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春新冀人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docx





《2022年春新冀人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春新冀人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docx(1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题水到哪里去了教学设计共一2课时执教人授课时间教学 目标1、能结合日常生活,对蒸发现象提出想研究的问题。2、能从实验结果中分析出液态的水经蒸发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并带走定的 热量。3、能通过试验探究常温下水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学重点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研究方法和过程。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蒸发。教具使用PPT学情分析第一1_课时二次备课教学过程:、导入展示图片同学们,看,用水洗过的衣服,晾晒之后就会变干;雨后水泥 路面上的积水,天晴后很快便消失了。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衣服和路面上的水到哪里去了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要求:每个人都要参与。小组成员派代表汇报。其他小组成员提出疑问,本
2、小组成员解答。其他小组进行适当补充。接下来,我们用实验证明水到哪里去了!二、探究活动:观察水到哪里去了1、路面上的雨水都渗透到路面下了吗?2、衣服上的水飞到空气中了吗?A:不是让我们通过实验来寻找问题的答案。用湿布在干净的黑板或桌面上写个字,观察一下发生了什么 变化吧!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用水写的字会(消失)。消失了以后变成了什么了呢?小组讨论。汇报本小组结论。结论:水消失了以后变成了水蒸气,而不是渗透到地下。思考:水消失不见了这种变化是在什么温度下发生的?通过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小组讨论。展示结论。小结: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 发。这也解释了衣服和路面的水到
3、哪里去了。你还能用什么方法证明水会变成水蒸气呢?A:在教室里拖地,过一会儿会发现,地变干了。B:在阳光下,到盆水,过一会儿会发现地面变干了。C:写毛笔字,没会儿,就变干了。非常棒,以上现象都可以说明水变成了水蒸气,蒸发在空气中 了。当堂训练在()情况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当堂 检测蒸发是任何时候都会发生的种物理现象。()板书设计水到哪里去了水消失水水蒸气课后反思课题水到哪里去了教学设计共一2课时执教人授课时间教学 目标1、能结合日常生活,对蒸发现象提出想研究的问题。2、能从实验结果中分析出液态的水经蒸发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并带走定的 热量。3、能通过试验探究常温下水蒸
4、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学重点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研究方法和过程。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蒸发。教具使用PPT学情分析第一2课时二次备课教学过程:、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水消失之后变成了水蒸气,在上课之前, 我们来回顾下吧!1、水消失变成水蒸气这种现象叫什么呢?生:蒸发2、水在任何情况下都会蒸发吗?生:不是。水在常温下,会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就 是平常说的蒸发。非常棒!那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探索蒸发现象吧!二、探究活动二: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实验说明:1、用手指蘸少量温水,抹在额头或手背上,仔细体会有什么 感觉。2、把温度计的液泡在水中蘸一下,然后放置在空气中,猜 猜,温度计的示数
