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北京师大附属实验中学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
《2020-2021学年北京师大附属实验中学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北京师大附属实验中学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0.2021学年北京师大附属实验中学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1.每至中秋,人们总会想起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名句。2020年9月1 日至10月30日,“千古风流人物一一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在故宫博物院文华 殿展出。为了纪念苏轼,某班在今年中秋期间,组织了以“走近东坡”为主题的系列文化活 动。请大家阅读该班三个学习小组所分享的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苏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在诗文、书画等方面具有深厚的造诣。本次展览共 展出78套文物精品。特展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通过苏轼及其师友的作 品,展现苏轼的交游圈与他所处的时代:第二单元“”通过苏轼的真迹和后世
2、书法 家所书写的苏轼诗文作品,以及后世画家根据他的诗文所创作的绘画作品,展现苏轼的文学 造诣;第三单元“”展现他的书法艺术及其影响;第四单元“”展现他的 生活情趣与人生态度。四个单元从不同角度展现苏轼的精神世界,勾勒出个生动而立体的 苏轼形象。材料二苏轼的一生,起起伏伏,正是这种丰富的生活阅历,造就了中国历史上这位伟大的文学家。 他的书画作品也值得我们去ji加赏。苏轼将心境情感的变化,寓于点画线条的变化中,或正锋,或侧锋,转换多变,顺手断联, 浑然天成。其结字亦奇,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有轻有重,有长有扁,参拳错落,变化万千, 美不胜收。父壬灰刑CAM本 4 1千、披档寿不 零斤,*西?田希 者
3、养加族随 ;1嵬次啥ftjf 价1, 3 .专理才力伤原戈 本严辞广而班上 正T妥大应发於豕 zi/琬源 知1篡女壮儿幺4 有 /座- 英冷用肝及次不材料三苏轼年纪轻轻便取得了惊人的成就,自以为知识渊博,才智过人,颇有些沾沾自喜。一天,答案和解析1 .【答案】【小题1】B【小题2】A【小题3】A【小题4】D【解析】答案:(1) BA(2) AD(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的掌握。根据平时积累,结合语境判断,可知“美不胜收”的“胜”应 读“shng,“参差”的“差”应读“cT,“涧n赏”应写作“鉴赏”。故选:Bo(2)本题考查句子排序。根据“通过苏轼及其师友的作品,展现苏轼的交游圈与他所处的时代”
4、可知,第一空选“胜事传说夸友朋”,根据“苏轼诗文作品,以及后世画家根据他的诗文所创作 的绘画作品,展现苏轼的文学造诣”可知第二空选“苏子作诗如见画”,根据“展现他的书法艺 术及其影响”可知第三空选“我书意造本无法”,根据“展现他的生活情趣与人生态度”可知第 四空选“人间有味是清欢”。故选:A。(3)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A.有误,省略号和“等”字不能同时用,删去省略号或者删去“等”字以及后面的句号。BCD.正确。故选:Ao(4)本题考查对联的拟写。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应为仄音,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应为平音,故排除 AB。句号文中的苏轼是不认识老先生给他指的字,不是不会写,所以应该是“发奋识遍天下字”
5、, 并非“发奋书写天下字”。排除C。故选:D。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 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的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 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解析】A.书法特点横平竖直,是楷书。B.书法特点气势连贯,是行书。C.书法特点端正典雅,是篆书。D.书法特点结构简省,是草书。故选:Be本题考杳书法特点。苏轼擅长行书,行书特点是行气错落,气势连贯,找出选项中是行书的书法 作品即可。做本题时,注意掌握各书法特点即可。3.【答案】A【解析】A.得体。B.不得体,“受教”意思是:接受教诲。不符语境。C.
