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医学专业复习资料-临床生理学复习题库.docx
《大学医学专业复习资料-临床生理学复习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医学专业复习资料-临床生理学复习题库.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绪论.人体生理学的任务主要在于阐明人体各器官和细胞的A.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及规律B.形态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C.物质与能量代谢的活动规律D.功能表现及其内在机制E.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整个过程.下列各项实验中,哪一项属于整体水平的研究?A.在体蛙心搏曲线描记B.大脑皮层诱发电位描记C人体高原低氧试验D.假饲法分析胃液分泌E.活体家兔血压描记.胰高血糖素和生长抑素在胰岛内对胰岛素分泌的调节属于A.神经调节 B.神经-体液调节C.激素远距调节D.旁分泌调节 E.自身调节4,下列哪一生理或病理过程属于正反馈?A.体位由卧位转变为直立时,通过压力感受性反射使血压回升B.激素水平降低时,相应受体的
2、亲和力以及在膜上表达的数量均增加C.大失血使血压降低,心脏血供不足,心输出量减少而进一步降低血压D.应激反应中,血中ACTH和肾上腺糖皮质素水平持续升高E.有关寒冷信息通过视、听等感觉传人中枢即引起产热增加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5.细胞膜内、外Na+和K+不均匀分布的原因是A.膜在安静时对K+通透性较大B.膜在兴奋时对Na十通透性较大C. Na+和K+跨膜易化扩散的结果D. Na+ -Ca2+跨膜交换的结果E.膜上Na+泵的活动6,前萄糖或氨基酸逆浓度梯度跨细胞膜转运的方式是A.单纯扩散D.原发性主动转运B.经载体易化扩散E.继发性主动转运C.经通道易化扩散7.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的共
3、同特点是A.要消耗能量D.被转运物都是小分子8 .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A.仅有少量K+外流C.没有K+和Na+的净扩散E.有少量K+和Na+的同向流动9 .卜列关于神经纤维膜上电压门控A.都有开放状态都有失活状态A.要消耗能量D.被转运物都是小分子10 .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A.仅有少量K+外流C.没有K+和Na+的净扩散E.有少量K+和Na+的同向流动11 .卜列关于神经纤维膜上电压门控A.都有开放状态都有失活状态B.顺浓度梯度E.有饱和现象C.需膜蛋白帮助B.仅有少量Na+内流D.有少量K+外流和Na+内流Na+通道与K+通道共同点的描述,错误的是B.都有关闭状态E.都有静息状态C.都
4、有激活状态D.10 .神经轴突经河豚毒素处理后,其生物电的改变为A.静息电位值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B.静息电位值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加大C. 静息电位值不变,动作电位幅度减小D.静息电位值加大,动作电位幅度加大E.静息电位值加大,动作电位幅度减小.在可兴奋细胞,能以不衰减的形式在细胞膜上传导的电活动是A.动作电位B.静息电位C.终板电位D.感受器电位 E.突触后电位.阈电位是指一种膜电位临界值,在此电位水平上,神经细胞膜上的A. Na+通道大量开放B. Na+通道少量开放C. Na+通道开始关闭D. K+通道大量开放E. K+通道开始关闭13.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和局部兴奋的共同点是A.反应幅度
5、都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大B.反应幅度都随传播距离增大而减小C.参与突触前和突触后抑制的形成D.受体激活后可增加CL电导而产生IPSPE.能与NMDA受体结合而抑制其功能.突触后抑制的形成是由于A.进人突触前末梢Ca2+量减少B.突触前末梢递质释放量减少C.抑制一个兴奋性中间神经元D.兴奋一个抑制性中间神经元E.突触后膜去极化程度减小.突触前抑制的结构基础是A.轴突-树突式突触和轴突-胞体式突触的联合B.轴突-胞体式突触和轴突-胞体式突触的联合C.轴突-轴突式突触和轴突-胞体式突触的联合I).轴突-树突式突触和轴突-树突式突触的联合E.轴突-轴突式突触和轴突-轴突式突触的联合.在痛觉传人通路中,调
