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沫若中学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





《2022-2023学年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沫若中学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沫若中学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沫若中学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1 .春秋战国时期,涌现了一批杰出的思想家。他们相互争辩、相互学习、各自提出关于自然、 社会和人生的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促成这一局面形成的因素有()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新兴地主阶级兴起土阶层的崛起和发展学在官府官师合一A. B.C.D.2 .淮南子要略记载说:“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 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材料表明墨子()A.始终认同儒家的思想主张B.主张用法治稳定社会秩序C.非乐节葬的平民价值理念D.顺应自然的和谐处
2、世之道3 .汉初“反秦之弊,与民休息”,实行轻徭、薄赋、慎刑的政策,此时与该治国理念一致的 思想是()A.黄老无为思想 B.严刑峻法思想 C.重农抑商思想 D.天人感应思想4 .程朱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强调社会个体对纲常伦理的绝对遵守;王守仁提出“良 知即是心,心就是理”,将个体意识与天理合一,肯定了个体自我的利益与价值。以上变化 本质上反映了()A.对程朱理学的否定B.儒学危机的出现C.新社会条件下儒学的新发展D.宋明理学内部的分歧5 .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命题。顾炎武认为“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 王夫之政治思想的主旨是“循天下之公”,认为帝王独尊是君臣之道丧失的根
3、源。由此可知, 他们在政治上共同的主张是()A.主权在民B.反对君主专制 C.君民平等 D.实行君主立宪6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之一,宋朝的程朱理学是新兴的儒学。以下观点 中属于程景页、程颐的是()【解析】A.结合所许可知,荀子主张“性恶论”,而孟子主张“性善论”,A项内容不符,故A 项错误;B.结合所学可知,荀子强调“礼法并施,王霸并用”而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民贵君轻”,故B 项错误;C.结合所学可知,孟子和荀子都主张用“仁”“德”治天下,孟子提出“民贵君轻”,荀子提出 “君舟民水”,故C项正确;D.结合所学可知,孟子荀子并未都博取百家之长,故D项错误。故选:Co本题考查了
4、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需要学生掌握其思想主张的内容和影响。本题以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 的能力。10 .【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隐居九疑山,开凿九眼泉,练得仙药和酒饮,家人三百尽飞天”可以看出反 映了避世、逍遥的人生态度,这是道家思想主张,故B项正确。A项主张仁、礼,积极入世,排除。C项主张依法治国,加强中央集权,积极入世,排除。D项主张兼爱非攻,排除。故选:Bo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隐居九疑山,开凿九眼泉,练得仙药和酒饮, 家人三百尽飞天”的主旨,结合诸子百家思想主张分析。本题考查对道家思想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
5、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问题的能力。11 .【答案】C【解析】材料把季节、自然生长规律与人的品行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体现了董仲舒的“天人感 应”的思想,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到大一统的内容,故排除A;材料没有关于宇宙本源的探讨,故排除B项;材料未强调君王至高无上的权力来源于上天,故排除D项。故选:Co本题主要考查董仲舒的思想主张,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材料的关键词“天有是理,人有 此行”,结合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董仲舒的思想主张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12 .【答案】A【解析】A项思想的大意是法令严苛可以使人民谨言慎
6、行,杜绝奸邪之事;B项思想的大意是法令能使人受到惩罚但不能使人懂得仁义廉耻;C项思想的大意是法令是惩治恶行的工具,但不是达到和平昌盛的手段;D项思想的大意是贤明之王倡导德教而放宽刑罚,由此可以看出,只有A项是在倡导严刑峻法, 其余三项均没有,故A项符合题意,排除BCD三项。故选:Ao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解题的关键是读懂ABCD四项思想的意思进而分析即可。本题考查法家和儒家思想,侧重考查学生分析古文材料和比较的能力,儒家主张仁、礼,法家主 张依法治国、加强中央集权。13 .【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中“人不堪其忧而不改其乐?夫富贵,人所爱也;颜子不爱不求,而乐乎贫者, 独何心哉? ”信息可知,周敦
7、颐阐释的孔颜乐处?旨在说明孔颜所乐之事,不是那种物质上所获 得的享乐,而是指一种精神上的超越现实和道德的审美境界,即儒家充满生命意识的“仁”,一 种本心自乐的境界,故D正确; ABC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D.本题考查宋明理学,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心即理”,主张“宇宙便是 吾心”、“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是主观唯心主义.心学认为人天生具有良知,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需要通过世界外物或者咬文嚼字埋首经书,只 要通过内心的自修自省,克服私欲,就能回复良知,成为圣贤.14 .【答案】C【解析】A.法家迎合了地主阶级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的需要,并非符合人民的意愿,而是主张用 严刑酷法
