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Q4宏观经济金融展望:和光同尘.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2Q4宏观经济金融展望:和光同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Q4宏观经济金融展望:和光同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L顺差来源漂移,地产供需分离,基建高光可期1.1顺差来源漂移:从外需过热转向产业替代有鉴于海外商品消费需求逐步降温.美国工业生产强劲恢复、以及我国近期疫情较为集中于出口重点产业主要分布区等因素,我们预计四季度出口增速将在近几个月 的回落之后底部徘徊。但我国自疫情以来持续呈现的产业链完整性和厚度所构成的强 大韧性,仍将在进口中间品方面持续形成替代,从而预计净出口仍将在四季度构成经 济增长的净贡献而不至于转为拖累。首先,发达经济体货市紧缩已经进入最剧烈的阶段,居民消费需求开始回落但预 计这一降温过程是逐步的而非断崖式的。海外发达国家本轮普遍性的消费过热,最主 要的触发因素是疫情形成大流行之后各国普
2、遍实施的大规模财政补贴,其中尤以美国 为甚,由此发达国家居民普遍获得大量额外储蓄,并在2021年四季度各国财政补贴 普遍退出之后,仍持续转化为居民商品消费的购买力,并成为发达国家通胀飙升的主 要原因。主要发达经济体当前正普遍以剧烈的货币紧缩来对抗因此前过度实施财政补 贴而导致的消费需求过热,但过度储蓄之后的购买力释放过程将持续较长时间,并不 会一蹴而就。从主要发达经济体核心商品零售的三年平均增长趋势来看,美国仍大幅 高于疫情前水平、尚未形成回落趋势,欧英则与疫情前增长趋势接近,唯老龄化最严 重的日本居民消费需求遭遇重创,财政补贴亦无法扭转。图1 :主要发达经济体核心商品零售三年平均增速()美国
3、欧兀区日本 英国美国欧兀区日本 英国-1515_CEIC z但美国工业生产恢复日趋强劲,正在对我国出口形成一定的新增压力,加之美国政府刻意实施的对我国部分关键环节、关键高科技企业生产的行政性抑制措施,这一因素值得给予高度关注。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欧洲各国之间原本协同无间的产业链,突然集体暴露于严重的能源战略安全隐患之下,各国均不完整的产业链相互撕扯,自 2020年下半年开始的一年半时间中持续向好的工业生产恢复之路遭遇阻碍,部分产 能开始向产业链相对完整、能源供给更有保障的美国转移,因此今年以来美国工业生 产加速恢复,与勉力维持的欧洲此消彼长。但整体上发达国家工业生产的恢复,加上圉eiPBU同比及
4、预测()CEIC,研究3.货币信用:信用需求偏弱,降准必要性提升信贷社融:地产需求清淡,基建融资降温,政府发债支撑地产需求清淡,基建项目约束隐现,新增信贷预计至2023年均难重获高熠。10 月金融数据从三个方面凸显出内需下行压力:其一是地产需求再度探底居民中长贷地 量,其二是基建投资项目约束隐约可见,专项债发行、政策性银行融资发放速度均大 幅放慢,其三是市场寄予厚望的制造业投资至少在融资端并未能抵消地产偏弱、基建 脉冲间隙的融资下行幅度。这三点原因都是结构性、长期性的。房地产需求的偏弱并 非货币政策今年以来支持力度不大,而是源于工业化再度向东南沿海地区集中之后, 城镇化人口向人地关系紧张地区单
5、向流动所导致的全国范围内人地关系的进一步失 衡。当前房地产需求疲弱的格局,若想要根本性扭转,需要期待深层次的工业化、城 镇化再平衡战略逐步显效,而这注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基建投资今年下半年对财政 和政策性开发性银行融资能力都已经进行了较大程度的透支,当前项目约束隐现,直 至明年预计均难以再度出现大幅多增的融资需求,加之制造业投资在政策鼓励下向今 年集中,2023年新增信贷预计难以重获高增。我们预计11-12月新增信贷分别约为 L19万亿和1.09万亿,对应2022年全年新增信贷约21万亿,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再 底约11.0%,较2021年下行约0.6个百分点。而2023年预计居民部门去杠杆过程
