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员培训讲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员培训讲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pptx(5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基本规范运营管理部2016年11月28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企业安全管理标准化安全技术标准化安全装备标准化环境安全标准化安全作业标准化人法机环料安全生产标准化定义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主要内容主要内容1 目标目标2 组织机构和职责组织机构和职责3 安
2、全生产投入安全生产投入4 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5 教育培训教育培训6 生产设备设施生产设备设施7 作业安全作业安全8 隐患排查治理隐患排查治理9(重大)危险源监控(重大)危险源监控10 职业健康职业健康11 应急救援应急救援12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13 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核心核心要素要素1.目标p企业根据自身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总体和年度安全生产目标。p按照所属基层单位和部门在生产经营中的职能,制定安全生产指标和考核办法。某公司2015年安全生产目标指标1.目标制定年度安全目标时,目标计划应尽可能符合“SMART”标准S是Specif
3、ic,目标计划必须具体、明确;M是Measurable,目标计划必须是可衡量的;A是Actionable,目标计划必须是可实现的;R是Realistic,目标计划必须是实实在在的;T是Timetable,目标计划必须有时间表。2.组织机构和职责 企业应按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一条: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一百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一百人以下的,应当
4、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2.组织机构和职责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履行下列职责:(1)组织或者参与拟订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2)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情况;(3)督促落实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措施;(4)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应急救援演练;(5)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及时排查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提出改进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6)制止和纠正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7)督促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整改措施。2.组织机构和职责 必须落实安全生产组织领导机构,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
5、由董事长或总经理担任主任。企业安全生产委员会一般由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主要职责是定期分析企业安全生产形势,统筹、指导、督促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研究、协调、解决安全生产重大问题。2.组织机构和职责 企业主要负责人应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工作,并履行安全生产义务:(1)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2)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3)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4)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5)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6)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7)组
6、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2.组织机构和职责 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单位、部门和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必须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所有领导班子成员对分管范围内安全生产工作承担相应职责。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企业必须要按照“一岗双责”、“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建立健全覆盖所有管理和操作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企业所有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所应承担的职责,并建立配套的考核机制,确保责任制落实到位。3.安全生产投入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编制年度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计划,纳入子公司财务预算,按规定提取安全生产费用,专项用于安全生产,并建立安全
7、生产费用使用台账。3.安全生产投入p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备设施;p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配备劳动防护用品;p安全评价、重大危险源监控、重大事故隐患评估和整改;p职业危害防治,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监测和职业健康体检;p设备设施安全性能检测检验;p应急救援器材、装备的配备及应急救援演练;p安全标志及标识;p安全科研费用;p事故预防;p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物品或者活动。4.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p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识别、获取、传达、转化)p 规章制度;p 操作规程;p 评估;(执行情况、每年至少一次)p 修订;(最新有效版本)p 文件和档案管理。(制度、记录)4.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p安全生产责任
8、制p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p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p安全检查制度p安全会议制度p安全教育培训制度p特种设备和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p消防安全管理制度p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制度p施工和检维修安全管理制度p相关方及外用工安全管理制度p职业健康管理制度p防护用品管理制度p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p安全奖惩制度4.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p1.根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执行情况检查评估的结果,保留肯定的内容,及时修订需整改的内容。p2.对安全检查反馈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涉及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产生的问题,应及时修订相应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p3.收集本企业、其他企业发生的事故案例,分析
