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复习自己整理的讲解学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复习自己整理的讲解学习.doc(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微生物复习自己整理的-绪论1、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特点:小、简、低原核类:“三菌三体”放线菌、蓝细菌、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真核类:酵母菌、霉菌、蕈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2、微生物的五大共性: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易转化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易种类多,分布广3、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
2、、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其根本任务是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就,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1、细菌是一类细胞细短(直径0.5.1微米,长度0.55微米)、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细胞壁可少,但细胞膜定不能少。2、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区。特殊结构:鞭毛、菌毛、性毛、糖被(包括类膜和粘液层)和芽孢(伴孢晶体)等。3、G+和G-细胞壁的区别:4、细菌繁殖:(裂殖为主,少数芽殖)裂殖:一个细胞通过分裂而形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芽殖:指在母细胞表面先
3、形成一个小突起,待其长大到与母细胞相仿后再相互分离,并独立生活的一种繁殖方式。5、细菌的测量:单位(微米),量度其亚细胞构造要用纳米作单位。6、菌落:由一个细菌细胞在固态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后所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菌台:把大量分散的纯种细胞密集的接种在固体培养基的较大表面上,结果长出大量“菌落”相互连成一片。7、菌落特征:湿润,较光滑、较透明、较粘稠、易挑取、质地均匀以及菌落正反面或边缘与中央部位颜色一致。菌落与个体的关系:无鞭毛,不能运动的细菌尤其是球菌:较小、厚、边缘圆整的半球状菌落有鞭毛,运动能力强的细菌一般形成大而平坦、边缘多缺刻、不规则形状的菌落有糖被的细菌:大
4、型、透明、蛋清状的菌落有芽孢的细菌:外观粗糙,“干燥”、不透明且表面多褶。8、放线菌:是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几乎都呈G+)繁殖方式:借孢子(无性孢子):分生孢子、孢囊孢子(有鞭毛、无鞭毛)借菌丝(菌丝断裂,只有横裂一种)基内菌丝断裂、任何菌丝片段菌落特征:干燥、不透明、表面呈致密的绒丝状,上有一薄层的彩色的“干粉”,菌落和培养基的连接紧密,难以挑取,菌落的正反面颜色不一致,菌落边缘的琼脂平面有变形现象。砂眼:由衣原体引起第二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1、真核微生物:是一大类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多种细胞器的
5、生物。2、细胞壁:多糖(主)、蛋白质、脂类。3、酵母菌:(单细胞)繁殖方式:无性(芽殖,出芽为主;裂殖)有性:子囊孢子生活史:指上一代生物体经一系列生长、发育阶段而产生下一代个体的全过程类型:A.营养体既能以单倍体也能以二倍体形式存在B营养体只能以单倍体形式存在(质配-核配-减数分裂)C.营养体只能以二倍体的形式存在4、霉菌:丝状真菌的俗称,通常指那些菌丝体较发达又不产生大型肉质子实体结构的真菌。(能分解自然界中一般微生物不能或很难分解的纤维素、木质素)霉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菌丝霉菌的菌丝分为:无隔菌丝、有隔菌丝(多细胞)5、营养菌丝的特化形态:根霉菌:假根、匍匐菌丝青霉:帚状菌丝曲霉:足细胞
