:显然,周瑜正在设计想陷害诸葛亮,那他怎样一步一步进行下去 的呢?4、学习第二轮对话:(1)指名2人读对话,师在其间提问让大家思考周瑜的心理活动:“公事”是什么意思? “推却”又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能推却?(周瑜以公事来压诸葛亮,使诸葛亮无法不答应。)同桌一起像刚才一样讨论周瑜的心理活动:交流:“我用公事来压你,你想推也推不了。”5、学习第三六轮对话:分四组讨论六轮对话,学着刚才的方法,先分角色对话,再说说 周
15、瑜的心理活动。最后一轮,周瑜没有问话但有动作一里军令状、白酒招待。 讨 论、交流:6、小结,我们看到了,周瑜是步步紧逼,把诸葛亮圈入了他设置的圈 套。从每一次对话中,我们都能看到周瑜的妒忌、怨恨之心。7、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似乎已陷入他的圈套,让周瑜计划得逞了。真的是这样吗?思考:诸葛亮在与周瑜对话时心理活动怎样? 他为什么答应周瑜如此难办到的任务?默读12节,思考这些问 题。 (诸葛亮其实已识破了周瑜的计划,但他以国家大计为重,为水战 胜利考虑,不顾个人恩怨,答应三天造十万枝箭。) 分组分角色,指名一生读旁白,朗读第1、2节,体会人物内心活 动。四、小结周瑜想害诸葛亮,而诸葛亮更是立
16、下军令状,那么事情又是怎么发展的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五、作业第二课时总第 课时教学时间:2017年月日第一周星期一第一-Hj-【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妒、督、鲁”等1 0个生字,会写妒、忌、曹、 督等1 4生字,会写商议、推却、探听等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并会用“推却、轻易”造句。过程与方法:1 .认识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 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2、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本课的情节,使学生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 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在孽,读懂课文,在读的基
17、础上,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 因是有胆有识,足智多谋。难点: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作用。复习弓|入、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文章分了四段。并学 习了课文的第一段,知道了 “草船偌箭”的起因是周瑜妒诸葛亮,用1 0天 造十万枝箭的命令来设计暗算诸葛亮,而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三天就造十万枝 刖o2、第一段中哪句话点出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原因?(全文第一句。)指名回答。师:课文开头就点明了原因,齐读此句。3、课文二一四段中也有一处直接写出了诸葛亮有才干,快速默读二一 四段,找出这句话。(全文末尾一句。)二、学习二四段1、全文末尾这句话与开头处的句子什么关系?指
18、名2人对读。(首尾 呼应。)师生配合(师首句,生尾句)读,体会首尾呼应。2、理解词语神机妙算。(板书:神机妙算)问:用词素合成的方法如何解释?出示:神机妙算一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 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3、诸葛亮到底是怎样神机妙算的呢?4、默读课文二四段,找找突出描写诸葛亮神机妙算。胸有成竹,料 事如神的句子,用“一”划下。交流出示小黑板:(1)第三天保管有十万枝箭。不能让周都督知道,否则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回来见了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4)第一天第二天,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诺葛亮秘密地把 鲁肃请到船里。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6)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
19、了就回去。三、学习“知周瑜”1、默读小黑板上第句,用“如果就”的句子来表达句子的 意思。心2、诸葛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假设?指名读第三节。 口头完成填空。因为诸葛亮知道周瑜妒忌他有才干会从中阻挠,所以诸葛亮要鲁肃不 要告诉周瑜这件事。两人一组讨论填空、交流。齐读。3、诸葛亮要鲁肃办什么事?指名读句:“希望你能借船的两边。”(0比较句子:希望你能借船的两边。希望你借给我一些船,“每只船上要有军士与许多草把子。问:两句句子有什么区别?用哪句好?为什么?(第一句用了具体数字,写出了诸葛亮对船的具体要求。用第一句好, 表现了诸葛壳对计划早已成竹在胸0 )齐读此句:师:这排的一千多个草把子的船就是“草船借
20、箭”中的一(生)“草 船”。四、学习“知鲁肃”1、诸葛亮要鲁肃别把这事告诉周瑜,结果怎样?齐读小黑板上第句。2、理解这句句子: “显然”是什么意思?(出示小黑板:事实与所说或所料想的相符。) “事实”是什么? “所说或所料”又是谁所料的什么?用上“果然” 有什么作用?(事实是鲁肃没向周瑜提借船的事,所料是诸葛让鲁肃不要提此事。)问:相符合吗?(符合)用上“果然”表现事实与诸葛亮所预料完全相 符。齐读句子体会。3、师介绍:鲁肃是东吴的一员大将,他为人忠实、守信,正因为诸葛亮知道鲁肃的 为人,所以才料到他不会把此事告诉周瑜。用上“果然” 一词也表现了诸葛 骨一一板:知鲁肃人4、到现在,借箭的计划已
21、有条不紊地准备就绪。齐读第二段体会。五、学习“识天象”1、师:(指小黑板上句)。2、指名读67自然段,说说诸葛亮为什么选在第三天四更时候出发? 板书:四更时候,因为这时候江上大雾弥漫。板:大雾弥漫。这时候江上大多弥漫到了什么程度?(连面对面都看不清。)3、有了这样的大雾会有什么结果呢?与借箭又有什么关系? 出示:因为江上大雾弥漫,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所以 先默读6、7节,然后四人一组讨论用多种方法来补充完整句子。(所以选择第三天四更出发。所以把船靠近曹军水寨。所以叫军士一边 擂鼓,一边大声呐喊。所以曹军才不派兵出来。)4、显然,大雾弥漫这一气候的变化正是借箭成功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 也是诸葛亮选
22、择第三天四更时分出发的原因。 诸葛亮是什么时候决定这一时间出发的?(三天前立军令状时。)为 什么?早在三天前,诸葛亮就预测到三天后有一场漫天大雾,这要归功于 他识天象,了解天气变化情况。板书:识天象齐读小黑板上第、句,体会诸葛亮识天象的神机妙算。5、正因为江上大雾弥漫,诸葛亮在天还没亮时,把船靠近曹军水寨, 并怎样布船?引读书中有关句子。(船头超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 看示意图1。(显示出船头朝西,船尾朝东。)这样布船的目的是什么?(准备受箭)引读,可这样布船,船队离曹太近了,鲁肃不禁吃惊他说:(引)“”,可诸葛亮却笑着说:(弓I)二六、作业第三课时总第 课时教学时间:2017年月日第一
23、周星期一第一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妒、督、鲁”等1 0个生字,会写妒、忌、曹、 督等1 4生字,会写商议、推却、探听等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并会用“推却、轻易”造句。过程与方法:1.认识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 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2、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本课的情节,使学生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 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 因是有胆有识,足智多谋。难点: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作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新课 标人教版 小学 年级 语文 下册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