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精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总(语文教学设计万能模板).docx
《2023年精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总(语文教学设计万能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精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总(语文教学设计万能模板).docx(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精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总(语文教学设计万能模板)教学设计方案 篇1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第12册42页43页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体的体积。2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3、培养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教具准备:1、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水槽6套。2、多媒体课件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 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板书: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2 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60平方分米,高15分米,它的体积
2、是多少立方分米?3 圆锥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后,教师用课件演示:屏摹上显示一个圆锥体,将它的底面、侧面、高和顶点闪烁。(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探讨新的问题-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三)进行新课1、 探讨圆锥的体积公式教师:怎样探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圆柱-(转化)-长方体圆柱体积公式-(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教师:借鉴这种方法, 为了我们研究圆锥体体积的方便,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你们小组比比看,这两个形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操作比较。(1)提问学生:你发现到什么?(这
3、个圆柱体和这个圆锥体的形状有什么关系)(学生得出: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板书:等底 等高)(2)为什么?既然这两个形体是等底等高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体体积一样,就用“底面积高”来求圆锥体体积行不行?(不行,因为圆锥体的体积小)教师:(把圆锥体套在透明的圆柱体里)是啊,圆锥体的体积小,那你估计一下这两个形体的体积大小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指名发言)的水和圆柱体、圆锥体做实验。怎样做这个实验由小组同学自己商量,但最后要向同学们汇报,你们组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3)学生分组做实验。A. 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是
4、怎样做实验的?b.你们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发现有什么倍数关系?(学生发言: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3倍)同学们得出这个结论非常重要,其他组也是这样的吗?我们学过用字母表示数,谁来把这个公式整理一下?(指名发言)(4)学生操作:出示另外一组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进行体积大小的比较,通过比较你发现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整理归纳:不是任何一个圆锥体的体积都是任何一个圆柱体体积的 。 (老师拿起一个小圆锥、一个大圆柱)如果老师把这个大圆锥体里装满了水,往这个小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吗?(不能)为什么你们做实验的圆锥体里装满了水往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呢?(因为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
5、圆锥体。)呢?(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老师在体积公式与“等底等高”四个字上连线。)现在我们得到的这个结论就更完整了。(指名反复叙述公式。)今后我们求圆锥体体积就用这种方法来计算。(四)巩固反馈1口答。填空:v (立方米)v (立方米)60521264.52出示例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自己解决问题。例 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A 学生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B 你是怎样想的和怎样解决问题。(提问学生多人)C 教师板书:1912=76(立方厘米)答:它的体积是76立方米3练习题。一个圆锥体,半径为6cm,高为18cm。体积是多少?(学生在黑板上只
6、列式,反馈。)4、出示例2:要求学生自己读题,理解题意思。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形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35千克,这堆小麦约有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千克)(1)提问:从题目中你知道什么?(2)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提问。并回答同学的质疑:3.14( )1.2 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先求圆锥的体积?得数保留整千克数是什么意思?.5、比较:例1和例2有什么地方不同?(1)直接告诉了我们底面积,而(2)没有直接告诉,要求我们先求出底面积,再求出圆锥体积;(2)例1 是直接求体积,例2是求出体积后再求重量。我们已经学会了求圆锥体的体积,现在我们来解决有关圆锥体体积
