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基础实验专题一安全与准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学物理基础实验专题一安全与准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物理基础实验专题一安全与准备.docx(1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科学教育专业系列教材中学综合实验理论与实践胡兴昌主编科学出版社北京(2012年底出版)中学综合实验理论与实践编写人员主编:胡兴昌编者:(按姓氏笔画排序)吴畏倪敏侯国萍秦浩正目录中学物理基础实验5专题一安全与准备5前言6学生实验制度6物理实验课的三个环节6专题二基本实验操作8实验误差和实验数据处理的基础知识8实验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11实验三作用力与反作用力11实验四粒子间的间隙14专题三思维与拓展16实验五测量物体的密度16实验六压强19实验七电学元件伏安特性的测量23专题四 兴趣与延伸26实验 自制潜望镜26实验九电流的磁现象265实验十 用DIS实验系统测小车的加速度28中学化学基础实验错误
2、!未定义书签。专题一安全与准备30实验须知31实验室安全规则31实验几种常见溶液的配制32实验二CO2的制取321实验三 蓝瓶子实验35专题二思维与拓展37实验四粗盐提纯实验37实验五水的电解39实验六空气的主要成分测定及拓展40专题三 兴趣与延伸43实验七 微型实验43实验 瓜果、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44实验九 测定不同溶液的pH46实验十测硫酸铜晶体含水量的测定48中学生物基础实验错误!未定义书签。专题一安全与准备49前言51学生实验安全管理制度51专题二基本实验操作52实验普通生物显微镜的使用方法52实验二颤藻和水绵细胞的比较观察55实验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57专题三思维与拓展5
3、9实验四探究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59实验五食物中主要营养成份的鉴定61实验六不同食物的热量的测定62专题四 兴趣与延伸65实验七 解剖猪心65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影响因素67实验九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68实验十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69附录1 (国际单位表;中学常用常数表)71附录2 (常用试纸及制作方法;常用指示剂)72附录3 (中学常用试剂配制方法)72第一部分中学物理基础实验专题一安全与准备刖S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研究的基础,同样也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它能帮助学生 探索和理解物理理论知识,掌握物理实验技能,学习物理研究方法,尝试将物理 与生活和社会结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本篇中的物理实验涉及
4、物理学中的、 电、声、光、热,有物理量的测量,有物理规律的探究和验证,都是物理学中最 基础的实验。这些实验中有中学常见的物理实验,也有大学的普通物理实验,目 的是让同学们既有中学物理实验的基础,又具有一定的优势能拓展和提高。要求 同学们对每个实验都能主动参与,踏实完成。并且要做有心人,在做这些实验时, 能从未来教师的角度学习,思考以后怎么指导学生进行物理实验。学生实验制度为了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质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保 证实验顺利进行,请同学们遵守以下实验制度:1 .凡参加物理实验的学生,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写出实验预习报告,经 教师检査同意后方可进行实验。2 .上实验课时不
5、准迟到,不准无故缺课。无正当理由迟到15分钟者实验要 扣分;超过半小时者教师有权取消其本次实验资格;无故缺席者本次实验记零分。3 .必须严格按照实验要求和仪器操作规程,积极认真地进行实验,并做好 相关实验记录。4 .爱护仪器设备。不得随意从他组乱拿仪器,不准擅自拆卸仪器;仪器发 生故障时应立即报告,不得自行处理;仪器如有损坏,照章赔偿。5 .注意实验室环境卫生,不要随意扔纸屑,不要大声喧哗。6 .做完实验,学生应将仪器整理还原,将桌面和凳子收拾整齐,经教师审 查测量数据后,方可离开实验室。7 .实验报告应在实验后一周内交实验教师。物理实验课的三个环节物理实验课主要包括三个基本环节:实验前的预习