6、控痛觉信号的“闸门”位于A.脊髓后索B.脊髓后角C.延髓薄束核和楔束核D.脑干网状结构E.丘脑髓板内核群.关于特异感觉投射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A.仅指丘脑感觉接替核及其向大脑皮层的投射纤维B.感觉接替核在所有感觉传导通路中都是第三级神经元C.与大脑皮层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D.主要与大脑皮层第二层的神经元形成突触联系E.主要作用在于诱发大脑皮层小锥体细胞兴奋83.如果切除猴大脑皮层某个手指的感觉代表区,其结果是A.代表区不能再造,因而该手指将永久丧失其感觉功能B.由神经胶质细胞增生填补缺损,并部分恢复其感觉功能C.原代表区由邻近手指代表区的神经元墓延过来而占为己有D.该手指的感觉投射移向原代表区的
7、周围皮层E.该手指的感觉投射移向感觉区以外的皮层联络区.牵涉痛是指10A.患病内脏本身疼痛并引起相邻的内脏疼痛B.患病内脏本身疼痛并引起远隔的内脏疼痛C.患病内脏本身疼痛并引起邻近体腔壁骨骼肌痉挛和疼痛D.患病内脏本身疼痛并引起远隔的体表部位疼痛E.患病体表部位本身疼痛并引起的远隔的内脏疼痛.下列关于大脑皮层与基底神经节之间的直接通路和间接通路的描述,正确的是A.直接通路能减弱大脑皮层的活动B.间接通路能增强大脑皮层的活动C.黑质一纹状体多巴胺系统能抑制直接通路的传出效应D.黑质一纹状体多巴胺系统能增强间接通路的传出效应E直接通路和间接通路中都存在去抑制现象.中枢内奖赏系统最重要的神经通路是A
8、.黑质-纹状体多巴胺递质系统B.杏仁核-终纹-下丘脑P物质递质通路C.下丘脑-中脑中央灰质谷氨酸递质通路D.腹侧被盖区-伏隔核多巴胺递质通路E.纹状体-黑质Y -氨基丁酸递质通路.下列关于睡眠中的表现,哪一种为异相睡眠所特有?A.感觉功能减退B.骨骼肌活动减弱C.交感活动相对减弱D.副交感活动相对加强E.眼球快速运动等阵发性表现.大脑皮层功能一侧优势的产生主要是由于A.两半球结构不同B.两半球功能差异C.拼服体联合纤维差异D.先天性遗传因素E.习惯于右手劳动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86 .影响骨骼、肌肉生长发育的最主要的激素是A.糖皮质激素B,生长激素C.盐皮质激素1) .肾上腺素E.甲状腺激素.
9、催产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11A.神经垂体B.腺垂体C.下丘脑视上核D.下丘脑室旁核E.下丘脑视前区.下列哪项不是甲状腺激素的作用?A.分泌过多时,蛋白质合成增加B.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C.促进骨骼和脑的生长发育D.使心跳加快加强E.生理剂量可以促进蛋白质合成.正常情况下,储存于腺泡腔内的甲状腺激素可供机体利用多少天? A.510 天 B. 1020 天 C. 2030 天D. 50120 天 E. 150200 天.在PTH作用后几分钟内可引起血钙升高,其原因是A.促进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B.促进骨液中的钙转运至血液内C.刺激破骨细胞活动,增强骨钙释放D.抑制成骨细胞的活动,减少骨钙沉积E.促进1
10、, 25- (0H)2-VD3的生成,增加肠对钙的吸收.对糖代谢作用最强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是C.皮质酮B.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I).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C. 20 %A.皮质醇B.醛固酮D.脱氧皮质酮E.脱氢表雄酮.机体受到刺激而发生应急反应的系统是A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髓质系统C.下丘脑-腺垂体-性腺系统E.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分泌胰岛索的B细胞约占胰岛细胞总数的A.小于 1 %B. 5 %1) . 60%F. 75%.能直接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的生长抑素主要来源于A.下丘脑 B.胰岛 C胃 D.小肠 E.结肠.褪黑素是由下列哪种内分泌细胞分泌的?A.甲状腺细胞B.胰岛P
11、P细胞C.松果体细胞D.肾上腺髓质嗜铭细胞12E.下丘脑的神经细胞第十二章、生殖94 .雄激素结合蛋白是由下列哪种细胞产生的?A.肝细胞B.聚丸间质细胞C.睾丸支持细胞D.睾丸生精细胞E.睾丸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下列哪种激素能在排卵前一天左右诱发排卵所必须的LH峰?A.雌二醇B.孕酮C.促卵泡激素D.抑制素E.雌三醇医学免疫学名解释抗原(antigen, Ag)是指能与TCR/BCR或Ab结合,促使其增 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 挥免疫效应的物质。抗体(Ab):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值分化为浆细胞 所产生的糖蛋白,重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
