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课件.ppt





《高中语文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课件.ppt(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表表达达技技巧巧1 1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2 2 表现手法表现手法3 3 表达方式表达方式4 4 结构技巧结构技巧2021/8/11 星期三1古代诗歌鉴赏之古代诗歌鉴赏之 修辞手法鉴赏修辞手法鉴赏2021/8/11 星期三2诗诗歌歌中中常常用用的的修修辞辞手手法法1 1、比喻;、比喻;2 2、比拟;、比拟;3 3、借代;、借代;4 4、夸张;、夸张;5 5、对偶;、对偶;7 7、设问;、设问;8 8、反问;、反问;9 9、双关、双关1010、互文;、互文;11 11、反复;、反复;2021/8/11 星期三3双关:双关:利用近音字或同音字使某个词语既有利用近音字或同音字使某个词语既有表层含义又有
2、深层含义的修辞方法;表层含义又有深层含义的修辞方法;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干。此句中的此句中的“丝丝”既指既指“蚕丝蚕丝”,又跟,又跟“思思”是同音,因而又指是同音,因而又指“思念思念”。2021/8/11 星期三4互文:互文:一个句子的前后两部分或两个语句看似在一个句子的前后两部分或两个语句看似在说两件事,实际上说的是同一件事,前后说两件事,实际上说的是同一件事,前后互为补充,而且前后有些词语可互换位置;互为补充,而且前后有些词语可互换位置;如:主人下马客在船。如:主人下马客在船。此句使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应这样理解:此句使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应
3、这样理解:主人和客人一起下马再一起上船。主人和客人一起下马再一起上船。再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再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两个语句使用了互文,应这样理解:不这两个语句使用了互文,应这样理解:不以物和己为喜,也不以物和己为悲。以物和己为喜,也不以物和己为悲。2021/8/11 星期三51 1、比喻:生动形象、化虚为实、比喻:生动形象、化虚为实2 2、比拟:色彩鲜明、启人联、比拟:色彩鲜明、启人联想想3 3、借代:特点突出、借代:特点突出4 4、夸张:烘托气氛、引发想、夸张:烘托气氛、引发想象象5 5、对偶:整齐和谐、表意凝、对偶:整齐和谐、表意凝练练7 7、设问:启发思考、加强印、设问:启发思
4、考、加强印象象8 8、反问:加强语气、反问:加强语气9 9、双关:含蓄委婉、趣味性、双关:含蓄委婉、趣味性强强1010、互文:言简意赅、互文:言简意赅11 11、反复:强调突出、反复:强调突出修修辞辞手手法法的的效效果果2021/8/11 星期三6常见设问常见设问1 1、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析其作用。3 3、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XXXX这一修辞手法的?这一修辞手法的?1 1、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
5、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析其作用。3 3、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XXXX这一修辞手法的?这一修辞手法的?2021/8/11 星期三7总结解题步骤总结解题步骤1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步骤一)一)2 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怎么用这种修辞手、结合诗句内容解释怎么用这种修辞手法。(步骤二)法。(步骤二)3 3、这种修辞手法的描写效果以及如何有、这种修辞手法的描写效果以及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感情。(步骤三)效地传达出诗人感情。(步骤三)2021/8/11
6、 星期三8例例1:竹枝词竹枝词 刘禹锡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郞江上踏歌声。闻郞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道是无晴却有晴。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021/8/11 星期三9例例1:竹枝词竹枝词 刘禹锡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郞江上踏歌声。闻郞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道是无晴却有晴。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答案:双关。答案:双关。“晴晴”既指既指“晴天晴天”的的“晴晴”,也指,也指“有情有情”的的“情情”。2021/8/11 星期三1
7、0望洞庭望洞庭刘禹锡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白银盘里一青螺。例例2: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具体分析其作用。法?请具体分析其作用。2021/8/11 星期三11望洞庭望洞庭刘禹锡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白银盘里一青螺。望洞庭望洞庭刘禹锡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潭面无风镜镜未磨。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白银盘里一里一青螺青螺。例例2:2021/
8、8/11 星期三12望洞庭望洞庭 刘禹锡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白银盘里一青螺。这首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首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步骤一步骤一),将潭面比作未磨之镜,将湖中的君山作比皓月银将潭面比作未磨之镜,将湖中的君山作比皓月银辉下银盘里的一颗青螺辉下银盘里的一颗青螺(步骤二步骤二),两个比喻的运用两个比喻的运用,使得本诗的景物描写生动形象,使得本诗的景物描写生动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洞庭美景的喜爱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洞庭美景的喜爱之情。(步骤三)(步骤三).例例2:2021/8/11 星期三13真题演练真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高考 语文 复习 古代 诗歌 鉴赏 修辞手法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