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附答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附答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汉武帝时,把其作为思想统治工具的学说是A.儒家学说B.道家学说C.法家学说D.墨家学说2 .下列发明是西汉时期的有耕犁,已安装了便于翻土碎土的犁壁 新型播种工具楼车 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A.B.C.D.都不是3 .张骞和班超出使西域相同的历史作刊不包括A.帮助西域各族摆脱匈奴的束缚和奴役B.促进了西域地区的经济发展C.促迸了内地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D.为欧洲同我国进行直接友好交往创造了条件4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语出陈涉世家出自哪
2、一部史书 A.春秋B.史记C.汉书D.资治通鉴5 .下列科技发明中,属于东汉蔡伦的是A.发明地动仪B.改进造纸术C.发明麻沸散D.发明活字印刷术6 .下列不属于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战役的是A.赤壁之战B.溯水之战C.巨鹿之战D.牧野之战7 .东汉末年,孙权、刘备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操的决定性因素是A.诸葛亮的计谋B.周瑜的水军C.孙、刘的联盟D.地理上的优势8 .下列哪一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A.统一黄河流域B.北方民族大融合C.未完成封建化D.阶级矛盾尖锐9 .有关内迁的各少数民族的说法错误的有A.东汉、藤晋时期西南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加速了民族融合B.匈奴、鲜卑 羯 氐、羌等少数民族
3、历史上称为“五胡”C.内迁的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互相影响,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融合D.西晋向内迁的少数民族征收重税,激化了民族矛盾10 .不少国家把中国称为China 这反映了A.中国逢器在世界的地位B.秦汉文化对世界的影响C.隋唐文化对世界的影响D.中国四大发明在世界的地位二 能力培养(共4分)11 .下面是历史谜语四则请你猜-猜(D汉朝天下(打一历史人物)答案:(2)周郎坐看烧赤壁(打一成语)答案:(3)按图索骥(打一历史人物)答案:(4)谢安复职(打一成语)答案:三、牛刀小试(共14分)12 .(2分)请写出中国古代两位被尊称为“圣”的文化名人及其所处朝代。13 .(5分)请你按先后顺序写
4、出我国汉字字体的发展变化14 .(7分)请写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艺术方面的成就。四、一试身手(共32分)史海拾贝:15 .(5分)请你答出有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成语典故。(至少五个)读读想想:16 .公元前一世纪古罗马执政官凯撒,穿着丝袍进入剧场,轰动一时后来,穿着中国锦衣绣服,成为罗马男女贵族的 时 尚。请回答:(1)(1分)材料中提到凯撒穿着丝袍出现在罗马剧场,此时中国正处于什么朝代?(2)(3分)当时中国的“丝袍”是通宛什么通道运到欧洲的?你能把这条通道运转路线说出来吗?(3)(2分)当时中国称欧洲的罗马为什么?欧洲的罗马把中国称为什么?17 .“进与操遇于赤壁时操早已有病疫,初一交战
5、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军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日操军方连船舰 首尾相接可烧不走也乃取募冲4舰十艘载燥获枯柴,灌油其中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去北军二里余,同 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曹操舰船),延及岸上营落北军大败。”资治通鉴请回答:(1)(1分)此材料记载的是一件什么历史大事?发生在哪一年?有什么军事意义?此事的发生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2)(3分)请简要分析此事发生的背景并分析曹操失利的原因。(3)(3分)隆冬时节,何来东南风?你月有关的地理知识加以说明。历史论坛:18 .(4分)比较一下汉初对匈奴实行的“和亲”政策与汉元帝实行的“和亲”政策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巧对下联
6、:19 .(2分)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鞠躬尽瘁死行后已。充分体现了他的人格魅力。在南阳武侯祠 有 这样一幅构思巧妙的对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功业。上联是“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摘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 灯一心只为酬三顾。”请你根据上联按对仗的格律,试试补出这副对子的下联来。情景再现:20 .(3分)请你写一篇百字短文描述官渡之战的场面。阅读思考:21 .(5 分)张骞出使西域汉武帝为根治匈奴大患,决心联络西方的大月氏等国夹击匈奴,彻底打败匈奴。他下了一道诏书征求能干的人到大月 氏去联络当时谁也不知道大月E国在哪儿也不知道有多远。要完成这个任务,可得有很大的勇G。张骞觉得这
