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鄂教版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
《人教鄂教版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鄂教版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学单元第一单元食物与消化二次备课课题1.多种多样的食物教学目标1 .知道生活中的食品来源和物质构成。2 .了解食物的重要性,学会积极主动地尝试不同的食物3 .认识食物的重要性,树立珍惜粮食的观念。教学重点及 难点教学重点:了解食物的来源 教学难点: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教学准备课件、视频。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通过视频图片导入,让学生看完谈感受。二、新知讲授活动一:调查同学们一天中吃了哪些食物教师:回想一下我们的早餐午餐晚餐都吃了什么?学生交流:(鸡蛋,稀饭,馒头,鱼,西红柿,苹果)。教师:那我们吃的比较多的食物是什么?学生交流:(举例说明每天吃的最多的一类食品。)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封面的食物
2、金字塔,了解人体所需食物的构 成)学生交流:小组讨论,回答问题。教师:我们人体所需的各类食物有着大致的分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影 响身体的发育平衡,为什么有些食物要多吃,有些食物要少吃呢?学生交流: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从食物的构成方向解答)活动二:食物到餐桌的过程教师:你们知食物是哪里来的吗?看看米饭,牛肉,炒白菜是怎么来 到餐桌上的。学生交流:学生观察教材,回答问题。1、 米饭来源于水稻2、 牛肉来源于牛3、 炒白菜来源于地里的白菜教师:食物对我们生长发育来说是很重要的。说说自己平时吃到的食 物是哪里来的?最喜欢吃的食物是什么?学生交流:小组讨论,小组代表汇总回答。一起朗诵古诗悯农,教师
3、教小朋友学唱歌曲悯农。放歌曲录音, 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给歌词加上相应的动作,然后大家一起边唱边表演。观看饥饿儿童的图片,激发幼儿同情饥饿儿童的情感。进一步理解节 约粮食的重要意义。作业设计课后资料收集并整理板书设计1.多种多样的食物 一天中吃了哪些食物 食物的来源课堂小结教学反思教学单元第一单元食物与消化二次备课课题2.食物的营养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食物的营养成分主要有蛋白 质、脂肪、淀粉、盐类、维生素和水。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用实验方法检验食物的 营养成分。3、对食物营养成分的认识中,感受各种营养与支撑人体生 命活动的关系,激发学生关注健康、关爱生命和继续探究的
4、 兴趣。教学重点及 难点教学重点:认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教学准备滴管、碘酒、花生、土豆,课件,视频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平常你们吃些什么?为什么我们每天都要吃各种各样的食物 呢?这是因为食物中含有人体需要的营养,那么人体需要哪些营养,它们主 要含在哪些食物中?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二、新课探究活动一:借助食物标签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让学生拿出课前收集的食品标签,给学生分组让学生观察标签上的营养 成分,老师做指导让学生分析记录。让学生观察时,学生会注意到标签上还有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所 以教师应指出买东西时要注意看生产日期,不要买过期的食品。(这些内容
5、 教师只做简单提醒即可)活动二:学习检验脂肪的方法师:通过刚才我们观察标签了解到食物的营养成分有蛋白质、淀粉、脂 肪、水、盐类、维生素等。这些营养成分如水、盐我们可以看出来或尝出来 而脂肪、淀粉、蛋白质我们既看不出来,又尝不出来,那我们怎么知道食物 中有这些物质呢?下面我们来学习检验脂肪的方法。教师给每个小组发2粒花生,让学生把花生放在白纸上用力擦一擦或 压一压,观察白纸上有没有留下油迹,如果有证明这种食物中含有脂肪。教师总结出:把含有脂肪较多的食物在纸上擦一擦或压一压纸上会留下 油迹,不容易干。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较多的脂肪。 肥肉、芝麻、瓜子、花生油等含脂肪较多。活动二:
6、学习检验淀粉的方法刚才我们学习了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脂肪的方法,下面我们来学习如何 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教师给每个小组发2块土豆,教师给学生说明操作步骤:用滴管在食物上滴一滴或几滴碘酒,滴碘酒时要注意滴管要离开食物一 段距离,观察土豆是否会变色。如果土豆变成蓝色说明土豆中含有淀粉。教师总结:淀粉遇碘酒可以变成蓝色,这是淀粉特有的一种性质,我们 可以用这种方法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萝卜、苹果、红薯、玉米等食物中含有淀粉较多。淀粉和脂肪是我们身体所需要的营养,能给我们人体提供能量,身体内 缺乏这两种营养,各个器官活动能力都会减弱。作业设计课后资料收集并整理板书设计板书:食物的营养蛋白质、脂肪、淀
