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课件2_东南大学.docx





《《高层建筑》课件2_东南大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层建筑》课件2_东南大学.docx(5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6 .无地震组合梁中箍筋的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1)梁中箍筋的最大间距宜符合表631的规定,当0.7时,箍筋的配筋率 (0屮=)尚不应小于0.24/、,箍筋不同直径、肢数和间距的百分率值见表6-33;瓦无地震组合梁箍筋的最大间距(mm)表6-31 0.7裁4 O.lf,bho150 h 300mm150200300 h 500机加200300500 h 800mm300400(2)当梁中配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应作成封闭式,箍筋的间距在绑扎 骨架中不应大于15d,在焊接骨架中不应大于20d(d为纵向受压钢筋的最小直径),同时在任 何情况下均不应大于400mm;当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
2、3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当 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5根且直径大于18mm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d;当梁的宽度 不大于400mm,且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不多于4根时,可不设置复合箍筋;(3)在受压搭接长度范围内应配置箍筋,箍筋直径不宜小于搭接钢筋直径的0.25倍; 箍筋间距:当为受拉时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100mm;当为受压 时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当受压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 应搭接接头两端面外100mm范围内各设置两根箍筋。7 .有地震组合框架梁中箍筋的构造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梁端箍筋的加密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箍筋最小直径,应
3、按6-34的规定取用;当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应增大2mm;梁端箍筋加密区的构造要求表6-34抗震等级箍筋加密区长度箍筋最大间距箍筋最小直径级2h或500mm两者 中的最大值纵向钢筋直径的6倍,梁高的1/4 或100mm三者中的最小值010二级1.5h 或 500mm 两 者中的最大值纵向钢筋直径的8倍,梁高的1/4 或100mm三者中的最小值08三级纵向钢筋直径的8倍,梁高的1/4 或150mm三者中的最小值08四级纵向钢筋直径的8倍,梁高的1/4 或150mm三者中的最小值06(2)第个箍筋应设置在距构件节点边缘不大于50mm处;(3)梁箍筋加密区长度内的箍筋
4、肢距;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00mm及20倍箍筋直 径的较大值;二、三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50mm及20倍箍筋直径较大值,四级 抗震等级不宜大于300mm;(4)沿梁全长箍筋的配筋率。,应符合下列规定:级抗震等级2,2 0.30/4V(6-71)二级抗震等级 2 0.28/(6-72)三、四抗震等级N 0.26 (6-73)(5)正加密区的箍筋最大间距不宜大于加密区箍筋间距的2倍,且不大于表6-31规定;(6)梁的箍筋应有135弯钩,弯钩端部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d,灰箍筋直径。第八节柱截面设计及构造1 .框架柱和框支柱的正截面承载、斜截面承载可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 范GB50010-2
5、002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2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各种结构类型的框架柱的轴压比 =/工,不宜大于表&35 规定的限值:柱的轴压比限值表6-35结构类型抗震等级一二二框架结构0.700.800.90框架-剪墙结构 框架-核心筒结构 筒中筒结构0.750.850.95部分框支剪墙结构0.600.70一注:1.轴压比指柱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压设计值玉柱全截面面枳和混凝土轴心受压强度 设计值乘积的比值;2 .表内限值适用于混凝土强度等级不高于C60的各类结构柱。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65-C70时,轴压比限值应比表中数值降低0.05: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75-C80时, 轴压比限值应比表中数值降低0.
