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论文内容格式.docx





《大学毕业论文内容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毕业论文内容格式.docx(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2.1刖R当前世界各国每年都因火灾的发生造成大量的人员死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尽可能避免火灾发生的同时,也应尽量减少火灾所造成的伤害,采用防火涂料进行阻燃的方法被认为是有效的措施之一将防火涂料涂敷于材料表面,除具有装饰和保护作用外,由于涂料本身的不燃性和难燃性,能阻止火灾时火焰的蔓延和延缓火势的扩展,较好地保护了基材,从而为火灾扑救和逃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可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的损失对现代建筑中应用日益增多的钢结构也是如此。由于钢结构具有质量轻、强度高、施工方便等优点,正日益广泛地使用于大型建筑中。但是钢结构的耐火性能很差,极易导热,在自身温度超过540 C时,其机械强度儿乎全部丧失,此时
2、便会导致建筑物不能支撑自身质量而坍塌,从而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需要对钢结构建筑进行防火保护。而防火涂料涂覆钢结构表面,操作简单方便,防火效果显著,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装饰功能,已成为对钢结构进行防火保护最为常用的也是最为有效的方法川。本文主要通过锥形量热仪测量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的燃烧参数,观察燃烧现象并记录膨胀高度,从而得到不同配方防火涂料体系的燃烧特征,为研究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提供依据。1综述1.1防火涂料发展过程简介早在古罗马时代,就有人开始用木材浸涂醋和粘土浆来进行难燃处理。发展到近代,1873年,发明了在水性漆和油性漆中加人石灰,氢氧化钾,硫酸铝(矶)和普通盐作为保
3、护建筑的防火涂料。1884年,有人提出了以睇化合物作阻燃剂,到1936年才开始了卤素碳氢化合物混合使用,至今仍被广泛使用。1889年,人们提出用硼酸盐,1933年,有人提出使用硅。至此,都是无机非膨胀防火涂料。有人曾观察蛇被烧的变化情况,受启发而发明了以汽油、二甲苯之类的有机溶剂为分散介质的膨胀型防火涂料。1948年,Albi化学公司发明了关于膨胀型涂料的专利,1965年,美国孟山都公司开发出聚磷酸按,取代了原来使用的易水溶的磷酸盐,防火涂料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到本世纪50-60年代,由于石油危机的冲击,以水为分散介质的水溶性和水乳胶型膨胀型防火徐料得以长足发展。阻燃剂是防火涂料能起到防火作用的
4、关键组分。阻燃剂以化合物来分类,可以分为无机阻燃剂和有机阻燃剂两大类,其中无机阻燃剂使用率占60%以上也常用的阻燃剂见图l-lo卤素阻燃剂:氯化石蜡、十澳联苯酸、四澳双酚A等磷系阻燃剂:磷酸酷、亚磷酸酷、含磷多元醇等卤一磷系阻燃剂:磷酸三氯乙醛醋和其它卤代有机磷酸酯等无机阻燃剂: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硼酸锌、硼酸铝、三氧化二睇、氧化错、偏硼酸钢、氧化锌、碳酸钙、无机硅酸盐等阻燃剂脱水成碳催化剂传源)多元醇化合物:季戊四醇等膨胀阻燃剂成炭剂(碳源)V树脂:氨基树脂,环氧树脂碳水化合物:淀粉、葡萄糖发泡剂(气源)I L图1-1常用的阻燃剂Fig.1-1 Common fire retardant我国