6、仍将延续,居民中长贷新增仍然较少,企业中长贷则在基建融资勉力支撑、地产开发 融资需求持续释放对冲制造业等融资需求减少的背景下,小幅少于2022年,而 如果假设明年疫情防控形势较2022年有所改善则企业短期融资需求预计有所降温, 综合分析预计2023年全年新增信贷约18万亿,贷款余额同比增速降至8.4%左右。图17 :贷款余额同比、贡献结构及预测( ) 企业中长贷居民贷款企业短期贷款非银贷款一一贷款余额同比(%)141211111 i |-1111111rmTjTtTTrtT九一io 11111iiiiiiiiihij二一8642020/0120/0721/0121/0722/0122/07-2
7、B2日口,尸 dlz尸 V,Jr/l/2w4/o327 /o 3/2CEIC ,11-12月,乃至2023年,财政债务大幅拉开格局都是稳增长、优化内需结构 所必须的操作,预计在政府债务融姿的推动下,社融新增表现好于信贷。今年至今,尽管专项债已经超出年初计划新增规模基本完成发行,但一般公共预算内债务尚未发 行完毕,并且由于财政收入和调入资金在疫情影响、新增缓税措施、土地出让金超预期大幅回落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预计将显著低于两会时的预算水平,从而不得不在今年一方面充分利用去年财政存款较多的跨年资金资源另一方面需足额甚至超额发行 一般预算债务以弥补资金缺口,由此有望推动11-12月社融存量增速保持基
8、本稳定态势。预计11-12月新增社融规模分别约为2.2万亿、2.33万亿,社融存量同比增速 预计较10月小幅回落0.2个百分点至10.1%。而展望2023年,稳增长的主线逻辑仍 需依赖政府部门大幅扩张一般公共预算赤字率至3.3%以上,并将宝贵的财政资源用于改善中等收入群体居民收入分配和收入预期、由此直接改善居民消费意愿,才有望提升 政策有效性,为稳定内需注入新的动能。此外地产开发融资政策的进一步放松可能意味着2023年社融口径表外融资不会出现大幅净减少,也有望对社融存量增速形成较好的稳定作用。初步预计2023年新增社融规模约33.4万亿,较2022年约多增1.2万亿,社融存量同比预计较2022
9、年小幅下行1.1个百分点至9.0%左右。图18 :社融存量同比.贡献结构及预测(% )161420/0721/01政府债券社融存量同比(%)人民币贷款表外融资 企业债券I 2/07/o3/223/07CEIC ,3.1 货市操作:期待11月全面降准25bp置换MLF继89月央行连续两个月月均缩量2000亿续作MLF后30月MLF等量续作, 充分显示央行短期保障流动性合理充裕、以呵护9月以来来之不易的信用需求改善 的决心。但9月以来的信用需求改善更多依赖短期基建稳增长以及保交楼政策加码的 推动,而信用需求的持续改善则有赖于引导信贷利率的适度下行,但基础货币投放成本 较高的MLF将约束商业银行负债
10、端成本下行空间,今年以来银行资产端利率下行幅 度远大于负债端,不利于可持续的提升信用传导效率,等额续作MLF只可解近忧、 难以缓远虑。今年以来,央行先后三次下调LPR利率,尤其是5年期LPR ,较去年 底调降35bp ,与此同时,央行先后出台包括下调房贷LPR加点20bp、阶段性放宽部 分城市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在内的各类引导信贷利率下行的政策,近期武汉、天津等 地首套房贷利率已低至4.0%以下。而与此同时,虽然今年4月央行指导利率自律机 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亦引导9月国有大行启动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普 遍下调15bp左右,但明显小于商业银行资产端利率下降幅度。商业银行息差被进一 步