6、6、三丝:营养菌丝气生菌丝繁殖菌丝7、子实体:(气生菌丝主要特化成各种形态的子实体)指在其里面或上面可产生无性或有性孢子,有一定性状和构造的任何菌丝体组织。第三章病毒和亚病毒一、1、病毒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超显微“非细胞生物”,其本质是一种只含DNA或RNA得遗传因子,它们能以感感染态和非感染态两种状态存在。2、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包括真病毒:至少含有核酸和蛋白质两种组分。亚病毒:类病毒:只含具有独立侵染性的RNA组分拟病毒:只含不具独立侵染性的RNA组分阮病毒:只含单一蛋白质组分。3、病毒粒的对称体制三种:螺旋对称(烟草花叶病毒)、二十面对称(腺病毒)、复合对称(T偶数噬菌
7、体)(螺旋对称与二十面体对称相结合的结果)。4、噬菌体的繁殖分为五个阶段:吸附、侵入、增殖、成熟(装配)、裂解(释放)。烈性噬菌体:在短时间内能连续完成以上5个阶段而实现其繁殖的噬菌体。温和噬菌体:能引起溶源性的噬菌体即称温和噬菌体。(其宿主就称溶源菌)5、一步生长曲线: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称作一步生长曲线。三个时期:潜伏期、裂解期、平稳期。6、溶源性:温和噬菌体侵入相应宿主细胞后,由于前者的基因组整合到后者的基因组上,并随后者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因此,这种温和噬菌体的侵入并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此即称溶源性或溶源现象。7、温和噬菌体的存在形式有三种:游离态:指成熟后被释放并
8、有侵染性的游离噬菌体整合态:指已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上的前噬菌体。营养态:指前噬菌体经外界理化因子诱导后,脱离宿主核基因而处于积极复制、合成和装配的状态。二、亚病毒1、类病毒:一类只含RNA一种成分、专性寄生在活细胞内的分子病原体。(所含核酸为单链环状的RNA)2、拟病毒:又称类类病毒,指一类包裹在真病毒粒中的有缺陷的类病毒。(裸露的RNA或DNA)3、阮病毒:一类不含核酸的传染性蛋白质分子,因能引起宿主体内现成的同类蛋白质发生与其相似的构想变化,从而可使宿主致病。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一、微生物的六类营养要素: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无机盐、水。1、营养:动词,指生物体从外部环境中摄取对
9、其生命活动必需的能量和物质,以满足正常生长和繁殖需要的一种最基本的生理功能。2、碳源:一切能满足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碳元素的营养物。氮源:凡能提供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氮元素的营养源。能源:能为微生物生命活动提供最初能量来源的营养物或辐射能。生长因子:是一类调节微生物正常代谢所必需,但不能用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的有机物。广义的生长因子,除了维生素外,还包括碱基、卟啉及其衍生物、甾醇、胺类、C4C6的分支或之链脂肪酸,有时还包括氨基酸营养缺陷突变株所需要的氨基酸在内。狭义的生长因子一般仅指维生素。三种类型:生长因子自养型微生物(不需要从外界吸收任何生长因子)生长因子异养型微生物(需要从外界吸收多种生
10、长因子才能维持正常生长)生长因子过量合成的微生物(应用生产)(少数微生物在其代谢活动中,能合成并大量分泌某些维生素等生长因子)。无机盐:无机盐或矿质元素主要可谓微生物提供除碳、氮源以外的各种重要元素。水:水在微生物代谢活动中不可缺少。3、微生物的营养类型:以能源分:光能、化能;以氢供体分:有机、无机;以碳源分:自养、异养。(不同营养类型之间的界限并非绝对,异养型微生物并非绝对不能利用CO2)营养类型能源氢供体基本碳源实例光能无机营养型光无机物CO2蓝细菌、紫硫细菌、绿硫细菌、藻类光能有机营养型光有机物CO2及简单有机物红螺菌科的细菌(紫色无硫细菌)化能无机营养型无机物无机物CO2硝化细菌、硫化