6、、实验的操作、实验的报告。1 .实验前预习实验预习可分为阅读实验讲义、听预习讲解和写出预习报告。实验讲义是实验的指导材料,在上实验课前要认真阅读实验讲义中的有关内 容,如有必要还要查阅其它的参考资料,以求对该实验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学生应该在规定的时间内到实验室听预习讲解,通过教师的指导、讨论和演 示操作,进步理解实验原理,熟悉仪器的使用方法。在正式实验前,须按要求写出预习报告。预习报告要做在专备的物理实验 报告簿上。份完整的预习报告一般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 实验仪器、实验内容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等。2 .实验的操作进入实验室后应遵守实验室的规则。操作要规范、安全和准确,观察
7、要认真、细致和耐心,对实验中的问题要深 入思考、冷静钻研。如仪器发生故障,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排除的方法。实验数据测得后,应把测得的原始数据交指导教师检查。实验结束时,应填写“实验仪器使用情况表”。然后整理仪器,做好清洁 作,离开实验室。3 .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应写在专用的实验报告簿上,图线应用铅笔画在毫米方格纸上,然 后粘贴在报告簿上相应的地方。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 原理、仪器设备、实验步骤、数据记录、数据处理、最后结果以及讨论等部分。份合格的实验报告应简明扼要、思路清晰,数据、图线、表格齐备,而且 有科学的结论。实验报告应如期送交实验教师批改,不要无故迟交。专题二基
8、本实验操作实验误差和实验数据处理的基础知识【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1 .测量与误差在物理实验中,要获得对物理量的定量的认识,要寻求相关物理量之间的规 律性,测量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可以说,测量是物理实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1)测量与单位测量是人们对自然界中的现象和实体取得定量概念或数字表征的过程。从 计量角度说,测量就是把待测量直接或间接地与另个选作标准的同类量(即单 位)进行比较,从而得到待测量与选作标准的同类量之间的倍数(即数值)关系 的实验过程。测量所得到的数值的大小,与所选用的单位有关。因此,在表示某待测 量的测量结果时,必须同时给出数值和单位,两者缺不可。国际上公认的、使用最普遍的单位制
9、是国际单位制,它是在1960年第十一 届国际计量大会上提出并建议世界各国采用的一种单位制,我国也已普遍采用。 本篇实验中均采用以国际单位制为基础的单位。(2)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测量按其过程可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直接测量就是将待测量与预先标定好的仪器、量具直接进行比较,读出其量 值的大小。例如用米尺测长度,用天平称质量,用秒表测时间,用电表测电流或 电压等都是直接测量。但也有许多物理量不能直接用仪器和量具测得,而需通过对某些相关物理量 的直接测量,再根据相应的公式计算得出待测量的大小,这种测量就称为间接测 量。例如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g,先直接测得摆长,和单摆周期,然后由公式 7 = 2算出重
10、力加速度,因此g为间接测量量。(3)测量误差在测量中,我们所要测的物理量在一定条件下总有一个客观的真正大小, 称为真值。但在实际测量过程中,由于测量仪器的精度不够,测量原理和方法的 不完善,测量者感官能力的限制,所得的测量结果和真值总存在一定的差异。这 种测量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异称为测量误差,简称误差。若某物理量的测量值为X, 真值为A,则测量误差定义为:=。上式所定义的测量误差反映了测量值偏离真值的大小和方向,因此又称 为绝对误差。由于在实际测量中,往往不能确切知道真值/,而只能求得最接近于真值的 估计值,即最佳估计值,通常取多次重复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最佳值,用元表示。 因此,实际能求得的误差仅
11、是测量值和最佳估计值之差。绝对误差可以表示某测量结果的优劣,但在比较不同测量结果时则不适 用,需要用相对误差表示。相对误差定义为:相对误差=(绝对误差/测量最佳值)X100%。有时被测量有公认值或理论值,还可以用“百分误差”来表征:百分误差=(测量最佳值一公认值)/公认值)X100%。2 .误差的分类根据误差的性质及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1)系统误差在一定条件下对同一物理量进行多次重复测量时,误差的大小和符号均保 持不变;而当条件改变时,误差按某种确定的规律变化(如递增、递减、周期性 变化等),则这类误差称为系统误差。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有:测量仪器本身的缺陷。实验
