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考研重点.docx
《土壤学考研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学考研重点.docx(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概念题1 .土壤:【第7页】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多孔的结构表层。2 .土壤圈:是指岩石圈最外面一层疏松的部分,其表面或里面有生物栖息。土壤圈是构成自然环境的五大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和生物圈)之一,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也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种环境要素。土壤圈的平均厚度为5米,面积约为1.3X108平方千米,相当于陆地总面积减去高山、冰川和地面水所占有的面积。3 .土壤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含着一个广泛的概念。任何生物群体与其所处的环境组成的统一体,都形成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土壤作为最活跃的生命层,事实上,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即土
2、壤生态系统。绿色植物是其主要生产者,消费者是动物,分解者是土壤中的各种微生物。4 土壤肥力:是指在作物生长期间,土壤经常不断地、同时适量地提供并协调作物所必须的扎根条件、水分、养分、空气(氧)、热量(温度)以及不存在毒害物质的性能。5 .自然肥力:土壤肥力有自然肥力和人为肥力的区别。前者是指土壤在自然因子即五大成土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年龄)的综合作用下发育而来的肥力,它是自然成土过程的产物。后者是耕作熟化过程发育而来的肥力,是在耕作,施肥,灌溉及其他技术措施等人为因素影响作用下所产生的结果。可见,只有从来不受人类影响的自然土壤才仅具有自然肥力。6 .原生矿物:指那些经过不同程度的物理
3、风化,未改变化学组成和结晶结构的原始成岩矿物。原生矿物直接来源于母岩,其中岩浆岩是其主要来源。7 .次生矿物:土壤按矿物的来源分类,可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次生矿物是由原生矿物分解转化而成的矿物。(P22)8 .粘粒矿物:是指在组成粘粒的次生矿物.主要包括层状硅铝酸盐矿物和铁铝氧化物及其水合物。(具体见教材 P 30)9 .硅氧四面体:简称四面体。基本结构是由1个硅离子和4个氧离子所构成。其排列方式是以3个氧离子构成三角形为底,硅离子位于底部3个氧离子之上的中心低凹处,第四个氧位于硅离子的顶部,恰恰把硅离子盖在氧离子的下面。像这样的构造单位,如果连接相邻的3个氧离子的中心,可构成假象德个三角
4、形的面,硅离子位于这4个面的中心,所以我们称这种结构单位为硅氧四面体。(P2310 .铝氧八面体(24页):简称八面替,其基本结构是由一个铝离子和六个氧离子所构成。六个氧离子(或氢氧离子)排列成两层,每层都由三个氧离子(或氢氧离子)排成三角形。但上层氧的位置与下层氧交错批列,铝离子位于两层氧的中心孔穴内。像这样的构造单位,如果连接相邻的三个氧离子的中心,可以构成假想的八个三角形的面,铝离子位于八个面的中心,所以我们称这种单位为铝氧八面体。11 .同晶替代:同晶替代是指在粘土矿物形成过程中,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12 .铝氧片:层状硅酸盐粘土
5、矿物一种基本结构单位,是由六个领原子或氢氧根(-0H)围绕一个铝原子,形成具有八面构造而得名。一系列的铝氧八面体通过共用氧原子互相联结成平面,排列成片状的八面体层,或称铝氧八面体或水铝片。13 .硅氧片:在形成硅酸盐粘土矿物之前,硅氧四面体之间聚合,在水平方向上通过共用底部氧的方式在平面两维方向上无限延伸,排列成近似六边形蜂窝状的四面体片。14.2:1型粘土矿物:蒙蛭组又叫2:1型膨胀性矿物,包括蒙脱石、绿脱石、拜来石、蛭石等。具有特点:012:1型的晶体结构2:1型单位晶层由两个硅片夹一个铝片构成两个硅片顶端的氧动向着铝片,铝片上下两层氧分别与硅片通过共用顶端氧的方式形成单位晶层。这样2:1