11、细菌、铁细菌、氢细菌、硫磺细菌化能有机营养型有机物有机物有机物绝大多数细菌和全部真菌4、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4种: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送、基团移位慢无特异性单纯扩散:不通过膜上载体蛋白。另三种通过膜上载体蛋白:快特异性促进扩散:不耗能。(剩下两种耗能)快特异性主动运送:运送前后分子不改变快特异性基团转移:运送前后分子改变二、培养基1、培养基:指由人工配置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生产代谢产物用的混合营养料。2、4个原则:目的明确营养协调理化适宜经济节约4种方法:生态模拟、参阅文献、精心设计、试验比较3、培养基的种类:按对培养基成分的了解作分类:天然培养基:指一类利用动植物或微生物体包括用
12、其提取物制成的培养基,这是一类营养成分复杂又丰富、难以说出其确切化学组成的培养基。组合培养基:是一类按微生物的营养要求精确设计后用多种高纯化学试剂配制成的培养基。半组合培养基:指一类主要以化学试剂配制,同时还加有某种或某些天然成分的培养基。(马铃薯蔗糖培养基)按培养基外观的物理状态作分类:液体培养基:一类呈液态的培养基,在实验室和生产实践中用途广泛,尤其适用于大规模的培养微生物。固体培养基:一类外观呈固体状态的培养基。(固化培养基、非可逆性固化培养基、天然固态培养基、滤膜)半固体培养基:指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的凝固剂而配置成的半固体状态培养基。脱水培养基:又称脱水商品培养基(预置干燥培养基)
13、,指含有除水以外的一切成分的商品培养基,使用时只要加入适量的水分并加以灭菌即可,是一类既有成分精确又有实用方便等优点的现代化培养基。按培养基对微生物的功能作分类:选择性培养基:一类根据某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具有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的功能。广泛用于筛选等领域。(酵母菌富集培养基、Martin培养基、Ashby)两种方法:第一种:可利用该分离对象对某种营养物有一特殊“嗜好”的原理,专门在培养基中加入该营养物,把它制成一种加富营养基,采用的是“投其所好的”策略。可使原先极少量的筛选对象很快在数量上接近或超过原试样中其他占优势的微生物,因而达到了富
14、集或增值的目的。第二种:利用该分离对象对某种制菌物质所有特有的抗性,在筛选的培养基中加入这种制菌物质,经培养后,使原有试样中对此抑制剂表现敏感的优势菌的生长大受抑制,而原先处于劣势的分离对象却趁机大量增殖,最终在数量上反而占了优势。“取其所抗”鉴别性培养基:一类在成分中加有能与目的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而达到只须用肉眼就能辨别颜色就能方便的从近似菌落中找出目的菌菌落的培养基。(伊红美蓝乳糖培养基:可抑制G+细菌和一些难培养的G-细菌。)第五章微生物的新陈代谢1、呼吸:无氧呼吸:指一类呼吸链末端的氢受体为外源无机氧化物的生物氧化。(硝酸盐呼吸、硫酸盐呼吸、硫呼吸、铁呼吸、碳酸盐
15、呼吸、延胡索酸呼吸)2、发酵:广义的发酵:最早是从会不断冒泡并产生有益产品的一些自然现象开始的,目前已泛指任何利用好氧性或厌氧性微生物来生产有用代谢产物或食品。狭义发酵:指在无氧等外源氢受体的条件下,底物脱氢后所产生的还原力H未经呼吸链传递而直接交某一内源性中间代谢物接受,以实现底物水平磷酸化产能的一类生物氧化反应。3、氧化磷酸化:电子传递链磷酸化,是指呼吸链的递氢和受氢过程与氧化磷酸化反应相偶联并产生ATP的作用。4、底物水平磷酸化:可形成多种含高能磷酸键的产物。5、光能自养产能途径:循环光合磷酸化:一种存在于光合细菌中的原始光合作用机制,因可在光能驱动下通过电子的循环式传递而完成磷酸化产能
16、反应。非循环光合磷酸化:是各种绿色植物、藻类和蓝细菌所共有的利用光能产生ATP的磷酸化反应。特点:电子的传递途径属非循环式的;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PS1和PS112个光合系统;反应可同时产ATP、还原力H和O2;还原力NADPH2中的H来自H2O分子的光解产物H+和电子。嗜盐菌紫膜的光介导ATP合成:嗜盐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光能所造成的紫膜蛋白上视黄醛辅机构想的变化,可使质子不断趋至膜外,从而在膜两侧建立一个质子势,再由它来推动ATP酶合成ATP,此即光介导ATP合成。6、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的联系:两者联系紧密,互不可分。连接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的中间代谢物有12种。7、两用代谢途径:在分解代谢
