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陕西省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陕西省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经典的形成总是与特定的文化背景、特定的民族和地域相联系,因而经典具有了某种特 殊品格。但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还表现于它的超时代价值。论语中的“君君,臣 臣,父父,子子”体现了春秋时期政治体制及伦理关系中的价值取向,同时也蕴含从普遍的 文化层面加以阐释的可能。例如,今天我们可以从责任意识和义务意识的层面进行阐发,思 考如何使个体充分履行各自义务的问题。经典不仅有超越时代的价值,更有超越地域的世界 性的意义。真正的经典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它是世界
2、文化共同财富的组成部分。中外 经典,概莫能外。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西方文化中的经典,其重点讨论的正义问题的意义 和价值不只适用于西方:儒家典籍论语讨论的仁道原则,其意义同样超越中国。在不同 的文化尚未相互作用时,这样的意义也许隐而不彰,但当不同文化彼此相遇,经典的世界性 的意义就会显现出来。承认经典具有普遍意义,就意味着我们要开眼界。在阅读、理解经典的过程中,如果眼 界封闭,常常会给经典的理解带来多方面的限制;而视域的扩展,则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经 典。因此,一方面,我们需要引进来,借鉴西方历史演化过程中积累的文化成果:另一方面, 我们也需要主动走出去,参与世界范围的百家争鸣。不管是西方文化的引进来
3、,还是中国文 化的走出去,都既要以其各自的特殊内涵为背景,也要以它们所具有的普遍意义为前提。承 认经典具有普遍意义,还要再反思。再反思就是在承认经典所拥有的超越时代与地域的普遍 性的前提下,对时下一些流行看法进行理解和反思。如“以中释中”,即以所谓纯粹传统中 国概念去理解中国的问题,这种思路明显忽视了经典的普遍意义。外来语已逐渐输入并融入 现代汉语,这也不可避免地带来外来思想和观念内容。当我们用受外来语影响的现代汉语去 理解经典时,相应地也受到外来语背后的深层思想和观念的影响,因而,试图以“纯而又纯” 的中国观念去解释以往的经典,事实上已缺乏可能性。与之相比,王国维在20世纪初所倡 导的“学无
4、中西”的观念则更具有开放意识,他就是在当时世界文化融合的背景下,以世界 文化视野来反思和理解多样文化经典的。近代梁启超、章太炎、梁漱溟等大儒者,他们尽管 以回归或延续儒学为学术旨趣,并对西方文化有各种批评,但他们对以往经典的诠释在不同 层面上都受到西方外来观念的影响,都体现了 “学无中西”的理念,这也就是他们的学说被 称为“新儒学”的重要原因。(摘编自杨国荣经典的意义)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在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对话中被广泛欣赏、广泛传播。2019年9月,我国已有40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古往
5、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 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脍炙人口脱颖而出截至兴师动众B.耳熟能详崭露头角截至穷兵疑武C.耳熟能详崭露头角截止兴师动众D.脍炙人口脱颖而出截止穷兵牍武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可以说,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力量B.应该说,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力量 C.可以说,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力量已经成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D.因此说,推动文明交流互鉴需要对中国的非物质文化
