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2348-2021 奶牛营养代谢病判定及防控技术规范(内蒙古自治区).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DB15∕T 2348-2021 奶牛营养代谢病判定及防控技术规范(内蒙古自治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5∕T 2348-2021 奶牛营养代谢病判定及防控技术规范(内蒙古自治区).pdf(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ICS 65.020.30 CCS B43 15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15/T 23482021 奶牛营养代谢病判定及防控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etermination and prevention of the nutritional metabolic diseases in dairy cows 2021-09-08 发布 2021-10-08 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5/T 23482021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内
2、蒙古自治区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M/TC19)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丽芳、宋洁、杨健、史培、张三粉。DB15/T 23482021 1 奶牛营养代谢病判定及防控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奶牛营养代谢病判定及防控技术规范的术语和定义、临床症状、检验方法及判定标准、预防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内蒙古地区奶牛养殖场对奶牛常见营养代谢病的判定及防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3、DB15/T 1899 围产后期奶牛原发性亚临床酮病判定 DB15/T 1903 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预警指标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奶牛酮病 ketosis of dairy cows 由于奶牛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引起的一种全身功能失调的疾病。3.2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 subacute ruminal acidosis 动物采食过量的精料或长期饲喂酸度过高的青贮饲料,在瘤胃内产生大量乳酸等有机酸,导致24 h内,瘤胃pH维持在5.25.6之间长达3 h,引发机体代谢性酸中毒的一种疾病。3.3 产后瘫痪 parturient paresis 母畜产后突发的以血
4、钙含量急剧下降、知觉消失、肌肉松弛、四肢麻痹、卧地瘫痪为特征的疾病。4 临床症状 4.1 奶牛酮病 4.1.1 亚临床酮病症状不明显,需要通过测定牛奶或血液中的酮体含量确定。多发生在产后第一个泌乳月,尤其是产后 3 周内,以高产奶牛多发。DB15/T 23482021 2 4.1.2 临床酮病症状明显可见,血液、尿、乳中的酮体含量增高,血糖浓度下降,消化机能紊乱,体重减轻,产奶量急剧下降和食欲不振,机体消瘦,严重时无法站立,出现惊恐、舔食料槽的神经性症状,间有神经症状,呼出气体及排出尿液伴有烂苹果气味。4.2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 4.2.1 奶牛的采食量、产奶量、乳脂率降低,引发腹泻、瘤胃炎和蹄
5、叶炎等一系列疾病。4.2.2 临床呈现消化紊乱、脱水、卧地不起、休克、毒血症等特征。4.3 产后瘫痪 4.3.1 产后瘫痪多在产后 3d 之内发病,发病时间持续 12 h48 h,个别在生产过程中或产前数小时发病。4.3.2 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典型和非典型两种:典型的产后瘫痪发展很快,从开始发病到出现典型症状不超过 12 h,病初通常是体温降低,食欲减退,反刍、瘤胃蠕动及排粪、排尿停止,泌乳量迅速降低,精神沉郁昏睡,后驱摇摆,站立不稳,四肢肌肉震颤;非典型病例主要症状是病牛体温正常,食欲废绝,精神沉郁,但不昏睡,头颈姿势呈 S 状弯曲,站立不稳,行动困难,步态摇摆。5 检验方法及判定标准 5
