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文科技技术对水文监测发展的影响.doc
《黄河水文科技技术对水文监测发展的影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河水文科技技术对水文监测发展的影响.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黄河水文科技技术对水文监测发展的影响【摘要】黄河水文科技技术的发展,全面提高我国的水文监测技术水平,提高监测设备的性能、提升技术水平,进而提高我国水文监测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我国利用水文环境奠定基础。本文主要从黄河水文科技技术的发展、特点和监测背景、黄河水文科技技术对水文监测发展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希望黄河水文科技技术可以在水文监测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关键词】黄河水文科技技术;水文监测;发展前言水文工作是发展水利工程的基础,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而水文监测报告是水文各项工作的基础。因此,我们在发展水利工程的同时,需要做好水文监测工作。黄河水文监测工作是开发并治理黄河流域的重要工作
2、,而想要做好黄河水文监测工作就需要不断提升监测技术水平、发展监测设备,保证监测数据的可靠性,从而为顺利开展水利工程等相关工作做好基础。1黄河水文科技技术的发展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黄河水文科技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对黄河水域流量和泥沙的监测也更加先进。第一,对水流量的监测。从文献中可以看到,我国北宋年间,1078年都水监丞就曾提出过利用水流速度和断面面积来估算洛河和黄河流量的想法;1086年文献中就有关于黄河测流的相关记载;1677年,也就是清康熙十六年时,河防述言中也有哦关于计算水流量的方法。在近代发展中,对于流量的监测依旧是以流速、面积结合为主要計算方法,在1950年之前,主要使用浮标、流速
3、仪等设备为主要工具。1950年之后,黄河水文监测工作使用的设备发展的速度比较快,1951年建成第一座水文缆车;1954年建成第一座简易结构的流速仪缆道;直到2004年,我国建成第一日条自动化缆道,并投入使用。对于泥沙的监测,早在公元4年时,我国著名的大司马史张戎就曾定量描述过黄河中泥沙的含量。明代的问水集中记载着我国最早的泥沙样品采集器乘沙量水器。在水文监测的近代历史中,1923年李仪祉曾经设计过泥沙采样工具,而在1950年之后,我国使用的采样器样式以横式为主。自我国古代就已经开始研究水文监测工作,随着时代变化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水文监测设备以及技术手段越来越先进,为我国水文监测工作带来更多的
4、便利,并且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水文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为我国水利工程的发展奠定基础。故而,下文中分析黄河水文科技技术对水文监测发展的影响。2黄河水文的特点和监测背景黄河水文监测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而在十九世纪初期,黄河流域才逐渐开始使用现代化的水文监测技术。黄河流域的地形地貌等地理环境比较复杂,经常会出现产沙、输沙、汇流、暴雨以及淤堵等变化多样的情况,这些因素使得黄河水文监测以及泥沙的监测等工作变得十分困难,很多其他水域使用的水文监测设备和技术都无法应用在黄河流域。从当前社会的科学技术水平咯来看,黄河流域水文监测工作使用的设备以及技术措施还停留在几十年之前。传统的水文监测工作依靠人
5、工操作,使用直尺来测量水位变化,使用测绳以及测杆来标记探测的数据;大流量的监测一般使用秒表、电铃或是流速仪等设备进行测量;采用人工方式记录和计算流量结果;对黄河水域的开发和治理等工作,很少使用现阶段比较流行且可靠性较高的自动化技术。这样的黄河水文监测工作需要的人工数量较大、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大、压力大,并且工作的危险性高,很难得到有效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尤其是对于重大洪水灾害数据信息的监测缺少数据的精准性,误差大,且存在安全隐患。想要更好的解决黄河水污染、河床抬高、河道断流以及堤防决口等问题,首先应拥有详细、可靠、准确且全面的信息;而后在黄河水域进行自动化水文监测建设。我国山东区域已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黄河 水文 科技 技术 监测 发展 影响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