6、10;3 .剪跨比小于2但不小于1.5的各类结构柱轴压比限值应比表中数值降低0.05:剪跨比 小于1.5的柱轴压比可参照框支柱的数值,并加强约束构造。4 .位于IV类场地.的高层建筑,当其基本自振周期大于场地特征周期时,其轴压比限值 宜适当减小;5 .当沿柱全高采用井字复合箍,箍筋间距不大于100mm、肢距不大于200mm、直径不 小于12mm时,柱轴压比限值可增加0.10;当沿柱全高采用复合螺旋箍,箍筋螺距不 大于100mm、肢距不大于200mm、直径不小于12mm且含箍特征值不小于表638中复合箍的含箍特征值时,柱轴压比限值可增加0.10;当沿柱全高采用全连续的复合螺 旋箍,且螺距不大于8
7、0mm、肢距不大于200mm、直径不小于10mm且含箍特征值不 小于表6-38中复合箍的含箍特征值时,柱轴压比限值可增加0.10。以上三种配箍类别 的含箍特征值应按增大的轴压比由表6-38求出;6 .当柱纵向钢筋的配筋量比计算或构造所需之面枳另外再增加不小于柱面积0.8%, li 此种钢筋配置于柱截面的内部并与箍筋绑扎时,柱轴压比限值可再增加0.05,7 .柱轴压比限值不应大于1.05。3.无地震组合和有地震组合而抗震等级为四级的框架柱,柱端弯矩值取竖向荷载、风荷载 或水平地震作用下组合所得的最不利设计值。4,抗震设计时,、二、三级框架的梁、柱节点处,除顶层和柱轴压比小于0.15者外, 柱端考
8、虑地震作用的组合弯矩值应按下列规定予以调整:级抗震等级(6-74)(6-75)(6-76)(6-77)工此=1.吃外二级抗震等级Zl=i.2Zm,三级抗震等级9度设防烈度和一级抗震等级的框架结构尚应符合2”,=1.2E知.式中节点上、下柱端截面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组合弯矩设计值之和。上、下柱端的弯矩,可按弹性分析的弯矩比例进行分配;X, 节点左、右梁端面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组合弯矩设计值之和。节点左、 右梁端均这负弯矩时绝对值较小一端的弯矩应取零;一节点左、右梁端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实配的正截面抗震受弯承载所 对应的弯距值之和,可根据实际配筋面积和材料强度标准确定。当反弯点不在柱高范围内时,柱端弯矩
9、设计值可直接乘以强柱系数,级取1.4,二级 取!.2,三级取1.1.核心筒与外框筒或外框架之间的梁外端负弯矩设计值,应小于与该端相连的柱在考 虑强柱系数后,上、下柱端弯矩设计值之和。5 .抗震设计时,、二、三级框架结构主底层截面弯矩设计值,应分别采用考虑地震作 用组合的弯矩值与增大系数1.5、1.25的乘积。6 .抗震设计时,框架角柱应按双向偏心受力构件进行正截面承载设计。、二、三 级框架角柱经按以第4、5条调整后的弯矩、剪设计值宜乘以不小于1.1的增大系数。7 .抗震设计时,框架柱端部截面组合的剪设计值,、二、三级应按下列公式调整; 四级时可直接取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剪计算值。级抗震等级,=1
10、4(M +M2(6.78)二级抗震等级=1.2 竺3(&79)兄三级抗震等级 1.9; +此)68。)9度设防烈度和一级抗震等级的框架结构结构尚应符合V =1.2(皿+M.)(6-81)式中H n柱的净髙;M;、一分别为柱上、下端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 应符合以上第4、5条的要求;M皿、“2一分别为柱上下端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实配的正截面抗震受弯 承载所对应的弯矩值,可根据实配受压钢筋面积,材料强度标准值和轴向压力等确 定;8.框架柱截面的组合最大剪设计值应符合下列条件: 无地震作用组合时:V 0.25舟/(6-82)有地震作用组合时:剪跨比大于24丄0.2E%(6-83)rR
11、E剪跨比不大于2V 丄0.15或/防(6-84)rRE式中 V一剪设计值;b一矩形截面的宽度,T形截面、形截面的腹板宽度;%截面有效高度后一混凝上强度的折减系数;框架柱的剪跨比可按下式计算:A = MC /(ych0)(6-85)式中V梁、柱验算截面的剪设计值;框架柱的剪跨比。反弯点位于柱高中部的框架柱,可取柱净髙与计算 方向2倍柱截面有效高度之比值;M一柱端截面未经以上第4、5、6条调整的组合弯矩计算值,可取柱 上、下端的较大值;。一柱端截面与组合弯矩计算值对应的组合剪计算值;9. 柱的纵向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非抗震设计不应大于6%,抗震设计不应大于5%;
