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六县九校联盟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六县九校联盟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六县九校联盟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绝密启用前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六县九校联盟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7小题,共30.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材料一: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 弘扬工匠精神。
2、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 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自古就有尊荣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优良传统,一些工艺水平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窃 器、丝绸、家具等精美制品和许多庞大壮观的工程建造,都离不开劳动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诗经中的“如切如碰,如琢如磨”,反映的就是古代工匠在切割、打磨、雕刻玉器等时精益 求精、反复琢磨的工作态度。庄子中讲庖丁解牛游刃有余,“道也,进乎技矣”。可以说, 我国古代非常注重工匠精神,形成了很浓厚的“尚巧工”的社会氛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 在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始终坚持弘扬工匠精神。无论是“两弹一星”、 载人航
3、天工程取得的辉煌成就,还是高铁、大飞机等的设计与制造,都离不开工匠精神,都展现 出我们对工匠精神的继承与发扬。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提高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我国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在世界 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总体而言,我国制A.亲和力胜地慰藉(jie)树立B.亲合力胜地慰藉ji)树立C.亲和力圣地慰籍(jie)竖立D.亲合力圣地慰藉(ji)竖立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方兴未艾趋之若鹫踌躇满忐饱经风雨B.如火如荼纷至沓来踌躇满志饱经风雨C.如火如荼趋之若鹫胸有成竹饱经沧桑D.方兴未艾纷至沓来胸有成竹饱经沧桑19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 全国各地不断涌现。B.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 全国各地不断涌现。C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 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D.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充满地域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美丽乡 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阅读,不仅是市民文化生活的必需,也与城市竞争力息息相关。近年来,各地“枪人大战”渐趋 白热化。站在人才个体角度来
5、换位思考,选择扎根一座城市,必须考虑多种因素。一般来说,越 是高层次人才,, 一方面,这与个人生活习惯有头,闲暇时看看书,能愉悦身心,增加 新知:另一方面,2020年7月的一项报告将阅读指标单列出来,指出阅读数量与城市的 创新能力呈“正相关”,进而言之,关系到一个城市的知识升级以及产业转型。一座城市爱不 爱阅读,在制造业为主的阶段,差别或许不太明显,但到了升级创新驱动阶段,20.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B.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C.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D.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21 .在上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
6、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22 .选择其中一种表达方式扩写“鹰击长空”,要求所写语句符合表达方式的特点,字数不得 超过40字。(两题选择其中一题完成)用描写的方式扩展。(要求:能反映出事物的具体情形,如形、声、色、动态等)用议论的方式扩展。(要求:有观点,有分析判断)答案和解析13.【答案】B、B、【解析】(1) A. “正是由于”过于绝对,材料一 “都离不开劳动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我 国自古就有尊荣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优良传统,一些工艺水平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C 只要就”过于绝对,原文“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注意提高劳模 和技能人
7、才的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社会待遇,为劳模和技能人才发挥作用搭建宽广舞台,使他 们经济上有保障。发展上有空间、社会上有地位”。D. “主要力量”错误,材料二第一段是说“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 界的现实力量”。故选:Bo(2) B. “得益于我国对工匠精神的弘扬与坚持”错误,“我国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在世界 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这里强调的是产量, 而工匠精神强调的是质量、创新精神。故选:Bo(3)由“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 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
