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时间的测量.doc
《2、5 时间的测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5 时间的测量.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5 时间的测量第二章 观察和测量第五节 时间的测量教材分析时间的概念及应用在日常生活和自然科学的教学内容中都有涉及,在小学教学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本节内容要求学生还要进一步建立正确的时间观,明确事件发展的快慢程度及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学会动手操作使用钟表、秒表及正确的读数。教材分析一、授课思路与方法通过全班同学共同动手测量背一首诗歌、听一段音乐,测量一本书的长度、用天平测量铁块的质量所用的时间,练习使用钟表、秒表。用实验数据和具体事例来分析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具体含义,并及时适时地复习长度的测量、质量的测量的有关知识。可采用学生实验及具体事例的分析、归纳、总结的启发式教学。二、课时安排
2、本节共安排1 课时。教案实例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含义。了解时间的单位及换算。介绍测量时间的工具。技能目标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实验态度。情感目标通过介绍“我国的测时和报时在世界上已居领先地位”等实例介绍,培养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及对科学知识的热爱。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时间的含义、时间的单位与换算教学难点 :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含义。三、教具准备录音机、天平、铁块、作息时间表、钟、表、自制时钟示教板,学生每桌准备:刻度尺、钟表、秒表。四、教学过程 时间学生实验:让四位学生先后背同一首诗歌,进行竞赛,全班同学用钟表测量背一首诗歌所用的时间,比较哪
3、个学生背得最快?并记录最快同学所用的时间及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教师用录音机放一段音乐,全班同学用钟表测量所用的时间、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每组学生合作用刻度尺测量一本书的宽度,并记录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及测量所用的时间。复习使用天平称量铁块,每组学生练习一次,并记录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及测量所用的时间,将结果填在表内:实验项目 开始时间 结果时间 操作时间 比较快慢 背诗歌 听音乐 测量书的宽度 天平称铁块质量 分析:从表中大家已经看到:开始时间、结束时间与操 作时间指的都是时间,但它们所表述的含义不一样。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指的都是某一时刻,而操作时间是指某一时间间隔。时刻与时间间隔,是我们生活中所
4、常常碰到的。让学生继续指出表中数据哪些属于时刻?哪些属于时间间隔?出示学校作息时间表,分析本节课是825分910分,其中825、910(出示时钟示教板,边讲边拨好时钟指针)分别表示上课时间、下课时间,指的都是时刻,而 825910相差45分钟,即为时间间隔。小结:时刻和时间间隔统称为时间,故我们平时所说的时间有的是指时刻,有的是指时间间隔,要学会分辨。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哪些是时刻,哪些是时间间隔。讨论:根据表中测量书的宽度的数据,投影学生记录表,问哪组实验开始比较早?为什么?哪组实验结束比较迟?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有了时刻概念,可对(同一时区)事件发生的前后有了一个共同的比较标准,可以协调我
5、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交通等。例:一开往杭州的汽车从800出发,开往上海的汽车从840出发,可得出开往杭州的汽车比开往上海的汽车出发要早。讨论:根据表中测量铁块质量的数据,投影学生记录表,问哪组完成得快?能否将这些组操作快慢的先后次序排出?。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有了时间间隔这个概念,可比较事物变化发展的快慢程度。例:从百米赛跑,甲用13.6秒,乙用13.1秒,丙用.8秒,我们可以知道哪个同学跑得最快。时间的单位任何具有周期性的运动都可以作为测量时间的标准。举例: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现了摆的等时性,就是以自己的脉搏跳动作为测时的标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现日影的变化具有周期性,就利用日影制定了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5 时间的测量 时间 测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