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归纳.docx
《预防医学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医学归纳.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7版)(2021年整理)【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预防医学: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促进和维护健 康,预防疾病、失能和早逝。(侧重健康人群。)2、健康决定因素:社会经济环境;物质环境;个人因素;卫生服务另一种说法:人类生物学、生活行为方式、环境因素、医疗卫生服务3、健康生态学模型:强调个体和群体健康是个体因素、卫生服务以及物质和社会环境因素相互依赖和相互作 用的结果,且这些因素间也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以多层面上交互作用来影响着个体和群体 的健康第一层:核心层,是先天的个体特质如年龄、性别、种族和其他的生物学因素以及一些疾病 的易感基因第二层:在核心层之
2、外是个体的行为特点第三层:是家庭、社区和社会的人际网络第四层:是生活和工作的条件 包括:社会心理因素,是否有工作以及职业的因素,社会经 济地位,自然和人造环境,公共卫生服务,医疗保健服务第五层:(即宏观层面)在全球、国家、地方各级水平上的社会、经济、卫生、环境条件 和政治因素等。4、三级预防策略(概念和措施)第一级预防:病因预防,是通过采取措施消除致病因素对机体危害的影响或提高机体的抵抗 力来预防疾病的发生。如:接种疫苗、注意卫生、锻炼身体、婚前体检第二级预防:在疾病的临床前期通过采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 施,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如:普查、筛检、定期健康检查第三级预
3、防:对已患有某些疾病者,采取及时的、有效的治疗措施,终止疾病的发展、防止 疾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已丧失劳动力或残废者,主要促使功能恢复、心理康复, 进行家庭护理指导,使患者尽量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能参加社会活动并延长寿命。【第二章流行病学概论】1、什么是流行病学?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 略和措施的科学2、基本内容: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评价效果3、基本原理:疾病分布论;病因论;健康-疾病连续带的理论;疾病预防控制论;疾病流行 数理模型4、流行病学的基本原则一一群体原则;现场原则;对比原则;代表性原则5、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
4、(描述性、分析性),实验法,数理法【第三章 流行病学资料的来源与疾病分布】1、常用测量指标:发病率:指在一定期间内(一般为1年)、特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病例出现的频率。罹患率:与发病率一样,也是测量人群新发病例频率的指标,与发病率相比,更适用于小范 围、短时间的情况。4、环境污染物影响健康的因素:主要取决于污染物、机体和环境三方面的联合效应。(1)暴露途径(2)剂量-反应关系(3)暴露时间(4)环境因素:相加作用;独立作用;协同作用;增强作用;拮抗作用。(5)人群易感性非遗传因素和遗传因素。直接危害:r急性中毒:烟雾事件(煤烟型,光化学烟雾) 5、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慢性中毒:慢性炎症,变态反应,
5、非特异性疾病多发,致癌作L用间接危害:温室效应,形成酸雨,破坏臭氧层,形成ABC6、水体污染对健康的危害:一介水传染病:饮用水或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水体而传播的疾病化学污染物对健康的危害:水俣病水俣病:一一(甲基)汞中毒:中枢神经系统损伤。7、土壤污染对健康的危害:生物性污染的危害: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钩端螺旋体病和炭疽病;破伤风和肉 毒中毒 I I IA_化学性污染的危害:农药污染,重金属污染痛痛病:镉中毒:肾和骨骼损伤。8、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定义:由于地壳表层化学元素分布不均匀性,使某些地区的水和(或)土壤中某种元素过多 或过少,当地居民通过饮水、摄食等途径摄入这些元素过多或过少,而引起
6、某些特异性疾病。 常见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碘缺乏病:(1)概念:由于自然环境碘缺乏,导致碘摄入不足,而造成机体碘营养不良所表现出一组疾 病的总称。(2)分类: 地方性甲状腺肿:以甲状腺肿大为主要临床体征。 地方性克汀病:表现“头大面宽鼻翼厚,齿稀舌长涎水留”。(3)预防:碘盐;碘油;其他。(二)地方性氟中毒:(1)类型一一饮水型、燃煤型、饮茶型(2)临床表现:氟斑牙 氟骨症(3)预防措施: 饮水型病区:一一改换低氟水源;饮水除氟。 燃煤型病区:一一改良炉灶;减少食物氟污染;不用或少用高氟劣质煤。 饮茶型病区:一一研制低氟砖茶和降低砖茶中氟含量;用低氟茶代替砖茶。【第十七章职业相关疾病及
