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的防治第1课时教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荒漠化的防治第1课时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荒漠化的防治第1课时教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节 荒漠化的防治一一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教案 第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区域发展会对生态环境施加压力,会产生影 响区域发展的环境问题。认识和综合治理这些环境问题,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本章我们分别以我国 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保护利用为典型案例,探讨在不同的区域如何进行不同的生态环 境建设。【板书】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承转)荒漠化是当今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它的危害性在于摧毁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和环境。今 天我们就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来谈谈荒漠化的防治。【板书】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一一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板书】一、荒漠化1
2、. 土地退化的形成:(1)概念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这种土地退化。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 荒漠般的景观。(2)形成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3)主要表现及类型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表现)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4)实质一一土地退化土地沙漠化:指单纯风力作用下的沙质荒漠化。主要指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人为活动和干旱的 影响,导致原有土地逐渐演化成类似荒漠景观的过程。石质荒漠化:在我国的石质山地,由于山体坡地被开垦或植被遭受到严重破坏,坡地的水土物质容
3、 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发生水土流失,导致土地性状全面改变,最终形成裸岩等难以利用的土地,形成类似 于荒漠的景观,如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表现尤为明显。土地次生盐渍化a.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由于气候干旱、蒸发量大导致盐分在地表累积;b.引水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盐分向上扩散,造成土地盐分集聚所形成的现象。C. 土地次生盐渍化多发生在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2.荒漠化完成学案知识梳理一:1 .概念:发生在 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 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2 .影响因素: 气候变异 等自然因素与 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3 .表现:耕地 退化、草地退化、林地 退化而引起的土地 沙漠化、荒漠化和
4、次生盐渍化。4 .西北地区的范围:大兴安岭 以西,昆仑III 阿尔金山 一古长城一线以北;大致包括新疆、 宁夏 、甘肃北部和内蒙古 大部。即位于非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在400nlm 以下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5 ,西北地区的区域差异西 部部降 水少 以下200 mm以上多距海远近远.近轨田里人自然景观沙漠、戈壁荒漠草原、草原干湿地区干旱半干旱农业特色绿洲农牧业草原畜牧业、灌溉农业【板书】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自然因素:一一为荒漠化创造条件脆弱的生态环境: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具有潜在的荒 漠化的威胁。a.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
5、用微弱,而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因此 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b.由于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c.大风 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它具有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气温、降水的变率大。雨量的变化,对荒 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少雨年,加剧荒漠化进程。(活动探究)请同学们自主探究P17 “活动”(说明)P17图2. 3 “荒漠化效应和水一气一生相互作用”表示了荒漠化两个正反馈效应(恶性循环),说 明干旱地区生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荒漠化 防治 课时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