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C语言程序设计.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单片机C语言程序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片机C语言程序设计.docx(2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计算机概论1高等数学5应用数学(线性代数部分)10C语言程序设计13模拟电子技术基础26离散数学31汇编语言程序设计34数字逻辑39计算机组成原理43数据结构46数据库系统原理49数据库系统原理实验54面向对象程序设计56概率论与数理统计61软件工程65计算方法71操作系统74专址英寤80计算机通信与网络82微机接口技术86运筹学89编译方法93教育实习98计算机系统结构(非师范)102微机系统与维修107单片机原理及应用112硬件综合课程设计116计算机网络安全119动态网页设计122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设计125现代网络管理技术127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130软件综合课程设计134计算机图形学
2、141Web数据库技术144人工智能及其应用149Java 语言151C语言程序设计159数据结构172计算机网络175计算机概论实验181软件工程183软件工程实验187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验189数学思想方法191数据库系统194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203学科教学论2051.学科基础课计算机概论教学大纲修订单位:数学与信息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教研室执笔人:林璇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计算机概论2、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Science3、课程类别:必修4、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专业5、总学时:64学时(其中理论48学时,上机16学时)6
3、、总学分:4学分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本课程是为大学一年级新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是计算机硬件、软件知识的入门与向导,使学生从宏观上初步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结构与软件系统的结构及组成方法,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三、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1、第一章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研究范畴(4学时)教学内容:1、计算作为一门学科2、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领域3、计算机科学教育的课程体系4、计算学科的三个过程重点: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领域2、第二章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6学时)教学内容:1、计算机的运算基础2、逻辑电路基础3、逻辑代数基础重点:计算机的运算基础难点:数制的转换3、第三
4、章计算机硬件系统(4学时)教学内容:1、计算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2、微型计算机的组成3、输入输出系统4、计算机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和评测标准重点:计算机系统的五个主要组成部分难点:冯诺依曼结构4、第四章计算机软件系统(6学时)教学内容:1、操作系统概述2、几种常见的桌面操作系统3、计算机应用软件重点:Windows操作系统的操作难点:操作系统的功能5、第五章计算机软件开发(4学时)教学内容:1、程序设计基本概念2、C语言3、算法与数据结构4、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概念5、软件工程方法重点:1、程序设计语言2、算法描述3、软件工程过程难点:流程图6、第六章数据库系统与信息系统(4学时)教学内
5、容:1、数据库系统和数据模型2、数据库应用实例3、信息系统重点:数据库的体系结构7、第七章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8学时)教学内容:1、计算机网络概述2、数据通信基础3 Internet 概述4、WWW和浏览器5、网页制作和个人网站的创建重点:计算机网络难点:网络的分层结构8、第八章多媒体技术及应用(4学时)教学内容:1、多媒体的基本概念2、多媒体技术3、虚拟现实技术4、用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电子演示文稿重点:多媒体的概念9、第九章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6学时)教学内容:1、计算机信息安全综述2、计算机病毒3、网络安全4、加密技术5、防火墙和虚拟专用网6、审计与监控技术重点:1、计算机信
6、息安全2、网络安全难点:加密技术10、第十章职业道德与择业(2学时)教学内容:1、信息产业的道德准则和法律法规2、计算机犯罪3、专业岗位与择业4、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重点:职业道德四、实验教学内容与要求(详见实验课大纲)实验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微机的简单维护方法,掌握微机操作系统的各项基本操作;了解各类数据信息的处理方法,掌握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了解网络提供的各项服务,掌握相关基本操作;通过实验课,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风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五、考核方式理论考试(笔试)和上机考试相结合。六、成绩评定总评=理论考试(60%)+上机考试(30%)+平时成绩(10%)七、
7、本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如: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开展问题教学,积极组织学生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行阅读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上机实验和课程设计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等。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意识。八、教材与参考书教材:骆耀祖.计算机导论.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参考书:1董荣胜,古天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2赵致琢.计算机科学导论(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高等数学教学大纲修订单位:数学与信息技术学院高数与初数