6、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仅“非遗”体现中国智慧、承载中国价值、凝聚中国精神,还在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对 话中被广泛欣赏、广泛传播。B.不仅“非遗”承载中国价值、体现中国智慧、凝聚中国精神,还在与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 对话中被广泛欣赏、广泛传播。C.“非遗”不仅体现中国智慧、承载中国价值、凝聚中国精神,还在与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 对话中被广泛欣赏、广泛传播。D. “非遗”不仅承载中国价值、体现中国智慧、凝聚中国精神,还在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对 话中被广泛欣赏、广泛传播。(二)语言文字运用n (本题共1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7、科技工作者发明了利用细菌织布的方法。,不需用纱线和梭子,所用的原料 竟是营养物质一一葡萄糖和其他养料r科学家将这些织布原料移入菌种;在适宜的温度下, ,每小时可以繁殖1亿个。这样,细菌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每天可织出34厘 米长的布来。当老的细菌“寿终正寝”后,便有新的细菌“前仆后继”接替这一织布工作, 完成老细菌未竟的事业。,布就会源源不断地织出来。细菌织的布有很多优点,布的纤维长,结实牢固,比普通的布密得多。因为这种无棉纱 的布是细菌织成的,所以最适宜作为医疗上的绷带。它能够使伤口形成一种与人的皮肤细胞 组织相似的柔软的“皮肤”来,从而促使伤口愈合,疗效显著,很受医生的青睐。当然,“细 菌工
8、”所消耗的葡萄糖价格昂贵,要实现大规模的细菌织布还有一定困难。2L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10个字。22 .用表示转折和因果关系的句子概括第2段大意,不超过70个字。四、写作(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说,“70后、80后、90后、00后,它们走出去 看世界之前,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也不像我们当年那么土 了,这一席话, 引起了广泛的共鸣,为什么国人会一下子被“平视世界”四个字打动呢?材料二:无独有偶,作家杨绛也曾对“平视”二字有过一段趣谈,她说:“无论人生上 到哪一层台阶,阶下
9、有人在仰望你,阶上亦有人在俯视你。你抬头自卑,低头自得,唯有平 视,才能看见真正的自己。”阅读以上两段材料,你有什么感悟与思考呢?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你应如何审视自己、 看待世界呢?请结合材料,展开思考,联系现实,写一篇800字作文。要求:开篇规范,观点鲜明,论证支点清晰。【参考答案】【解析】1.C.“引进来,即要参与全球文化的争鸣”表述有误。原文“我们也需要主动走 出去,参与世界范围的百家争鸣”是说“走出去二故选:Co.C.“旨在反思以中”为主的偏颇”有误,目的是肯定“学无中西”进而论证经典的普遍意 义二故选:Co2 .A. “应该摆脱” “着重”表述不当,原文只说“因而经典具有了某种特殊品
10、格。但是,经 典之所以成为经典,还表现于它的超时代价值二“最关键取决于能否以世界文化视野来反思和理解文化经典”错误,文中有“视域的扩展, 则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经典二B. “不排斥”错误,原文“试图以纯而又纯”的中国观念去解释以往的经典,事实上已缺乏 可能性”,不是“不排斥”,而是不能用这种纯而又纯的方式去解释中国以往的经典。故选:Do【答案】.C1 .C.D【解析】4.C. “总体呈上升趋势”错误,根据材料一图2数字产业规模及增速可知,2013- 2016、2018的增速是下降的,2017、2019的增速是上升的,所以数字产业增速总体是上下 波动的。故选:Co.A. “也能应对疫情带来的经济冲
11、击”错误,根据原文“尽管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我 国经济带来冲击,上半年以一系列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却逆势发展,展现中国经 济的强大活力和韧性”可知,“能应对疫情带来的经济冲击”的主要原因是数字经济逆势发 展。C. “我国传统零售企业单独发展线上或者线下,都会随着时代的前进而被淘汰,也都不 能实现对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错误,由原文“面对困境,多数企业主动适应消费趋势的变 化,积极推进创新转型,调整业态结构。各大电商平台的线下门店落地,与传统零售商联盟 化趋势加强,将线上线下资源进一步整合”可知,文章并无提到“传统零售企业单独发展。 只说面对困境,大部分企业选择转型,选项属于无中生有