7、的问题。四、巩固练习:1、一个圆锥形沙堆,高是1.5米,底面半径是2米,每立方米沙重1.8吨。这堆沙约重多少吨?2、选择题。每道题下面有3个答案,你认为哪个答案正确就用手指数表示。(1)一个圆锥体的体积是a立方米,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是( ) 立方米 3a立方米 9立方米(2)把一段圆钢切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圆柱体体积是6立方米,圆锥体体积是( )立方米(1)6立方米 (2)3立方米 (3)2立方米2、 学生操作:看看我们的教室是什么体?(长方体)要在我们的教室里放一个尽可能大的圆锥体,想一想,怎样放体积最大?(小组讨论)指名发言。当争论不出结果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测量数据:教室长
8、12m,宽6m,高4m。并板书出来,再比较怎样放体积最大的圆锥体。五: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六、作业:书本44页第3、4、5。板书: 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例1: 1912=76(立方厘米)答:它的体积是76立方米例2:(1)麦堆的体积:3.14( ) =12.56(平方米)12.56 1.2=5.024(平方米)(2)小麦的重量:5.024735=3692.64(平方米)3693(平方米)答:它的体积是76立方米教学设计方案 篇2教学目的一、学习本文把说理、举例、设喻三者很好地结合起来说明事理的方法。二、重点掌握实词表中“上”、“法”等10个实词和“而”、“所以”等虚词的用法。三、使学生认识客
9、观事物不断变化发展的规律,懂得人的认识也应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道理。教学设想一、充分利用课前预习,使学生初步把握课文内容。二、在学生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围绕教学目的,设计相关讨论题,注意激发学生的争论热情,以启迪学生的思维。三、“法”字在文中出现了28次之多,词性和词义随文意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应作为实词中的难点处理。教学时数 二教时第一教时教学要点解题:检查预习情况;疏通难句。教学过程一、讲评梦溪笔谈作业,强调认真预习、积极思考对学好文言文的重要作用。二、解题(作品介绍)1.指名朗读课文注释和“预习提示”第二段。2.教师补充讲解:从课文注释及“预习提示”的说明,我们可知,吕氏春秋是
10、一部由秦相吕不韦集合其门客集体编撰的秦代以前各派学说的论著汇编。全书由12纪、8览、6论三个部分组成,共26卷,约20万字。当时秦国行将统一中国,百家争鸣的局面渐告结束,思想界也需要总结百家争鸣的成果。吕氏春秋便是适应这一时代需要,为秦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提供思想武器而产生的。吕氏春秋作为诸子散文,有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各篇往往以议论发端,然后举例说理,设喻为证,最后回复到原来的立论,首尾呼应,条理分明,语言简练,富于形象,有较强的说服力。这是我们学习课文时应细加品味的。三、检查预习情况1.通假字“脟”通“脔” 释义:切成块状的肉。“益”通“溢” 释义:涨水。“有”通“又” 释义:用于连接整数和零
11、数。“亏”通“诡” 释义:差异,不适应。“契”通“锲” 释义:刻。2.指名口述三则故事。(故事内容见课文3、5、6段)要求讲述之后,口译作者议论的句子。(请三位同学分别讲述,教师补正。)四、词句讲解:1.第1、2段中,“法”出现15次之多,其义项有:A动词,取法,沿用;B名词,法令、制度;C动词,照旧沿用。将两节中15个“法”字标上序号,答案由学生选择,教师明确:A B C2.教师讲解“所以”等词句“所以”是由代词“所”和介词“以”组成。通常情况下,我们把“以”后面的词、词组(短语)、句子看作介词宾语,那么,其结构就是“代词所介宾词组(短语)”,介词“以”可以表示原因、凭借、目的、方式等内容。
12、译为现代汉语,可以理解为:“的原因(缘故、根据、凭借、方法等)”;“用来的”等等。“虽犹若”为转折复句,意为“即使也还是”。“者也”判断句式。五、请三名同学口译1、2、4段,师生共同补正。六、讨论“预习思考题”,引起学生对本文“中心论点”的争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适当点拨。在学生充分讨论、争辩的基础上,教师谈自己的观点:关于本文的中心论点,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同学们谈了各自的观点,摆出了充足的理由,都有一定的道理。在这里,我不强求统一,允许有不同的意见。我的看法是:“世易时移,变法宜矣”是本文的中心论点。其理由是:前面三小段从正反两个方面说理、设喻、举例,论述了法令制度都是适应时代需要的这一论点
13、。在此基础上推出了“世易时移,变法宜矣”的观点。这是课文的基本观点,也是课文的中心论点。七、集体朗读14段。布置作业1.完成“思考和练习”三、四2.思考:全文是怎样论证中心论点的?结合“思考和练习”一、二考虑。3.熟读课文。第二教时教学要点检查上一课作业;赏析写作特色;总结并布置作业。教学过程一、检查订正“思考和练习”三、四。二、讨论课文的论证结构。1.提问:请大家先画出文中表明“论点”的语句,再看看作者是如何论证这些论点的?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可四人一组讨论交流,推选代表发言)教师归纳:本文提出的“论点”共三个:论点一,“先王之法”“不可得而法”。为论证这一论点,作者摆出了两点理由:其一,
14、“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年代久远,“人或益之,人或损之”,几经增删,已非古“法”原貌,所以“不可得而法”;其二,“先王之法”“虽人弗损益,犹若不可得而法”。论点二,应“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对此,作者的理由雄辩有力:“先王之所以为法”为什么呢?是“人也”。“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因而“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接着,作者列举了“审堂下之阴”、“见瓶水之冰”、“尝一脟肉”这三件生活常事为喻,说明“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今人之法,应该“法其所以为法”。也就是说,先王制订法令制度主要是从当时的人出发,为当时人着想的;当今制订法令制度的人,应效法先王的做法,从当今人出发,为
15、当今人着想。不必法古,而应“察今”。接着,作者在前面正面论述的基础上,又从反面讲述了“荆人袭宋”(“循表夜涉”)的故事,进一步说明,办任何事情,特别是制订国家法令制度,都需要从当前的实际出发,随着情况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论点三,“世易时移,变法宜矣”。作者先从反面说明死守成法不变则悖,而“悖乱不可以持国”,点出“适时的法制”的重要,由此引出“世易时移,变法宜矣”的论点。为进一步论证这一论点,作者以“良医”“良剑”“良马”为喻,说明法令制度必须随着“世易时移”而改变;又以“刻舟求剑”为例,讽喻不顾条件变化而机械法古之人;最后以“引婴投江”为证,嘲讽那些泥古者生搬硬套的幼稚荒唐可笑。进一步从反