6、层状硅酸盐的单位晶层的两个层面都是氧原子面。02胀缩大,03电荷数量大,04胶体特性突出15 .有机质: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它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16 .腐殖质:是指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主导作用下形成的一类结构复杂、性质相似的土壤高分子化合物,它由胡敏酸、富啡酸和胡敏素等三类物质组成。17 .胡敏酸(HA):是土壤腐殖物质的一个组分,是碱可溶、水和酸不溶的,分子量中等的棕黑色的物质,山类多糖、芳香族木质素的衍生物和长链烷基部分组成。18 .矿物化作用:有机物进入土壤以后,在微生物酶的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彻底分解而最终释放出
7、二氧化碳.磷.硫等营养元素在系列特定反应后,释放成为植物可利用的旷质养料。19 .腐植化作用:课件上:各种有机化合物通过微生物的合成或再原植物组织中的聚合转变成组成和结构比原来有机化合物更为复杂的新的有机化合物,这一过程为腐殖化过程;书39页第五段中:土壤腐殖物质的形成过程成为腐植化作用。20 .腐质化系数:单位重量的有机物质碳在土壤中分解一年后的残留碳量。(课件LET2)21 .激发效应:投入新鲜有机质或含氮物质而使土壤中原有机质的分解速率改变的现象,使分解速率增加的称为正激发效应,降低的称为负激发效应。22 .土壤微生物soil microorganism (p51)指生活在土壤中肉眼观察
8、不到的微小生物。一般包括细菌、放线菌、真菌、藻类、原生物质、病毒及类病毒。23 .土壤酶由土壤中的生物产生的具有加速土壤生化反应速率功能的一类蛋白质。它是土壤中的生物催化剂。土壤酶主要来自土壤微生物和高等植物,也来自土壤动物和进入土壤的有机物质。根据其存在部位,可分为脱离活体的酶和胞内酶两大类。土壤质地和结构等物理因素、土壤微生物和高等植物的营养状况,土壤一系列化学性质以及农业技术措施和工业废渣、废水等,都影响土壤酶的活性强度。土壤酶soil enzyme:存在于土壤中的、能催化土壤生化反应的一类蛋白质。24 .菌根:由真菌侵染高等植物根部而形成的共生体系,分为外生菌根和内生菌根两类。25 .
9、根圈微生物(书上60页)根圈或者根际,泛指植物根系及其影响所及的范围。它作为土壤圈中的一个重要的微生态系统,愈来愈受到重视。植物具有明显的微生物效应,用根/士比值(R/S)表示,即根圈土壤微生物与邻近的非根圈土壤微生物数量之比。根圈微生物数量的增加是由于根系分泌物提供的营养,富集的结果。不同的根圈微生物对植物有不同的作用。实行作物轮作,改变根圈微生物种群,有减轻或消除病害的作用。26 .土壤原生动物(P50):为单细胞真核生物,是无细胞壁不具备光合色素的异养真核微小动物。在土壤中表层土中最多,下层中较少。27 .土粒:即土壤颗粒,是构成土壤固相骨架的基本颗粒,数目众多,大小和形状迥异,矿物组成
10、和理化性质变化甚大。根据成分分为矿物质土粒和有机质土粒。矿物质土粒长期稳定存在,构成土壤固相骨架;有机质土粒是有机残体的碎屑,极易被小动物吞噬和微生物分解掉,或者是与矿物质土粒结合而形成复粒,很少单独存在。通常所指土粒专指矿质土粒。固相骨架中的矿质土粒可以单个地存在,称为单粒。许多单粒相互聚集成复粒。也称单粒为原生土粒复粒为次生土粒。28 .土壤粒级:按照土粒的大小,分为若干组,称为土壤粒级(粒组)。但是土壤的形状多是不规则的,为了按大小来进行土粒分级,以土粒的当量粒径或者有效粒径代替。29 .质地:土壤质地是根据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是土壤中各级土粒占土壤重量的百分数。它是土壤的一种十分稳
11、定的自然属性,反映母质来源及成土过程某些特征,对肥力有很大影响,因而常被用作土壤分类系统中基层分类的依据之一。30 土壤容重:单位体积原状土壤的干中称为土壤容重。它的数值总是小于土壤密度,两者的质量均以105-110C下烘干土计。它受密度和孔隙两方面的影响。31 .土壤孔度:(90页)单位原状土壤中所有孔隙体积的总和占整个土壤的比例,叫做总孔隙度(简称总孔度或孔度),以百分数或小数表示。这里土壤的体枳包括固体土粒的体积和孔隙的体积两部分。32 .当量孔径:【第93页】土壤的当量孔径(又称实效孔径):指与一定土壤水吸水相当的孔径叫当量孔径。土壤孔隙大小形状非常复杂,难以按其真实的孔径来研究,因此