12、。D. “后者用平台增强消费者体验” 错误,根据原文“通过平台,红星美凯龙将更多“智慧”赋予每一个行业参与者,帮助他们 实现数字化转型,提高运营效率,提升销售业绩,并为用户带来全生命周期的家居购物体验” 可知,红星美凯龙用平台主要是帮助行业参与者实现数字化转型,为用户带来全新体验。 故选:Bo5 .“尽管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我国经济带来冲击,上半年以一系列新业态新模式为代 表的数字经济却逆势发展,展现中国经济的强大活力和韧性”可知,数字经济在经济受疫情 影响下滑的情况下,能够助推经济复苏。“十三五期间我国数字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自 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升”可知,数字化建设,使得我国的创新能
13、力大幅度提高,而强大的创 新能力是竞争力的根本保证。“面对困境,多数企业主动适应消费趋势的变化,积极推进创 新转型,调整业态结构”可知,数字经济的发展,赋能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催生新业态新 模式,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机遇。【答案】.C4 . B.数字经济在经济受疫情影响下滑的情况下,能够助推经济复苏;数字化建设,使得我 国的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而强大的创新能力是竞争力的根本保证;数字经济的发展,赋 能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催生新业态新模式,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机遇。【解析】7.D. “体现出了黎老东对傅老刚父女的不舍”错误,体现出的是黎老东在提亲时的 艰难和窘迫。故选Do.结合“黎老东是这个
14、村庄里的唯一的木匠” “傅老刚的铁匠炉,每年都会来到村里。连绵 阴雨的天气,他们会到黎老东家去”“黎老东和傅老刚的交情是深厚的,他总称呼傅老刚亲 家”等句子可知小说以第三人称叙述故事情节。“土地改革以后,黎老东因为是贫农,又是军属,分得了较多较好的地孩子们的年岁也 到了,凭眼下这日子光景,再求婚也就理直气壮了 ”用了插叙的叙述方式,插入黎、傅二人 早年的故事,使小说情节更加完整。8 .小说主要围绕黎老东打大车的故事情节展开,以“黎老东的大车”为题,概括了小说中的 重要情节。黎老东的形象正是通过黎老东打大车的故事展现出来的,他与傅的深厚情谊也由此表现出 来,所以标题还起着衬托人物形象的作用。同时
15、小说展现了解放前后农村生活的变化以及人 性的变化,所以标题揭示了小说的主旨。【答案】.D7 .小说以第三人称叙述故事情节,客观真实地展现了黎、傅二人的关系变化。运用了插 叙的叙述方式,插入黎、傅二人早年的故事,使小说情节更加完整。8 .概括了小说中的重要情节,黎老东打大车的故事情节,突出此时黎、傅二人的关系变化。 衬托了人物形象,黎老东的大车既象征着黎、傅二人多年的深厚情谊,也体现出黎老东谋 求私利的形象。揭示了小说的主旨,展现了解放前后农村生活的变化以及人性的变化。【解析】10. “壁”是后句主语,其前断句,排除AB。“因解释为“趁机”,用在句首,其 前断句,排除C。译文:遨请李壁宴饮,酒喝
16、得尽兴时,谈到苏师旦当初的谋划。李壁稍微 指摘苏师旦的过错来试探韩倔胄的反应,之后借机竭力陈述到:“苏师旦依仗势力滥用权利, 让您背负诽谤之名,如果不贬谪流放这个人,就不能向天下人谢罪。” 故选:Do. B. “文中指发布公告”有误,结合语境“丘窑上疏乞移书金帅”来看,这里应是指致函。 故选:Bo11 .C. “他们列出条件来推动宋金和议,结果都遭到韩偏胄罢免”有误,从原文“偏胄大怒, 罢客。四月,方信孺如金军,还言敌所欲者五事:一割两淮,二增岁币,三索归正人,四犒 师银,五斩首谋。倔胄大怒,夺信孺官”来看,是方信孺传达了金军要达成五件事才和谈这 个消息而惹得他生气被罢免,不是他们列出条件推动
17、和议。故选:Co.不虞:没有料到;溃走:败逃;胜:尽、完。译文:南宋的军队没有料到金兵会突然 到来,于是都纷纷败逃,相互踩踏,士兵伤亡不能计算得尽。罪:名词作动词,惩治;辍:停止;锐意:态度坚决;用兵:进行战争。译文:韩倔胄对 金国打算惩治战争主谋的要求十分生气,和谈就中断了,再次态度坚决地进行战争。12 .从原文“皇后杨氏素怨倔胄。因使皇子进言:再启兵端,将不利于社稷”可知,她让 皇子进言意图在于利用议和之机诛杀韩偏胄。【答案】. D10 .B. C12 .南宋的军队没有料到金兵会突然到来,于是都纷纷败逃,相互踩踏,士兵伤亡不能计 算得尽。韩倔胄对金国打算惩治战争主谋的要求十分生气,和谈就中
18、断了,再次态度坚决地进行战 争。13 .利用议和之机诛杀韩伤胄。参考译文:宋宁宗嘉泰四年春,韩倔胄商议确定攻打金兵之事。当时金被北面边境上的勒粗等部落 侵扰,有人劝说韩倔胄借机建立盖世功名来稳固自己的地位,偏胄认为这个主意很好。适逢 邓友龙出使金朝回来,禀告金国正危困衰弱,韩倔胄出兵的意愿更坚决了。开禧二年五月丁亥,韩倔胄颁布了讨伐金国的诏书。起初,华岳功谏不应该发动战争。 韩倔胄就把华岳交给大理寺治罪,贬谪到建宁。甲午日,宋军攻打宿州、寿州、唐州、蔡州, 都不能战胜。韩倔胄在战败伤亡之后,才意识到被苏师旦误导了。遨请李壁宴饮,酒喝得尽 兴时,谈到苏师旦当初的谋划。李壁稍微指摘苏师旦的过错来试