12、理论和方法的不完善。环境的影响或没有在所规定的条件下使用仪器。实验者的习惯与偏向引入的系统误差。(2)随机误差在同一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物理量时,测量值彼此之间总有稍许误差,而 且变化不定,并在消除系统误差后仍然如此,这种绝对值和符号随机变化的误差 称为随机误差,也称偶然误差。随机误差产生的原因有:实验者本人感觉器官分辨能力的限制。测量过程中,实验条件和环境因素的微小的、无规则的起伏变化。在实验中,我们虽不能完全排除随机误差的影响,但可以采用多次重复测 量求平均来减小随机误差的影响。(3)粗大误差明显地歪曲了测量结果的误差称为粗大误差。它是由于实验者使用仪器的 方法不正确,粗心大意读错、记错、算
13、错测量数据或实验条件突变等原因造成的。 含有粗大误差的测量值称为坏值或异常值,正确的结果中不应包含有过失错误。 在实验测量中要极避免过失错误,在数据处理中要尽量剔除坏值。【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1 .有效数字的定义及基本性质(1)有效数字的定义在使用仪器对被测量进行测量读数时,由于受到仪器的制约,只能读到仪器 的最小分度值,然后在最小分度值以下还可再估读一位数字。从仪器刻度读出的 最小分度值的整数部分是准确的数字,称为可靠数字;而在最小分度以下估读的 末位数字,它具有不确定度,通常称为可疑数字。据此定义:测量结果中所有可 靠数字加上末位的可疑数字统称为测量结果的有效数字。(2)有效数字的基本特
14、性有效数字的位数与仪器的最小分度值有关,也与被测量的大小有关。有效数字的位数与小数点的位置无关,单位换算时有效数字的位数不应 发生变化2.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1)数值的舍入修约规则“四舍六入五凑偶”拟舍弃数字的最左一位数字小于5时,则舍去。拟舍弃数字的最左一位数字大于5,或者是5而其后跟有并非为的数字 时,则进。拟舍弃数字的最左一位数字为5,而右面无数字或皆为时,若所保留的 末位数字为奇数则进,为偶数或则舍弃,即“单进双不进”。(2)有效数字运算规则加减运算不同有效位数的数相加减时,最后结果的欠准数与参与加减诸数中最先出现 欠准数位置对齐。乘除运算不同有效位数的数进行乘除运算后,结果的有效位数
15、般与参加运算的数中 有效位数最少的个相同。(3)乘方、开方的有效数字运算乘方、开方后结果的有效位数与底数的有效数字的位数相同。(4)三角函数、对数的有效数字运算三角函数的有效数字的位数与角度的有效位数相同,对数尾数的有效位数与 真数的有效位数相同。【实验数据处理的一般方法】1 .列表法用列表法记录原始数据,优点是简明和条理清楚。容易看出数据递增或递 减的变化趋势,也有助于检查和发现实验中的问题。在使用列表法设计记录表格时,应注意如下的原则。表格中各栏目所列物理量均应标明其名称和单位。表格中各物理量的排列应尽量与测量顺序致。对于有函数关系的数据 表,则应按自变量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表格
16、中所记录的数据主要是原始数据,但重要的中间计算结果也可列入 表中。如有必要,还应记下测量表格中各量所用的仪器及其规格,以及环境条 件,以利对结果复查。2 .作图法作图法是将一系列数据之间的关系或变化情况用图线直观地表示出来,是 一-种最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它可以研究物理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找出对应的函 数关系求取经验公式。如果图线是依据许多数据点描绘出来的光滑曲线,则作图 法有多次测量取其平均的作用。在作图法中,有了图线可以求出实验需要的某些 结果,绘出仪器的校准曲线;有了图线可以直接读出没有进行测量的对应于某x 的y值;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从图线的延伸部分读到测量范围以外无法测量的 点的值;有
17、了图线还可以帮助发现实验中个别的测量错误,并可以通过图线进行 系统误差分析。虽然作图法有简便、形象、直观等许多优点,但它是种粗略的数据处理 方法。(1)作图规则及步骤将数据列表。选择合适的坐标纸。画出坐标轴的方向,标明物理量、单位,在坐标轴上标数。在坐标纸上标点和连线。标注图名。(2)作图法常用的儿种应用由斜率、截距求得实验结果。由外推求得实验结果。由内插求得实验结果。由图线得仪器的校正曲线。3 .逐差法若一物理量(看作自变量)作等距改变时测得另一物理量(看作函数)一 系列的对应值,通常把这组数据前后对半分成一、二两组,用第二组的第一项 减第一组的第一项,用第二组的第二项减第一组的第二项,即顺