12、(2)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表6-36的规定值,且柱每侧纵向钢筋配 筋率不应小于0.2%。10. 柱的纵向钢筋配置,尚应满足下列要求:(1)抗震设计时宜采用对称配筋;(2)抗震设计时,截面尺寸大于400mm的柱,其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非抗震设计时,柱纵向钢筋间距不应大于350mm;柱纵向钢筋净距均不应小 于 50mm;(3) 一-级且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其单侧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1.2%, 且应沿柱全长采用复合箍筋;(4)边柱、角柱及剪墙柱考虑地震作用组合产生小偏心受拉时,柱内纵筋总截 面面积宜比计算值增加25%。11. 柱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法,应遵守下列规定:(
13、1)框架柱:、二级抗震等级及三级抗震等级的底层,宜采用机械接头,三级 抗震等级的其他部位和四级抗震等级,可采用搭接或焊接接头:(2)框支柱:宜采用机械接头;(3)当采用焊接接头时,应检査钢筋的可焊性:(4)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受力钢筋接头面积率不宜超过50%(5)当接头位置无法避开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区时,应采用机械连接接头,且钢 筋接头面枳率不应超过50%;(6)钢筋机械接头、搭接接头及焊接接头,尚应遵守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12. 框架底层柱纵向钢筋锚入基础的长度满足下列要求;(1)在单独柱基、地基梁、筏形基础中,柱纵向钢筋应全部直通到基础底;(2)箱形基础中,边柱、有柱与剪墙相连的柱,仅侧
14、有墙和四周无墙的地 下室内柱同,纵向钢筋应全部直通到基础底,其他内柱可把四角人纵向钢 筋通到基础底,其余纵向钢筋可伸入墙体内45do当有多层箱形基础时,上 述伸到基础底的纵向钢筋,除四角钢筋外,其余可仅伸至箱形基础最上层 的墙底。13. 非抗震设计时,柱中箍筋应符合以下规定:(1)箍筋应为封闭式;(2)箍筋间距不应大于400mm,且不应大于构件截面的短边尺寸和最小纵向钢 筋直径的15倍;(3)箍筋直径不应小于最大纵向钢筋宜径的1/4,且不应小于6mm;(4)当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超过3%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最小纵向钢筋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箍筋
15、末端应做成135弯钩,弯钩末端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倍箍筋直径,且不 悭小于75mm;(5)当柱每边纵筋多于3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可采用拉条);(6)当柱纵向钢筋采用搭接做法时,搭接长度范围内箍筋直径不应小于塔接钢 筋最大直径的0.25倍;在纵向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范围内的箍筋间距不应 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100mm;在纵向受压钢筋的搭接 长度范围内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 200mm 14. 抗震设计时,柱箍筋应在下列范围内加密;(1)二层及二层以上的柱两端应取矩形截面柱之长边尺寸(或圆形截面柱之直 径)、柱净高之1/6和500mm三者之最大值范
16、围内;(2)底层柱刚性地面以上,下各500mm的范围内;(3)底层柱柱根以上1/3柱净高的范围内;(4)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和因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的 柱全高范围内;(5) 级及二级框架的角柱的全高范围;(6)需要提高变形能力的柱的全高范围。15. 抗震设计时,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最小直径和最大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一般情况下,应符合表6-37的要求:(2)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 一级时尚不应大于6倍的 纵向钢筋直径;(3)三级框架柱截面尺寸不大于400mm时,箍筋最小直径允许采用6mm;级 框架柱箍筋直径不小于10mm、肢距不大于200mm