8、来统治人民,故A项错误;B.春秋战国时期,奴隶主贵族衰落,地主阶级兴起,法家为封建地主阶级服务,故B项错误;C.法家主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C项正确;D.法家用严刑酷法统治人民,没有体现民本思想,故D项错误。故选:Co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要求学生结合先秦时期法家思想的特点和百家争鸣的影响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法家思想的特征和在春秋战国时期发展的表现,还要搞清楚秦朝时期政治制 度的特点和要求。15 .【答案】D【解析】从材料“土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可以看出顾炎武特别强调人的道德的作用,认 为以无德之人讲学,与圣人相去深远,强调学术与道德的结合,故D选项符合题意; ABC三项都
9、与题干材料无关。故选:Do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儒家代表人物顾炎武的思想主张,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材料关键 句子“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明清之际儒家代表人物顾炎武的思想主张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材料分析和 理解的能力,难度中等。16 .【答案】D【解析】“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 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表明李贽反对权威崇拜,故D正确; ABC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Do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李贽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明清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宋明理学的僵化腐朽,出现了以李贽和
10、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为代 表的批判思想家。明清时期进步的思想家提出了反对宋明理学、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主张发展 工商业等主张,被称为进步思潮。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明清之际进步思潮出现的背景、主要内容实质等也需要掌握。17 .【答案】C【解析】抗清斗争是民族矛盾激化的表现,与民主思想的形成没有联系,故A项错误;宋明理学是维护封建制度的思想武器,是早期民主思想所批判的对象,故B项错误;民主思想产生的经济基础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明代中后期中国的商品经济发达,出现资本主义萌 芽,为民主思想产生创造了条件,故C项正确;西方民主思想在鸦片战争之后才逐渐传入中国,故D项错误。故选:Co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
11、想。解答此题需要学生掌握明清之际儒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明清之际儒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材料分析理解和教 材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18 .【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A.依据题干“史记、魏太子”可以判定是战国时期,依据题干材料“太子首先向新贵、文士 致意这一与常规不同的行为反映了魏国对田子方的敬重,而田子方在解释自己失礼行为时所提供 的论据;依据题干“随时在别国被派上用场”则从侧面反映了重视士人不是个别国家对 待个别人物的单独行为,而是普遍现象,故A项正确。8. “新贵”的身份、对自己可能的
12、未来工作的预想一一“别国宫廷”,都不能表明对功名利禄的 轻视,故B项错误。C.太子率先致意、“贫贱者”未回礼并自信地给予解释,这些关键信息不能证明等级森严,故C 项错误。D.忠君思想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D项错误。19 .【答案】A【解析】材料中朱熹认为,世界只有一个理(太极),如月在天,无处不可感知月的存在。因此A项正确;BCD项都与材料含义不符,故排除。故选:Ao本题考查宋明理学。主要对朱熹观点的理解。本题考查中国传统的主流思想中的宋明理学,要求了解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发展过程和宋明理学 的主要内容,并了解宋明理学对明清统治的影响。20 .【答案】C【解析】本诗主要体现了李贽的思想遭到正统理
13、学家们的反对和攻击,并没有涉及是否发展工商业,认识到发展工商业重要性的是黄宗羲,故C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ABD三项表述正确。故选:Co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题干材料的中心意思。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21 .【答案】B【解析】题意为:统治者减轻了赋税,而不改变民间路后的习俗,不除愚昧,不改奢侈,仍然不 可能是人民富裕起来,因此要让百姓富裕还需要使他们摆脱愚昧,故B正确; AC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Bo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出“工商皆本”。黄宗羲驳斥
14、轻视工商业的传统思想,指出工商业和农业一样,都是“民生之本”,应该受到保护。22 .【答案】C【解析】A、材料未涉及文化氛围的生动与死气沉沉的历史信息点,排除;B、封建时期,在文化方面一直是专制的,排除;C、依据课本知识可知:秦朝的焚书坑儒是维护统一的需要,汉代的独尊儒术也是适应大一统政治的需要,因此都是为了维护政治统治的需要,正确;D、材料未涉及其他不同思想发展的信息点,排除;故选:Co材料指出秦汉对儒学的态度的不同,但是两者的目的是相同的,秦朝的焚书坑儒是维护统一的需 要,汉代的独尊儒术也是适应大一统政治的需要,结合选项进行分析。本题考查对儒家思想发展知识点的掌握,考查对文化与政治联系知识