17、和合成代谢中均具有的代谢途径。8、代谢物回补顺序:代谢物补偿途径或添补途径,是指能补充两用代谢途径中因合成代谢而消耗中间代谢的回补顺序。9、生物固氮的固氮菌类型:自生固氮菌:指一类不依赖与它中生物共生而能独立进行固氮的微生物。共生固氮菌:指必须与它种生物共生在一起时才能进行固氮的微生物。联合固氮菌:指必须生活在植物根际、叶面或动物肠道等处才能进行固氮的微生物。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一、测定生长繁殖的方法:1、测量生长:直接法:有粗放的测体积法(在刻度离心管中测沉降量)和精确的称干重法。?个体计数、群体重量的测定、群体生理指标测定间接法:比浊法(可用分光光度计对无色的微生物悬浮液进行测定)生
18、理指标法:与微生物生长量相平行的生理指标很多,可根据实验目的和条件适当选用(测氮法)2、计繁殖数:与测量生长不同,对测定繁殖来说,一定要一一计算各个体的数目。所以,计繁殖数只适宜与单细胞状态的细菌和酵母菌,而对放线菌和霉菌等丝状生长的微生物而言,则只能计算其孢子数。直接法:指用计数板(血球计数板)在光学显微镜下直接观察细胞并进行计数的方法。(缺点:不能区分死活细菌;运动细菌;须相对高的细菌浓度;个体小的不易计数)间接法:是一种活菌计数法。是一种依据活菌在液体培养基中会使其变浑浊或在固体培养基上(内)形成菌落的原理而设计的。最常用的是利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菌落的菌落计数法。(1、浇注平板或涂布平板
19、;2、厌氧菌的菌落计数法:亨盖特滚管培养法)3、单细胞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定量描述培养基中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4个时期:延滞期(又称停滞期、调整期或适应期)、指数期、稳定期、衰亡期。(以对数期接种龄的种子接种,则子代培养物的延滞期短)4、生长限制因子:凡处于较低浓度范围内可影响生长速率和菌体产量的某营养物。5、连续培养:又称开放培养,是相对于上述绘制典型生长曲线时所采用的那种单批培养或密闭培养而言的。按控制方式分:恒浊器、恒化器。6、恒浊器:是一种根据培养器内微生物的生长密度,并借光电控制系统来控制培养液流速,以取得菌体密度高、生长速度恒定的微生物细胞的连续培养。7、恒化器:与恒浊
20、器相反,恒化器是一种设法使培养液的流速保持不变,并使微生物始终在低于其最高生长速率的条件下进行生长繁殖的连续培养装置。(通过控制某一营养物的浓度,使其始终成为生长限制因子的条件下达到的)8、恒浊器与恒化器的比较:装置控制对象培养基培养基流速生长速率产物应用范围恒浊器菌体密度(内控制)无限制生长因子不恒定最高速率大量菌体或与菌体相平行的代谢产物生产为主恒化器培养基流速(外控制)有限制生长因子恒定低于最高速率不同生长速率实验室为主8、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温度、氧气、PH。9、生长温度三基点:最低生长温度、最适生长温度、最高生长温度。10、最适生长温度:其涵义为某种分裂代时最短或生长速率最高时的培
21、养温度。(最适生长温度并非一切生理过程的最适温度,也不等于发酵速率或积累代谢产物最高时的培养温度,更不等于积累某一代谢产物的最高时的培养温度)11、微生物与氧的关系:好氧菌:专性好氧菌、兼性厌氧性、微好氧菌。厌氧菌:耐氧菌、专性厌氧菌。12、PH:绝大多数微生物的生长PH都在79之间。都存在最低、最适与最高的3个数值。微生物在其不同的生长阶段和不同的生理、生化过程,也有不同的最适PH要求。二、有害微生物的控制:前两种是杀灭,后两种是抑制。1、灭菌: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生长停止,但不一定死亡)2、消毒:消毒就是消除毒害,这里的“毒害”专指
22、传染源或致病菌。一种采用较温和的理化因素,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活动植物有害的病原菌,而对被消毒的对象基本无害的措施。3、防腐:防腐就是利用某种理化因素完全抑制霉腐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即通过制菌作用防止食品、生物制品等对象发生霉腐的措施。4、化疗:即化学治疗,指利用具有高度选择毒力即对病原菌具高度毒力而对其宿主基本无毒的化学物质来抑制宿主体内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借以达到治疗该宿主传染病的一种措施。化学治疗剂包括:磺胺类等化学合成药物(抗代谢药物)、抗生素、生物药物素和若干中草药中有效成分。抗代谢药物磺胺类药物,又称代谢拮抗物或代谢类似物,是一类在化学结构上与细胞内必要代谢物的结构相似
