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01∕T 231—2021 生态环境检测实验室标准菌株管理规范(合肥市).pdf





《DB3401∕T 231—2021 生态环境检测实验室标准菌株管理规范(合肥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401∕T 231—2021 生态环境检测实验室标准菌株管理规范(合肥市).pdf(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CS13.020.01CCS Z 003401安徽省合肥市地方标准DB 3401/T 2312021生态环境检测实验室标准菌株管理规范2021-06-29 发布2021-06-29 实施合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 3401/T 2312021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一般要求.2人员.2场所与设备.2安全防护.2记录.25管理流程.2流程概述.2采购.2验收.2保藏.2期间核查.2制备.3销毁.4附录 A(资料性)菌株的代数、使用类型、继承关系.5附录 B(规范性)标准菌株管理流程.6附录 C(资料性)记录表.7附录 D(规范性)标准储备菌株制备流程
2、.12附录 E(规范性)储备菌株制备流程.13附录 F(规范性)工作菌株制备流程.14DB 3401/T 2312021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合肥市生态环境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海峰分析测试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安徽有限公司、合肥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肥西县环境监测站、安徽国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安徽海恒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安徽省环境检测行业协会、合肥志鹏环保职业培训学校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丁月、王家菊、程燕
3、、刘莎莎、夏晴、夏俊雅、戴光玉、李伟、杨圣广、张汉昌、孙美慧、王莉莉、牛俊、崔建双。DB 3401/T 23120211生态环境检测实验室标准菌株管理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生态环境检测实验室标准菌株管理的一般要求和流程。本文件适用于生态环境检测实验室标准菌株的管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9489 实验室 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T 27405-2008 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 食品微生物检测GB 50346 生物安全
4、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SN/T 2660 食品微生物实验室菌种保藏方法3术语和定义GB/T 27405-2008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标准菌株 reference strain至少定义到属或种水平的菌株。按其特性进行分类和描述,有明确的来源。来源:GB/T 27405-2008,3.10标准储备菌株 reference stocks标准菌株经过一代转接后获得的同种菌株。来源:GB/T 27405-2008,3.11储备菌株 stock culture标准储备菌株经过转接后获得的同种菌株。工作菌株 working cultures由标准菌株、标准储备菌株、储备菌株或4代以内经过转接
5、获得的同种菌株,直接用于培养基检验、人员比对、阴性及阳性对照等实验活动。代 generation将微生物接种至新鲜培养基上或培养基内培养生长一次即为一代。注:按照菌株的传代过程,对各代菌株的代数、使用类型、继承关系,附录A中给出了进一步的说明。DB 3401/T 231202124一般要求人员4.1.1技术人员应覆盖标准菌株管理工作流程的全部环节。4.1.2技术人员应经专业技能培训,经能力确认合格后方可上岗。4.1.3涉及色彩辨识的实验,不应选用有颜色视觉障碍的人员。场所与设备4.2.1应按照检测活动内容配置符合相应生物安全等级要求的实验室,实验室应符合 GB 19489 和 GB50346
6、的相关规定。4.2.2应根据标准菌株的性质配备保藏、制备、销毁等设备。安全防护4.3.1应按照检测活动内容配置符合微生物危害等级要求的生物安全防护用品,并设置安全标识。4.3.2标准菌株的保藏和领用,应实行双人双锁负责制管理。记录应对标准菌株的管理进行记录并归档留存,档案留存期限不少于6年。5管理流程流程概述管理流程包括采购、验收、保藏、期间核查、制备、销毁。标准菌株管理流程按附录B执行。采购应从有销售资质的机构获取有明确来源的标准菌株。采购申请记录应包括菌株名称、来源、代数、数量等内容。验收标准菌株验收检查内容包括名称、规格、数量、包装、有效期、说明书、证书等。如需对标准菌株进行存活性和纯度
7、确认,按5.6.2.1-5.6.2.3执行。验收记录表参见附录C中的表C.1。保藏5.4.1标准菌株应按照供应商提供的使用说明书要求进行保藏。5.4.2标准储备菌株、储备菌株、工作菌株的保藏方法按照 SN/T 2660 执行。5.4.3工作菌株保藏宜采用斜面培养法。5.4.4保藏和领用记录表参见附录 C 中的表 C.2。期间核查应根据菌株类型、数量、保藏期限等,制定菌株保藏期间核查计划,计划应对具体菌株、核查方法、频次、文件记录、结果判定等内容进行规定。期间核查方法包括文件核查、存活性核查、关键生化特性核查。期间核查记录表参见附录C中的表C.3。DB 3401/T 23120213制备5.6.
8、1制备要求5.6.1.1制备过程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5.6.1.2培养条件应按照供应商提供的使用说明书要求进行。5.6.1.3培养物应进行标识,标识内容应包括名称、菌种号、传代日期和代数及使用类型等信息。5.6.1.4应记录制备信息,制备记录表参见附录 C 中的表 C.4。5.6.2制备过程5.6.2.1复苏拆开标准菌株的包装,按照供应商提供的使用说明书要求对标准菌株进行复苏。5.6.2.2平板分离采用非选择性平板对复苏后的标准菌株进行分离、纯化。5.6.2.3确认对平板分离出的菌落进行存活性、纯度确认。确认合格后,方可进行制备。如确认不合格,应及时灭菌销毁。5.6.2.4标准储备菌株制备挑取
9、纯菌落进行分装保藏,即得到标准储备菌株(第2代)。标准储备菌株制备流程按照附录D执行。标准储备菌株不应作为标准菌株使用。5.6.2.5储备菌株制备取标准储备菌株,在非选择性平板上转种培养并验证合格,挑取纯菌落进行分装保藏,即得到储备菌株(第3代)。储备菌株制备流程按照附录E执行。储备菌株不应作为标准储备菌株或标准菌株使用。5.6.2.6工作菌株制备5.6.2.6.1由标准菌株制备工作菌株(第 3 代)取标准菌株,在复苏、分离确认合格后,挑取纯菌落转接于斜面进行培养,即得到工作菌株(第3代)。制备流程按照附录F图F.1执行。工作菌株不应作为储备菌株、标准储备菌株或标准菌株使用。5.6.2.6.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401T 2312021 生态环境检测实验室标准菌株管理规范合肥市 DB3401 231 2021 生态环境 检测 实验室 标准 菌株 管理 规范 合肥市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