7、职业卫生服务】1、职业性病伤分类:职业病、工作有关疾病、工伤2、什么是职业病(10类132种)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机体的代偿功能,导致机体发生功能性 或器质性病理改变,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并影响劳动者工作能力,这一类疾病统称 为职业病。3、金属及类金属毒物:(1)铅中毒:主要损害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和消化系统等,出现类神经症、外周神经炎、低色素性正常细胞性贫血。 治疗:首选依地酸二钠钙(2)汞中毒:主要损害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并出现口腔炎、震颤和易兴奋等表现。治疗:首选二筑基丙磺酸钠4、矽肺(尘肺)的预防:革:工艺改革和技术革新,是根本途径水:湿式作业,降低环境中粉尘
8、浓度 密:密闭尘源 风:加强通风和抽风系统护:个人防护 管:维修管理教:加强宣传教育查:定期检查环境空气中粉尘浓度;定期体格检查【第十八章食品安全与食源性疾病】1、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 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2、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入食物而进入人体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或中 毒性质的一类疾病。3、食物中毒: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 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4、食物中毒的分类: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动物学食物中毒;有毒植 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5、食物中毒的发病特点:1.
9、发病潜伏期短;2,发病与特定事物有关;3.临床表现基本相似;4.无传染性。6、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1)人群流行病学调查(2)危害因素调查(3)实验室检验7、食物中毒技术处理总则:(1)对患者采取紧急措施,并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报告。(2)对中毒食品控制处理。(3)对中毒场所采取消毒处理。【第二十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 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一一突发性、普遍性、非常规性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特别重大事件(I
10、级)、重大事件(H级)、较大事件(III 级)、一般事件(IV级)【二十一章 卫生系统及中国卫生体制改革】1、卫生系统的主要功能:提供服务;创建资源;筹措资金;监督管理2、卫生服务需要:主要取决于居民的自身健康状况,是依据人们的实际健康状况与“理想 健康状况”之间存在差距而提出的对预防、医疗、保健、康复等卫生服务的客观需要。3、卫生服务需求:指从经济和价值观念出发,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上,人们愿意 而且有能力消费的卫生服务量。4、卫生服务利用:指需求者实际利用卫生服务的数量(即有效需求量),是人群卫生服务 需要量和卫生资源供给量相互制约的结果。5、公共卫生的功能一一评价、制订政策、保障【
11、第二十二章 医疗保险与医疗费用控制】1、医疗保险:是将多种渠道筹集的经费集中起来形成基金,用于补偿个人因病或其他损伤 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一种制度。2、医疗保险的特点:保障对象的广泛性、补偿形式的特殊性、运行机制的复杂性、保险风 险的难控制性3、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用人单位缴费占工资总额的6%,个人缴费占工资总额的2%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4、医疗费用控制措施:控制医疗服务供方的措施:按病种给付方式;总额预付制;按人头预付方式;按服 务单元付费 控制医疗服务需方的措施:起付线;共付比例;封顶线第三方管理措施:医疗保险需方监督;医疗服务机构监督;定点零售药
12、店监督【第二十三章 全球卫生策略与健康中国】1、初级卫生保健:又称基层卫生保健,是最基本的、人人都能得到的、体现社会平等权利 的、人民群众和政府都能负担得起的基本卫生保健服务。2、实施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原则:合理布局;社区参与;预防为主;适宜技术;综合利用3、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内容:健康促进;预防保健;基本医疗;社区康复4、全球健康特定:领域跨度大;研究对象广;强调公平性;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患病率:现患率,用来表示被研究人口中患某疾病或处于某种状态的人口比例。死亡率:指在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死于某病(或死于所有原因)的频率。2、疾病分布:定义:观察疾病(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发生、发展规律,描述其