9、事故的原因,借鉴相关事故教训,修订规章制度、操作规程。4.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p4.在安全生产绩效评定后,根据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的绩效评定情况,以及安全生产目标、指标完成情况等绩效评定结果,及时修订规章制度、操作规程。p5.国家以及所在地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有最新要求,及时做好修订工作。随着国家对安全生产要求的不断重视和提高,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等不断完善更新,企业应及时修订有关规章制度、操作规程,避免“违法不知”带来不必要的影响和后果。p6.国际、国内有先进的安全管理理论和方法。4.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p安全生产会议记录(含纪要);p安全工作计划与年度报告;p工作
10、考核与奖惩;p安全费用提取使用记录;p交接班记录;p新改扩建项目“三同时”档案资料;p劳动防护用品采购发放记录;p安全生产检查记录;p危险源登记台帐;p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记录;p培训考核记录;p特种作业人员登记记录;p授权作业指令单;p经过批准实施的作业许可证档案材料;p特种设备管理记录;p安全设备设施管理台账;p外来施工队伍安全管理记录;p有关强制性检测检验报告或记录;p应急预案;p事故的调查和处理报告等。5.教育培训p教育培训管理;(需求、计划、实施、评估)p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教育培训;(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p操作岗位人员教育培训;(三级、四新、转离岗、特种作业)p其他人员教育培训;(
11、相关方、参观学习)p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活动、安全价值观)5.教育培训教育培训管理(需求、计划、实施、评估):确定安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按规定及岗位需要,定期识别安全教育培训需求,制定、实施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提供相应的资源保证。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时间、内容、参加人员以及考核结果等情况,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档案,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5.教育培训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教育培训(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5.教育培训操作岗位人员教育培训(三级、四新、转离岗、特种作业与特种设备作业):新入厂
12、人员(包括实习生)在上岗前必须经过厂、车间、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三级安全教育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设施投入使用前,应对有关操作岗位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操作岗位人员转岗、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者,应进行车间、班组安全教育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应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方可上岗作业。5.教育培训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的安全健康及设备、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1)电工作业:高压电工
13、作业、低压电工作业、防爆电气作业(2)焊接与热切割作业:熔化焊接与热切割作业、压力焊作业、钎焊作业(3)高处作业:登高架设作业、高处安装、维护、拆除作业(4)制冷与空调作业:制冷与空调设备运行操作作业、制冷与空调设备安装修理作业(5)煤矿安全作业(6)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作业(7)石油天然气安全作业(8)冶金(有色)生产安全作业(9)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10)烟花爆竹安全作业(11)安全监管总局认定的其他作业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为6年,在全国范围内有效,特种作业操作证每3年复审1次。特种作业操作证需要复审的,应当在期满前60日内日内,由申请人或者申请人的用人单位向原考核发证机关或者从业所在地考核
14、发证机关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1)社区或者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健康证明;(2)从事特种作业的情况;(3)安全培训考试合格记录。离开特种作业岗位6个月以上的特种作业人员,应当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试,经确认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5.教育培训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每4 4年复审一次。持证人员应当在复审期届满3 3个月前,向发证部门提出复审申请。特种设备作业人员: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统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5.教育培训5.教育培训其他人员教育培训(相关方、参观学习):作业人员进入作业现场前,
15、应对其进行进入现场前的安全教育培训。对外来参观、学习等人员进行有关安全规定、可能接触到的危害及应急知识的教育和告知。6.生产设备设施p生产设备设施建设;(所有设备、三同时,变更管理)p设备设施运行管理;(专人负责、定期检维修、临时措施)子公司建设项目的所有设备设施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安全设备设施应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子公司应当使用取得许可生产并经检验合格的特种设备,应设专人负责管理各种安全设备设施,建立台账,定期检维修。安全设备设施不得随意拆除、挪用或弃置不用,确因检维修拆除的,应采取临时安全措施,检维修完毕后立即复原。6.生产设备设施安全设
16、施主要分为预防事故设施、控制事故设施、减少与消除事故影响设施3类。预防事故设施:预防事故设施:检测、报警设施、设备安全防护设施、防爆设施、作业场所防护设施、安全警示标志;控制事故设施:控制事故设施:泄压和止逆设施、紧急处理设施;减少与消除事故影响设施:减少与消除事故影响设施:防止火灾蔓延设施、灭火设施、紧急个体处置设施、应急救援设施、逃生避难设施、劳动防护用品和装备。6.生产设备设施 特种设备:特种设备指对人身和财产安全有较大危险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压力容器压力容器起重机械设备起重机械设备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厂内专
17、用机动车辆电梯电梯压力管道压力管道安全第一,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应接受定期检验,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特种设备的制造、安装、改造单位,应当经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许可,方可从事相应的活动。6.生产设备设施7.作业安全p生产现场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生产现场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危险作业许可)p作业行为管理;作业行为管理;(风险控制)p警示标志;警示标志;(危险场所和设施、检维修的警戒区域)p相关方管理;相关方管理;(管理制度、交叉作业、安全协议)7.作业安全p海因里希分析结果: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了88%的安全事故;p美国安全理事会NSC
18、:90%安全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p我国研究结果:85%的事故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不安全状态不安全状态4%96%不安全行为不安全行为杜邦数据杜邦数据7.作业安全生产现场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危险作业许可):对生产过程及物料、设备设施、器材、通道、作业环境等存在的隐患,应进行分析和控制。对动火作业、受限空间内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吊装作业等危险性较高的作业活动实施作业许可管理,严格履行审批手续。作业许可证应包含危害因素分析和安全措施等内容。7.作业安全p企业应根据作业场所的实际情况,按照GB2894及企业内部规定,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作业场所和设备设施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19、,进行危险提示、警示,告知危险的种类、后果及应急措施等。p企业应在设备设施检维修、施工、吊装等作业现场设置警戒区域和警示标志,在检维修现场的坑、井、洼、沟、陡坡等场所设置围栏和警示标志。警示标志(危险场所和设施、检维修的警戒区域):7.作业安全安全标志:(1)红色标志代表禁止标志,表示禁止人们的不安全行为;(2)黄色标志代表警告标志,提醒人们对周围环境引起注意,以避免可能发生危险;(3)蓝色标志代表指令标志,强制人们必须做出某种动作或采用防范措施;(4)绿色标志代表指示标志,向人们提供某种信息(如标明安全设施或场所等)7.作业安全相关方管理(管理制度、交叉作业、安全协议):p对承包商、供应商等