5、防火涂料的发展较国外工业发达国家晚10年到20年,研究开发大致分三个阶段:1958年一1974年为寻求和初试阶段,1975年T984年为开创和初步发展阶段,1985年到现在为蓬勃发展阶段。60年代初,开始有酚醛防火涂料,过氯乙烯防火涂料和氯化橡胶防火涂料的生产,采用的阻燃剂是有机醋酸酯、氯化石腊、三水合铝等,这类涂料有一定阻燃效果,但不耐燃,不符合现代消防防火的要求。1965年,天津化工研究所开始了膨胀型防火涂料的研究,但未鉴定投产。1975年开始四川消防所开展了各类防火涂料的研究,先后研制了 PC60-1膨胀型乳胶防火涂料、G60-3过氯乙烯防火涂料、E60-1无机膨胀防火涂料。另外,广州制
6、漆厂于1986年研制出B60-70膨胀型丙烯酸乳胶防火涂料,1990年又研制出溶剂型J60-71膨胀型氯化橡胶防火涂料。1987年天津消防所开发了 FSF-1水性膨胀型防火涂料,以改性氨基树脂/丙烯酸共聚物和聚醋酸乙烯乳液为基料,它适用于铝结构件防火保护。1991年上海涂料公司研制出A60-31新型氨基膨胀防火涂料,其漆膜的热解气体属微毒性咒防火涂料发展趋势:总的趋势是随着整个涂料行业向“五E”方向迈进,即提高涂膜质量(Excellence of finish)、方便施工(Easy of application),节省资源(Economics)、节省能源(Energy)和适应环境(Ecolog
7、y)。目前,国外膨胀防火涂料中水性占75%,同时,在耐水性、装饰性、耐候性、降低成本等方面也取得进展。1.2 国内外关于钢结构膨胀型防火涂料的研究国外对于钢结构防火涂料的研究起步较早。从20世纪60年代起,西方发达国家就致力于钢结构防火涂料研究,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至今方兴未艾。西德研制出以多孔石墨、水玻璃等为主要成分的钢防火涂料;捷克以P-N-C体系为基础,加入氯乙烯聚合物开发出新型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芬兰研制出以磷酸盐、高炉渣等为主要成分的无机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日本开发出钢结构丙烯酸聚氨酯防火涂料。目前代表性产品主要有:英国NullifireTS605和P20,日本FR系列室内外钢结
8、构防火涂料,美国50号、Monokote, Albiclad钢结构防火涂料,加拿大A/D Firefilm,德国Herberts38320、38091系列,法国FOH钢结构防火涂料等。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德国为首的国际市场上涌现出超薄膨胀型防火涂料。该涂料粒度细、涂层薄、施工方便、装饰性更强,在满足钢结构防火要求的同时,也能满足人们的高装饰性要求。近年来,国外对水基超薄型钢结构防火涂料研究非常活跃,并有相关产品面市4我国对钢结构防火涂料的研究起步较晚。1984年四川消防研究所研制出第一种钢结构防火涂料LG钢结构防火涂料。随后,北京建筑材料研究所、北京建筑设计院、大连化物所等儿家单位先后推出