11、挤压。在此背景下,继续选择续作高成本的MLF,将进一步约束商业银行负债端成 本的下行空间。图:基础货币同比、结构及预测(% )15151050 1:处汇占款+央票回笼政府存款MLF+TMLF+PSL始期流动性不公井多作央行上缴利润基础货币同比()CEIC z因此,通过低成本的降准置换高成本的MLF ,在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降 低商业银行负债端成本,是提升信用传导效率、推动信用需求持续性改善的不二选择, 此外11-12月也将迎来1.5万亿MLF到期压力,我们维持11月全面降准25bp置 换4000亿MLF的判断不变。10月金融数据从三个方面凸显出内需下行压力:其一 是地产需求再度探底居民中长
12、贷地量,其二是基建投资项目约束隐约可见,专项债发 行、政策性银行融资发放速度均大幅放慢,其三是市场寄予厚望的制造业投资至少在 融资端并未能抵消地产偏弱、基建脉冲间隙的融资下行幅度。从货市操作的角度来看, 这三点内需下行压力的根源都是结构性、长期性的,不是利率偏高的问题,因而当前 环境下我们并不会特别期待进一步的7天逆回购利率或LPR下调等降息操作。9月以来随着前期淤积在银行间的货币流动性逐步转化为信用扩张,银行间资金利率逐步 向上向政策利率水平靠拢。11月降准仍是有迫切性的,但主要的潜在改善指向流动 性投放的规模和对商业银行负债端成本的呵护,降准能够为货市向信用的传导提供可 能性,但并不是传导
13、疏通的充分条件。与海外需求强、供给弱的格局不同的是,我国 供给无虞但需求清淡,通胀压力可控,并不会触发货币政策被动收紧。此外我国资本账 户开放程度不高,资金有外流压力但整体可控,货币政策仍能保持一定独立性。因此, 货币政策预计仍将维持中性偏松的流动性环境。配合财政积极扩张的同时稳定地产产 业链。8-9月央行连续实施MLF缩量操作,降准置换高成本MLF的通道或已打开,我 们预计11月全面降准25bp以置换约4000亿存量MLF,在此过程中,一方面能保 障流动性不至于过度充裕,引导目前淤积于银行间的流动性逐步向信用端传导,资金利 率或小幅抬升,向上接近政策利率;另一方面也可通过降准引导降低银行负债
14、端成本 下降,继而进一步向信贷利率下降传导,稳定地产产业链与各类投资需求。图20 :货币乘数同比及预测( )CEIC ,研究4. GDP :内需动能尚不强,财政基建迎高光5. GDP :内需动能尚不强,财政基建迎高光5.1 消费出口降温,基建拉动有限,工业生产或趋回落!1!季度居民商品消费、出口增速均有降温,尽管基建投资实际拉动作用进一步强化,但可持续性有限上游生产预计也相对谨慎,加之Q3再度小幅补库存,Q4去库存压 力增加,预计Q4工业生产增速较9月有所回落,但整体或稍好于Q3。10月高炉开 工率均值82.4% ,较8月小幅上升24bp,但靠近下游的汽车半钢胎开工率大幅回落 490bp至56
15、.3% ,显示汽车生产对前期供给缺口的填补过程逐步结束,在整体工业品 需求回落的背景下,逐步呈现出降温态势。加之部分出口重点商品布局集中的地区疫 情防控形势较为复杂,基建投资稳增长强度提升但在财政资金紧张的压力下,预计高增 趋势很难延续至2023年,对上游工业企业生产的拉动作用也相对有限。10月PMI生产指数已经在这种需求结构的影响下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回落。我们预计 10-12月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实际增速分别为5.8%, 5.1%、3.7%,较9月(6.3% 阶段性高点)均有所回落,但对应Q4工业生产实际同比仍有望达到4.9% ,较Q3 预计小幅改善0个百分点,对应全年工业增加值实际同比4.1%
16、左右。月PMI生产指数已经在这种需求结构的影响下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回落。我们预计 10-12月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实际增速分别为5.8%, 5.1%、3.7%,较9月(6.3% 阶段性高点)均有所回落,但对应Q4工业生产实际同比仍有望达到4.9% ,较Q3 预计小幅改善0个百分点,对应全年工业增加值实际同比4.1%左右。图22 :汽车半钢胎与汽车产量增速比较匹配CEIC ,图23 :高炉开工率与月度钢材产量也较为匹配30-304.2地产消费仍冷,财政基建高光,Q4 GDP或增4.0%季度仍是稳增长任务较为艰巨的一个阶段。地产需求持续超过一年半的结构性趋弱并非短期货币刺激可以解决的问题,长期来看自然
