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顶板控制及监测02.ppt
《第二篇:顶板控制及监测0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篇:顶板控制及监测02.ppt(6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章第三章 预防冒顶事故的采场控顶设计预防冒顶事故的采场控顶设计概述综采面的控顶设计单体工作面控顶距的确定单体支柱工作面控顶设计初放阶段的控顶设计用经验数据估算有关老顶参数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采场控顶设计的目标:一、能最大限度地消除压、漏、推冒顶隐患,防止发生各种类型的冒顶事故;二、所需费用最少。控顶原则之一:预防压垮型冒顶控顶原则之一:预防压垮型冒顶p支架或支柱的工作阻力应能支撑住工作空间及采空区上方垮落带岩层的重量(支)。p支架或支柱的初撑力应能保持直接顶与老顶或下位23m岩层与上位岩层之间不离层(切)。p支架或支柱的可缩量应能适应裂隙带岩层的下沉(让)。p对厚层难冒顶板,应松动碎裂2
2、3倍采高顶板岩层,或在工作面前方有钻眼爆破,高压注水松动碎裂顶板,或在采空区挑顶(挑)。控顶原则之二:预防漏冒型冒顶控顶原则之二:预防漏冒型冒顶p综采时,如果直接顶比较软弱,液压支架应在掩护式或支撑掩护式中选用,且端面距不宜超过340mm。p单体支柱工作面,如果直接顶比较软弱,支柱必须带顶梁,顶梁上还须背板,甚至背严。柱距小于0.7m,同时端面距小于200mm。p综采支架的初撑力应保证端面冒高不超过300mm;单体支柱的初撑力应保证端面冒高不超过200mm。p工作面推进过程中,若遇较大断层带,应考虑采用固结法处理碎顶。控顶原则之三:预防推垮型冒顶p支架能够保证煤层上方23m岩层与上位岩层不离层
3、,并沿切顶线主动切断下位23m岩层。p单体支柱工作面,金属网下采煤时,初撑力应保证网兜高度不超过150mm。p复合顶板,初撑力应能把下位软岩层顶紧到上位硬岩层,并使其间的摩擦力足以防推。p摩擦支柱面,采用“整体支架”防推。预防冒顶事故的控顶设计特点要求支架(支柱)有一定(较高)的初撑力来防压、防漏、防推。-工作阻力是压出来的,而初撑力是主动支撑顶板的。均按最不利的条件,确定支护参数。-因为对于顶板事故是不允许有半点差错的。第二节 综采工作面控顶设计控顶设计确定支架架型、支架工作阻力、初撑力、支架高度等。要求防漏、防压、防推。1.支撑式支架支撑性能好,但防护与稳定性差,不适应软弱顶板或倾角大的煤
4、层。2.掩护式支架防护与稳定性很好,但支撑性能差,不适应垮落带中有老顶的条件。3.支撑掩护式支架-支撑性、防护与稳定性性能都很好,但造价较高。1.综采漏冒型冒顶的控制措施当直接顶较软时,需要考虑防漏;应选用掩护式与支撑掩护式支架。当直接顶较软时,如果端面距过大,易引起端面冒顶。应选用端面距不超过340mm又能及时支护的架型(带护帮装置)。支架初撑力大,顶板下沉小,端面冒高小。掩护式与支撑掩护式有向煤壁的推力,初撑力大,推力大,有利于控制端面冒高。在断层破碎带,应采用固结法处理碎顶。2.综采压垮型冒顶的控制措施1)工作阻力应能支撑住工作空间及采空区上方垮落带岩层的重量。支架处于最不利的情况支撑老
5、顶断裂岩块全部重量+直接顶岩层重量。支架的工作阻力支撑垮落带岩重:Lz直接顶岩梁的长度;Lz=Ld+Lh+LzxLd 端面距Lh 顶梁和前梁长度之和Lzx支架后悬顶长度,页岩,1.0m,砂页岩,2.0m Llki垮落带老顶第i分层岩块的长度。hi=1.5m,Llki=6m,hi=2m,Llki=10m,hi=2.5m,Llki=14m.上述计算的差异:垮落带中无老顶:要考虑支架后方的直接顶悬顶。垮落带中有老顶:老顶下压,仍考虑支架后直接顶的悬顶。选支架时,阻力值小于支架额定工作阻力的50%65%。富裕系数为1.52.0。初次来压步距大于周期来压2倍时,富裕系数应取更大。当顶板很大时,支架立柱需
6、要大流量的安全阀。2.综采压垮型冒顶的控制措施2)初撑力应能保持直接顶与老顶或下位岩层与上位岩层不离层。为达此目的,初撑力应能把直接顶沿支架后端切断。要使支架后端的直接顶处于固支状态,支架的初撑力必须满足三个条件:p初撑力能平衡支架上方直接顶岩重;p支架后端的初撑力能平衡采空区上方将要被切断的直接顶悬顶岩重;p初撑力产生的主动力矩能平衡工作空间上方及采空区上方直接顶岩重所产生的力矩。p平衡直接顶岩梁的初撑力:p平衡直接顶岩梁力矩的初撑力:说明:u为切断直接顶,初撑力取上述三者的最大值。u直接顶很厚时,切断厚度2.53.0m。u无直接顶时,切断老顶厚度2.02.5m。计算时,调整岩重;选取老顶悬