9、了STI-A、STI-BJG276和SBT钢结构防火涂料。1988年四川消防研究所和北京建筑防火材料公司共同研制出隔热效果好、涂层薄的LB钢结构防火涂料。1994年四川消防研究所推出的SCB超薄型防火涂料耐火极限达到2h以上,掀起了国内超薄膨胀型防火涂料研制、开发的高潮”膨胀型防火涂料是以有机材料为主,配以阻燃组分及填料等涂层受热时产生膨胀,其厚度为原涂层厚度的几倍到几十倍膨胀层阻止火焰的传播并具有隔热作用,对基材起到保护作用膨胀型防火涂料般所需涂层较薄,用于对钢材的防护,其性能优于非膨胀型防火涂料。防火涂料的分类方法很多,按照防火机理可分为膨胀型和非膨胀型;按照其涂层厚度可以分为厚浆型(厚度
10、850 mm)、薄层型(厚度37 mm)和超薄型(厚度43 mm);按照使用对象可分为钢结构防火涂料、预应力楼板防火涂料、电缆防火涂料及饰面型防火涂料。超薄膨胀型防火涂料耗材少、施工方便、装饰性极强,且防火效果十分优良。目前国内外对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配方研制,阻燃机理,传热特性等方面,对其燃烧行为及其与燃烧过程中热释放速率的关联性研究较少。1.3 膨胀阻燃体系1.3.1 脱水催化剂作为膨胀型防火涂料的关键组分,脱水催化剂的主要功用是促进和改进涂层的热分解进程,促进形成不易燃的三维炭质层结构,减少热分解产生的可燃性焦油、醛、酮的含量;促进产生不燃性气体反应的发生。曾经采用磷酸
11、氢二钱和磷酸二氢钱作为脱水催化剂,但由于它们具有较高的水溶性和较低的热稳定性,在70年代后期被淘汰。现在普遍采用聚磷酸镀(APP)、磷酸镂镁和磷酸三聚氟胺(MP),这些物质受热分解产生磷酸而对多元醇进行脱水。其中APP是一种优良的脱水剂,分子式为(阿4)+2依3+1,经红外光谱、31P核磁共振等分析,已证明其结构为一个没有支链的链状聚合物大分子,其聚合度一般在202000,含磷质量分数高达32%,超过已知所有含磷阻燃剂,而磷含量又是其起阻燃作用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APP具有很小的水溶性和较高的热稳定性。实验证明,磷酸、聚磷酸等的盐、酯、酰胺类物质,只要它在100250 c下能够分解产生相应的
12、酸,都可以作为脱水催化剂。因此脱水催化剂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其水溶性、热稳定性、磷含量和原材料价格等因素。1.3.2 炭化剂当涂层遇到火焰或高温作用时,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炭化剂脱水炭化形成多孔结构炭质层。炭化剂是形成三维空间结构且不易燃烧的发泡炭质层的物质基础,对发泡炭质层起着骨架作用。炭化剂的有效性,一方面决定于它的碳含量和羟基的数目,另一方面取决于炭化剂的分解温度。炭化剂中碳含量决定其炭化速度,而羟基含量决定其脱水和成泡速度。一般采用高碳含量、低反应速度的物质作炭化剂较为适宜。当采用APP作为脱水催化剂时,就应该采用热稳定性较高的季戊四醇(PE)或二季戊四醇(DPE)与之配用,否则不能形成理想
13、的膨胀炭质层;如选用淀粉作为炭化剂,则在APP热分解之前,淀粉早已分解并产生大量的焦油,故不能形成理想的膨胀体。炭化剂的加入量过大,会抑制炭质层的膨胀高度,但炭质层较为致密;加入量过低,又不利于炭质层的完整性和隔热性。因此炭化剂的用量要适量,一般其使用量要低于APPO1.3.3 发泡剂这类物质遇火受热分解放出不燃性气体(如HC1,NH3,H20等),使涂层膨胀形成海绵状炭质层。常用的发泡剂有:三聚氟胺(MEL)、双氟胺、氯化石蜡(CP)等。防火涂料中采用两种或多种发泡剂拼混,效果较好。例如,采用含氯与含磷化合物拼混,不仅可以从固相到气相广泛抑制燃烧的进行,而且由于氯、磷两元素间会产生协同效应,