5、会发生什么变化。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下吧!实验注意:(1)杯中的水要放置在室内1个小时以上。(2)要测量烧杯中的水的初始温度,方便观察水温的变化。请同学们按照以上要求,已小组为单位,完成以下实验,并将 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记录完毕,讨论:温度计的示数是怎样变化的?这说明了什么?小组汇报。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提问。发现:1、用手指蘸少量温水,抹在额头或手背上,仔细体会,感觉 额头、手背感觉凉。2、把温度计的液泡在水中蘸一下,然后放置在空气中,看到 温度计示数降低。首先,我们已经知道了在额头或手背、温度计上蘸水,最终水 都会消失,这种现象叫:蒸发。由于温度计示数降低,也证明了:水在蒸发过程中,要
6、吸收周围的热,因此额头、手背、温度计 的温度都会降低,提供热量给水,使水蒸发。相相,1、为什么撒些水,会感觉凉快些?2、炎热的夏天,为什么在树林中会感觉到凉快呢?讲解:1、在地面上撒些水,过一会水蒸发,在蒸发的过程中,水 吸收周围的热,使周围温度降低。2、树林要通过蒸腾作用,将太阳能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出来。水蒸气散发时会带走周围环境的大部分热量,从而降低空气温度。三、应用与拓展水蒸发的快慢与什么有关?请同学们设计个实验,探究下水蒸发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下面这是第一小组制作的实验计划,同学们参考一下,根据你 的猜想完成实验吧!第一小组的研究计划问题: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的高低有关吗?假设:温度越高
7、,蒸发越快;温度越低,蒸发越慢。材料:玻璃片2块,滴管1支等。步骤:1、在凉快玻璃片上,分别地上1滴水。2、把1号玻璃片放置在教室窗台没有阳光照射的地方(温度 较低);把2号玻璃片放置在教室窗台有阳光照射的地方(温度较 高)。3、记录玻璃片上的水的蒸发情况。时间30分钟60分钟90分钟120分钟!号玻璃片2号玻璃片结论:()还想研究的问题:()这是第一小组的研究计划,你们组也可以根据其他假设,设计实验 并进行验证。最后,请同学们交流一下:通过我们小组得出的结论是什么?我们全班得出的共同结论是 什么?当堂训练|水蒸发的过程中,要吸收周围的()水撒到地面上,过一会消失了,这是因为(检测A、水蒸发B
8、、水结冰板书设计水到哪里去了示数降低吸热蒸发课后反思课题小水珠从哪里来教学设计共一2课时执教人授课时间教学 目标1、知道水珠的形成与水蒸气和温度有关。2、思考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并尝试做出自己的解释。3、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判断玻璃片上小水珠的来源。教学重点通过实验和分析,探究玻璃片上小水珠的形成与温度的关系。教学难点根据获得的新证据,对小水珠的成因做出更合理的解释。教具使用PPT学情分析第一1课时二次备课教学过程:、导入夏天清晨的早上,我们会在花朵上面看到什么呢?一水珠埃?这是下雨了吗?为什么会有小水珠呢?不是下雨了!奥,那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呢?首先,我们先来看一幅图片。展示图片。往保温
9、杯里倒入热水,把盖拧好好,过一会儿拧开杯盖,会发 现杯盖上有许多小水珠,这是怎么回事呢?同学们,思考一下:杯盖上的水珠是怎样生成的?A:我认为可能是从杯子里的水转移到杯盖上的。B:我认为是从空气中生成的。小组讨论。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小组成员补充、提问。接下来我们就来探究下吧!二、探究活动:水珠从哪里来提问:没有盛水的杯盖上有水珠吗?盛有冷水的杯盖上有水珠吗?A:盛有水的杯盖和盛有冷水的杯盖上都有水珠。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小水珠的形成与()有关呢?A:我认为,可能是“雾”气变成的。B:可能是水溅到杯盖上了。C:是不是和杯盖的温度有一定关系呢?请同学们对此做出合理的假设。假设:水蒸气在什么条件下会
10、变成小水珠呢?小组讨论。小组汇报。其他小组成员提问、补充。小结: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当堂训练盛有水的杯盖上()小水珠,盛有冷水的杯盖上()小水珠。A、有;有B、有;没有C、没有;没有当堂 检测小水珠是从()来的A、水盆里B、空气中板书设计小水珠从哪里来杯盖空气课后反思课题小水珠从哪里来教学设计共一2课时执教人授课时间教学 目标4、知道水珠的形成与水蒸气和温度有关。5、思考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并尝试做出自己的解释。6、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判断玻璃片上小水珠的来源。教学重点通过实验和分析,探究玻璃片上小水珠的形成与温度的关系。教学难点根据获得的新证据,对小水珠的成因做出更合理的解释。