20、相关方资格预审、选择、服务前准备、作业过程、提供的产品、技术服务、表现评估、续用等进行严格管理。p应建立合格相关方的名录和档案,根据服务作业行为定期识别服务行为风险,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p应对进入同一作业区的相关方进行统一安全管理。p应和相关方签订安全管理协议,明确规定双方的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8.隐患排查和治理p根据安全生产的需要和特点,采用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日常检查等方式进行隐患排查,对隐患进行分析评估,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p隐患排查的范围应包括所有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场所、环境、人员、设备设施和活动。9.重大危险源管理p辨识与评估;(GB 18218200
21、9)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p登记建档与备案;企业应依据有关标准对本单位的危险设施或场所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与安全评估。p监控与管理。(制度、措施)企业应当对确认的重大危险源及时登记建档,并按规定备案。10.职业健康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八条规定:(1)必须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严禁责任不落实违法违规生产。(2)必须保证工作场所符合职业卫生要求,严禁在职业病危害超标环境中作业。(3)必须设置职业病防护设施并保证有效运行,严禁不设置不使用。(4)必须为劳动者配备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严禁配发假冒伪劣防护用品。10.职业健康用人
22、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八条规定:(5)必须在工作场所与作业岗位设置警示标识和告知卡,严禁隐瞒职业病危害。(6)必须定期进行职业病危害检测,严禁弄虚作假或少检漏检。(7)必须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严禁不培训或培训不合格上岗。(8)必须组织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监护档案,严禁不体检不建档。职业病防护设施:(1)防尘技术措施:采取全面机械通风和局部机械通风除尘设施。(2)防毒技术措施:采取全面机械通风换气、局部机械排风、局部机械通风排毒设施。(3)防噪声技术措施:采取合理布置、隔声、消声、吸声和隔振降噪等综合措施,控制噪声危害。(4)防暑技术措施:采取设置全面、局部送风装置或空调降低工作环境的温度
23、。(5)防寒技术措施:采取自动化、机械化作业,避免或减少低温作业和冷水作业。冷库等低温场所应设置通信、报警装置,防止误将人员关锁。(6)防非电离辐射技术措施:采取对产生非电离辐射设备的屏蔽措施。(7)防工频超高压电场技术措施:对产生工频超高压电场设备、超高压输电设备,应当用屏蔽网、罩等设备遮挡起来。(8)防电离辐射技术措施:对电离辐射的防护必须按国家放射防护标准、规范等规定执行。10.职业健康10.职业健康10.职业健康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459项)2015年11月17日:p粉尘p化学因素p物理因素p放射性因素p生物因素p其他因素10.职业健康职业病分类和目录(10类,132种)2013年
24、12月23日:p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p职业性皮肤病p职业性眼病p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p职业性化学中毒p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p职业性放射性疾病p职业性传染病p职业性肿瘤p其他职业病11.应急救援p应急机构和应急机构和队伍队伍(专职、兼职、协议)p应急应急预案预案(制定、备案、定期评审、完善)p应急设施、装备、应急设施、装备、物资物资(配备、维护)p应急应急演练演练(效果评估、完善预案)p事故救援。事故救援。(启动应急预案)11.应急救援应急队伍:应急队伍:成立义务消防队,义务消防队总人数不得少于本子公司总人数的8%,各子公司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义务消防队人数。义务消防队员从生产部门、
25、仓储部门、综合办公室等部门选取,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不参与义务消防队,生产部门和仓储部门选取出的义务消防队员人数应占义务消防队总人数的80%。子公司每季度组织一次义务消防队员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消防安全知识、消防器材和设施的使用、消防系统的使用、应急响应等。11.应急救援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建立综合应急预案、消防专项应急预案、粉尘爆炸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如割伤应急处置方案、中暑应急处置方案、触电应急处置方案、高处坠落应急处置方案、机械伤害应急处置方案等。11.应急救援应急设施、装备、物资:应急设施、装备、物资:应按规定建立应急设施,配备应急装备,储备应急物资,并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维护、
26、保养,确保其完好、可靠。应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对消防栓、灭火器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检查,对建筑消防设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确保消防设施完好有效,检查和检测记录应当完整准确。任何个人不得损坏、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不得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距,不得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11.应急救援应急演练:应急演练: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全员消防培训和消防演练,演练前应根据预案的内容及涉及的范围制定演练方案,演练过程要设专人进行详细记录,并留有影像资料,保存所有演练资料。演练的内容包括:通信联络、通知、报告程序演练;人
27、员集中清点、装备及物资器材到位演练;对事故发生区边界确认行动,对危害区进行危害程度分析;防护行动演练;医疗救护行动演练;人员疏散演练等。演练后由各级领导对演练情况进行现场总结,参加演练部门对演练结果写出书面评估报告,经演练评估后预案需要修订的提出修改意见。12.事故报告和处理p事故报告(及时报告、保护现场和证据、通报)(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3)事故的简要经过;(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5)已经采取的措施;(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p事故调查和处理。(事故调查组,事故原因、事故责任、整改措施、处理意见、调查报告)(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2)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3)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4)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5)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6)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12.事故报告和处理13.绩效评定与改进p绩效评定;(每年至少一次、主要负责人主持、重新评定)p持续改进。(评定结果、修改完善、提高绩效)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你get到了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