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ppt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ppt(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纲要求:考纲要求:一、考点:一、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二、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二、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三、考点:宋明理学三、考点:宋明理学四、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四、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一、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一)产生原因:)产生原因:1 1、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代。2 2、经济基础:、经济基础: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发展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发展 3 3、政治因素:、政治因素:奴隶制度崩溃,封建制度逐步
2、形成;奴隶制度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4 4、阶级因素:、阶级因素:“士士”阶层出现阶层出现 5 5、人才因素:、人才因素:私学兴起,学术下移私学兴起,学术下移n一、儒家思想一、儒家思想n1 1、形成:春秋(孔子)、形成:春秋(孔子)n(1 1)政治思想)政治思想n提出提出“仁仁”与与“礼礼”学说学说na a、“仁仁”指指“仁者爱人仁者爱人”nb b、“礼礼”指指“克己复礼克己复礼”,即恢复西周的等级名,即恢复西周的等级名份制度(保守一面)份制度(保守一面)n为政以德为政以德n 注重人世间实际问题,对鬼神敬而远之注重人世间实际问题,对鬼神敬而远之n(2 2)教育思想)教育思想n教育对象:有教无
3、类教育对象:有教无类n教育方法:因材施教教育方法:因材施教n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学与思结合,鼓励独立思考学与思结合,鼓励独立思考n 敢于坚持正确意见,敢于坚持正确意见,“当仁不让于师当仁不让于师”n(3 3)地位和影响)地位和影响n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被后世称为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被后世称为“文圣文圣”n撰写和整理撰写和整理“六经六经”,成为儒家经典,成为儒家经典n为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奠定了基础为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奠定了基础2 2、发展:战国(孟子、荀子)、发展:战国(孟子、荀子)(1 1)孟子)孟子思想内容:思想内容:a a、提倡、提倡“仁政仁政”学说(核心)
4、学说(核心)b b、主张人性本善说、主张人性本善说c c、倡导、倡导“养浩然之气养浩然之气”历史地位:历史地位:a a、继承发展孔子学说,成为儒家学派、继承发展孔子学说,成为儒家学派重要奠基人重要奠基人b b、唐以后,孟子被当作经典,被尊为、唐以后,孟子被当作经典,被尊为“亚圣亚圣”n(2 2)荀子)荀子n思想主张:思想主张:a a、提倡、提倡“仁义仁义”与与“王道王道”,以礼,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教为主,礼法并施nb b、提出、提出“君舟民水君舟民水”思想思想nc c、主张、主张“性恶论性恶论”nd d、朴素的唯物思想、朴素的唯物思想n历史地位:荀子思想取诸百家,为战国时期百历史地位:荀子思
5、想取诸百家,为战国时期百家思想集大成者,并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影响家思想集大成者,并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影响“天天”是客观存在自然是客观存在自然界界制天命而用之制天命而用之n3 3、低潮:秦朝(焚书坑儒)、低潮:秦朝(焚书坑儒)n(1 1)背景:)背景: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建立,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建立,文化成为政治附庸文化成为政治附庸n儒生引用儒学经典批评时政儒生引用儒学经典批评时政n秦朝崇尚法家思想秦朝崇尚法家思想n(2 2)目的:维护专制统治)目的:维护专制统治n(3 3)评价: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被称为)评价: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被称为“灭学之祸灭学之祸”,是二千年来文
6、化专制的开端。,是二千年来文化专制的开端。n4 4、正统:西汉(汉武帝时期)、正统:西汉(汉武帝时期)n(1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n原因:原因:a a、政治上、政治上“大一统大一统”得到巩固,集权专得到巩固,集权专制体制大体定型制体制大体定型nb b、董仲舒改造儒学,使之更符合统治者要求、董仲舒改造儒学,使之更符合统治者要求nc c、黄老思想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发展需要、黄老思想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发展需要n(2 2)评价:)评价: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n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
7、文化的主流地位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地位n5、演进:宋明理学、演进:宋明理学n(1)背景:)背景:魏晋南北朝时,佛、道迅速传播,魏晋南北朝时,佛、道迅速传播,儒学发展出现危机儒学发展出现危机n唐宋时期,唐宋时期,“三教合一三教合一”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领域各领域n为复兴儒学,唐宋儒者不断探索,丰富和更新为复兴儒学,唐宋儒者不断探索,丰富和更新了儒学体系了儒学体系n宋代实行重文轻武国策宋代实行重文轻武国策n(2 2)程朱理学)程朱理学n理学含义:以理学含义:以“理理”或或“天理天理”为核心的儒家观为核心的儒家观念系统念系统n代表人物:程颢、程颐、朱熹代表人物:程颢、程颐
8、、朱熹n主要思想:主要思想:a a、“理理”是世界本源是世界本源nb b、通过、通过“格物致知格物致知”把握把握“理理”nc c、人性论:人性论:“存天理,灭人欲存天理,灭人欲”n发展:发展:a a、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明初确立了,明初确立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统治地位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统治地位nb b、朱熹编著的、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四书章句集注成为科举考试科举考试教教科书科书n(3)陆王心学)陆王心学n陆九渊心学陆九渊心学n主要思想主要思想n王阳明心学王阳明心学n背景:背景:a a、明中期程朱理学失去寻求圣贤学问精神、明中期程朱理学失去寻求圣贤学问精神n b b、明中
9、期,封建专制统治出现危机、明中期,封建专制统治出现危机n主要思想主要思想a a、心是天地万物渊源、心是天地万物渊源b b、“发明本心发明本心”以求理以求理c c、“求理求理”就是进行内心反省就是进行内心反省a、良知即天理、良知即天理b、致良知,强调自我的主动作用、致良知,强调自我的主动作用c、“知行合一知行合一”n(4 4)宋明理学的评价)宋明理学的评价n积极作用:强调了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积极作用:强调了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注重气节、道德,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塑造中华注重气节、道德,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塑造中华民族性格。民族性格。n消极作用:消极作用: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
10、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杀人们的自然欲求。程朱理学程朱理学陆陆王心学王心学不不同同点点世界世界观观哲学范畴哲学范畴方法方法论论共共同同点点代表代表实质实质内容内容“理理”是万物的本原是万物的本原“心心”是万物的本原是万物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主观唯心主义思想格物致知(外在)格物致知(外在)内心反省(内在)内心反省(内在)儒学的新形式;儒学的新形式;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欲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欲“理理”;唯心主义;唯心主义;继承孔孟的继承孔孟的“仁仁”“礼礼”。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n6 6、质疑、批判
11、中发展:明清之际(反传统思想家)、质疑、批判中发展:明清之际(反传统思想家)(1 1)背景:)背景:经济因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经济因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发展。阶级基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者阶层阶级基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队伍扩大。思想因素:宋明理学思想因素:宋明理学的僵化的僵化;西学东渐,近代科技西学东渐,近代科技传入中国传入中国 政治因素:政治因素:君主专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治走向衰落。中央集权统治走向衰落。n(2 2)李贽)李贽n思想主张思想主张na a、否定孔孟学说是万世至论,反对绝对思想权威、否定孔孟学说是万世至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 中国传统文化 主流 思想 演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