12、,通过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应答(humoral immune response, HI)B 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免疫:免疫指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self-nonself),对“非己”抗原发生清除、排斥 反应,以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与稳定的生理功能,包括免疫防御功能、免疫监视功能和免疫稳 定三大功能。免疫忽视(immunological ignorance)自身应答T细胞克隆与相 应组织特异性Ag亲和力低,或Ag浓度低,并不致AID的状态。免疫耐受T/B细胞接触抗原性物质时所表现的一种特异性的无应答状态。已被耐受原致 敏的机体再次接触同一抗原时,呈特异性地免疫无
13、应答状态,而对其他抗原的刺激仍有 免疫应答的能力。PRR(模式识别受体),指存在于固有免疫细胞表面的一类能够直接识别结合病原微生物或宿主凋亡细胞表面的某些共有的特定分子结构的受体。包括:MR、SR、TLRo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ce):是针对外来抗原(如微生物或毒素)的一种免疫保护作 用,或称为抗感染免疫。如果免疫应答表现过于强烈,则在清除抗原的同时,也会造成组织 损伤,即发生超敏反应(变态反应)。如免疫应答过低或缺如,则可发生免疫缺陷病。免疫监视(immunologicsurveillance):正常情况下,体内的某些免疫细胞能发现并处理(杀伤、消毁)体内经常出现的13
14、少量异常细胞。免疫稳定(immunologichomeostasis):正常情况下,机体 可经常地清除损伤或衰老的自身细胞,以维持免疫机能在生 理范围内的相对稳定性。14抗原:能诱导机体免疫系统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应答产物(Ab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亦称免疫原.免疫原性:指抗原能刺激特定的免疫细胞,使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最终产生免疫效应物质抗体和致敏 淋巴细胞的特性。抗原特异性:机体对诱导免疫耐受的某一抗原无应答,而对其他抗原的刺激仍有正常免疫应答能力。 抗原性:与抗体or致敏T淋巴细胞,即免疫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半抗原:仅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
15、原性的物质称为半不完全抗原,又称为半抗原。半抗原与载体结合后,可成为 完全抗原。完全抗原: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表位)抗原决定族:是指抗原性物质表面决定该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 团,又称表位。共抗原:具有共或相似的抗原表位的不抗原。异嗜性抗原:在人不种属动物物和微生物细胞表面上存在的共抗原。它们之间有广泛交叉反应,与种属特异性无关。又称Forssman抗原。超抗原:只需极低浓度(l-10ng/ml )既可激活大量的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效应,但其激活机制与 方式有别于常规抗原与有丝分裂原.TD-Ag :胸腺依赖性抗原,这类抗原需在T细胞辅助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Ab,绝大多数Ag
16、属此类。如血细胞、血清成分、细菌等。共同特点:TD-Ag刺激 机体所产生Ab主要为免疫球蛋白G,且还可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可引起回忆应答。多由蛋白质组成,分子 量大,表面决定簇种类多,但每种决定簇的数量不多,且分布不均匀。Tl-Ag:非胸腺依赖性抗原,不需T细胞辅助即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少数Ag属此类。如细菌多糖、聚合鞭毛蛋白等。共同特点:Tl-Ag刺激机体产生的Ab仅是免疫球蛋白M,不引起回 忆应答,不引起细胞免疫。免疫球蛋白: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H链:免疫球蛋白分子是由二硫键连接的四条(两对)多肽链组成。其中长的一对称为重链,即H链。约由450- 570个氨基酸残
17、基组成,分子量约为50-70Kd.每条H链由一个可变区、三或四个恒定区和一个较链区构成。L链:免疫球蛋白分子是由二硫键连接的四条(两对)多肽链组成。其中短的一对称为轻链,即L链。约由214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约为25Kdo每条L链由一个可变区和一个恒定区构成。可变区(V区):指免疫球蛋白多肽链的氨基轻链的1 / 2与重链的1 /4区段,氨基酸组成及排列顺序多变。恒定区:指免疫球蛋白多肽链的竣基轻链的1 / 2与重链的3 /4区段,氨基酸的组成和排列比较恒定。超变区:亦称互补决定区(CDR)。免疫球蛋白可变区中,氨基酸残基变异性更大的部分。系抗体分子与抗原分子 特异性结合的关键部位。骨架区