23、,并可干扰正常代谢活动的化学物质。5、高温灭菌的种类:干热灭菌法(温度高,时间长,破坏力强)湿热灭菌法:时间短、温度低;任何灭菌都可用、注意排气6、评价毒性的3种指标:最低抑制浓度半致死剂量最低致死剂量7、表面消毒剂:指对一切细胞都有毒性,不能用作活细胞或机体内治疗用的化学药剂。常用消毒剂及其浓度:2%红汞0.1%0.5%CuSO470%75%乙醇3%5%石炭酸510mL/m3醋酸0.5%10%甲醛0.1%KmnO43%H2O20.20.5mg/L氯气2.5%碘酒8、若干重要抗生素及其作用机制名称及类型作用机制作用后果万古霉素抑制糖肽聚合物的伸长阻止肽聚糖的合成青霉素抑制肽尾与肽桥间的转肽作用
24、阻止糖肽链之间的交联头孢菌素抑制肽尾与肽桥间的转肽作用阻止糖肽链之间的交联链霉素与30S核糖体结合促进错译,抑制肽链延伸新霉素与30S核糖体结合促进错译,抑制肽链延伸卡那霉素与30S核糖体结合促进错译,抑制肽链延伸四环素与30S核糖体结合抑制氨基酸tRNA与核糖体结合林可霉素与50S核糖体结合阻止肽键形成红霉素与50S核糖体结合引起构象改变第七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一、1、原核生物基因重的方式:转化、转导、接合、原生质体融合。转化:受体菌直接吸收供体菌的DNA片段而获得后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转化。转导:通过缺陷噬菌体的媒介,把供体细胞的小片段DNA携带到受体细胞中,通过交换与整合,使后
25、者获得前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接合:供体菌(“雄性”)通过性菌毛与受体菌(“雌性”)直接接触,把F质粒或其携带的不同长度的核基因组片段传递给后者,使后者获得若干新遗传性状的现象。原生质体融合:通过人为的方法,使遗传性状不同的两个细胞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借以获得兼有双亲遗传性状的稳定重组子的过程。2、质粒:游离于原核生物和基因组以外,具有独立复制能力的小型共价闭合环状的dsDNA分子,即cccDNA,就是典型的质粒。3、真核微生物基因重组的方式:有性接合、准性生殖、原生质体融合。(遗传转化)有性杂交:一般指不同遗传型的两性细胞间发生的接合和随之进行的染色体重组,进而产生新遗传型后代的一种育种技术
26、。准性杂交:是一种类似于有性生殖,但比它更为原始的两性生殖方式,这时一种在同种而不同菌株的体细胞间发生的融合,它可不借减数分裂而导致低频率基因重组并产生重组子。4、基因突变:是变异一类,泛指细胞内遗传物质的分子结构或数量突然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化就,可自发或诱导产生。狭义:专指基因突变(点突变)广义: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5、诱发突变包括:碱基的置换、移码突变、染色体畸变。移码突变:指诱变剂会使DNA序列中的一个或少数几个核苷酸发生增添或缺失,从而使该处后面的全部遗传密码的阅读框架发生改变,并进一步引起转录和转译错误的一类突变型。6、艾姆氏试验:是一种利用细菌营养缺陷型培养的回复突变来检测环境
27、食品中是否存在化学致癌剂的简便有效的方法。7、与筛选营养缺陷型突变株有关的3中培养基类型:基本培养基、完全培养基、补充培养基。8、营养缺陷型:野生菌株经诱变剂处理后,由于发生了丧失某酶合成能力的突变,因而只能在加有该酶合成产物的培养基中才能生长。这种突变菌株就称为营养缺陷型。9、菌种保藏的目的:将菌种妥善保藏,使之不死、不衰、不乱,以达到便于研究、交换和使用等目的。原理:首先应挑选典型菌种或典型培养物的优良纯种,最好保藏它们的分生孢子、芽孢等休眠体;其次,还要创造一个有利于它们长期休眠的良好环境条件,诸如干燥、低温、缺氧、避光、缺乏营养以及添加保护剂或酸度中和剂等。常用方法:方法主要措施适宜菌
28、种保藏期评价冰箱保藏法(斜面)低温(4摄氏度)各大类约16个月简便冰箱保藏法(半固体)低温(4摄氏度)、避氧细菌,酵母菌约612个月简便石蜡油封藏法低温(4摄氏度)、阻氧各大类约12年简便甘油悬液保藏法低温(-70摄氏度)保护剂(15%50%甘油)细菌,酵母菌约10年较简便砂土保藏法干燥,无营养产孢子的微生物约110年简便有效冷冻干燥保藏法干燥、低温、无氧、有保护剂各大类515年繁而高效液氮保藏法超低温(-196摄氏度),有保护剂各大类15年繁而高效第八章微生物的生态1、微生物生态学:生态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对象是微生物群体与其周围生物和微生物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规律。(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研究微