11、教具使用PPT学情分析第一2课时二次备课教学过程:、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杯盖中的小水珠是从空气中来的。你们还记得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吗?我们来回顾一下:杯盖上的水珠从哪里来的?-空气中二、探究我们继续来探究小水珠从哪里来!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实验,并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实验 结论。实验操作:材料:烧杯2只、玻璃片2块、酒精灯、试管夹、热水等。实验方法:1、向两只相同的烧杯内,倒入同样多的、温度相同的热水。2、用酒精灯给其中一块玻璃片加热。3、把加热过的玻璃片和常温下的玻璃片同时改在两只烧杯上。4、观察两块玻璃片发生了什么现象,并记录下来。实验注意:加热玻璃片时,要注意均匀加热,放置玻璃片
12、碎裂。思考:两个实验中的条件有什么不同?根据这些实验条件和现象,我 们能得出什么结论?看一看你的假设和实验结论样吗?请你解释下杯盖上的水 是从哪里来的?小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已知的知识解释下现象吧!1、冰可乐的易拉罐外壁的小水珠2、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小水珠解释:易拉罐外壁和玻璃的温度都比较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 冷,凝结成了小水珠,附在易拉罐和玻璃外壁。三、应用与拓展设计防雾眼镜冬天,从室外走进室内,眼镜片会变模糊,使我们看不清东 西,请同学们用所学知识解释这种现象吧!A:我知道,因为眼镜片温度较低,室内温度较高,室内的空 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低温度的眼镜片
13、,凝结成小水珠,附在眼镜片 上。我们通常把这种现象叫做“镜片起雾”,这会给我们带来很多 不便。你能根据起雾的原因,设计款防雾眼镜吗?把你的设计方案记录下来,比比,谁的设计更科学、更新 颖。当堂训练水蒸气()变成小水珠A、遇热B、遇冷当堂 检测水蒸气变成小水珠的现象称为:()A、凝结B、凝固板书设计小水珠从哪里来水蒸气小水珠(遇冷)凝结课后反思课题水的状态变化与什么有关教学设计共一2课时执教人授课时间教学 目标1、知道水有三种状态2、知道水的三态分别是水蒸气、水、冰3、与同学合作完成化冰实验并得出结论教学重点通过实验知道水的三态变化与什么有关教学难点能根据得出的结论解释水的状态变化与什么有关并且
14、举出三态变化的实例教具使用PPT学情分析第一1课时二次备课教学过程:、导入展示图片看!在我国北方地区,能欣赏到夏观流水、冬览冰瀑”的自 然景观。这是在不同的季节里,水呈现出的不同状态。想一想,水 在不同状态之间是怎样变化的?这些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前两课,我们学习了常温下水变成了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凝结 成小水珠,同学们,你们知道水在自然界中存在有几种状态吗?分 别都是什么吗?A:我知道,就是液体的水。B:不是,还有空气中存在的水蒸气。他们都说对了一部分,接下来,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讨论 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水有哪些存在的状态吧!小组讨论。小组成员作为代表汇报本小组结论。其他小组成员进行
15、补充、提问。小结:自然界中,水的状态有三种,分别是水蒸气、水、冰。二、探究活动:化冰实验接下来,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化冰实验,下节课,我们根据已知 知识,动手操作吧!提问:冰在什么情况下会变成水?水在什么情况下会变成水蒸气?影 响水的状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让我们通过实验来寻找问题的答案吧!了解实验操作:材料:冰、烧杯、酒精灯、温度计、铁架台、陶土网、托盘天 平等。实验方法:1、将一定质量的冰放在烧杯内,测出冰块的初始温度和质 量,并记录下来。2、用酒精灯加热烧杯,每两分钟观测次,记录冰化成水及 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3、水沸腾后继续加热两分钟,观察水又会有哪些变化?停止 加热后,测量水的质量。4
