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及练习题(18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初三化学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及练习题(1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及练习题(18页).doc(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1 页初三化学第九单元初三化学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及练习溶液知识点及练习题题-第 2 页第九单元第九单元溶液溶液课题课题 1 1溶液的形成溶液的形成一、溶液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基本特征:均一性:指溶液中各部分的密度、浓度、颜色和性质都相同。(含 Cu2+Fe2+Fe3+的溶液的颜色。)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不改变,溶剂不蒸发)时,静止不分层。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 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为黄色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溶质和溶剂的
2、判断有水,水为溶剂液体溶于液体无水,量多的为溶剂c、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 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盐酸溶质是 HCl,石灰水溶质为 Ca(OH)2,食盐水溶质为 NaCl,当两种物质完全反应后当两种物质完全反应后,新生成的物质是溶质新生成的物质是溶质,而析出的沉淀或产生的气体不是溶质而析出的沉淀或产生的气体不是溶质,溶剂仍是水溶剂仍是水。例如锌溶于稀硫酸后,所得到的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锌。氧化钙溶于水溶质为 Ca(OH)2,三氧化硫溶于水溶质为 H2SO4,胆矾 CuSO45H2O 溶于水溶质为 CuSO4,医用酒精
3、中溶质为 C2H5OH。3、影响溶解能力(溶解性)的因素:溶质、溶剂和温度。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扩散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要吸收热量。水合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要放出热量。溶解吸热:如 NH4NO3溶解溶解放热:如 NaOH 溶解、浓 H2SO4溶解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 NaCl三、悬浊液、乳浊液与乳化作用悬浊液:由固体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特点:固液混合物,且不稳定,易分层。如:黄河水,豆奶,石灰浆,刷墙用的涂料。-第 3 页乳浊液:由小液滴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特点:液液不稳定混合
4、物,易分层。如:色拉油滴入水中经振荡后而形成的水油混合物。用洗涤剂和汽油洗衣服的区别:汽油用汽油洗衣服时,油污能溶解在汽油里,形成溶液油污能溶解在汽油里,形成溶液,随着汽油挥发油污就能被带走。洗涤剂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它能使油污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随水流去。例 1:下列各组中的物质混合后能形成溶液的是()A碘晶体与酒精B硫酸钡与水C煤油与水D氢氧化铁与水例 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B将一定质量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C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5、D将 5g 某物质完全溶解于 95g 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是 5例 3、我们已经知道这样的事实:(1)食盐易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2)硝酸钾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3)蔗糖在热水中溶解的质量比在等质量的冷水中溶解的质量多。请你回答下列问题:(4)以上事实表明,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与_,_,_三个因素有关。(5)请你举出上述三个因素中的一个应用实例(要求与上面所列事实不同)。课题二课题二溶解度溶解度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定义:在一定温度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
6、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继续加入该种溶质,如果该物质的质量减少,那么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如果该物质的质量不变,那么溶液是饱和溶液。水和酒精不可以形成饱和溶液。2、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的转化(改变条件)(一般情况)不饱和溶液降温、恒温蒸发溶剂、加溶质升温、加溶剂饱和溶液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注: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第 4 页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3、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饱和溶液不
7、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例 4、20时,向 50g 碳酸钠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碳酸钠粉末,下列量不会发生变化的是()A溶液质量B溶剂质量C溶质质量D溶质质量分数例 5:今有 t时 A 物质的溶液 100 克,向该溶液中加入 10 克 A 物质后,结果完全溶解,则下列说法中肯定正确的是()At时该溶液中加入 5 克 A 物质后溶液还未达饱和B原溶液是一种稀溶液Ct时,A 物质的溶解度大于 10 克 D原溶液不能通过降温的方法达到饱和二、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
8、在 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条件:一定温度标准:100g 溶剂状态:达到饱和质量:单位:克(2)溶解度的含义:20时 NaCl 的溶液度为 36g含义:在 20时,在 100 克水中最多能溶解 36 克 NaCl。或在 20时,NaCl 在 100 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 克。(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温度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 KNO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 NaCl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 Ca(OH)2固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如图通常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或不溶等粗略的
9、概念来表示。溶解度是衡量物质在溶剂里溶解性大小的尺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溶解度常用符号 S 表示。溶解度的单位用 g/100g 读法。溶解度计算公式:2、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与应用(点、线、面和和交点)(1 1)、点)、点-第 5 页 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每个点表示该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不同的溶解度。即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对应有相应的温度和溶解度。溶解度曲线上的任意一点任意一点表示在该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是多少克。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1)根据已知温度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2)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查出对应的温度;(3)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三化学 第九 单元 溶液 知识点 练习题 18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