12、提出了当量孔径的概念:33、粘粒:指当量粒径小于2微米的土粒称为粘粒34、质地剖面:P79。土壤质地是指土壤颗粒的大小、粗细及其匹配状况,即土壤的组合特征,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等。土壤剖面:是指从地表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也就是完整的垂直土层序列。它是由性质和形态各异的土层重叠在一起构成的。这些土层大致呈水平状,是土壤成土过程中物质发生淋溶、淀积、迁移和转化形成的。质地剖面是指由于从地表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各层次上土壤质地不同形成的垂直土层序列。有均质的(剖面上各层次的母质来源和质地相同),也有非均质的(如各土层交错等)。35 .土壤结构:是土粒(单粒和复粒)的排列,组合形式。这个定义,包
13、含着两重含义:结构体和结构性。通常所说的土壤结构多指结构性。土壤结构土是土粒相互排列和团聚成为一定形状和大小的土块和土团。土壤结构性是由土壤结构体的种类,数量(尤其是团粒结构的数量)以及结构体内外的孔隙状况等产生的综合性质。36 .团粒结构:土粒胶结成粒状和小团块状,大体成球形,自小米粒至蚕豆粒般大,成为团粒。这种结构体在表土中出现,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是肥沃土壤的结构形态。37 .毛管持水量毛管上升水达到最大值的土壤含水量。38 .毛管悬着水:土壤粗细不同的毛管孔隙连通形成复杂的毛管体系。在地下水较深的情况下,降水或灌溉水等地面水进入土壤,借助于毛管力保持在上层土壤的毛管孔隙中的水分,它与来
14、自地下水上升的毛管水有时并不相连,好你悬挂在上层土壤中一样,故称之为毛管悬着水。(P99)39 .毛管作用:存在与土壤毛管孔隙中的水分,称为毛管水,包括毛管悬着水和毛管上升水,毛管水受毛管力的作用而保持,称为毛管作用。(不一定完整,具体见教材P99)40 .土壤水势:土壤水在各种力的作用下其自由能与纯水自由能的差值。土壤水势包括基质势、压力势、溶质势和重力势等各个分势。P10641 .基质势:课本P105在不饱和的情况下被吸附力和毛管力所制约的土水势称为基质势。基质势是土壤水势的组成部分。土壤基质势为负值,土壤含水量越低,基质势也就越低;土壤含水量越高,则基质势越高。至土壤水完全饱和,基质势达
15、到最大值,即等于零。42 .压力势:P105压力势(甲p)是指在土壤水饱和的情况下,由于受压力而产生水势变化而产生的土壤水势。在不饱和土壤中的土壤水的压力势一般与参比标准相同,等于零。但在饱和的土壤中孔隙都充满水,并连续成水柱。在土表的土壤水与大气接触,仅受大气压力,压力势为零。而在土体内部的土壤水除承受大气压外,还要承受其上部水柱的静水压力,其压力势大于参比标准为正值。在饱和土壤愈深层的土壤水,所受的压力愈高,正值愈大。此外有时被土壤水包围的孤立的气泡,它周围的水可产生一定的压力,称气压势,这在目前的土壤水研究中还较少考虑。对于水分饱和的土壤,在水面以下深度为h处,体积为V的土壤水的压力势(
16、甲p)为:甲 p=P w ghV 式中,P w为水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43 .饱和导水率即指单位时间通过单位土壤断面的水通量。是土壤水分饱和条件下的土壤导水率,对特定土壤为一常数,常用Ks表示。饱和导水率反映了土壤的饱和渗透性能,任何影响土壤孔隙大小和形状的因素都会影响饱和导水率。P11044 .土壤水吸力是指土壤在承受一定吸力的情况下所处的能态,简称吸力,但并不是指土壤对水的吸力。45 .土壤的特征曲线P108表示土壤水的基质势和含水率之间关系的曲线称为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用于研究土壤水分的保持和运动基本特征。(相关:滞后现象)46 .SPAC:土壤-大气-植物连续体(Soil-Plant-
17、Atmosphere-Continuum 的缩写).P9847 .土壤水入渗:指地面供水期间,水进入土壤的运动和分布过程48 (111).土面蒸发:土壤水不断以水汽的形态由表土向大气扩散而逸失的现象称为土面蒸发。由于在田间很难完全将土壤蒸发与蒸腾完全分开,故将土壤蒸发与植物蒸腾损失的水分总和统称为土壤蒸散量。49 .土壤通气性:泛指土壤空气与大气进行交换以及土体内部允许气体扩散和和流通的性能。50 .土壤导热:土壤吸收一定热量后,一部分用于它本身升温,一部分传送给其邻近土层。土壤具有对所吸收热量传导到邻近土层性质,称为导热性。导热性大小用导热率表示。P12651 .土壤呼吸:常温常压下,大气中