8、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 凝神铸魂”可知,要敬业,把提高技艺水平当作头等大事。由“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 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可知,要热爱。应发自肺腑热爱,专心如一;肯付出, 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由“没有臻于至善、超今越占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革、巧夺天工的卓越” 可知,要精益求精,臻于至善,超今越古。由“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 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可知,要专注,冰心一片,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由“工匠精神中所深藏 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可知,要有信念, 要技进乎道,超然达观;重实践,格物致知
9、,脚踏实地。答案:(1) BB(3)敬业,把提高技艺水平当作头等大事。热爱,应发自肺岫热爱,专心如一。肯付出, 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精益求精,臻于至善,超今越古。专注,冰心一片,达到物我两忘的 境界。有信念,要技进乎道,超然达观。重实践。格物致知,脚踏实地。(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 分析材料相关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 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3)本题考杳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
10、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 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1 .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 的无关的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2 .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将文本 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 效的结论。3 .构建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 联系实际需求,找出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
11、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 的知识、想法和经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47.【答案】D、【解析】(1) D. ”孕妇完整的心灵成长过程和激烈的情感冲突”的表述不当,小说仅仅是通过对 孕妇和“黑”牛赶集的印象式片段化描绘,展现出一幅融入自然生命和自我精神的温馨画卷,并 无人物情感发展的完整演绎。(2)答题时应从文中孕妇的言行举止、具体事例、作者对孕妇的直接描述等方面概括孕妇的性格 特征。由文中“孕妇信手撒开缰绳,好让牛自在”“黑也怀了孕啊,孕妇想”“回来时,孕妇也没骑 黑,走快走慢由着黑的性儿”等语句可以看出,孕妇心软,不忍骑怀孕的母牛,体现出她善良、 温和的性格。由文中“夕阳西下,
12、孕妇伏在石碑上已经很久。她的脸红彤彤的,茁壮的手腕不时地发着抖。 可她不能停笔,她的心不叫她停笔。她长到这么大,还从来没干过这么累人、又这么不愿停手的 活儿”等语句可知,孕妇为了孩子,不辞辛劳,以怀孕之身坚持描字,体现出她责任心强,做事 认真有毅力的性格特点。由文中“孕妇对这肚子充满着希冀,这希冀又因为远处那些越来越清楚的小黑点而变得更加具 体。孕妇相信,她的孩子将来无疑要加入这上学、放学的队伍”“孩子终归要离开孕妇的肚子, 而那块写字的碑却永远立在了孕妇的心中。每个人的心中,多少都立着点什么吧” “一股热乎乎 的东西涌现在孕妇的心房。她很想对人形容心中这突然的发热。她永远也形容不出,心中这种
13、情 绪就叫作感动”等语句可知,这几段话体现出孕妇心中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美好希望,这种积极 的心态也是她的性格特点。(3)“孕妇和黑走在平原上,像两个相依为命的女人”,以寄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营造细腻的情感氛围,使读者获得审美愉悦。黑身上释放出的气息使孕妇觉得温暖而可靠, 她不住地抚摸它,它拿脸蹭着她的手”,通过孕妇不住地抚摸牛,牛拿脸蹭着孕妇的手,这亲 昵的动作描写,勾画出人与动物之间和谐、温暖、默契的画面。“孕妇和牛在平原上结伴而行, 互相检阅着,又好比两位栓着平原的将军”,四个动词“检阅”,表现出了孕妇学写碑文后的自 豪之情,与文中“将军”的比喻互映成趣。“她检阅着平原、星空,检
14、阅着远处的山近处的树, 树上黑帽子样的鸟窝,还有嘈杂的集市,怀孕的母牛,陌生而俊秀的大字,她未来的婴儿,那婴 儿的未来”,检阅的对象由“平原、星空”到“嘈杂的市集”,再到“未来的婴儿”,由自 然到人世,由眼前之景到心中之人,景中生情,情中含景,构成一幅天人合一、充满温暖与希望 的田园风景。(4)本文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描写的重点都在牛与孕妇上,牛是怀孕的牛,孕妇身体 笨重,牛和孕妇相伴而行,孕妇不肯骑牛,表现出孕妇的善良淳朴,文中用大量笔墨写孕妇摹写 石碑上的字,表现出孕妇的责任心和对未来的美好向往。从情节发展来看,整篇文章故事情节淡 化,文章呈现了一种散文化的风格。从主题表达来看,文
15、中故事情节淡化,对牛和孕妇相伴而行 的情景的描写,表现出一种悠闲、放松的生活状态,展现出人与动物和谐生活,环境静美的特点, 形成了 “天人合一”美好境界。人物形象更沉稳内敛,“纸上的字歪扭而又奇特,像盘错的长虫,像混乱的麻绳。可它们毕竟是 字。有了它们,她似乎才获得一种资格,似乎才敢与她未来的婴儿谋面。孩子终归要离开孕妇的 肚子,而那块写字的碑却永远立在了孕妇的心中”,文盲孕妇借抄写碑文的举动,书写出超越自 我的心灵探索,不仅是求知识,更是出于对新生命的期许。小说通过塑造孕妇这一形象再现成年 女性的人生体验和微妙的心理世界,更彰显出生命岁月的沉淀。思想主题更丰厚深刻,“有了它们,她似乎才获得一
16、种资格,似乎才敢与她未来的婴儿谋面。孩 子终归要离开孕妇的肚子,而那块写字的碑却永远立在了孕妇的心中。每个人的心中,多少都立 着点什么吧”,小说不仅表达了对文化和文明的向往和追求,更是对生命的庄严和母性的神圣的 礼赞。答案:(1) D(2)具有善良、温婉等传统的女性美,孕妇从不忍心去骑怀有身孕的牛,宁愿与“黑”相依为 命,并排在平原上行走。她极富耐心,“走快走慢也由看黑的性儿”。自强有责任心,做事认 真,对知识、文化心存敬畏。孕妇虽然没有读过书,但内心始终渴望学习知识,专心描摹碑文。 对人生抱有美好的向往和期待,对腹中孩子、对生命与未来满怀美好期许。(3)以寄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营造细
