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统编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1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统编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李斯列传(节选)赵高案治李斯。李斯拘执束缚,居亩亩中,仰天而叹日:“嗟乎,悲夫!不道之 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 岂不思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思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 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日者夷其兄弟而自立也,杀 忠臣而贵贱人,作为阿房之宫,赋敛天下。吾非不谏也,而不吾听也。凡古圣王饮食 有节车器有数宫室有度出令造事加费而无益于民利者禁故能长久治安今行逆于昆弟, 不顾其咎;侵杀忠臣,不思其殃。大为宫室,厚赋
2、天下,不爱其费。三者已行,天下 不听。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而以赵高为佐,吾必见寇至咸阳,麋 鹿游于朝也。”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赵高治斯,榜掠千余,不胜痛,自诬服。斯所 以不死者,自负其有功,实无反心,幸得上书自陈,幸二世之寤而赦之。李斯乃从狱 中上书日:“臣为丞相,治民三十余年矣。逮秦之地狭隘,先王之时秦地不过千里, 兵数十万。臣尽薄材,谨奉法令,阴行谋臣,资之金玉,使游说诸侯,阴修甲兵,饰 政教,官斗士,尊功臣,盛其爵禄,故终以胁韩弱魏,破燕、赵,夷齐、楚,卒兼六 国,虏其王,立秦为天子。罪一矣。地非不广,又北逐胡、貉,南定百态,以见秦之 强。罪二矣。尊大臣,盛其爵
3、位,以固其亲。罪三矣。立社稷,修宗庙,以明主之 贤。罪四矣。更克画,平斗斛度量,文章布之天下,以树秦之名。罪五矣。治驰道, 兴游观,以见主之得意。罪六矣。缓刑罚,薄赋敛,以遂主得众之心,万民戴主,死 而不忘。罪七矣。若斯之为臣者,罪足以死固久矣。上幸尽其能力,乃得至今,愿陛 下察之! ”书上,赵高使吏弃去不奏,日:“囚安得上书!”赵高使其客十余辈诈为御史、德去、侍申,更往复讯斯。斯更以其实对,辄使人 复榜之。后二世使人验斯,斯以为如前,终不敢更言,辞服。奏当上,二世喜日: “微赵君,几为丞相所卖。”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曲,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 日:“吾欲与若复奉黄犬俱
4、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 族。(节选自史记,有删改)第1页共133页B.“诗曰”中的“诗”指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为“五经”之一。C.“恺悌君子”与“申之以孝悌之义”(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悌”字含义相同。D. “宿善不祥”与“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两句中的“善,字含义不同。2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强调了教化百姓的重要性,还认为执政者要先做好表率,这样以后还有人不 服从,再用刑罚惩治他,这样人们就知道什么是罪过了。B.针对鲁哀公“薄赋敛”会让国君贫穷的担忧,孔子用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来类比君王与 百姓的关系,告诉他百姓富足了君王
5、不会贫穷的道理。C.吕望认为行王道的国家使百姓富足,行霸道的国家使士大夫富足;还认为知道好却 不实行是不吉利的。周文王听从了建议,当天就进行赈济。D.关于怎样爱护百姓的问题,太公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使百姓得利而不受损害,给 百姓衣食而不掠夺他们,不耽误农时,不加重赋税等等。26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昔者君子导其百姓不使迷,是以威厉而不试,刑错而不用也。(2)故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27 .孔子和吕望(太公)对于君主为政治国的看法有什么共同之处?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