14、燃烧时生成PC13, P0C13等化合物,在高温下为气体,其密度比空气大,可附着在底材表面而形成较均匀的覆盖层,将空气与可燃物隔开,从而达到抑制或阻止燃烧的目的。一般选取MEL为主发泡剂,而作为增塑剂的 CP以及作为脱水催化剂的APP ,也可以起部分发泡作用。1.3.4成膜物质e成膜物质与涂料的常温使用性、发泡率都有密切的关系常用的成膜物质有聚丙烯酸酯乳液、环氧树脂、醇酸树脂、氨基树脂、酚醛树脂、环氧一聚硫等。1.3.5填料填料的加人可使涂料着色并具有一定的遮盖力,并能改善涂层的物理性能。1.3.6助剂助剂的适宜的加人会在涂料生产过程、施工、产品质量和成本方面等产生良好效果。1.4膨胀阻燃体系
15、的膨胀过程膨胀型防火涂料中的膨胀型阻燃剂主要通过形成多孔泡沫炭层而在凝聚相起阻燃作用,此炭层是经历以下儿步形成的:(1)在较低温度(150C左右,具体温度取决于酸源和其他组分的性质)下,由酸源放出能酷化多元醇和可作为脱水剂的无机酸;(2)在稍高于释放酸的温度下,无机酸与多元醇(碳源)进行酷化反应,而体系中的胺则作为此酯化反应的催化剂,使酯化反应加速进行;(3)体系在酯化反应前或酯化过程中熔化;(4)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和由气源产生的不燃性气体使已处于熔融状态的体系膨胀发泡,与此同时,多元醇和酯脱水炭化,形成无机物及炭残余物,且体系进一步膨胀发泡;(5)反应接近完成时,体系胶化和固化,最后形成
16、多孔泡沫炭层。上述几步应当按严格顺序协调发生,整个过程如图b2所示。膨胀阻燃剂受热时,炭化剂在脱水成炭催化剂作用下脱水成炭,炭化物在膨胀剂分解的气体作用下形成膨松、有封闭结构的炭层(图3是膨胀型防火涂料反应前后形状示意图),该炭层可以阻止基材与热源间的热传导,降低基材的热降解速度,另外多孔炭层可以阻止气体扩散,即阻止热降解产生的可燃气体向外部扩散,同时阻止外部氧气扩散到基材表面。一旦燃烧得不到足够的燃料及氧气,燃烧的基料树脂及基材便会自熄。膨胀阻燃剂的效果取决于成炭反应,膨胀反应及炭层结构。图1-2多孔炭层形成过程示意图Fig.1-2 The sketch map of forming pro
17、cess of porous coal bed腓型防火源居反槌状0侬防火斛ffitE后标图1-3膨胀型防火涂料反应前后形状示意图Fig.1-3 The sketch map of shape of expanding type fire retardantcoating around the reaction(I)成碳反应成碳反应是指膨胀阻燃剂受热时发生无机酸与多羟基化合物的反应。以聚磷酸按和季戊四醇体系为例,APP(聚磷酸镂)和PER(季戊四醇)体系的成炭反应过程分几步进行。首先210c时APP长链断裂而生成磷酸酯键如下式:H N OnpIOonpIONho-h2cch2-oh+/Cho-h
18、2c ch?-ohho-h2c ch2-ohOP OH + c,8Jnh, ho-h2/ch2-op-oPONH4 Anh,失水和氨后,可以生成环状磷酸酯。反应最终产物的结构取决于初始 PER/APP的摩尔比。此外,PER在APP的作用下可能发生分子内脱水生成酸键。若继续升高温度,通过炭化反应,磷酸酯键几乎完全断裂,生成不饱和富炭结构。反应中可能有Diels-Alder反应,使得环烯烧、芳煌及稠煌进入焦碳结构。(2)膨胀反应膨胀反应是指膨胀型防火涂料中气源受热释放出不可燃气体使得成碳反应形成的炭质层膨胀成海绵状蓬松结构的反应。膨胀反应形成膨胀炭层的高度不仅取决于膨胀反应释放出气体的数量及成碳反