17、腻的情感氛围,使读者获得审美愉悦。通过 孕妇不住地抚摸牛,牛拿脸蹭着孕妇的手,这一亲昵的动作描写,勾画出人与动物之间和谐、温 暖、默契的画面。四个动词“检阅”,表现出了孕妇学写碑文后的自豪之情,与文中“将军” 的比喻互映成趣。检阅的对象由“平原、星空”到“嘈杂的市集”,再到“未来的婴儿”,由 自然到人世,由眼前之景到心中之人,景中生情,情中含景,构成一幅天人合一、充满温暖与希 望的田园风景。(4)叙述笔调与节奏更平静舒缓,孕妇和牛平铺直叙,以孕妇与牛的同行贯穿,节奏更为 舒缓从容,景物描写重在营造静穆、和谐、天人合的氛围。人物形象更沉稳内敛,文盲孕妇 借抄写碑文的举动,书写出超越自我的心灵探索
18、,不仅是求知识,更是出于对新生命的期许。小 说通过塑造孕妇这一形象再现成年女性的人生体验和微妙的心理世界,更彰显出生命岁月的沉淀。 思想主题更丰厚深刻,小说不仅表达了对文化和文明的向往和追求,更是对生命的庄严和母性 的神圣的礼赞。(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基本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 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 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 准确判断。(2)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主要人物的基本能力。可以借助人物身份、故事情节、人物描写、作者议 论和文中评价
19、来分析。(3)本题考查赏析段落的能力。可运用特定的答题模式,即“运用了什么手法,怎样地写出了什 么对象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态度”,难点是手法判断和特点概括,重点是确定 对象和精确概括作者的情感态度。(4)本题考查探究某一问题,提出自己个性化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返回文本找到关于 这一问题的相关语句,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再联系实际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切忌脱离 文本,自己发挥。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用准确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归纳。“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
20、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812.【答案】A、C、C、河水将要冲坏城墙,事情紧急,你们虽是禁军,姑且给我出力。皇上对待你不是通常的礼节,你对待皇上,难道可以用常礼?、苏轼十岁时,博闻强记,听 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到二十岁时,就精通经传历史;嘉祐二年,参加 礼部考试,以春秋经义策问取得第一,殿试中乙科。【解析】1【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 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 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日” “乎” “于” “而” “之
21、” “也” “矣” “焉” “耳” “则”这些关键词要特别注意。同 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解答时,可先忽略停顿相同的地方,重点 分析停顿不同之处,用排除法进行选择。【解答】句意:雨日夜下个不停,苏轼住在堤上,路过家门也不进去,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终保全了这座 城。“轼”是后句主语,其前断,排除BD。“使官吏”动宾短语,不可断,故选A。2 .【分析】本题考杳考生对文学常识的了解。文学常识关键在平时枳累,考生既要了解识记文学著作名称、 主要内容、表达的主题,还要了解识记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创作情况等方面知 识。【解答】C.永遇乐凉口北固亭怀古中“京口”指镇江。
22、3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 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 题型设陷方式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译错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 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解答】C. “不欢而别”错,原文“轼戏曰安石笑而不言”,一个开玩笑,一个笑而不语,没有不 欢而散。4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 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
23、 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占代词汇。“调”,调整,把古 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害城,冲坏城墙;旦,姑且。所以,用来的;非常礼,不是通常的礼节。5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根据原文关键句子提取概括。通观全文,提到他才 学的是第一段,如“苏轼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苏轼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 中的要害;“比冠,博通经史”,到二十岁时,就精通经传历史;“嘉佑二年,试礼部。以春 秋对义居第一”
24、,嘉祐二年,参加礼部考试,以春秋经义策问取得第一,殿试中乙科。参考译文:文本一:苏轼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 出其中的要害。程氏读东汉范滂传,很有感慨,苏轼问道:“我如果做范滂,母亲能答应我 这样做吗?”程氏说:“你能做范滂,我难道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 ”到二十岁时.,就精通经传 历史。嘉祐二年,参加礼部考试,以春秋经义策问取得第一,殿试中乙科。后来凭推荐信谒 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圣俞说:“我应当让这个人出人头地了。”任徐州知州。黄河在曹村决口, 泛滥到梁山泊,城墙将要被浸坏,富裕的百姓争着出城避水。苏轼说:“富人出去了,百姓都动 摇,我和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2023 学年 浙江省 杭州市 六县九校 联盟 期中 语文试卷 答案 详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