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精选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集合(小学语文板书设计).docx





《2023年精选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集合(小学语文板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精选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集合(小学语文板书设计).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精选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集合(小学语文板书设计)小学语文教案 篇1第一课时学习目标认识“麻、症”等 10 个生字。会写“愿、姿”等 13 个字。能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等 16 个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培养阅读能力。教学重难点: 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教学过程:启发谈话,揭示课题我们每个人都听过掌声,有些掌声是你给别人的,有些掌声是别人给你的。掌声响起来,你的心情怎样?(让学生自由说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出示课题:“掌声”,齐读课题。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学生一读课文(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
2、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顺畅。学生二读课文(和同座合作读),可以每人读一节,互相指正读错的地方。学生三读课文(指名读或开火车读),每人一个自然段,读后请学生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学生四读课文(默读),想一想:课文围绕掌声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精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变化屏显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内容,让学生自由读,读后说说英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屏显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内容:指读,读后让学生说说这时的英子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联系第一自然段,理解“忧郁”的意思。)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和第四两个自然段。课文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呢?引导学生提出: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变化呢?
3、这个问题提出来之后,可作为下一阶段学生自主阅读的目标。培养学生边读边疑边悟的能力。指导认字和写字屏显本课的生字。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要求认识的字。引导观察要求写的字。重点探讨“姿、势、吞、烈、普”这 5 个上下结构的字的写法。教师板书给学生看。学生练习写 13 个字。及时展示学生写的字,进行评价、指点。拓展活动学生继续搜集有关反映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关爱的名言或谚语。第二课时 16 周 2 节学习目标认识“麻、症”等 10 个生字。会写“愿、姿”等 13 个字。能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等 16 个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阅读能力。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特别是给身
4、处困境的人鼓励与帮助。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复习提问,明确阅读目标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变化的呢?)精读课文,自己释疑学生自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带着以上的问题自读自悟。要求学生在文中勾勾画画,可以适当地写一点读书感受。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提出讨论的要求:人工明确:组长负责,确定代表小组发言的人。人人参与:要求每一个人在小组内都发言。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余成员可以补充。学生发言的要领主要是认识掌声对英子的帮助,谈从两次掌声中体会到了什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a、学生自己先练读。b、然后展示朗读水平,可以进
5、行赛读,挑战读。学生读后,组织学生进行评议,哪个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拓展延伸,加深认识屏显英子信的内容:“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次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a、学生齐读这段话。b、联系全文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生活中,你得到过掌声吗?当时有什么感受呢?你给过别人掌声吗?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学了,又谈了那么多,还想对自己或别人说些什么呢?板书:掌声英子 默默地 早早地 最后 不愿意快乐 说笑 跳舞 有勇气鼓励 尊重小学语文教案 篇2教材简析小松鼠找花生是义教课标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页这是一篇科学童话,
6、借小松鼠找花生这件事间接告诉学生在地下结果这一常识,课文结尾小松鼠的问题与课题呼应又发学生思考。教学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因而,在面对低年级学生缺乏注意、分配能力差等特点,要敢于放手,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读,在读得连贯、顺畅上下功夫,让学生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强体验与领悟。教学目标、认识个生字,会写生、里、果个字,认识个偏旁人、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特性,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出示多媒体画面:小松鼠)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你们瞧,它是谁?、齐读课文
7、,它东张西望在找什么呢?有没有找到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读课文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标好自然段。、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学生评价。、指导生字和有些长句(这一设计为学生铺路架桥,降低了朗读的难度)三、细读课文,促进感知、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出示花生画面)这就是花生,你能给小朋友介绍一下吗?()指导朗读直观的画面。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花生开花的美丽景色,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学习第二自然段过渡:多美的花生呀,小松鼠好奇极了。()分角色朗读对话()松鼠认识了花生心情怎样?它为什么高兴?指导学生朗读它想、学习三、四、五自然段过渡:小松鼠有个美好的愿望它盼啊盼啊,它找到果子了吗?()轻