13、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和不 同人群中的频率与分布现象。疾病的三间分布:人群分布 地区分布 时间分布(短期波动、季节性、周期性、长 期趋势)3、疾病流行强度:(1)散发:发病率呈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散在发 生。(2)暴发: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3)流行:指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历年发病率水平。(4)大流行:疾病蔓延迅速、涉及地域广,短时间内可跨省界、国界或州界,发病率超过该 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流行水平。【第四章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一、描述性研究(主要现况研究):(又叫横断面研究,患病率研究)1、定义:应用普查或抽样
14、调查的方法收集特定时间、特定人群中疾病、健康状况及有关因 素的资料,并对资料的分布特征加以描述。2、特点:(1)、属于观察性研究方法(2)、一般不设立对照组(3)、研究因素可以有 多项(4)、横断面调查,无法确定“因-果”时间顺序(5)、不能验证暴露与疾病的因果 关系3、种类:普查、抽样调查4、常用抽样方法: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级抽样二、队列研究:1、定义:是将一个范围明确的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或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 追踪各组的结局并比较其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素与结局之间有无关联及关联程度大小的一 种观察性研究方法。2、特点:(1)、属于观察法(2)、设立对
15、照(3)、由“因”及“果”(4)、能确证暴露与疾病的因果关系3、类型:前瞻性队列研究、历史性队列研究、双向性队列研究估计暴露与发病的关联强度(概念,计算公式,意义)发病未发病合计发病率暴露组aba+b=nia/ni非暴露组Cdc+d=n0c/n0合计b+c=mib+d=m0a+b+c+d=t(1)相对危险度RR:危险比,是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 的比值。【意义】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RR值越大,暴露的效应越大,关联强度越大注:当RR=1时,表示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相同,暴露可能与疾病无关(2)归因危险度AR: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的差值【
16、意义】暴露与非暴露人群比较,所增加的疾病发生数量AR值越大,暴露因素消除后所减少的疾病数量越大(3)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病因分值,指暴露人群因某些暴露因素所致的某些发病或死 亡占该人群该病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4)人群归因危险度PAR:人群中某病发病(死亡)率与非暴露人群该病发病(死亡)率 的差值,表示总人群因暴露于某因素而导致的某病发病(死亡)率(5)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指总人群因暴露于某因素所致的某病发病或死亡占总人 群该病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5、队列研究的优缺点:优点:研究结局是亲自观察获得,暴露资料是在结局发生之前收集的,一般不存在回忆偏倚。是由“因”至“果”观察,符
17、合因果关系的时间顺序,论证因果关系的能力较强。可计算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发病率,能直接估计暴露因素与发病的关联强度。一次调查可观察多种结局。缺点:不宜用于研究发病率很低的疾病,否则需要的研究对象数量过大,费用过高。观察时间长,易发生失访偏倚。耗费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设计的要求高,实施复杂。在随访过程中,未知变量引入人群,或人群中已知变量的变化等都可使结局受到影响,使分析复杂化。三、病例对照研究:(概念,种类,)1、定义:选择患有和未患有某特定疾病的人群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调查各组人群过 去暴露于某种或某些可疑危险因素的比例或水平,通过比较各组之间暴露比例或水平的差 异,判断暴露因素是否与
18、研究疾病有关联及其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2、特点:(1)、属于观察法 (2)、设立对照(3)、观察方向是由“果”及“因(4)、不能确证暴露与疾病的因果关系3、病例对照研究的种类(1)非匹配病例对照研究(2)匹配病例对照研究频数匹配个体匹配4、研究对象的选择:(首选新发病例)病例的来源: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以社区为基础的病例5、资料分析和结果解释:(1)、画表成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表暴露史病例对照合计有aba+b=ni无Cdc+d=n2合计a+c = nhb+d=ni2a+b+c+d=N(2)、假设检验:利用犬(卡方)2 _(ad ben“ (a + bc + d a + c)(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预防 医学 归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