6、不得体,“大作”是称人作品的敬辞,敬谦错位。D.不得体,“大作”是称人作品的敬辞,敬谦错位。“受教”意思是:接受教诲。不符语境。故选:Ao本题考查语言的得体。“得体”就是语言的运用要注意并适用各种情境条件,体现语境和语体的 要求,如说话的目的,说话的场合,需要表达的方式,发话者的身份、职业、处境等,要符合语 境的各种要求,还要注意掌握语言使用的分寸。语言得体的基本要求:1 .正确使用谦敬语;.恰当地选用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2 .要正确使用口语、书面语;.根据场合、对象准确性地遣词造句。3 .【答案】B【解析】ACD.正确。B.有误,花团锦簇:像花朵、锦绣汇聚在一起。形容五彩缤纷、灿烂绚丽的
7、景象。用在这里不恰 当。故选:B。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及词语的使用。解答时需要结合句意对修辞手法进行辨析,更要结合语境理解 词使用的正确与否。做好本题需要平时阅读文本时多积累词语,并且能灼一些基本的修辞手法进行判断分析。【解析】A.名词/动词;B.名词/形容词;C.都是动词。D.名词/动词。故选:Co本题考查词性的判断。判断词性的方法:1、根据词语的意思,依据不同词性的定义来判断。2、如果是判断句子或短语中某个词语的词性,可以根据这个词语在句子充当的成分或修饰的词语 来判断。6.【答案】B【解析】ACD.正确;B.有误,应该是次北固山下一一王湾一一唐。故选:Bo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8、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 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文体常识要注意各种文体的特 点。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广博的积累,平时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 答题的准确率。7 .【答案】B【解析】A.不得体,“怎么就你唱反调儿呢?你就不能认真点儿吗”语气生硬;8 .得体;C.不得体,“你要不愿意去,就在教室里写作业吧”没有起到劝说效果;D.不得体,“胡言乱语,快点儿把嘴闭上”不文明,不礼貌;故选:Bo本题考查语言的准确、得体。“得体”就是语言的运用要注意并适用各种情境条件,体现语境和 语体的要求。如说话的目的,说话的场合,需要
9、表达的方式,发话者的身份、职业、处境等,要 符合语境的各种要求,还要注意掌握语言使用的分寸。语言得体的基本要求:(1)正确使用谦敬语;(2)恰当地选用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3)要正确使用口语、书面语;(4)根据场合、对象准确性地遣词造句;(5)要学会面陈和转述。8 .【答案】【小题1】(1)阅读材料一,指出人们对手机的依赖性超出预期,青少年表现尤为严 重;材料二,指出过度依赖手机会毁掉青春;材料三,指出毁掉青春的罪魁祸首是个人不自律; 材料四,指出自制可以很好的运用手机。据此可见材料一与材料二,表达的是手现对人体的危害 大,会毁掉年轻人的青春这一观点;材料三、四从正反两面,指出自律是正确利
10、用手机,并让手 机成为自己学习辅助的关键。(2)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唯一,关键在于理由的表达。相比较而言,第一种观点有些过激,所 以答题时最好选择第二种观点。因为事物发展过程中总会有利有弊,有危害的不是事物本身,而 是利用者如何去有效的利用。第二种观点,指出了 “人”的关键性,抓住如何自律,运用手机对 学习有怎样的好处来表述理由即可。答案:(1)材料针对手机的使用出现了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手机的使用产生了很多手机病,毁掉了年轻 人的青春;一种认为只要你自律,手机会成为你学习成长的利器。(2)我同意第二个观点。有害的不是手机,而是我们在使用手机时不能自律,导致了各种问题的 出现。我们应该正确的面对
11、这一问题,从自身出发努力克服对手机的错误依赖,把它变成我们生 活的帮手。【小题2】【解析】本题为材料阅读题,第一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第二题考查观点的表达能 力。表达自己观点的题目,在答题时要注意以下三点:弄清题意,注意要求。首先要读懂题意,按照题目要求的句式或使用修辞等准确作答,以免张 冠李戴,词不达意。合理发挥,见解独特。这类表达观点的题答案不局限于一个,在弄清题目要求的基础上,展开 联想,写出独特的答案。语言精炼,简洁明了。语言要精炼,简洁,得体,紧扣题意来写。9 .【答案】【小题1】海日生残夜【小题2】有朋自远方来【小题3】温故而知新【小题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题5】随君直
12、到夜郎西【小题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小题7思君不见下渝州【小题8】落花时节又逢君【小题9】一夜征人尽望乡【解析】答案:(1)海日生残夜(2)有朋自远方来(3)温故而知新(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随君直到夜郎西(重点字:郎)(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重点字:罔)(7)思君不见下渝州(重点字:渝)(8)落花时节又逢君(重点字:逢)(9) 一夜征人尽望乡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 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
13、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 借鉴:1 .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 .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 .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 .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10.【答案】【小题1水何澹澹,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小题2】A【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水何澹澹”是写海水的宽阔浩荡属于动态 描写;“山岛竦峙”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树木从生百草丰茂”是 对草木的描写,是静态描写,“洪波涌起”则还是动态描写。(2)本题考杳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A.与正文没有关系,不是写景的句子;BCD.均为写景句子。故选:Ao答案:(1)水何澹澹 树木丛生 百草
14、丰茂A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观沧海是这年九月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 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动人景象,更表达了诗 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是建安时代描写自然景物的名篇,也是我国古典写景诗中出现较早的名 作之一。理解诗歌内容:1 .了解诗歌基本意思;.结合关