29、生物的分布规律有利于发掘丰富的菌种资源,推动进化、分类的研究和开发应用。研究微生物与它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开发新的微生物农药、微生物肥料和微生态制剂,并为发展混菌发酵、生态农业以及积极防治人和动、植物的病虫害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有助于阐明地质演变和生物进化中的许多机制,也可为探矿、冶金、提高土壤肥力、治理环境污染、开发生物能源和促进大自然的生态平衡等提供科学依据。)2、土壤中微生物含量的排序:细菌(10)放线菌(10,孢子)霉菌(10,孢子)酵母菌(10)藻类(10)原生动物(10)(原核微生物真菌(真菌中霉菌排最前)3、微生物与其他微生物之间的关系:互生
30、:两种可单独生活的生物,当它们在一起时,通过各自代谢活动而有利于对方,或偏利于一方的生活方式。共生:是指两种生物共居在一起,相互分工合作、相依为命,甚至达到难分难解、合二为一的极其紧密的一种互生关系。寄生:一般指一种小型生物生活在另一种较大型生物的体内(包括细胞内)或体表,从中夺取营养并进行生长繁殖,同时使后者蒙受损害甚至被杀死的一种相互关系。拮抗:又称抗生,指由某种生物所产生的特定代谢产物可抑制其他种生物的生长发育甚至杀死它们的一种互生关系。捕食:又称猎食,指一种大型的生物直接捕捉、吞食另一种小型微生物以满足营养需要的相互关系。4、正常菌:生活在健康动物各部位、数量大、种类稳定、一帮能发挥有
31、益作用的微生物种群。5、无菌动物与悉生生物:无菌动物:凡在其体内外不存在任何正常菌群的动物称为无菌动物。悉生生物:凡已人为地接种上某种或某些已知纯种微生物的无菌动物或植物。6、根际微生物和附生微生物:根际微生物:又称根圈微生物,生活在根系邻近土壤,依赖根系的分泌物、外渗物、和脱落细胞而生长。附生微生物:生活在植物地上部分表面,主要借植物外渗物或分泌物质为营养的微生物,称附生微生物。7、BOD:即“生化需氧量”或“生化耗氧量”,又称生物需氧量,是水中有机物含量的一个间接指标。一般指在1L污水或待测水样中所含的一部分易氧化的有机物,当微生物对其氧化、分解时,所消耗的水中溶解氧毫克数(mg/L)。8
32、、COD:即化学需氧量,是表示水体中有机物含量的一个简便的间接指标,指IL污水中所含有的有机物在用强氧化剂将它氧化后,所消耗氧的毫克数(mg/lL)。第九章传染与免疫1、传染:又称感染或侵染,是指外源或内源性病原体突破其宿主的三道免疫“防线”(指机械防御、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后,在宿主的特定部位定植、生长繁殖或产生酶及毒素,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的过程。2、免疫(免疫力、免疫性):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一种保护性功能(传统的免疫概念:机体免除传染疾病的能力)3、免疫系统的3个组成部分: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法氏囊;外周免疫器官:主要是脾脏和淋巴结4、
33、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或自然免疫)凡在生物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属于先天即有、相对稳定、无特殊针对性的对付病原体的天然抵抗能力组成部分:宿主的屏障结构(表皮、血脑屏障、血胎屏障)、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正常组织和体液中的抗菌物质以及有保护性的炎症反应。5、特异性免疫:也称获得性免疫或适应性免疫,是相对于上述非特异性免疫而言的,其主要功能是识别自身和非自身的抗原物质,并对它产生免疫应答,从而保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状态。5、炎症反应:炎症时机体对病原体的侵入或其他损伤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在相应部位出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是炎症的五大特征。6、干扰素:是高等动物细胞在病毒或dsRNA等诱生剂的刺激下,所产生的一种具有高活性、广谱抗病毒等功能的特异性糖蛋白。第十章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1、菌株:又称品系,它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繁殖而成的纯遗传型群体及其一切后代。2、双命名法:双命名法指一个物种的学名由前面一个属名和后面一个种名加词两部分组成。(属名的词首须大写,种名加词的字首须小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