8、教研室执笔人:林映木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中文名称:高等数学2 .课程英文名称:Higher Mathematics3 .课程类别:必修4 .适用专业:计算机专业(师范、非师、软件工程)5 .总学时:168学时6 .总学分:9学分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高等数学是计算机专业一门重要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高等数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推理论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三、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第一章函数与极限(20学时)(软件工程为18)(-)目的要求:掌握函数极限及其连续的定义、性质,重点掌握两个重要极
9、限、无穷小及其性质,求极限的运算。()主要内容:1 .映射与函数2 .数列的极限3 .函数的极限4 .无穷小与无穷大5 .极限运算法则6 .极限存在准则7 .无穷小的比较8 .函数的连续性与间断点9 .连续函数的运算与初等函数的连续性10 .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第二章导数与微分(14学时)(软件工程为12)(一)目的要求:理解导数与微分的概念,掌握导数基本公式和求导法则,重点是掌握求复合函数、隐函数的导数,难点是求相关变化率,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二)主要内容:1 .导数概念2 .函数的求导法则3 .高阶导数4 .隐函数及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导数.相关变化率.5 .函数的微分第三章微
10、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14学时)(软件工程为12)(-)目的要求:理解几个微分中值定理,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性态。重点是用洛必达法则求极限及求函数的极值和最值。难点是泰勒公式。(二)主要内容:1 .微分中值定理2 .洛必达法则3 .泰勒公式4 .函数的单调性与曲线的凹凸性5 .函数的极值与最大值最小值6 .函数图形的描绘7 .曲率8 .方程的近似解第四章不定积分(14学时)(软件工程为12)(一)目的要求:理解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性质。熟悉不定积分基本公式,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求函数的不定积分。难点是对有理函数的积分。(二)主要内容:1 .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2 .换元积分法3 .分部积
11、分法4 .有理函数的积分5 .积分表的使用第五章定积分(8学时)(一)目的要求:理解定积分的概念、性质,掌握积分基本公式,重点是掌握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计算定积分,难点是反常积分的计算及牢敛法,函数。(二)主要内容:1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2 .微积分的基本公式3 .定积分的换元法和分部积分法4 .反常积分5 .反常积分的牢敛法,函数第六章定积分的应用(8学时)(一)目的要求:能应用定积分计算平面图形面积,立体体积,平面曲线的弧长,变力作功,水压力,引力等。(二)主要内容:1 .定积分的元素法2 .定积分在几何上的应用3 .定积分在物理上的应用第七章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18学时)(软件工
12、程为14)(-)目的要求:掌握向量概念及运算,计算向量的数量积,向量积,混合积,重点掌握空间平面及直线方程。难点是空间曲面。(二)主要内容:1 .向量及其线性运算2 .数量积、向量积、混合积3 .曲面及其方程4 .空间曲线及其方程5 .平面及其方程6 .空间直线及其方程第八章多元函数微分法及其应用(16学时)(-)目的要求:理解多元函数的基本概念及微分法,重点掌握偏导数和全微分,求多元函数的极值和最值,难点是二元函数的泰勒公式。(二)主要内容:1 .多元函数的基本概念2 .偏导数3 .全微分4 .多元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5 .隐函数的求导公式6 .多元函数微分学的几何应用7 .方向导数与梯度8
13、.多元函数的极值及其求法9 .二元函数的泰勒公式第九章重积分(16学时)(软件工程为14)(一)目的要求:理解二重积分、三重积分的定义性质及计算方法,重点掌握二重积分、三重积分的各种坐标计算方法,难点是球面坐标及重积分的应用。(二)主要内容:1.二重积分的概念与性质2 .二重积分的计算法3 .三重积分4 .重积分的应用第十一章无穷级数(18学时)(软件工程为16)(一)目的要求:掌握无穷级数的基本概念以及性质,重点掌握级数的牢敛法,求基级数的收敛半径及其和函数,难点是把函数展成幕级数。(二)主要内容:1.常数项级数的概念和性质2 .常数项级数的牢敛法3 .幕级数4 .函数展开成暴级数5 .函数
14、的事级数展开式的应用6 .函数项级数的一致收敛性以及性质第十二章微分方程(22学时)(一)目的要求:掌握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重点求解各类微分方程,难点是二阶常导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求特解。(二)主要内容:1.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2 .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3 .齐次方程4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5 .全微分方程6 .可降阶的高阶微分方程7 .高阶线性微分方程8 .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9 .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四、考核方式笔试(分一、二学期考试)五、成绩评分满分100分六、本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1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思考2 .在习题课中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15、方法和能力,是否可一题多解的创新方法,还可以结合多种形式的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3 .布置练习和作业,强调学生如何运用新学知识综合解决多类问题七、教材与参考书1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主编高等数学上、下册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2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主编高等数学习题全解指南高等教育出版2003年7月3侯云畅主编高等数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10月应用数学(线性代数部分)教学大纲修订单位:数学与信息技术学院高数与初数教研室执笔人:李承耕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线性代数2 .课程英文名称:linear algebra3 .课程类别:必修4 .使用专业:计算机