16、面论证了论点。(以上三个论点的分析,也可分而论之。)关于论证方法:由上可知,本文主要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2.提问:从以上讨论分析中,断定哪一个论点为本文的中心论点贴切些呢?学生讨论,两种意见各执一端。教师概括:我个人看法,还是“论点三”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贴切些(不同的意见允许存在)。“论点三”是在“论点一、二”论述的基础上推论出来的。这是文章的基本观点,也是文章的中心论点。三、写作特色赏析:1.指名学生朗读“预习提示”第三段。2.提问:请说出课文中有关说理、举例、设喻的段落,并谈谈这三者较完美地结合的好处?学生讨论,教师归纳:第一部分(13段),重在说理,兼有设喻
17、、举例;第二部分(46段),重在设喻、举例。这三者很好地结合,使文章的论据充足有力,深刻透彻。特别是文中的精譬设喻和寓言故事,使深奥的道理通俗化、抽象的理论具体化。避免了文章的枯燥乏味,加强了文章的说服力量。这种写作方法是值得学习 的。四、教师总结:本文的基本观点“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寓含着这样的哲理:世界上的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人们的认识也应随着事物的变化发展而不断更新。这种朴素的唯物辩证思想,在秦国行将统一中国的时代,有积极的进步意义。在今天,这种思想,对于我们进一步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加快四化建设步伐,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五、集体朗读课文,要求流利、准确.有节奏,有
18、感情。布置作业1.完成“思考和练习”五2.补充练习(1)填空:察今选自(吕氏春秋慎大览)。“察”的意思是(明察),“今”是指(当今的实际情况)。阐述先王之法不可法的原因,课文中的原句是:A(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B(时不与法俱在,法虽今而在,犹若不可法)全文论述的主旨是(世易时移,变法宜矣)。为了说明这一点,文章列举了(循表夜涉)、(刻舟求剑)、(引婴投江)等三个故事,还运用了(良医)、(良剑)、(良马)等三个比喻。吕氏春秋亦称吕览,该书成于(秦统一天下之前或战国末)。全书共26卷,分为(12)纪、(8)览、(6)论三个部分。(2)找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说明其用法和意义,并简述活
19、用的理由。上胡不法先王之法。(答案:前一个“法”,名词用如动词,效法、取法。名词“法”受否定副词“不”的修饰并带宾语“先王之法”,故活用为动词。)为其不可得而法。(“法”,名词用如动词,效法、取法。因为连词“而”的后面一般不能连接名词,而是连接动词或动词短语,故活用为动词。)犹若不可法。(“法”,名词用如动词,效法、取法。因为名词“法”受助动词“可”的修饰,故活用为动词。)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贵”,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贵。因为后面带了宾语“以近知远”,不起修饰作用,故活用为动词。)使人先表澭水。(“表”,名词用如动词,设立标志。名词“表”带省略了介词“于”的补语“澭水”,并作“人”的谓语
20、,故活用为动词。)军惊而坏都舍。(“坏”,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坏,崩塌。形容词是表示事物性质或状态的词,本来不带宾语。这里“坏”后面带了宾语“都舍”,使宾语“都舍”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故活用为动词。)(3)预习训俭示康教学设计方案 篇3教学内容生活中处处有工业1课时教学目标德育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工业与我们生活的联系,生活中处处有工业,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工业。要尊重从事工业劳动的人们,爱护工业设施,自觉抵制不文明的行为。智育目标: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工业、工业产品,破坏电力设施是犯罪行为。素质发展目标: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在探索与交流中了解工业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使学
21、生了解什么是工业、工业产品,破坏电力设施是犯罪行为。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在探索与交流中了解工业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教学准备搜集相关资料学生活动设计小组学习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国家由原来的农业社会转变成了工业社会,工业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二)、新授:1、说一说: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东西是工业产品?学生们自由发言(电灯,帽子冰箱空调)2、出示幻灯片进行总结分类教室里-电扇、日光灯、课桌、凳子、门窗、班训、垃圾桶等学习用具-书包、课本、本子、笔、圆规、三角板、量角器等个人穿戴-衣服、帽子、鞋袜、红领巾等家里用品-冰箱、彩电、洗衣机、空调、沙发、电脑
22、、餐桌、炊具、餐具等。3、教师导言:我们知道了这么多的东西都属于工业产品,那你对工业有怎样的认识?(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工业;指采集原料,并把它们在工厂生产成产品的工作和过程4、教师:我们对工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们可以把家里的生活用品进行一下分类(面包-食品业 衣柜加工业 服装服装业 冰箱家电业)生自由发言:电扇微波炉家电业 床椅子加工业教师总结:看来我们家庭中处处都有工业产品,工业已经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三)、和我们紧密相连的工业产品是怎样制造出来的呢?制造一个工业产品需要多少行业的人付出劳动?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讨论一下我们最爱吃的冰激凌是怎样生产的。1、议一议:冰激凌是怎样生产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精华 教学 设计方案 范文 汇总 语文 设计 万能 模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