7、粉水、盐类维生素A、D等脂肪一一擦或压肥肉、芝麻淀粉一一滴碘酒 土豆、红薯课堂小结教学反思教学基本信息课题3.食物的消化是否属于 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否学科科学学段:中段年级三年级相关 领域生命科学教材书名:科学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年7月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指导思想:激发兴趣,让孩子像科学家一样思考食物的消化在新版义务阶段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属于“生命科学领域”。课标中提 到: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讨论等多种途径,初步认识人体的结构组成,以及保健常 识,进而形成健康生活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在设计上我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从提出问题、探究问题
8、到表达与交流探究成果,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在动 手做,对比观察,思考现象背后隐藏的科学道理,交流各自的看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 科学探索的真谛,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能力,还让学生对消化过程有了清晰的认识,使学生经历了一 个比较完整的探究过程。理论依据:瑞士儿童心理学专家皮亚杰认为:三年级的小学生思维具有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 儿童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具;儿童从依赖知觉信息转而使用逻辑原则,但是很大程度上局限于具 体的事物以及过去的经验,缺乏抽象性。三年级的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强。虽然食物的消化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但由于大 多数消化器官的不可见性,学生的前概念是零碎的
9、感性认识,要想突破难题,就需要教师给学生提 供自主探究的环境和思维的源泉,所以在设计课程时,我除了让学生亲历馒头在咀嚼后的味道变化, 滴加碘酒观察没嚼过和嚼过的馒头变化。除给学生提供人体消化模型外,还增加了多媒体课件,以 突破视觉限制,创设一个丰富的视听情景,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能力。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食物的消化在课标中属于生命科学领域。概念:10.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学习内容:了解自己,健康生活。学习目标:在老师的指导下,用科学的语言描述食物在体内消化的过程,知道消化是由多个器 官共同协作完成的。初步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食物的消化是人教鄂教版科学三
10、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食物与消化单元的第3课。这 个单元共4课,分别是多种多样的食物、食物的营养、食物的消化和饮食与健康。本节 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对消化的原有认识、理解基础之上,通过对比消化器官图,猜想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过程,认识主要消化器官并初步了解各器官的功能,认识到食物消化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粗到细, 多个器官共同参与完成的过程。本课主要的科学实践活动为“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分三个环节进行教学第一个环节是感 受馒头在口腔里的变化。吃一口馒头,慢慢咀嚼,体会馒头在嘴里发生的变化并进行交流。第二个环节是画出消化器官。让学生说出食物从口腔进入体内之后,还会经过哪些消化器官, 并把自己的想法画下来。这