16、科学与技术(师范、非师范)5 .总学时:54学时6 .总学分:3学分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线性代数是计算机专业的重要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为后续学习过程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计算能力和科学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三、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第七章几阶行列式(10学时)教学基本要求:了解与掌握几阶行列式的定义,性质,按行列展开,克莱姆规则。教学重点和难点:1 .按行列展开的运算方法,和克莱姆法则的理解与应用。2 .二阶与三阶行列式3 .全排列及其逆序数4 . n阶行列式的定义5 .对换6 .行列式的性质7 .行列式按行列
17、展开8.克莱姆法则第八章矩阵及其运算(6学时)教学基本要求:通过讲述使学生了解掌握矩阵的定义,几种特殊矩阵,矩阵的运算,方阵的行列式,逆阵的定义,性质及求法,矩阵分块法及其运算。教学重点和难点:逆阵的性质及其求法,矩阵分块及其运算。第五节矩阵第六节矩阵的运算第七节逆矩阵第八节矩阵分块法第九章矩阵的初等变换与线性方程组(14学时)教学基本要求:通过讲述使学生掌握矩阵的秩,矩阵的初等变换,利用初等变换求矩阵的秩,利用初等行列变换求逆矩阵。教学重点和难点:利用初等变换求矩阵的秩及其逆矩阵。第五节矩阵的初等变换第六节矩阵的秩第七节线性方程组的解第八节初等矩阵第十章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6学时)教学基本要
18、求: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齐次方程组有解的充要条件,解的性质,基础解系及求眼法,解的结构及通解,非齐次线性方程有解的充要条件,解的性质,解的结构及同解。教学重点和难点:线性相关问题的证明,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第六节n维向量第七节向量组的线性相关第八节向量组的秩第九节向量空间第十节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第十一章相似矩阵及二次型(12学时)教学基本要求: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向量的内积,方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定义及求法。相似矩阵的定义,二次型的定义,及正交性的判定。教学重点和难点: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求法,惯性定理及正交性的判定。第八节向量的内积第九节方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第十节相似矩阵第十一节对称矩阵的相似
19、矩阵第十二节二次型及其标准型第十三节用配方法化二次型为标准型第十四节正定二次型第十二章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6学时)教学基本要求: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线性空间的定义及性质,基变换与坐标变换的变换公式及过渡矩阵。线性变换的定义,性质,线性变换的秩。教学重点和难点: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第六节线性空间的定义及性质第七节维数,基与坐标第八节基变换与坐标变换第九节线性变换第十节线性变换的矩阵表达式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1 .平时考核:任课教师安排一次作业和一次读书报告;平时考核计入期末总成绩,占30%。2 .期末考试:闭卷,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五、本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1 .本课程是一门基础
20、课,课后应做适当练习,以加深,巩固对课程基本内容的掌握,同时在思维上受到严格的,系统的训练,使学生初步形成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应用能力。为学生从事创造性的工作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六、教材与参考书教材: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编线性代数,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参考书:北京大学力学系编高等代数,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修订单位:数学与信息技术学院软件I教研室执笔人:陈建孝一、课程基本信息2 .课程名称(中文):c语言程序设计3 .课程名称(英文):C Programming Language4 .课程类别:必修5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
21、业(非师类)6 .总学时:72学时(其中理论54学时,实验18学时)7 .总学分:4分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C语言程序设计是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是数据结构、C+、操作系统等课程的前导课程。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的语法规则及相关的基本概念,结合上机实践使学生学会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为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编程的能力打好基础。三、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第一章C语言概述1 .教学内容:1.1 C语言出现的历史背景1.2 C语言的特点1.3 简单的C程序介绍1.4 C程序的上级步骤2 .教学目的及要求:0.5学时0.5学时0.5学时0.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单片机 语言程序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