18、序逐项相减, 然后取平均值求得结果,这就称为一次逐差法。把一次逐差值再做逐差,然后 计算结果的称为二次逐差法,依次类推。4 .线性回归法判断两个物理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并由实验数据求出它们的经验 方程,这个过程称为回归分析。线性回归法是以最小二乘原理为基础的种实验 数据处理方法。思考与讨论1.某位移传感器在校准时测得的数据如下表,若传感器的线性表达式为 x=a0+a1n,试用最小二乘法(。=2 (ao+ag-x,) 2),计算也和小。脉冲数m1020304050位移值X,0. 10.20.30.40. 52.测得某三角块的三个角度之和为!80 00 02,试求测量的绝对误差和相 对误差。
19、3,用两种方法测量Ll=50mm, L2=80mm。分别测得50. 004mm, 80.006mm。试评定 两种方法测量精度的高低。实验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实验目地】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原理。2、能够用恰当的语言解释凸透镜成像与像距、物距的关系。3、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4、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实验原理】凸透镜是根据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凸透镜是中央较厚,边缘较薄的透镜。 凸透镜分为双凸、平凸和凹凸(或正弯月形)等形式,凸透镜有会聚作用故又称 聚光透镜,较厚的凸透镜则有望远、会聚等作用,这与透镜的厚度有关。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指物体放在焦点之外,在凸透镜另一侧成
20、倒立的实像,实 像有缩小、等大、放大三种。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实像越大。物体放在焦点之 内,在凸透镜同一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越小,像距越小,虚像越小。實像(縮小)物件【实验材料、仪器与设备】光具座及其附件、小号手电筒、刻度尺、光屏、透镜、胶带【实验步骤】1、在阳光下测定你所拿凸透镜的焦距。让阳光透过凸透镜,取一张白纸,在透镜后方调节透镜与白纸的距离,使光线在 纸上成一个最小的亮点,此时白纸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焦距,用f表示。2、取只小号手电筒,用铁架台固定在与凸透镜等高的距离。在手电筒的中央 贴上不透明胶带;在光屏中央贴上与成像物体大小相同、倒立的不透明纸片。将 光源、凸透镜、光屏摆放在同一
21、水平面上,注意三者在同直线上、且在同一水 平高度。4、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尽量远的地方,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使烛 焰在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分别测量物体、像到凸透镜的 距离。5、把蜡烛移近到距凸透镜等于2倍焦距的位置,重复上述步骤4。6、把蜡烛移近到距凸透镜大于焦距、小于2倍焦距的位置,重复上述步骤4。7、继续把蜡烛移近到距凸透镜小于焦距的位置,观察像的大小、正倒、虚实。【实验记录】根据实验结果,填写下面表格。枷田俭而 傥的十人像的像的物与像是由田物距U像距V像的大小正倒虚实否在同侧应用 u2fU=2ffu2fuf【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光源和光屏不断被移动,每
22、次实验前一定要确保光源、透镜与 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2、实验时关闭窗帘,减少自然光源的干扰。【参考文献】1季建.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改进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1,(12)2裴爱华.浅析如何突破“凸透镜成像”难点叫.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学研版), 2011,(05)实验三 作用力与反作用【实验目的】1、掌握作用与反作用的原理。2、能够利用作用和反作用的原理解释些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实验原理】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力都是成对出现的。个物体对另个物体有力的 作用,同时也会受到别的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有力就有施物体和受物体。 两物体间通过不同的形式发生相互作用如吸引、相对运动、形变等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物理 基础 实验 专题 安全 准备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