15、键词语理解诗歌内容:2 .注意重点句子。11.【答案】【小题I】B【小题2】无信【小题3】无礼【小题4】【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ACD.正确。B.有误。“下车引之”中的“引”是“牵” “拉”的意思。故选:Bo(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去,离开;乃,才。句意:(陈太丘的父亲)离开后(友人)才来到。(3)本题考杳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友 人的两点错误是“无信和无礼。(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听了兄女“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回答,谢安是赞赏的,这一点 集中表现在“公大笑乐” 一句上;面对陈元方的指责,太丘之友的态度是惭愧的,
16、这从“友人惭, 下车引之”中可以看出来。据此可知,可得出答案。答案:(1) B(2)(陈太丘的父亲)离开后(友人)才来到。(3)无信无礼(4)大笑乐惭,下车引之【参考译文】【甲】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 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 多。”他哥哥的女儿道据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她就 是谢太傅的长兄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乙】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 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
17、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 的父亲在吗? 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 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 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 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文言文翻译“六字诀”.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 不翻译;1 .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
18、出来;2 .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 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 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3 .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 快。12.【答案】【小题I D【小题2】【解析】(1)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由“却喜晒谷天晴”可知本诗描述的季节是夏季。A.不同,此句描述的是春天。B.不同,此句描述的是春天。C.不同,此句描述的是冬季。D.相同。故选:D。(2)本题考查人物情感的分析。“
19、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意思是不要责怪烘茶冒出青烟, 应当庆幸晒谷正逢晴天。这两句是诗人到了山农家后,正忙于劳作的主人对他讲的表示歉意的话。 诗人到山农家的前几天,这里连日阴雨,茶叶有些返潮,割下的谷子也无法曝晒;来的这天,雨 后初晴,全家正忙着趁晴焙茶、晒谷。屋子里因为焙茶烧柴充满烟雾,屋外晒场上的谷子又时时 需要翻晒。因此好客的主人由衷地感到歉意。山农的话不仅神情口吻毕肖,而且生动地表现了山 农的朴实、好客和雨后初晴之际农家的繁忙与喜悦。答案:(1) D“却喜”写出了山农看到天晴想到可以晒谷物的喜悦之情。译文:走上板桥,只听桥下泉水叮咚,日过正午,茅草房前公鸡啼鸣。不要责怪烘茶冒出青烟
20、,应当庆 幸晒谷正逢晴天。过山农家是唐代诗人顾况(一说张继)创作的一首访问山农的六言绝句。全诗二十四字,作 者按照走访的顺序,依次摄取了山行途中、到达农舍、参观焙茶和晒谷的四个镜头,层次清晰地 再现了饶有兴味的访问经历。作者绘声绘色,由物及人,传神入微地表现了江南山乡焙茶晒谷的 劳动场景,以及山农爽直的性格和淳朴的感情。格调明朗,节奏轻快,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 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人、 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13.【答案】【小题1
21、 B【小题2】【解析】(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因:趁、乘/因:于是;B.愠:生气,发怒/愠:生气,发怒;C.为:给/被;D.不:同“否/没有。故选:Bo(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 提示,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结合课文内容可知,从“王羲之尝诣门生家,见菜儿滑净,因书之, 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 “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 “姥如其言,人竞 买之”等语句中得出王羲之的书法“为世所重”即可。答案:(1) B(2)王羲之写在架几上的字被门生之父误刮去之后,“门生惊懊者累日”;在老姥卖的扇子上题 字后,“姥如其言”,因此“
22、人竞买之”。译文:王羲之曾经去学生的家里,看见架木做的几案非常光滑洁净,便在上面书写起来,楷书、草 书各写一半。后来这些书迹被门生的父亲误刮去,这个门生惊怒懊丧了好几天。又有一次王羲之 在酸山碰见一位老妇,手持六角形竹扇在叫卖。他在竹扇上书写,每把扇子上写五个字。老妇起 初脸上露出不高兴的神色,王羲之就对她说:“你只要说字是王右军写的,用(它)(可以)卖 一百钱了。”老妇按照他的话去做,人们竞相购买。后来,老妇又拿了一些竹扇来,王羲之只是 微笑而不肯再书写了。王羲之的书法被世人看重,就像以上这些例子。文言文翻译方法: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增,即增添法。
23、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 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 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 译时则删去。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 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 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 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2021 学年 北京 师大 附属 实验 中学 年级 期中 语文试卷 答案 详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