11、个环节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和自己的理解,画出消化过程图。这 也是学生在本节课留下的学习和发展的痕迹。第三个环节是描述人体的消化过程。对照人体消化器官示意图,说一说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 过程。这是讨论交流环节,引导学生基于已有认知,思考和讨论食物在体内的消化过程。本课的拓展与应用环节,可以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查找资料,了解食物在经过不同消化器官时 发生的变化,并和他人分享自己的发现。学生情况:科学概念:通过课前访谈,了解到人体的消化系统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既陌生有熟悉,他们零 星知道某个消化器官,但不能全面的、完整的知道究竟有哪些器官及其作用。除了口腔以外其他的 器官都在人体内部,学生无法进行
12、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对消化器官有所了解,但大多是 模糊的、零碎的,不成体系。科学探究:1、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做出科学推论。2、能用文字、图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做出合理的解释。科学态度:1、愿意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成果,合作交流。2、正确对待研究中不完善的认识,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教学方式:本节内容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学生比较喜欢,但是也很抽象,难以直观的观察到,所以教学 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采取创设“馒头在口腔里的旅行”这个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超; 再让他们现场吃馒头,真切的来感受馒头在口腔里的变化之后才利用预测、探究等方法进行教学, 这样可以为下
13、面的学习打下基础、提高兴趣,接着通过让孩子们利用已有的知识画人体消化系统图, 来发现回题,解决问题。由于消化系统在学生的脑海中比较抽象,课程的最后我通过动画演示的方 法,更直观的让学生了解,这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手段:1 .创设“馒头在身体里的旅行”这一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出这节课的任务一一了 解食物是怎样被消化的。2 .运用前一课食物的营养中学到的,在食物上滴碘酒,观察食物会不会变成蓝色,来检 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的方法,帮助学生发现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3 .利用希沃投屏技术展示学生的绘制的“馒头旅行线路图”,激发学生的表达意愿,更有成就 感。4 .教师准备人体模型,帮助学生
14、直观感受食物经过的路线。5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食物消化的完整过程,帮助学生认识到消化是由多个器官共同协作 完成的。6 .技术准备:电脑、投影。(一)教师准备:1 .为每小组准备(5人一组):准备六块馒头,每位组员一块,多出来的一块用来对比观察。 碘酒一滴管,一次性水杯六个,用来盛放馒头和后期滴加碘酒,人体轮廓图1张。2 .人体消化器官图;PPT;人体消化器官模型。(二)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彩笔和铅笔。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科学概念:知道消化就是食物逐步变成能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的过程。科学探究:结合日常体验,猜测食物消化的路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科学的语言描述食物在体内的消化过程。科学
15、态度:对熟悉的事物有探究的兴趣;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分享彼此的想法,小组探究时能贡献自己的力量,初步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教学重点:学习人的消化器官及食物在体内的消化过程教学难点:结合生活经验,绘制“食物在体内的旅行路线图”。教学过程(表格描述)教学 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置 意图技术 应用时 间 安 排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 哪些地方?今天吕老师也要带大家去 一个特殊的地方旅行,去哪儿呢?先请 出导游馒头。猜到要去哪儿了吗? 是的,在馒头导游的带领下我们要来一 次奇妙的身体之旅。看看食物都到达了 人体的哪些地方,在哪里又发生了些什 么变化,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食