8、读第三、四自然段,全班交流,抓住每天、都、等啊等啊,、也,并进行朗读指导。()老师引导读第五自然段:所以小松鼠感到奇怪,自言自语地说:()指导朗读自言自语地说(可以加上动作、神态)()表情朗读、突破难点()(出示多媒体画面)小朋友,你能告诉小松鼠,花生躲到哪里去了吗?()用因为所以说,为什么直到金色的小花都落了,小松鼠也没有看见一个花生。以问促读,问促结合,有效地组织起学生的注意及兴趣,为学生创造一个主动学习的环境四、回归整体,表情朗读同桌朗读,边读边辅以动作、表情,把小松鼠找花生的情景形象地表达出来。课堂演读,变讲台为舞台,最大限度地使学生的思想情感得以升华五、指导书写,教认新偏旁。、练习生
9、字并找朋友、学新偏旁,田字格和母字部注意每的笔顺。、学生看笔顺图,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小学语文教案 篇3教学目标: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大意,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之间的关系。了解课文层层递进的写法。教学重点:积累字词,正确理解作者观点。一、导入课文我们刚学了论语八则,了解到孔子是我国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被称为“圣人”。后来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儒家思想,被称为“亚圣”,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仁政”。我们今天要学的天时不如地利也体现了这种精神。二、散读、齐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2.注意断句、标点符号停顿要读出来3.说说文章主要阐述了什么观点五、作业1. 背诵2.分类积累词句3.拓展:
10、结合学习生活实际,理解名言警句三、借助注释了解大意1、学生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并且圈划出自己不能解决的字词或句子的翻译。2、质疑解疑与归纳补充班级讨论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3、积累几个实词和虚词之:三里之成,七里之郭:的环而攻之:指城郭而:环而攻之而不胜:前,表承接;后,表转接。夫:发语词,表示下面要发表议论然而不胜者,:这样却亲戚畔之:内外亲属去:委而去之 放弃域:限制,名词作动词。畔:通”叛”。4、掌握几个句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的时令比不上有利的地理环境,有利的地理环境比不上人心齐。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拥有仁义道德的人就能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缺少仁义道德的人就会很少人帮助。四
11、、理解课文结构及孟子思想1、本文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还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明确: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第一段:提出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第二三段:分析论点从第二、三段看,涉及的主要内容是有关战争方面的。第二段从攻城方的角度写,虽然攻打的是个小城,也选择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但是没有选择有利于进攻的良好的地理形势,所以“不胜”而返,从而强有力地证明了“天时不如地利”的观点。第三段从守城方的角度写,守城者据守着“高城”“深池”,拥有坚利的兵革、丰盛的米粟,却弃城而逃,显然是因为“地利不如人和”第四段:总结论点,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第四段
12、的主要内容,涉及到“封疆”、“固国”、“兵革”、“畔之”、“攻”、“战必胜”,这些都是描写战争的词语,可见本文的主要篇幅都是写有关战争方面的内容,但作者的态度不是鼓吹战争制胜,而是反对不义战争,反对以“兵革之利”威震天下,甚至他认为即使有“封疆之界”、“山溪之险”、“兵革之利”,也不一定能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那战争靠什么制胜呢?作者就此自然而然地提出自己的.主张:得道多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由此引申出的结论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即使要打,也一定是打胜仗。从这段看,作者只是以战争为例,落脚点是要谈治国之道,具体来说就是“人和之道”,“仁政之道”。由此明确:“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以作为
13、本文的中心论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本文的主旨。2、关于孟子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四、朗读训练五、作业1. 背诵2.分类积累词句3.拓展:结合学习生活实际,理解名言警句小学语文教案 篇4教学目的:1.教育学生从小就要有远大理想,并要为了实现理想而脚踏实地去实践,勇于探索,奋发进取。2.理解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提出的问题,训练说话能力。3.学习根据课文内容合理的想象,发展想象能力。4.读准本课的生字和多音字“累”的字音;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锣鼓喧天、披红挂绿、凄惨、盼望、留心、积累、天长日久等词语
14、。教学重点难点:1.准确地理解“锣鼓喧天”等词语的意思,是教学重点之一,理解词语之间的联系是本课的教学难点。2.理解课文内容时,重点理解茅以升是怎样立志造桥和实现造桥志向的。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同学们,我们学过一些记叙我国科学家事迹的课文,你们还记得有谁吗?今天,我们再学习一位科学家的事迹,请同学们打开书,谁来读一读第11课的课题。(教师板书课题)二、提示预习要求,指导学生预习。1.知道茅以升是怎样成为一个桥梁的。2.读课文,读准“秦淮河”“披红挂绿”“锣鼓喧天”“凄惨”“积累”的字音。3.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懂得词语的意思。请同学们按照这三点要求自己学习。(
15、用10分至15分的时间)三、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朗读,先正音读通顺,再讲讲画的词语是什么意思。并要求学生说明理解词语的方法。同学们互相补充。着重理解下列词语:人山人海:形容人聚集得很多,像山一样像海一样。在课文里是说,秦淮河两岸聚集了很多人来看龙船比赛。披红挂绿:披挂上红红绿绿的彩绸。为什么事才这样做?喜庆事。把龙船上披红挂绿,说明人们把龙船比赛当做喜庆事一样看待。锣鼓喧天:先讲清“喧”是声音大。什么声音?锣鼓声;大到什么程度?喧天,是说河两岸的上空,哪儿都是锣鼓声。人们这样做,说明什么?说明来比赛的人和来观看的人都很兴奋,情绪高涨。盼望:实心实意地期望、等待。课文中是说谁盼望什么?茅以升跟
16、所有的小伙伴儿一样,盼望端午节那天看龙船比赛。不幸:不好的事,使人失望,伤心、痛苦的事。课文里指什么事?指桥塌了,好多人掉进了河里。凄惨:凄,形容悲伤难过;惨,悲惨。合起来是凄凉悲惨的意思。课文里是指什么事凄惨?桥塌人亡的事。默默地:默,不出声。课文里是说茅以升看着断桥时不出声、有心事,也很难过。结结实实:很结实,课文里指桥坚固,不会倒塌。天长日久:时间长,日子久。积累:一点一点地聚集。累,多的意思。(以上词语的理解,都要让学生先讲意思,说明理解的方法;再放在课文里理解)四、读全文,注意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茅以升怎样成为一个桥梁的。(第4自然段至第9自然段)第13自然段主要讲什么?教师:这文章先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精选 小学语文 教案 模板 集合 板书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