16、、小组内要分工合作,记录实验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 曲线图。注意:在实验过程中,使用酒精灯,要注意安全!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这个实验:1、第一步测量冰块的初始温度和质量,是为了方便观察接下 来冰块的温度和质量与最初的比较,前后的变化。2、观察冰化成水和水沸腾的温度。3、继续加热两分钟,观察水是温度和质量,与加热前的变化。下节课,我们继续探究化冰实验!当堂训练水的三态变化分别是()、()、()三种。当堂检测水()是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时凝结成水。板书设计水的状态变化与什么有关冰、水、水蒸气水-水蒸气课后反思课题水的状态变化与什么有关教学设计共一2课时执教人授课时间教学 目标4、知道水有三种状态5
17、、知道水的三态分别是水蒸气、水、冰6、与同学合作完成化冰实验并得出结论教学重点通过实验知道水的三态变化与什么有关教学难点能根据得出的结论解释水的状态变化与什么有关并且举出三态变化的实例教具使用PPT学情分析第一2课时二次备课教学过程:、导入上节课我们学到了水的三态变化,以及简单认识了化冰实验, 这节课上课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吧!1、水的三态分别是:冰、水、水蒸气2、水什么条件下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在什么条件下变成水?水常温下可以蒸发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二、探究我们继续探究化冰实验!在这个实验中用到了酒精灯,我们来回顾一下酒精灯是如何使 用的吧!1、酒精灯的灯芯要平整,如果已经烧焦或不平
18、整,要用剪刀 修整。2、酒精灯内的酒精容量要大于总体积的%不得超过%3、不能在酒精灯点燃以后再往酒精灯里加酒精。4、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个酒精灯。5、点燃火柴时,火柴要向内侧划6、点燃酒精灯时,火柴持平点燃酒精灯。7、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灯帽去盖,并且要盖两次。 接下来,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起完成化冰实验的操作吧!根据实验观察现象,并根据现象得出结论。讨论:从化冰实温唐验的曲线图!水蒸气中,我们发现1001c水/冰化成水和水变成水蒸气的 火冰和水过程中,虽然时间酒精灯在不停加热,但是冰水和水的温度却没有变化,这说明了什 么?通过实验发现:温度时影响水结冰和沸腾的主要原因
19、。冰在0C开始化成水,全部化成水后,温度开始上升,到 100C是,开始逐渐蒸发变成水蒸气。三、应用与拓展搜集水的三态变化应用的实例人们利用水的三态变化可以做很多事情。例如,利用水结冰保 存食物等。让我们搜集更多的实例,并与同学交流。当堂训练冰在()C下会开始变成水,水()开始结冰当堂检测1、水在100C会蒸发变成水蒸气。()2、水的三态变化与温度有关。()板书设计水的状态变化与什么有关冰、水、水蒸气温度0100课后反思课题露和霜教学设计共一2课时执教人授课时间教学 目标1、认识露和霜及其形成的原因。2、能树立标准化的科学观测意识,能推测出自然界中露和霜的形成。3、能通过模拟实验,制造“露”和“
20、霜”。教学重点认识到人类与环境会相互影响。教学难点利用气温的变化规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科学服务于生活。教具使用PPT学情分析第一1课时二次备课教学过程:、导入展示图片在秋季的早晨,我们经常会看到植物的叶子上有一些小水珠, 人们称它为露。等天气再寒冷些,我们就会在地面上、瓦砾间看到些白白 的小冰晶,人们称它为霜。同学们,你们猜测下露和霜是怎样形成的呢?A:我认为秋天的时候看到露是下小雨了。B:我认为深秋或冬天有霜是因为下小雪了。C:我认为是因为温度降度,空气中的水变成的。我们来探究一下吧!二、探究活动:探究露的形成假设:对于露的形成原因,我认为.请同学们猜想一下:A:我认为露是天上掉下来的或是
21、从叶子里渗出来的?B:会不会和水蒸气凝结有关呢?C:露出现的时候天气就比较冷,空气也比较潮湿。请同学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你的假设吧!实验方法:往外壁干燥的烧杯里加入冰块和水,用温度计分别测出空气的 温度和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观察烧杯外壁出现的现象,并记录下 来。请同学们观察实验现象,依据观察到的现象,推测结论。小组成员汇报。其他小组成员提问、补充。观察到:烧杯外壁有小水珠。思考:空气、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有什么不同?分析实验现象出现的原 因。周围的空气不断降低,降低到0C时,水开始逐渐结冰,形成 冰水混合物。根据实验结果推向自然界中的露是怎样形成的?小结:夜间气温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近地面的物体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春新冀人版五 年级 下册 科学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