19、探韩傀胄的反应,之后借机 竭力陈述到:“苏师旦依仗势力滥用权利,让您背负诽谤之名,如果不贬谪流放这个人,就 不能向天下人谢罪。”韩偏胄认为李壁说得对,第二天就罢免了苏师旦。十月,金帅仆散揆 分兵九路向南进发。后来亲自率兵到了淮水,派人秘密测量淮水的深度,只有八叠滩可以越 水过河,就派奥屯驶在下蔡陈兵,声称准备渡河。守将何汝励信以为真,把军队全部驻扎到 花脩来防备金军。仆散揆这才派赛不等人秘密出兵渡过八叠滩,在淮河南岸驻扎下来。南宋 的军队没有料到金兵会突然到来,于是都纷纷败逃,相互踩踏,士兵伤亡不能计算得尽。于 是金兵在瓦梁河屯兵,长江以南大为震动。开禧三年春天,当时金兵已有和解的想法,丘市
20、上奏请求给金军主帅写信来达成和议;并且建言,既然金朝认定韩倔胄是战争的主谋,应该 暂时免去他的职衔。韩倔胄很生气,罢免了丘骞。四月,方信孺出使到金营,回来后说金军要达成五件事才 和谈:一是割让两淮之地,二是增加岁币,三是索要归正人,四是补充军饷,五是斩杀战争 主谋。韩促胄十分生气,免去了方信孺的官职。韩倔胄对金国打算惩治战争主谋的要求十分 生气,和谈就中断了,再次态度坚决地进行战争。九月,张岩被免官。张岩自从受韩倔胄委 托设立军府以来,花费朝廷三百七十万缗钱财却没有一点战功。十一月,史弥远请求诛杀韩 件胄。皇后杨氏一向怨恨韩偏胄,就让皇子向皇帝进言:“如果让韩傀胄再次和金兵开战, 将对国家不利
21、J皇帝不答应。皇后从侧面支持皇子的看法,皇帝依然没有答应。皇后请求 任命她的兄长杨次山,挑选一些可信的大臣,一起谋划这件事,皇帝这才允诺。夏震率领三 百士兵,等候韩僻胄上朝,当韩倔胄走到太庙前面时,李壁立即大声呵斥让他停止,推操着 他到了玉津园旁边,把他杀死。嘉定元年六月,王梢带着韩偏胄、苏师旦的首级出使金国。 九月,皇帝诏令天下,和金国议和。【解析】15. B. “巧妙地融入了诗人初次见到长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J内容不当, 应该是诗人初次见到平原时的感受和体验。故选:Bo16.甲诗中“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故乡之水是不可能送“我”远 行的。明明是自己舍不得故乡,舍不
22、得故乡的山水,却说故乡之水舍不得我,送“我”万里。 这是从对方(对写)的角度来写,想象奇特,抒情较为含蓄委婉,写出了自己对故乡、对故 乡山水的不舍与深情。乙诗“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彳来”这里“落”,将“泗水”写得极富 动感,“秋波”好像从天上落入“泗水” 一样。而这里形容词“明”用如动词,赋予静态的 自然色彩以运动感,运用了拟人手法,说苍绿色彩主动有意地映照着徂彳来山,这就把山色写 活了,显得生气勃勃而富有气势。【答案】B15. “送”字直接点题(扣题),甲诗“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 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乙诗诗人借此明媚之景表达了诗人与朋友即将分别 时豁
23、达的情感。译文:【甲】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高山渐渐隐去平野慢 慢舒展开,江水一片仿佛流进广阔的莽原。波中月影宛如天上飞来的明镜,空中彩云结成绮 丽的海市蜃楼。但我还是更爱恋故乡滔滔江水,它奔流不息陪伴着我万里行舟。【乙】离痛饮后大醉而别还有儿日,我们登临遍附近的山池楼台。什么时候在石门山前的路 上,重新有我们在那里畅饮开怀?漾漾的秋波摇荡在眼前泗水,熠熠的海色映亮了远山徂彳来。 我们就如飞蓬一样各自飘远,且来个淋漓痛快饮尽手中杯! 赏析:【甲】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 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
24、国故地游览。“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 的就是这一壮游。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 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 是一番景色。【乙】这首送别诗以“醉别”开始,干杯结束,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充满豪放不羁和乐观 开朗的感情,给人以鼓舞和希望而毫无缠绵哀伤的情调。诗中的山水形象,隽美秀丽,明媚 动人,自然美与人情美-真挚的友情,互相衬托;纯洁无邪、胸怀坦荡的友谊和清澄的泗 水秋波、明净的徂彳来山色交相辉映,景中寓情,情随景现,给人以深刻的美感享受。这首诗 以情动人,以美感人,充满诗情画意,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陕西省 2021 2022 学年 高二下 学期 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