6、终巩令。祖审言,位终 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甫天宝初应连工木房。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 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 原郡,拜右拾遗。房瑁加表时与甫善,时瑁为宰相,请自师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 月,瑁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瑁罢相。甫上疏言瑁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瑁 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 采和注L 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 郎,赐葬金袅。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
7、器度,恃恩放盗。尝凭醉登武 之炭,瞪视武日:“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 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唆野老相狎荡无拘检力或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 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 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第10页共133页 下里偷偷地诚心畅谈结为友好关系,人人都愿意为您竭尽全力。房玄龄在秦王府任职十 年,下达军令发布文书,有时驻马立成,文字简约道理详尽,并不需要先打草稿。高祖 说:“这人深识机宜,应当委以重任。每次为我儿陈述事情,千里之外如同对面讲话一 样。”隐太子将要发
8、动叛乱时,秦王征召房玄龄穿上方土服装潜入王府,深夜议事。事平 之后,按照顺序论功行赏,功居第一,赐予食邑一千三百户。淮安王李神通说:“义军初 起时,臣领兵最先到达,如今玄龄等人凭着文字功居第一,我不明白原因? ”太宗说:“叔父兵马确实先到,但未曾亲历军阵中。如今房玄龄等人有决胜于军帐中的谋略并立下 安定国家之功,如同汉代萧何论功行赏要先于诸将一样。”居宰相之位达十五年之久,自 认为权力恩宠到达极点,多次上表请求辞职,诏书不准。太宗派遣使者对他说“:让位确 实是美德。但国家靠您辅治已久,一旦失去良佐,如同失去左膀右臂,不要谦让了! ”恰 逢讨伐辽,命玄龄留守京师。下诏说:“有您担当萧何的责任,我
9、就没有西顾之忧了。” 玄龄多次上书劝谏太宗,希望不要轻敌深入,长久讨伐外族。晚年多病,玄龄便对孩子们 说“:当今天下之事无不合适的,惟有讨伐高丽不止,皇上听我的劝告很是不满心意坚 决,群臣无人敢直言劝说,我如知而不言,就会抱憾九泉了! ”便上疏。太宗接到表疏, 说“:此人生命垂危还在为我国事担忧啊!”玄龄执掌国政时,夙兴夜寐,恭勤自强,一 心为公,尽心竭力,不愿使一物失所。他为人无嫉妒之心,闻人有善,如同己有。熟悉精 通吏事,审议规定法令,他一心追求宽容公平。不以己之所长要求别人,任用人才不求全 责备,虽卑贱之人也能发挥他所能。”玄龄治家有法度,常常担心孩子们骄奢淫侈,凭借 势位欺凌旁人,因而
10、汇集古今圣贤家戒,书写于屏风之上,命其子各取一个,对他们说:“在这些方面用心,就能保全自身了!汉代袁氏累世忠诚节义,为我心所崇尚,你们应当 效法。”. D 106. C 107. B 108. (1)群臣大多认为这样不合适,皇帝也对此表示怀疑。 但是姚崇实行更加有力度,最终蝗灾因此被止息。(2)木头因为蠹虫而折断,从道理上讲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仅仅是房坏与皇上东巡两件 事恰好遇到一块,并不是因为东巡才造成的房屋毁坏。109. (1)听从姚崇的建议,让皇 帝上不怕上天的惩戒,中不敬皇室宗庙,下不管别人的议论。(2)天宝年间的动乱,也是姚崇导致的。【解析】10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
11、:捕杀蝗虫虽然是古代遗留下来的方法,然而遇到灾害恐惧,修养德行来应对天象的 变异,也是古代的正确途径。姚崇对此置之不理,却专门组织人员捕杀蝗虫,这本来已让 人怀疑了。“修德以答天变”的“以 表目的关系的连词,“答天变”是“修德”的目的,表意完整,应在 “修德”前断开,排除AB;第10。页共133页置之不言”是连动式结构,作“崇的谓语,其后应断开,排除C。故选D。105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f词义相近”错。百司:王公以下百官的总称。师说中的“百工”:各种工匠。 故选C。106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为了能够早日官复原职,他揣摩圣意,不顾天戒与
