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学科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信息技术教学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学科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信息技术教学方法.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信息技术论文之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李 典 颖摘要创新教育已成为社会共识,创新教育包括许多方面,创新教学方法是其重要的一环。本文通过转变教学观念和方式、有利新课程改革、及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才能、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才能等方面,阐释我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前提、意义和一些做法,以供同行共勉。关键字: 兴趣 自学才能 主动性 任务驱动 发散思维正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根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信息认识和创新认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搜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才能,培养学生的自学才能和制造才能。由于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
2、学科,不是纯粹的计算机课,其教学方法决不能完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而应有其独特的教学方式。如何进展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呢?我的做法是:一、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自学才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就要求老师把教学目的进展精心设计。由于自学是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信息技术这门课的特别性所要求的。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就常用的操作系统和文字处理软件而言,几年前还普遍流行“DOS+WPS”,如今几乎被窗口化的“Windows+Word”完全取代,而且版本在不断的提高。网络技术的开展更是瞬息万变,各品种型的卫星网、广域网及校园网层出不穷。因而,中学生要想跟上时代的
3、步伐,就必须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法,努力培养自学才能,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获取信息,只有如此,才能逐步掌握千变万化的信息技术,才能习惯信息社会飞速开展的需要。二、摆正师生位置,发挥学生主动性正确处理学生与老师的关系,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把握好老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把老师由权威者变成指导者。要精讲多练,多让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根底工具课程,其中技能性,也确实是操作性,占据主要地位。而动手是领会、稳定和运用知识的最有效的手段,是培养技能的根本途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亲身动手、亲身实践,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微妙。在实践中我们可能都
4、有类似的体验,关于有些操作,比方鼠标的单击、双击和拖动等,听起来或看起来觉得挺简单,但在本人实际操作时却觉得特别笨拙,这时才感遭到原来并不是想像得那么简单。如今,老师就应当用少量时间讲解操作方法,而让学生用大量时间练习。持续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就会觉得轻松多了。动手还能够加强学生的自决心,自信是学习过程中的宏大动力,只要亲身动手去试一试,实际操作一下,你就会从内内心感遭到计算机并不是那么奇异。如此,即便每次动手只有特别小的一点点收获,他们也会有一种日见成效的感受,决心随之也会大增,学习劲头也就更大。三、多用举例比照,讲清根本概念在讲授“计算机根本知识”这章时,除讲明晰概念外,多采纳举例比照。讲“
5、计算机特点”时,为说明计算机速度快,用计算机几分钟就能够预告第二天的天气,而用人工计算,则需要六万四千人连续计算24小时。又如英国数学家W.Shanks曾用15年的时间将圆周率 的值计算到527位,而用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仅用40秒钟就打破了这一记录。讲计算机的精度高时,能够计算机操纵导弹为例,从几公里或几十公里之外发射,能够精确击中预定的目的,而误差不到一米。在讲“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一节时,“字节”是计算机存储容量的根本计量单位。着重对学生强调根本的“计量”单位,与我们生活中重量采纳“克”、长度用“米”或“尺”等计量单位相比照,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四、注重担务驱动,用好多媒体课件
6、所谓任务驱动确实是以粗浅易学的实例带动理论的学习和应用软件的操作。使学生任务明确,思路明晰。例如,我在讲Excel的自动序列填充与排序时,事先设计好各班的成绩表,并填好学生的成绩(事先预备好某班的成绩单)。上课时,我首先展示该班的成绩表,然后要求学生在看清老师的示范操作后,完成表格,看看本人在班级中处于第几名。关于这种有用性的任务,学生兴趣特别浓,学习热情高涨,学生在这个详细任务的驱动下,能特别快完成目的任务。但同时应留意,由于学生中知识水平的不同,差异也特别大,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心研究教法,注重优秀生的示范操作和助手作用,及时觉察差生的进步并予以表扬,加强学生的自决心,维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信
7、息技术课一般都在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我把制造好的课件放在老师机上,除教学用以外,学生也能够点播,如此可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使学生有新颖感、惊奇感、独特感、直观感,能唤起学生的“情绪”和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五、加强稳定性练习,整合所学知识创新教育的一大特点确实是跨学科。传统的学科教育往往强调线性思维,而无视了发散思维。如此是特别难培养出具有创新素养的人才的。计算机的工具性,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科教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老师应让学生在稳定性练习中,多进展知识的整合制造。如用Word设计贺卡、小报,进展单词听写竞赛,用Excel分析班级成绩,用“几何画板”研究数学与物理征询题,用Internet查询材料等。这些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完成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任务,又打破了学科界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学习、稳定相关学科的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学生主动开展,使素养教育落到实处。还能有助于消除其他部分学科老师因信息技术目前不是高考科目而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产生的偏见。再说,对信息技术课老师本身来讲,也能促进本身业务水平与综合素养的提高。参考文献: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2、陈至立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的报告 中国教育报 2000-11-073、王吉庆教授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4、樊志华,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初探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