18、:免疫球蛋白可变区中除去超变区的部位。该区域不与抗原分子直接结合,但对维持超变区的空间构型 起着重要的作用,其结构也较稳定。连接链Q链)为免疫球蛋白中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免疫球蛋白单体的多肽 链。分泌片是上皮细胞产生的一种多肽,以非共价键方式连接两个1g单体分子,并与J链共组成分泌型1g,起到抵抗 蛋白酶消化的作用。功能区构成免疫球蛋白单体分子的四条多肽链中,每条肽链又可被链内二硫键连接形成几个球形结构,并具有 不有生物学功能,这些具有生物学功能的球型结构称为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区.每条轻链有两个功能区(VL和 CL)。IgG、IgD的H链有四个功能区(即VH、CH1、CH2、CH3) ; IgM和
19、IgE重链有四个CH,即多一个功能区 CH40较链区指免疫球蛋白重链CHI和CH2功能区之间的区域。含大量脑氨酸,具有弹性。适于与抗原结合,也与补体活化有关。源功能区免疫球蛋白、T细胞抗原受体及MHC分子等的功能区中某些氨基酸具有共重复性、结构的相似形和功能的一致性,故称为源功能区。电超家族鉴于功能区具有源性的特性,将1g分子、T细胞抗原受体分子、MHC的I类和II类抗原分子以及某些CD抗原分子等,统称为1g超家族。Fab段即抗原结合片段。用木瓜酶消化IgG分子,可得到两个Fab和一个Pc段。Fab段含有一条完整的轻链和重链近氨 基端侧的1 / 2多肽链。该片段具有单价抗体活性,能与一个相应的
20、抗原决定族特异性结合。Fc段即可结晶片段。用木瓜蛋白酶消化IgG分子,可得到两个Fab和一个Fc段。Fc段含有两条重链峻基端侧的1/2多肽链。该片段无抗体活性,但具有活化补体、结合细胞和通过胎盘等生物学功能。种型(isotype ) 一种属内所有个体共有的1g抗原特异性,可在异种体内诱导产生相应抗体。种型抗原特异性主要位于1g的c区,包括类和亚类,型和亚型。种异型(allotype )是指一种属不个体间的1g分于抗原性的不,主要反映在1g分子上的CH和CL上一个或数个氨基酸 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由不个体的遗传基因决定的,故称为遗传标志。独特型(idiotype ):指个体不B细胞克隆所产生的免疫
21、球蛋白分子可变区有不的抗原特异性,由此而区分的型 别称为独特型。独特型抗原决定簇主要是由于超变区的氨基酸的差异决定的。杂交瘤技术抗体产生细胞(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的人工方法,这种融合的细胞既具有肿瘤细胞无限繁殖的特 性,又具有B细胞合成分泌特异性抗体的能力,分离单克隆杂交瘤细胞后即可得到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 McAb )由一个B细胞杂交瘤克隆产生的、 只针对于单一抗原表位的高度特异性抗体。补体系统:系统包括30余种组分,广泛存在于血清、组织液与细胞膜表面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反应系 统,补体(complement, C)是存在于正常人
22、和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补体经典途径:为补体激活途径之一,激活剂主要为与抗原结合后的IgG或 IgM类抗体,并由C1到C9连续发生级联反应,最终产生溶细胞效应的过程。C4b2b:是由Cl酯随裂解C4和C2产生的裂解片段在细胞膜上形成的稳定复合体,具有裂解C3活性,所以被称 为经典途径的C3转化的。C4b2b3bn:是多个C3b与细胞膜上已形成的C4b2b(C3转化醐)共价结合形成的复合物,具有裂解C5活性,所以是经典途径的C5转化酸。膜攻击复合体:是补体系统激活后形成的C5b6789大分子复合体,能使细胞膜发生严重损伤,导致细胞裂解。替代途径:是不经Cl、C4、C
23、2活化,而是在B因子、D因子和P因子参与下,直接由C3b与激活物(如酵母多糖)结合 而启动补体(C3C9)酶促连锁反应,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最终导致细胞溶解破坏的补体活化途径,又称旁路途径,或二途径。C3bBb:是在补体替代激活途径中,激活物表面的C3b与D因子裂解B因子产生的Bb结合形成复合物,即补体替代激活途径中的C3转化酸。I因子:亦称C3b灭活因子,能使C3b和C4b裂解灭活,从而对经典和替代途径的C3转化酶的形成产生限定抑制 作用。H因子:能辅助I因子灭活C3b,并能竞争抑制B因子与C3b结合,也能从C3bBb中解离置换Bb,促进替代途径C3转化酶衰变灭活。P因子:亦称备解素,可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 医学专业 复习资料 临床 生理学 复习 题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