16、物的 消化。(板书课题:食物的消化)学生被诱人的馒 头图片吸引,问题的提 出,引发学生的探究的 兴趣。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学 习的兴趣。用PPT出小“馒 头” 国片1分 钟体验探究活动一: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1、馒头导游进入我们人体的第一 站是哪儿呢?对,口腔是食物经过 的第一站。2、在口腔里馒头导游又看到了些 什么景物呢?学生根据经验,说出馒 头旅行的第一站是口 腔,并回答馒头在口腔 中看到的景物。预设一:学生如果答不上来,可 以小组内张大嘴巴互帮助学生通 过直观的观 察,学生自 主认识“口 腔”这一消 化器官。用 PPT ,T,小 探究 活动 要求2 分 钟3、馒头导游在口腔里发生了什么相观
17、察。 预设二: 学生只能说出牙齿和 舌头,老师不要急于补 充,按照学生的发言板 书。唾液的补充放在食 物在口腔里的变化这 个环节,通过咀嚼馒头 变成了泥状,提问:嚼 过的馒头中的水从哪 里来得?预设二:学生说到喉 咙,嗓子等位置,让其 他学生帮忙判断答案 的对错。学生细细地咀嚼馒头, 体会馒头味道的变化。食物在口腔 中的消化是mPPT2分变化呢?接着将嚼过的馒头吐唯一可以依出示钟探究活动:馒头在口腔里的变化在一次性水杯里,与没靠肉眼直接探究给每位学生准备一块馒头,让他们咀嚼过的馒头进行对观察的消化活动充分咀嚼馒头,之后将未咀嚼和咀比观察。汇报用眼睛观过程。在这要求嚼过的馒头进行对比,发现咀嚼后
18、察到的变化:嚼过的馒个环节直观的馒头的变化:变小、变湿、变软、头变碎了、变湿了、变的帮助学生由刚开始的没有味道变得有点甜。甜了形成消化的 过程既有看学生思考让馒头发生得见的变变化的器官。学生很容化,又有看易得出牙齿将食物磨不见的变化碎,唾液让食物湿润的的意识。答案,对于舌头的作 用,大部分学生认为它 是用来尝味道的,教师消化是多个用3在予以肯定的同时,指器官共同协PPT分导学生观察嚼过的馒作完成的。出小钟头,碎的、湿的的很均探究3、口腔里的什么使馒头发生变匀,引导学生结合冲牛活动化?它们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奶时的经验,认识舌头要求(板书:牙齿一一磨碎舌头一 一搅拌唾液一一湿润、消化) 4、小结
19、:正是在牙齿、舌头、唾 液的共同作用下,食物由大变小,的搅拌功能。由干变湿,直到变成有点甜味的糊 状。5、再次质疑:是不是一开始馒头 就有甜味,(不是,是在咀嚼的过 程中慢慢变得有点甜的。)为什么 馒头会变甜?在咀嚼的过程中馒 头可能变成了什么?6、回顾方法:上节课我们用碘酒 检测出馒头里含有淀粉,是不是淀 粉变成了糖呢?我们再次请出碘 酒帮我们验证一下我们的推测。7、深入探究馒头在口腔的变化: 请各小组组长起立,待会由你们来 负责滴碘酒,看下要求,先在未咀 嚼过的馒头上滴碘酒,然后再给每 位组员咀嚼过的馒头上滴。注意要 规范地使用滴管。同学们不要着 急,一个一个来,都会滴加的。己 经滴加碘酒
20、的同学注意观察。(学 生动手实验、观察)8、汇报:你观察到了什么?(未 咀嚼过的馒头加碘酒变成很深的 紫蓝色,咀嚼过的馒头变成了淡紫 色。)变色深的说明淀粉含量一一 高一些,变色浅的说明咀嚼过的馒 头淀粉变少了,变成了糖。9、总结:馒头在口腔经过咀嚼后 发生的变化,就是食物的初步消 化。活动二:食物旅行路线图1、馒头导游被咽下之后会去哪儿 呢?请学生回答。2,同学们的想法各不相同,可馒头 导游的旅行线路图却是固定的,馒头 会到时哪些地方?到达的先后顺序 是怎样的?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 并将讨论的结果画在人体轮廓图中,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 容,馒头里含有大量淀 粉。猜测:之所以嚼过的馒 头变甜
21、了,是馒头里的 淀粉变成了糖。动手实验:分别往未嚼 过的和嚼过的馒头上 滴加碘酒。观察现象:未嚼过的 馒头滴加碘酒后变色 深;嚼过的馒头滴加碘 酒后变色浅。分析现想:嚼过的馒头 淀粉变少了。得出结论,验证猜测: 是馒头里的淀粉变成 了糖。验证了自己的猜测,学 生都有小小的成就感。结合日常生活体验,推 测食物接下来的旅行 线路。学生先自己思考,再在 小组内讨论,形成完整 的食物旅行线路图。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路巩固学过的 知识,并引 导学生运用 已掌握的知 识解决问 题,验证猜 测。让学生像科 学家一样思 考,人体内 部是什么样 的,绝大部 分学生是模 糊的,因此 在这个环 节,鼓励学用 PPT 出
22、小 探究 活动 要求用投 影 仪,8 分 钟10分器官要明确,最好把名称标出来。3、将各组绘制的路线图展示出来, 问:你觉得哪幅更合理?4、小组间相互指出你认为不合理的 地方,并说明理由。5、同学们们猜测正确吗?其实馒头 到达的地方就是我们人体的消化器 官,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人体消化器官 示意图,请同学对照示意图,说一说 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过程。6、馒头没有到过肝,请同学们仔细 观察图示,做出判断。线图,小组间相互质 疑,修正错误的前概 念。对照人体消化系统图, 学生说食物旅行的路 线学生仔细看图生结合生活 经验大胆猜 测,在整个 研讨过程 中,教师不 裁判、不评 价,让学生 顺着自己的 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鄂教版 三年级 上册 教案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