12、宗庙”错,此处属于主观臆断。原文 先讲述“姚崇因属下贿赂之罪而辞去宰相职务”一事,然后接着写“时帝将幸东都”,皇帝拿 这件事问姚崇,姚崇回答说“此苻坚故殿也。此大孝也”,意思是建议皇帝“幸东都”。 原文没有介绍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故选B。10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 “然”,对;“疑”,对表示怀疑;“力”,有力度;“息”,止息。(2)“折、折断;理 按道理,从道理上讲;“但,仅仅,只;“会。聚合,合到一起; “缘 因为。108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从崇之议,使人君上不畏天戒,中不敬宗庙,下不恤人言”,由此可知,听从姚崇的建 议,让皇帝
13、上不怕上天的惩戒,中不敬皇室宗庙,下不管别人的议论。“天宝之乱,亦崇之所自致、由此可知,天宝年间的动乱,也是姚崇导致的。参考译文:唐代史官称赘姚崇善于顺应变化完成天下大任,宋璟善于恪守成规来主持天下正道。这 本来是说二人各自的长处,然而顺应变化要不失正道而后才可推行。唐玄宗是具有杰出才 能的君主,姚崇也以杰出的能力辅佐他。当他们君臣二人相遇,彼此投合,天下事即迎刃 而解,就像再没有什么难事值得费神。即使这样,用水来给水增味,也将会有不能吃的食 物。开元四年,天下发生了很大的蝗灾,老百姓(以为是天意)都对天祭拜,坐视蝗虫吞食 禾苗而不敢捕杀。姚崇奏请派遣御史做捕蝗使,分道督查捕杀蝗虫。群臣大多认
14、为这样不 合适,皇帝也对此表示怀疑。但是姚崇实行更加有力度,最终蝗灾因此被止息。捕杀蝗虫 虽然是古代遗留下来的方法,然而遇到灾害恐惧,修养德行来应对天象的变异,也是古代 的正确途径。姚崇对此置之不理,却专门组织人员捕杀蝗虫,这本来已让人怀疑了。不 久,姚崇的心腹之吏赵诲因为受贿被处死,姚崇心中害怕,辞去相位,还政朝廷。当时皇 帝本打算巡幸东都洛阳,但是,恰好太庙中的一些房屋坏了。宰相宋璟、苏频都说三年的 丧期未完,不能出京巡幸,出现太庙屋坏的变故,是上天发出的警戒。请求停止东巡的活第101页共133页 动,修养德行来应对上天的惩罚。皇帝拿这件事问姚崇,姚崇回答说:“这本来是苻坚的 旧殿,木头因
15、为蠹虫而折断,从道理上讲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仅仅是房坏与皇上东巡两 件事恰好遇到一块,并不是因为东巡才造成的房屋毁坏。现在关中地区没有收成(遇到饥荒 之年),正应该输送粮饷,慰劳受灾的人,皇上此次出京巡幸东都的原因,是为了他人不是 为了自己。百官已做好准备,供给也已准备停当,请皇上的车驾即刻东行,同时,把先帝 的牌位迁到太极殿,重新建造新的太庙,这才是大孝啊。”皇帝采纳了姚崇的话,姚崇也 因此恢复了相位。开元末期,皇帝在东都洛阳,想回都城长安,裴耀卿等都说眼下农民的 庄稼收割还没完毕,必须等到冬天才可回京。唯独李林甫说:“长安、洛阳二都本来就像 东西两座宫殿,皇上的车驾往来其间,为什么还要等农
16、时交替呢?如果妨害农民的庄稼收 割,那就单单赦免所经过地区的租税、赋税好了。”皇帝听后大悦,立即起驾西行回长 安。姚崇提出东巡的计策,李林甫献上西行回京的主意,他们的意图是相同的,谁说独独 姚崇更贤明呢?听从姚崇的建议,让皇帝上不怕上天的惩戒,中不敬皇室宗庙,下不管别 人的议论。这三种情况都是忠臣所忌讳的,然而姚崇对自己所处的地位、所做的一切,毫 不怀疑,不感到惭愧,为什么呢?姚崇、宋璟死了以后,唐玄宗也愈来愈老,也愈来愈轻 慢蔑视群臣。当唐玄宗任用张九龄的时候,废掉了太子李瑛;任用牛仙客,则是因为听从 了李林甫的推荐。当他宠信杨国忠,纵容安禄山,则是因为辅缪琳(接受贿赂推荐他们)。 唐玄宗专
17、门为适合自己心意而高兴,就像姚崇禀告他这么做的,所以我说,开元时期的太 平,虽然出于姚崇的原因,但是天宝年间的动乱,也是姚崇导致的。这是做臣子的深戒 啊。109 . C 111. B 112. B 113.他想囤积蟋蟀来谋利,抬高它的价值,也没有买的人。【分析】1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力叮不释”句意:(原来小蟋蟀已蹲在鸡冠上)用力叮着不放。“释”,放开的意思,解释 错误。故选C。110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两个“然”都是形容词词尾。用法和意义相同。B.“顾 副词,表轻微转折,但是。/动词,顾及。用法和意义都不相同。C两
18、个“乃”连词,于是,就。用法和意义相同。D.两个“而”连词,表修饰。用法和意义相同。故选Bo.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小蟋蟀智斗公鸡有惊无险,抬着头振起翅膀得意地鸣叫着,好像向主人报捷一样”错 误。原文“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院敌领。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虫翘然矜鸣,似第102页共133页 报主知”可知,文中“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是小蟋蟀战胜“蟹壳青”而非公鸡时的神态。 故选Bo1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居、囤积;之 代词,指蟋蟀;“以”,介词,用;“为、谋取;“高”,抬高,使 高;“其”,代词,指蟋蟀;“直”,通“值 价值;售”,买。【点睛】参考