15、点的掌握。23 .【答案】D【解析】通过材料“然以帝王之利便为本位以解释儒学,以官家解释为楷模而禁人自由思索”结 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变化是为了适应统治者的需求的,故D正确;材料并没有说明儒家公信力遭到质疑,排除A;B叙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叙述的主旨;C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排除C。故选:Do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主要因素,关键信息是“然以帝王 之利便为本位以解释儒学,以官家解释为楷模而禁人自由思索”。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通过材料概括材料叙述的主旨是儒家思想的变化的因素,主要考查学生材料 信息的解读能力。24 .【答案】D【解析】D中“天地之化日新”指的是天
16、地万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万事万物都是遵循一定规律的, 这符合材料“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的主旨,故D正确;A、B都是理学思想,属于唯心思想,不符合材料“唯物论思想的基础上”的限定,排除;C是雅典思想家普罗塔哥拉的思想,而且“人是万物的尺度”也属于唯心思想,排除。故选Do.【答案】【小题1】(1)内容通过材料“王承天意,以成民之性为任者也”“天下之人同心 归之,若归父母,故天瑞应诚而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董仲舒的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思想。目 的通过材料所学知识可知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2)原因通过材料“经过韩愈、张载等思想家的运送木石,到周敦颐、二程(程颍、程颐)和朱 熹,由他们设计
17、建筑”“这是佛教与中土文化以及儒、道的高层次融合” “宋代经济、文化、科 学相当发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3)进步性通过材料“一是“天下”是人民共有的,而非君王一家一姓所私有;二是天下大事应 由人民当家做主,而不应由君王一人垄断;三是君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君由民推选出来为天下兴 利除害,因而必须尽心尽力为民服务”概括回答。故答案为:(1)主张: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目的为了加强君主专制。(2)原因:重建纲常伦理的需要;商品经济的发展;宋朝重文轻武的统治政策;科举制的发展;所以用的好。(3)进步性:为近代中国反专制斗争提供了思想武器;为近代学习西方提供了本土资源。【小题2】【小题3】【解析】(1)本
18、题考查汉代儒学。主要考查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及其目的。(2)本题考查宋明理学。主要考查理学发展的原因。(3)本题考查明清之际儒家思想。主要考查黄宗羲思想的积极意义。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通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主要考查学 生基础知识掌握能力和材料信息解读能力。25 .【答案】【小题1】儒学以维护礼教伦常为前提;董仲舒对先秦儒学的改造适应了当时统治者 的需要;汉武帝对新儒学的接受、推崇和推广。【小题2】表现:政治上抨击专制皇权;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治学上主张经世 致用。认识:是封建专制强化和商品经济发展在思想领域的反映;具有民主启蒙色彩,对后世民主思想 的发
19、展有一定影响。【解析】(1)本题考查汉代儒学。主要考点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影响 儒学与封建统治的结合(2)本题考查明清儒学的新发展。主要考点明清时期的社会特征明清时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明清启蒙思想的影响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作为我国传统主流思想,在整个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知识延伸: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形成: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 “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思想即在此氛围中产生。儒 家思想由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孔子提出的“仁”的思想,经过战国时期孟子、荀子的总结和改造, 孟子将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荀子也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儒学体系更加完 整,成为
20、诸子百家中的大宗。完善:西汉董仲舒根据当时社会需要,吸收诸家理论,改造儒家思想,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 儒学体系,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 “天人合一”天人感 应”“三纲五常”等主张,得到汉武帝的全面肯定和推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 想。儒学的发展:隋唐以后出现了 “三教合归儒”的趋势。宋代出现了新儒学体系-理学。“程朱 理学”是宋代理学的主体,二程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朱熹提出了 “理气论”和“心性论”。 明朝中叶王阳明确立了 “心学”思想,主张“心即理也”“心外无物”,提出“致良知”的学说。 儒学的新发展:明朝后期,李贽揭露了道学家的虚伪。明清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2023 学年 四川省 乐山市 沙湾 区沫若 中学 第一次 月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详解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68074905.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