18、氧的分压高于土壤,CO2的分压低于土壤,这样就产生了大气和土壤之IHJCO2和02的分压差,在分压梯度作用下,驱使CO2气体分子不断从土壤中向大气扩散,同时使02不断从大气向土壤空气扩散,这种土壤从大气中吸收02,同时排出CO2的气体扩散作用,称为土壤呼吸。它是土壤与大气交换的主要机制。52 .呼吸商:土壤空气中的C02向大气中扩散量与大气中的02进入土壤的量的比值。53 .气体扩散:由气体分子热运动,土壤空气总是由浓度大处向浓度小处扩散运动,称为土壤的气体扩散。P.121页笔记54 .Eh(pl81)土壤轨化还原电位,土壤中的轨化态物质和还原态物质在氧化还原电极(常为伯电极)上达到平衡时的电
19、极电位。是反映土壤氧化还原状况的重要指标。55 .土壤通气性:土壤具有与大气交换空气以及允许土壤气体在其内部通过的能力。56 .土壤热容量是指单位质量(重量)或容积的土壤每升高(或降低)所需要(或放出)的热量。一1般以C代表质量(重量)热容量,CV代表容积热容量。C的单位是J/(g?), C?v的单位是 J/(cm?3?)。C=Cv?Po p 是土壤容量。P12557 .土壤导热率:在单位厚度(1厘米)土层,温差为1C时,每秒钟经单位断面(1厘米2)通过的热量焦耳数(入)。其单位是J/(cm2.sC)。热量的传导是由高温处到低温处。58 .土壤热扩散率是指在标准状况下,在土层垂直方向上每厘米距
20、离内,1C的温度梯度下,每秒钟流入lcm2土壤断面面积的热量,使单位体积lcm3土壤所发生的温度变化。其大小等于土壤导热率与土壤热容量之比值。(P126127)59 .土壤热状况是指土壤热参数决定的土壤温度的周年变化情况。62 .成土因素:又叫土壤形成因素,是影响土壤形成和发育的基本因素,它对土壤形成发生影响或将影响土壤的形成.63 .双电层:当静电引力与热扩散相平衡时,在带电胶体的表面与溶液的界面上,形成了由一层固相表面电荷和层溶液中相反符号离子所组成的补偿电荷呈非均匀分布的空间结构,即为双电层。补偿电荷层可分为非活性补偿电位离子层和扩散层。64 .胶粒:土壤中矿物质胶体和有机胶体颗粒即胶粒
21、。(自己总结)66 .阳离子吸附:土壤胶体表面或表面附近的阳离子的浓度高于或低于扩散层之外的自由溶液中该离子的浓度。(P162-163)67 .专性吸附:土壤胶体以非静电引力作用对溶液中的离子的吸附作用,主要是化学沉淀、配位络合、化学键合等作用,使溶液中活性离子变成非活性离子。这种吸附作用称为专性吸附。与土壤胶体表面的基团形成配位化合物是专性吸附的主要形式之一。如被吸附的阴离子不是在扩散层,而是进入胶体双电层的内层,并交换金属离子氧化物表面的配位阴离子。68 .负吸附:电解质溶液加入土壤后溶液中阴离子浓度相对于胶体表面增加的现象。(P169)69 .盐基离子:土壤上吸附的交换性阳离子中的K+、
22、Na+、Ca2+、Mg2+等非致酸阳离子,在古典化学一般称之为盐基,故称为盐基离子,而H+、A13+与土壤的酸度有关,则称为致酸离子。(P165)70.潜性酸:吸附在土壤表面的交换性致酸离子被交换到溶液时显示出来的酸性。P17271.水解酸:是土壤潜性酸的另一种表示方式。当土壤用弱酸强碱的盐类溶液浸提时,因弱酸强碱盐溶液的水解作用,结果使交换程度比之用中性盐溶液更完全,土壤吸附性氢、铝离子的绝大部分可被Na+离子交换,再以NaOH标准液滴定浸提液,根据所消耗的NaOH的用量换算为土壤酸量。这样测得的潜性酸量称之为土壤的水解酸。72 .交换酸:在非石灰性土壤及酸性土壤中,用中性盐溶液如ImolK
23、CL或0.6molBaCl溶液浸提土壤时,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的铝离子和氢离子的大部分被浸提剂的阳离子交换而进入溶液,增加了溶液酸性,然后用标准碱滴定,根据消耗的碱量换算为交换性氢离子与交换性铝的总量,即为交换性酸量。73 ESP:土壤胶体吸附的交换性钠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率。是衡量土壤碱化程度的指标重耍指标。P17874 .Eh这种由于溶液中氧化态物质和还原态物质的浓度关系变化而产生的电位称为氧化还原电位,用Eh表示,单位为伏或毫伏。P18175 .土壤缓冲性P183狭义的土壤缓冲性是指土壤抗衡酸、碱物质、减缓pH变化的能力。广义的土壤缓冲性是指土壤容纳外来物质(包括酸碱、污染物、病源体、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壤学 考研 重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