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史学复习资料(6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地史学复习资料(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史学复习资料(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地史学复习资料-第 6 页地史学复习资料重点-1, p. 574. 前寒武纪末 裸露动物群埃迪卡拉动物群(Ediacaran Fauna):震旦纪晚期出现的,由多门类,低等,无骨骼的印痕化石组成的动物群称之为裸露动物群(伊迪卡拉动物群)。包括:海绵类(毛森海绵)、海腮纲(伦吉虫)、环节动物(狄氏虫)、蠕虫类(皱节虫)、水母类(环轮水母)及一些分类位置不明的生物。 重点-2早期生物演化的7大事件7、澄江动物群:Cm1, 筇竹寺阶,5.32亿年,生物大爆发;6、小壳化石:Cm1早期 (梅树村阶,5.42亿年);5、裸露动物群:Z(6.3亿年);4、真核生物:美国贝克泉组,1314亿年;3、真核生
2、物?:加拿大甘弗林组, 19.520亿年; 2、原核生物:丰富:南非特兰斯瓦群:23亿年; 出现:澳大利亚无花果树群,3435亿;1、化学化石:格陵兰,38亿年; 重点-3, p. 64.华北陆核的形成过程: 地层逐渐增厚,分布范围的逐步扩大,构造的叠加使地壳厚度剧增; 壳熔花岗岩的大量出现,不仅使地壳增厚,而且使其分布面积向周边扩张; 变质作用使地壳进一步固结和均一化; 沉积作用可使硅铝陆壳加厚与扩大; 总之,地壳增生是太古宙不同地质事件叠加的结果,华北太古宙的演化是一部硅铝壳(古陆)逐步增厚和扩大的历史。太古代末期,华北地区形成的初具规模硅铝壳(华北地台的雏形),华北陆核。 陆核的概念:太
3、古宙末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相对稳定的,硅铝质刚性块体。 重点-4.华北板块(地台)形成重要阶段Pt2+3末, 蓟县抬升,8亿年,地台形成Pt1末,吕梁运动,18亿年,原地台形成Pt1 原地台形成Ar末,阜平运动,29亿年,陆核形成(Ar末,五台运动,25亿年,陆核形成)Ar 陆核形成重点-5,PZ1主要地史特征教材,p.971 生物界史,寒武纪生命大爆发(Cambrian explosion);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环境分析、地层对比、生态分异、生物分区);植物登陆;奥陶纪末期生物大绝灭(mass extinction)事件。2 沉积史,沉积类型复杂多样,奥陶纪末期冈瓦纳 (Gondwa
4、na)大陆发育冰川。3 构造史,属加里东(Caledonian)构造阶段,陆壳板块扩大和增生(陆相沉积、生物上陆)。重点-6.教材,p.103Cambrian lifeTwo major evolutionary event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Cambrian. Rapid increase in the number and types of Phyla: Brachiopoda, Mollusca, Arthropoda, Echinodermata, Vertebrata, Most major Phyla found today evolved duri
5、ng the Cambrian; Small Shelly Fauna; Chengjiang Fauna; Burgess Shale Fossils.小壳动物群(小壳化石)(Small Shelly Fauna、Fossils)(p.103):震旦纪末期出现,寒武纪初大量繁盛,个体微小(12mm),具外壳的多门类海生无脊椎动物群。包括软体动物门中的软舌螺、单板类和腹足类,腕足类以及分类位置不明的类型。 意义:第一个广布的带壳生物群,寒武纪的起点.重点-7.p.1032 澄江动物群/Chengjiang Fauna澄江动物群: 寒武纪早期(筇竹寺期,530Ma), 继小壳动物群(梅树村期,
6、542Ma)之后出现的第一个多门类混生生物群。主要门类有海绵、腔肠、水母、节肢、鳃叶、叶足、腕足、古虫、脊索动物门和步带类(包括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门)、星虫、毛颚动物及藻类。 至2005年已描述160属, 187多种。最早发现于云南澄江(张文堂, 侯先光, 1985), 寄主地层为下寒武统筇竹寺阶,其沉积环境为正常-风暴浪基面之间.意义:是寒武纪初期生物大爆发的典型代表,是20世纪最令人惊奇的科学发现之一。重点-8,生物相的类型及其特征生物相-Biofacies生物相和生物区系(p.48 + p.104) 生物相(biofacies)是一类或几类生物的组合(生物群)。不同的生物相反映不同的环境
7、。 沉积相:能够反映沉积环境条件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沉积相、岩相、生物相,广义和狭义)。 浮游相(笔名相)、壳相、底栖相(礁相)、混合相。 浮游相, planktonic biofacies :代表较深水、静水、还原条件。笔名相(黑色笔石页岩相)。 生物相-浮游相 生物漂浮、游泳生物为特征 共生岩石类型深水或静水环境的黑色页岩、硅质岩等 分布区台盆、半深海或深水海槽区实例晚奥陶世五峰组的笔石页岩相笔名相(黑色笔石页岩相):笔石多营漂浮生活,分布广。出现在还原条件的较深海、滞流海。化石丰富,保存完整,黑色笔石页岩相。 壳相(底栖相),shelly(benthic) biofacies :在滨海
8、、浅海带,底栖(介壳)生物十分发育,与浅水沉积物一起形成壳相。以碳酸盐为主时称为介壳灰岩相(珊瑚礁灰岩相)。在滨岸带可形成介壳滩。珊瑚、苔藓虫、层孔虫等可形成生物礁或生物滩。 混合相:在浅海区,浮游生物死后下沉,与底栖生物共同保存。 生物相-底栖相(壳相) 正常浅海底栖生物:三叶虫,腕足等; 典型的浅海相灰岩、泥灰岩; 分布于台地区; 实例上扬子浅海早志留世石牛栏组。生物相-礁相, reef biofacies 底栖固着的造礁生物及附礁生物 沉积环境:温暖、清澈的浅海 条带状分布于台地边缘 岩性:礁灰岩重点-9,华北寒武系标准剖面(张夏-唐山剖面的地史特征)教材,p.111三叶虫 Trilo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史学 复习资料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