19、译文:村里一个喜欢多事的年轻人,养着一只蟋蟀,自己给它取名叫“蟹壳青”,(他)每日 跟其他少年斗(蟋蟀)没有一次不胜的。他想留着它居为奇货来牟取暴利,便抬高价格,但 是也没有人买。(有一天)少年直接上门来找成名,看到成名所养的蟋蟀,只是掩着口笑, 接着取出自己的蟋蟀,放进比试的笼子里。成名一看对方那只蟋蟀又长又大,自己越发羞 愧,不敢拿自己的小蟋蟀跟少年的“蟹壳青”较量。少年坚持要斗,但成名心想养着这样 低劣的东西,终究没有什么用处,不如让它斗一斗,换得一笑了事。因而把两个蟋蟀放在 一个斗盆里。小蟋蟀趴着不动,呆呆地象个木鸡,少年又大笑。(接着)试着用猪鬣撩拨小 蟋蟀的触须,小蟋蟀仍然不动,少
20、年又大笑了。撩拨了它好几次,小蟋蟀突然大怒,直往 前冲,于是互相斗起来,腾身举足,彼此相扑,振翅叫唤。一会儿,只见小蟋蟀跳起来, 张开尾,竖起须,一口直咬着对方的脖颈。少年大惊,急忙分开,使它们停止扑斗。小蟋 蟀抬着头振起翅膀得意地鸣叫着,好像给主人报捷一样。成名大喜,(两人正在观赏)突然 来了一只鸡,直向小蟋蟀啄去。成名吓得(站在那里)惊叫起来,幸喜没有啄中,小蟋蟀一 跳有一尺多远。鸡又大步地追逼过去,小蟋蟀已被压在鸡爪下了。成名吓得惊慌失措,不 知怎么救它,急得直跺脚,脸色都变了。忽然又见鸡伸长脖子扭摆着头,到跟前仔细一 看,原来小蟋蟀已蹲在鸡冠上用力叮着不放。成名越发惊喜,捉下放在笼中。
21、第二天,成名把蟋蟀献给县官,县官见它小,怒斥成名。成名讲述了这只蟋蟀的奇特 本领,县官不信。试着和别的蟋蟀搏斗,所有的都被斗败了。又试着和鸡斗,果然和成名 所说的一样。于是就奖赏了成名,把蟋蟀献给了巡抚。巡抚特别喜欢,用金笼装着献给皇 帝,并且上了奏本,仔细地叙述了它的本领。到了宫里后,凡是全国贡献的蝴蝶、螳螂、 油利挞、青丝额及各种稀有的蟋蟀,都与(小蟋蟀)斗过了,没有一只能占它的上风。它每 逢听到琴瑟的声音,都能按照节拍跳舞,(大家)越发觉得出奇。皇帝更加喜欢,便下诏赏 给巡抚好马和锦缎。巡抚不忘记好处是从哪来的,不久,县官也以才能卓越而闻名了。县 官一高兴,就免了成名的差役,又嘱咐主考官
22、,让成名中了秀才。过了一年多,成名的儿 子精神复原了。他说他变成一只蟋蟀,轻快而善于搏斗。现在才苏醒过来。巡抚也重赏了 成名。不到几年,成名就有一百多顷田地,很多高楼殿阁,还有成百上千的牛羊;每次出 门,身穿轻裘,骑上高头骏马,比世代做官的人家还阔气。113 . D 115. A 116. C 117. (1)但是一个人如果不是心里怀有极大的忠诚,怎么能 这样做呢?希望皇上稍微宽容他,以招引群臣进谏。第103页共133页(2)他和他年龄差不多,以地位低者为师,就感到十分耻辱;以官职高者为师,就觉得近 乎谄媚。【解析】11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韩愈说我信奉佛教过分了,还可以宽容
23、。至于说自东汉信奉佛教以来,天子都寿命 短,这种话多么荒谬?“愈言我奉佛太过”,“太过”补充说明“奉佛”的程度,关系紧密,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 “东汉奉佛以后”是时间状语,中间不能断开,而且“天子”是下一句的主语,主语前面要断 开,排除B。故选D。114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 “唐宋八大家还包括.陆游理解错误。“陆游不在“八大家”之列,应该是“曾巩工 故选Ao.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下诏不让韩愈进入敌营招抚”说法错误。由原文“穆宗亦悔,诏愈度事从宜、无必入”可 知,穆宗也后悔,让韩愈便宜行事,不要进入乱军中去。由此可知,穆宗只是让韩愈便宜
24、行事,不要进入乱军中去,并没有不让韩愈进入敌营招抚。故选C。11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至忠”,极大的忠诚;“安”,怎么;宽假”,宽容;“来”,使来。(2) “相若”,相似、相近、相仿、差不多;”羞意动用法,感到羞耻、耻辱;谀”,谄 媚。参考译文:文本一:韩愈,字退之,是邓州南阳人。韩愈三岁的时候就成为了孤儿,他跟随大哥韩会贬官 到岭外居住。韩会去世之后,嫂子郑氏抚养他。韩愈从开始读书,每天都能记诵几千几百 字,等到长大,能够完全贯通六经、诸子百家的学问。韩愈考中了进士。正赶上董晋做 宣武节度使,表章让韩愈做了观察推官。董晋去世之后,韩愈跟随灵枢离开京城,不到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文言文 阅读 专项 练习题 汇编 答案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