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认识众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认识众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认识众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认识众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认识众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79页例2,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及练习十六第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初步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众数;能解释众数的实际意义。 2、使学生能在理解众数的过程中,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判断、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难点: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有关数据的特征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一、谈话导入 谈话:同学们,我们以前学习过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在统计中,用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和可靠,它与这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都有关系,反映了这组数据的总体状况。今天,我们将共同学习研究一种新
2、的统计量:众数(板书:众数) 二、教学新课 1、出示表中的原始数据 (1)看一看:在做试验的9人中,发芽几粒的最多?有几人? (2)写一写:把9人的发芽粒数写成数列。 (3)算一算:这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怎样求?平均数是多少? (4)想一想:你认为在我们研究这批种子的发芽状况时用平均数14合适吗?为什么? 小结:这9个数据中,由于有两个数据明显偏小,拉低了平均数。因此用平均数来表示这批种子的发芽情况是不合适的。 (5)议一议:你认为用哪个数据来表示这批种子的发芽状况比较合适呢?为什么? (6)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揭示众数的意义、求法和用途。 (7)辨一辨:平均数和众数在这里的意义相同吗?各表示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认识 众数 苏教版 六年级 数学 下册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