7、顶距。1.5m厚老顶,悬3m;2.0m厚,悬5m;2.5m厚,悬7m。或实际数据。2.综采压垮型冒顶的控制措施3)支架的可缩量应适应垮落带老顶的下沉。最大控顶距时,顶梁末端顶板最大下沉量计算图。2.综采压垮型冒顶的控制措施 2.综采压垮型冒顶的控制措施采场最大控顶距处的最大下沉量 最大控顶距(煤壁至液压支架后端的距离);老顶周期来压步距,一般按实际或10m;H 裂隙带老顶断块触矸处的下沉量。2.综采压垮型冒顶的控制措施p对厚层难冒顶板,采用钻爆或注水法,松动碎裂23倍采高岩层(直接顶+老顶)。一般应提前进行碎裂。当厚层难冒顶板不大时,只处理下部部分厚度,余下部分转变为裂隙带岩层。将处理部分顶板
8、岩层视为垮落带岩层。3.综采推垮型冒顶的控制措施具有复合顶板,初撑力不足时,容易倒架。上下位岩层间的摩擦阻力防推。初撑力可将下位岩层紧顶到上位岩层上。4.总结p综采顶板控制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推、防压、防漏顶板事故。p可以设计的是支架的初撑力,应取上述三者的最大值()。p选型时,设计初撑力应小于支架额定值的80%。p新研制支架的初撑力应有大于1.2 倍的富裕系数。第三节 单体工作面控顶距的确定1.控顶距从煤壁至密集支柱(墩柱)或采空区顶梁末端的一段距离。2.最小控顶距为采煤所必须的最小空间宽度。3.最大控顶距 最小控顶距加上放顶距(一或二排)。1.放顶距的确定一排放顶距直接顶较松软,回柱放顶
9、能立即垮落。二排放顶距直接顶较完整,回一排柱后较长时间不垮落,工作面顶板压力增大。p顶梁长度0.8或1.0m顶板软,放顶距0.8或1.0m。顶板完整,放顶距1.62.0m。p顶梁长度1.2m直接顶完整,齐梁直线柱,顶板软,错梁直线柱。放顶距均为1.2m。单体液压柱初撑力大,采用一排放顶距。2.最小控顶距的确定I.生产要求三排:机道、人行道和材料道。II.机道宽度一般为1.2m1.4m。III.人行道材料道由排距与顶梁长度有关,一般为0.8m,1.0m,1.2m。并与采煤机截深相配套。1.增加一排柱老顶来压,为增加支撑力。复合顶板初垮期间、工作面仰采、大采高大倾角工作面,增加稳定性、通风要求。2
10、.有平行工作面的断层或顶板台阶时,增加控顶距。直接顶软碎,上部岩层硬,易出现碎顶抽冒现象。需要增加支柱的稳定性,增加控顶距。按下式。第四节 单体支柱工作面控顶设计p设计的主要内容:支柱、顶梁类型、支架排距与柱距、支柱的初撑力、密集支柱距墩柱的应用等。p已知量:顶梁长度与排距,与采煤进度与采煤机截深一并考虑。控顶距与放顶距。p设计量:支柱初撑力、支护密度。1.漏冒型冒顶的控制措施1)按顶板类型确定支护原则坚硬顶板无需护顶,支柱带帽即可。中等稳定支柱带顶梁,顶梁与裂缝最好垂交。软弱顶板带顶梁,顶梁上加背板。特别碎的还要背严,柱距小于0.7m。机头机尾采用四对八梁。2)控制端面冒顶顶板松软时,应采用
11、恰当的柱梁配合,控制端面距,必要时增设短梁,使其小于200mm。3)控制单体面的端面冒高应控制在200mm以内,否则,顶板不好控制。一般初撑力愈大,端面冒高愈小。靠调压实验和监测来解决。4)铺金属网假顶解决碎顶当直接顶板松软破碎,或下行垮落开采而冒矸又胶结不好时,应采用金属网假顶。当垮落带无老顶时,网下可用支柱与II型长钢梁组成的对棚迈步支架。2.压垮型冒顶的控制措施2.1 支架的工作阻力应能支撑工作空间及采空区上方垮落带岩重。一定密度基本柱阻力支撑工作空间的垮落带。一定线密度的密集柱阻力支撑采空区的垮落带。工作空间上方单位面积垮落带岩重确定基本支柱的密度:支柱平均工作阻力P的选取:单体液压柱
12、按额定的60%;微增阻摩擦柱按额定的45%;急增阻摩擦柱按额定的30%。机道宽度系数末排柱后顶梁岩重系数Lg-机道宽度;Lp-基本支柱排距;Lx-最小控顶距;Lt-末排柱距密集、墩柱或顶梁末端的距离;基本支柱柱距的确定:柱距一般不大于1.0m,不应小于 0.5m。当直接顶软弱时,应采用较小的柱距。2)放顶线每米采空区上方垮落带岩重:Llki-垮落带中第i老顶分层岩块长度。分层厚1.5m时,为6m,分层厚2.0m时,为10m,分层厚2.5m时,为14m。确定密集支柱的线密度:密集支柱工作阻力Pm的选取:单体液压柱按额定的80%;微增阻摩擦柱按额定的65%;急增阻摩擦柱按额定的50%。放顶线采用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 顶板 控制 监测 0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