17、是需要工业化、城镇化再平衡战略显现效果,但在中长期保持乐观的同时,我们也需直面地产周期的中短期偏弱已 经对其下游的可选商品消费形成越来越明显的拖累,也就是说,地产一消费两大 内需内生增长动能的基础,在四季度均无法看到趋势性扭转为改善的明确迹象。由此, 财政政策不得不阶段性动用历年存量的资金资源以扩大财政支出阶段性拉动政府消费,同时也需要加速落实今年以来超大规模斐金保障的基建投资实物工作量。短期来 看,一个好消息是随着地产投资、竣工基数的走低,四季度地产投资、竣工同比下滑幅度都将有所收窄,对经济增长的拖累将有所缓和;同时市场自年初开始就持续有所担心的出口下滑、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支持逆转为拖累的风
18、险也在国内产业链稳步升 级的过程中已经不那么令人担心,我们预计2022年四季度实际GDP同比增速有望 稳定在4.0%左右,小幅好于三季度表现,从而全年实际GDP可望获得3.4%左右 的增长。但展望2023年,地产难以期待大幅反弹,基建、制造业投奥、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都不同程度地将有所弱化,仅依靠低基数下消费的温和反弹难以推动实际GDP熠长恢复至5.0%甚至更高水平,我们维持前期预测的政策格局,即只有政府部门大幅扩张财政赤字格局,拉动一般预算赤字率至3.3%以上,并考虑通过介 税减税等方式,有效改善中等收入群体居民收入预期,才有望促进2023年实际GDP 增长4.5%或更高,并且同时可
19、以获得优化的经济结构。而货币政策预计将以中性偏 松的操作方向予以配合,降准置换MLF可能是贯穿2023年传导效率最高的操作方 式,值得期待,在此基础上才可能出现1丫、5Y LPR同步下调30-50BP之间的引导 实体经济信用需求有所改善的利率操作。图24 :国债净融资累计进度( )Jan Feb Mar Apr May Jun Jul Aug Sep Oct Nov DecJan Feb Mar Apr May Jun Jul Aug Sep Oct Nov Dec120100806040200-20CEIC , Wind ,图26 :实际GDP同比、贡献结构及预测( )25同比贡献来自:最终
20、消费资本形成10.0净出口实际GDP同比(% )20一实际GDP三年平均增速(,右)8.0u r 1 111 1 u.u17-03 17-09 18-03 18-09 19-03 19-09 20B3 120-09 21-03 21-09 22-03 22-09-5 卜V-2.0-10-4.0CEIC ,注:22Q4为预测值美国政府刻意实施的对华先进制造业生产的部分关键环节的行政性限制措施,近几个 月以来我国生产企业确实开始感受到更大的竞争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近期国内疫 情再趋复杂化,郑州、广深等高端电子产业布局集中的区域疫情反复、再度冲击生产, 也加剧了出口阶段性下滑的程度。图2:主要经济
21、体出口三年平均增速()30中国(春节调整) 美国韩国欧盟1日本越南东盟六国30中国(春节调整) 美国韩国欧盟1日本越南东盟六国-20CEIC ,但一方面,我国产业链的完整性、厚度一骑绝尘,在中间品进口方面正在持续形 成国内产业对进口关键中高端中间品的持续替代;另一方面,如果假设国内疫情未来 会趋于缓和而对生产端冲击减弱,那么我国出口增速有望全年维持于9%以上,净出 口仍可对四季度经济形成正增长贡献。我们分别小幅下修11-12月、22Q4、2022 全年出口同比(美元计价)预测至0。、1.3%. 0.4%. 9.0% ;同时亦下修对应时 间区间的进口同比(美元计价)预测至-7.7%、0.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2 Q4 宏观经济 金融 展望 和光同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