7、是一件有 意义的事,首先应征。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就派张骞带着一百多个人出发去找大月氏。但是要到大月氏 一定要经过匈奴占 领的地界。张骞他们小心地走了几天,还是被匈奴兵发现,全都做了俘虏。匈奴人没有杀他们,只是派人把他们分散开来管住只有堂邑父跟张芳住在一起,一住就是十多年。日子久了,匈奴对他们管得不那么严。张骞跟堂邑父商量了一下,瞅匈奴人不防备骑上两匹快马逃了。他们一直向西跑 了JI十天,吃尽苦头逃出了匈奴地界,张骞等人继续向西行终于在一片水草丰茂的草场碰上了几个牧民经苑攀谈他们 才 知道此地是楼兰国。楼兰是由汉朝进入西域的第一个国家。此后,张骞等人先后经过疏勒国、大宛国、康居国等七个国家 最
8、后 在阿姆河北岸,见到了大月氏国国王。张蓦手执旌节,向大月氏国王说明了来意,大月氏国王又惊又喜。但如今的大月氏 国己远 离匈奴,人们也已安居乐业大月0国王无心再向匈奴报仇雪恨了。大月氏国王隆重宴请了张骞-H A。在劝说大月氏国王的努力失败之后,张骞一行人在大月氏人指引下取南道,从疏勒国东行回国。然而,在翻越祁连山时,他们不幸又碰上了匈奴骑兵,再次被押送到单于那里。一年后,匈奴发生内乱张骞趁机找到堂 邑父上马远逃。13年。去时,张骞风华正茂;如今,头发花白年近半百。张骞详细地向汉武帝陈述了 13年来他所周游的西方各国的情 况。武帝眼界大开。为奖赏张骞拜张骞为太中大夫拜堂邑父为奉使君。读了上面的这
9、一材料,请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五、分析归纳(共30分)22 .同学们历史上黄河多次改道,秦时经河北大海汉代经山东,北宋经天津南宋经江苏入黄海(当时称东海)。而这种 现象在长江为何没有?你能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这种有和无的原因吗?在古代,人们对黄河又是怎样治理的?现如今对治理 黄河你有哪些建设性意见?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参考答案 1.A 2.C 3.D 4.B 5.B 6.D 7.C 8.B 9.A 10.B二、11.刘邦(2)隔岸观火(3)司马迁(4)东山再起三、12.“医圣”张仲景、东汉。“书圣”王羲之 、 东晋13 .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 楷书。14 .书法:王羲之兰亭序;绘画:顾恺
10、之文史箴图洛神赋图;雕刻: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四、15.三顾茅庐、投笔从戎、风声鹤唳 草木皆兵 鞠躬尽瘁、望梅止渴等。16 .西汉。(2)丝绸之路、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x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3)大秦,丝国。17 .(1)赤壁之战 208年,是我国军事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导致了三国鼎立格局的形成。(2)曹操打败了袁绍和几个军阀基本完成了北方的统一,他企图乘胜出击消灭南方的孙权和刘备,统一全中国。不料,在赤壁大战中失败- 失败的原因有:人不和。曹军南下,扰乱了南方人民的安定生活地不利,曹军屡次中计,锐气大减。曹军远道而来不习水战战 斗力不强。天不时。隆冬时节赤壁战场东南风甚
11、紧,为孙刘联军采用火攻提供了良好的战机。从位置上看,市壁战场距海近;从地形上看赤壁战场地势低平,使冬季风受阻与此同时,太平洋上的暖湿q流却乘 虚 而入,因此在几日寒冷的天气过后马上出现反常的温暖天气于是就有东南风的出现-18 .和亲”的目的相同即都是通过“和亲”政策换取汉匈两族之间的和平友好关系;但前者是被迫行为后者是主动行为。汉初社会经济凋敝国力不强,i法在军事上与匈奴抗衡。汉元帝时,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归附汉朝,愿与汉 和 亲。19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20 .要求:语言生动 条理清啦、叙事完整。(略)21 .同学们可以体会张骞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以坚韧不拔的毅力西斤,多等闲之辈所能为之我们应学习他不畏艰碓、不辱使命的精神,(请同学们自由发挥略)五、22.黄河上游水流湍急。黄河流域作为封建统治的中心区域,地表资源遭到过度开发水土流失严重,河水中泥沙 含量过高下游河宽水缓泥沙淤积阻塞河道后,必然出现改道。长江流域大规模的开发较晚,江南地区的开发是东晋南朝以后的事情,所以,地表植被的自然生态保存较好。再加上沿线的湖泊和众多的支流,都可以调节干流流量和流速。这就是为什么长江没有出现改道的历史原因。大禹用疏导的方法治理黄河。西汉武帝、东汉明帝都进行大规模的黄河治理工程。答案不惟一请老师酌情采意给分。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