17、时,除柱根外最大间距 允许采用150mm。16. 柱箍筋加密区箍筋的体积配筋率应符合下列规定:(1)柱箍筋加密区箍筋的体积配筋率,应符合下列规定:P、N -(6-86)J yv式中 柱箍筋加密区的体积配筋率,按以后第20条的规定计算,计算中应扣除重叠部分的箍筋体枳;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当强度等级低于C30时,按C35取值;fyv 一箍筋及拉筋抗拉强度设计值;最小配箍特征值,按表6-38采用。(2)对、二、一、四级抗震等级的框架柱,其箍筋加密区范围内箍筋的体积配 筋率尚且分别不应小于0.8%、0.6%、0.4%和0.4%。17. 抗震设计时,柱箍筋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箍筋应有135弯
18、钩,弯钩端都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倍的箍和筋直径,且不 小于 75mm(图 6-33);(2)箍筋加密区的箍筋肢距,级不宜大于200mm;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 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四级不宜大于300mm。每隔根纵向钢筋宜在 两个方向有箍筋约束;采用拉筋组合箍时,拉筋宜紧纵向钢筋并勾住封闭箍;(3)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宜采用复合螺旋箍或井字复合箍,其加密区体枳配箍率 不应小于1.2%;设防烈度为9度时,不应小于1.5%。18. 抗震设计时,框架柱非加密区的箍筋,其体枳配箍率不宜小于加密区的一半;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加密区箍筋间距的2倍,且、二级不应碱10倍纵向钢筋直径, 三、四级不应大于
19、15倍纵向钢筋直径。19. 柱的纵筋不应与箍筋、拉筋及预埋件等焊接。20. 柱的箍筋体积配箍率A按下式计算:P、二(6-87)式中心箍筋单肢截面面积;对应于火的箍筋单肢总长度,重叠段按肢计算;、/ 2柱核芯混凝土面积的两个边长(图&34);框架柱的箍筋可采用图6-35所示的形式。当柱的纵向钢筋每边4根及4根以上时, 宜采用井字形箍筋。第九节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截面抗震验算(一)一般框架梁柱节点1. 、二级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组合的剪设计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1)设防烈度为9度的结构以及级抗震等级的框架结构V 二立財(1_如二)佰一88)7 啞(2)其他情况V 通 2(1 姐%.)(6-89)如
20、兀均式中梁柱核心区组合的剪设计值;梁截面的有效高度,节点两侧梁截面高度不等时可采用平均值;梁受压钢筋合力点至受压边缘的距离;”,一柱的计算高度,可采用节点上、下柱反弯点之间的距离;。一梁的截面高度,节点两侧梁截面高度不等时可采用平均值;加节点剪增大系数,级取1.35,二级取1.2;加八节点左、右梁端反时针或顺时针方向组合的弯矩设计值之和。级 节点左、右梁端弯矩均为负值时,绝对值较小的弯矩应取零;M限节点、右梁端反时针或顺时针方向按实配钢筋面积(计入受压钢筋) 和材料强度标准值和受弯承载所对应的弯矩设计值之和。8 .核心区截面有效计算的宽度,应按下列规定采用:(1)当验算方向的梁截面宽度不小于该
21、侧柱截面宽度的1/2时,可采用该侧柱截面宽度:当小于柱截面宽度的1/2时,可采用下列二者的较小值:瓦=瓦+ 0.5/ic(6-90)bj = bc(6-91)式中节点核心区的截面有效计算宽度;梁截面宽度;验算方向的柱截面高度;验算方向的柱截面宽度。(2)当梁、柱的中线不重合且偏心距不大于柱宛的1时,可采用本条第1款和下式计算 结果的较小值。电=0.5(+“)+ 0.25.一e(6-92)式中e一梁与柱中线偏心距。9 .节点核心区受剪截面应符合下式要求:匕 W 丄。30血/%)(6-93)yre式中 正交梁的约束影响系数。楼板为现浇、梁柱中线重合、四侧各梁截面宽度不小于该侧柱截面宽度的1/2且正
22、交方向梁高度不小于框架梁高度的3/4时,可采 用1.5 ,9度时宜采用1.25,其他情况宜采用1.0;节点核心区的截面高度,可采用验算方向的柱截面;re 承载抗震调整系数,可采用0.85;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应按高规第6.2.6条采用;混凝土轴心受压强度设计值。10 节点核心区截面受剪承载,应按下列公式验算: (1)设防烈度为9度时匕 W (0.9血 + fyrAavj 媪乌)(6-94)/ RE$(2)其他情况匕 -(11z7;A/A +。.05J N + fyvAavj )(6-95)YRES式中N对应于组合剪设计值的上柱组合轴向设计值。当N为轴向压时,不应大于柱的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层建筑 课件 东南大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