19、应形成炭质层的强度,还与膨胀剂的分解温度和脱水催化剂的热分解温度是否匹配有关,只有两者温度能很好的匹配才能达到很好的膨胀效果。如果膨胀剂的分解温度相比于脱水催化剂的分解温度过低,则在成碳前膨胀剂释放出的气体会沿着分子之间的缝隙逸出体系,导致起不到膨胀的效果。而如果膨胀剂的分解温度相比于脱水催化剂的分解温度过高,则由于成碳反应在先,在膨胀剂释放出气体时,成碳反应形成的致密的炭质层使得气体的逸出受到抑制,容易使得膨胀炭质层的孔隙过大,甚至破裂,更有甚者会使得炭质层脱落。例如尿素便不能与APP-PER体系很好地匹配。虽然尿素可以释放70%的气体,但它的分解温度(150-240C)相比于膨胀炭层(A即
20、-PER体系)形成的温度(280-320C)过低。而三聚氟胺(俗称蜜胺,英文简写MEL)则能与APP-PER体系很好的匹配,它在230-330C可以发生以下反应:2c3H6用 C6H9附1C6HbN10C6H3N9这些反应产物比蜜胺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挥发的蜜胺和聚合过程中产生的氨气都可以起到膨胀作用。此外,蜜胺和聚磷酸按在体系中会相互作用,蜜胺的热行为会发生改变,生成蜜胺焦磷酸盐和蜜胺聚磷酸盐,其热降解在650c 接近完成,形成可以稳定耐热到950C的白色剩余物。据推测,该剩余物为PN 化合物,以上过程都有蜜胺、水分和氨气放出。所以蜜胺磷酸盐不仅有膨胀作用,而且参与构造炭层。1.5 膨胀阻燃
21、阶段的阻燃机理含磷及氮的化合物很早就被人们用作阻燃剂,对它们的机理也研究得很早,最初发现用含磷阻燃剂处理的材料燃烧时可生成较多的焦炭,并可减少可燃性挥发物的生成量,且被阻燃材料的质量损失率大大降低,但燃烧时生成的烟量很大。目前,人们一般认为有机磷系阻燃剂可同时在凝聚相及气相发挥阻燃作用,但可能以凝聚相为主。(I)凝聚相阻燃机理这是指在凝聚相中延缓或中断固态物质产生可燃气体的分解反应而阻止燃烧。下述几种情况均属于凝聚相阻燃。a.阻燃剂在固相延缓或阻止聚合物的热分解,这种热分解可产生可燃性气体和维持链式反应的自由基。b.被阻燃固态物中加入大量无机填料,此类填料热容较大,它们既可蓄热,又可导热,因而
22、使被阻燃物不易达到热分解温度。c.阻燃剂受热分解吸热,阻止被阻燃物温度升高。工业上大量使用的氢氧化铝及氢氧化镁均属于此类阻燃剂。d.加有阻燃剂的聚合物燃烧时在其表面生成很厚的多孔炭层,此层隔热、隔氧,又可阻止可燃气进入燃烧气相,致使燃烧中断。膨胀型阻燃剂即按此机理阻燃。当含有磷系阻燃剂的高聚物经受高温被引燃时,磷化合物受热分解生成磷的含氧酸(包括它们中某些的聚合物),这类酸能催化含羟基化合物的吸热脱水成碳反应,生成水和焦炭,而磷则大部分残留在炭层中。含羟基化合物炭化的结果,在其表面生成石墨状的焦炭层,此炭层难燃、隔热、隔氧,可使燃烧窒息。同时,由于焦炭层的导热性差,使传递至基材的热量减少,基材
23、热分解减缓。此外,羟基化合物的脱水系吸热反应,旦脱水形成的气体又能稀释大气中的氧及可燃气的浓度,这也有助于使燃烧中断。再者,磷的含氧酸多系粘稠状的半固态物质,可在材料表面形成层覆盖于焦炭层的液膜,这能降低焦炭层的透气性和保护焦炭层不能继续氧化,有利于提高材料的阻燃性。(2)气相阻燃机理气相阻燃指在气相中进行的阻燃作用,即在气相中中断或延缓可燃气体的燃烧反应(一般为链式反应)。下述几种情况下的阻燃都属于气相阻燃。a.阻燃剂受热产生能捕获促进燃烧反应链增长的自由基。目前广泛使用的卤系阻燃剂及卤一睇协同体系是主要按此机理产生阻燃作用的典型实例之一。b.阻燃剂受热生成能促使自由基结合以终止链或燃烧反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毕业 论文 内容 格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