6、.1 奶牛酮病 奶牛酮病检验方法及判定标准按附录A执行。5.2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 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检验方法及判定标准按附录B执行。5.3 产后瘫痪 奶牛产后瘫痪检验方法及判定标准按附录C执行。6 预防措施 6.1 奶牛酮病 6.1.1 定期监测酮体含量 定期开展奶牛酮病检测,尤其是分娩前15 d和分娩后15 d,对奶牛尿液、乳汁和血液中的酮体含量进行检测,发现奶牛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防止奶牛酮病恶化。6.1.2 合理营养调控 6.1.2.1 干奶期日粮蛋白含量在 8.0%10.0%,粗饲料含量大于 19.0%,碳氮比为 1:1 适宜。6.1.2.2 产前 45 周,逐步增加能量
7、供给,直至产犊和泌乳高峰期。6.1.2.3 随着泌乳量的增加,浓缩饲料应保持合理的精粗比,精料中粗蛋白含量不应超过 18%。DB15/T 23482021 3 6.1.2.4 在达到泌乳高峰时,应定时饲喂精饲料,同时应适当增加奶牛运动,不应轻易改变日粮种类。6.1.2.5 泌乳高峰期后,供给优质干草或青贮饲料。6.1.3 适当添加饲料添加剂 可添加B族维生素,有效降低酮体浓度。通过添加丙二醇,提高血液胰岛素浓度,降低酮病发生率。在酮病高发期,喂服丙酸钠(每头每次120 g,每天2次,连用10 d),也有较好的预防效果。6.1.4 加强饲养管理 6.1.4.1 加强日常清洁和消毒,保证牛舍内的干
8、燥通风和日照。6.1.4.2 适当增强妊娠奶牛运动量,每天保持在平坦的场地上运动 2 h3 h,以防止奶牛产前过度肥胖。6.1.4.3 对患有肾炎、蹄炎、乳房炎、子宫内膜炎等可能引起奶牛继发性酮病的疾病及早进行治疗,并尽可能的预防前胃疾病、真胃变位等疾病的发生,以减少奶牛酮病的发生率。6.2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 6.2.1 添加缓冲剂 日粮干物质中可添加0.75%的缓冲剂,如碳酸盐、碳酸钙等,能有效降低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发病率。6.2.2 调控纤维合理比例 在日粮中添加富含纤维的粗饲料是控制酸中毒的有效方法。6.2.3 控制日粮搭配 6.2.3.1 合理搭配精饲料与粗饲料的比例,防止碳水化合物摄入
9、过多。6.2.3.2 奶牛适宜的精粗比例为泌乳前期精粗比例 50:50,泌乳中后期 35:65,干乳期 15:85。在泌乳早期,加喂精料时应缓慢增加,一般适应期为 7 d10 d。注:精粗比例以干物质计。6.2.4 添加益生菌 奶牛日粮中添加乳酸利用菌、混合酵母等益生菌,能有效提高青贮玉米消化率,并能促进瘤胃中乳酸利用菌的生长,从而稳定瘤胃pH,减少乳酸产量,改善瘤胃内环境,降低瘤胃酸中毒的发生率。6.2.5 加强饲养管理 6.2.5.1 不同阶段奶牛采用分群管理的措施,并根据不同营养需要配制日粮。6.2.5.2 遵守合理的饲养制度,逐渐过渡或变更饲料和饲养管理措施,使瘤胃内微生物区系逐渐适应
10、日粮变化。6.2.5.3 谷类精料颗粒大小应匀称,防止过细,同时严格控制精料饲喂量,防止过食、偷食。6.3 产后瘫痪 6.3.1 妊娠期管理 DB15/T 23482021 4 随时观察奶牛妊娠期的健康情况,妊娠期不同阶段奶牛每天应适当运动,保证其有良好的消化机能和旺盛的食欲,有利于顺利分娩及产后恢复。饲料搭配比例力求平衡,多喂青饲料或优质干草,增强胃肠的蠕动,补充矿物质及维生素等。6.3.2 干奶期管理 产前50 d60 d停止挤奶,确保胎儿与母体的营养需要,使母牛恢复体内营养储备,以备生产后产乳。适当限制精料饲喂量,增加干草等优质粗饲料饲喂量,保证充足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防止牛体过肥。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15T 2348-2021 奶牛营养代谢病判定及防控技术规范内蒙古自治区 DB15 2348 2021 奶牛 营养 代谢 判定 技术规范 内蒙古自治区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