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语文模块十: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docx
《2022高考语文模块十: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高考语文模块十: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docx(7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阶梯现代文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本(含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考纲要求考点阐释明晰要求考纲 解读文中重要概念含意、重要句子含意的理解; 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语言特色的分析,文章结构的把握,中心意思的 概括;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 文本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评价;对文本所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的评价; 对文本某种特色的深度思考和判断;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 代精神的发掘;对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的探讨; 对文本中某些问题的探究并提出自己的见解。难度 指数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我们可以发现,浙江省高考对论述类、 实用类文本(含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考查呈现出如下趋势:、
2、从考纲、考情来看1 .命题紧扣考纲,始终围绕“理解词句、筛选整合、归纳概括、 分析探究”四个能力维度进行考查。2 .对“文中重要概念含意、重要句子含意的理解和文中信息的 筛选和整合”的考查,是重中之重。特别是“理解词句”这个考点, 考试频率非常高,几乎每年必考。3 .考试说明中明确对“语言特色的分析,文章结构的把握,中 心意思的概括”的考查,而“归纳概括”的把握和考查,以全息化的 方式融入相关考题中,因此也成了必考的要点。二、从命题特点来看1 .题量趋于稳定,主要以2道选择题加1道简答题的形式考查。2 .相较往年,近三年分值有所增加,从9分增至10分。3 .题型沿袭传统方式,主要从“理解词句、
3、筛选整合、归纳概 括、分析探究”几个角度设题。出现频率较高的题型是“理解词句、 筛选整合、归纳概括”,出现频率相对较低的是分析探究类题目。4 .在试题材料选择上出现变化,2018年浙江卷在阅读材料上首 次选用了非连续性文本,2019年继续选用非连续性文本。选材为实 用类文本,体现了对应用文本的重视。三、2021年高考专家预测1 .从所选文本的体裁看,2019年浙江卷考查了非连续性文本, 选文体裁为“调查报告+科普文章”的形式,考查了实用类文本阅 读。预计2021年的浙江卷在体裁选择上会采用“新闻+报告”或 “报告+科普文章”的形式。2 .从分值看,20172019年,连续三年,浙江卷的论述类、
4、实 用类文本题从原来的9分增至10分,变成了 “3+3+4”的分值分配 模式。预计2021年题量保持不变,仍为三道,分值为10分。3 .从考查形式看,会继续引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会沿用2018 年浙江卷选用多则材料的形式,可能会由三则文字材料或者三则文字 材料加一则图表材料组成,主要考查考生对多元化的文字材料、信息 图表的阅读理解和信息加工处理能力。4 .从题型设置看,浙江卷近几年都采用两道选择题加一道简答 题的形式进行考查。两道选择题围绕“理解词句、筛选整合”的能力 考查进行设题,分值一般为每题3分。简答题一般围绕“分析探究” 的能力考查进行设题,2018年、2019年浙江卷则紧扣“归纳概括
5、” 进行考查,难度有所下降,预计2021年的浙江卷会继续从这几个角 度进行设题。5 .从选材方向看,2021年的浙江卷在选材上会继续突出时代性、 时效性和实用性的特点,选材内容上会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高考现场“怎么考”真题启示真题速递感知体验一、(2019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材料:苗绣,苗族的刺绣。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楚绣,与湘绣汉绣同流 而异源。古代苗族妇女养蚕主要是为了获得制作刺绣使用的丝线。苗 绣主要用于装饰衣服,也用在裤脚和鞋面。在衣服上以栏杆形式围在 肩膀和袖口。黔东南苗族的盛装刺绣,衣饰部位不是栏杆形式。苗绣 针法有平绣、辫绣、结绣、缠绣、绐绣、贴花、抽花、打子、
6、堆花等 十几种,其中辫绣、结绣是苗绣中特有。辫绣是先将8根或12根同 色丝线编成“辫子”,然后再回旋缀于底布成花,多用于“男性之 衣”(“乌爸”)的盛装中,绣品风格粗犷凝重。结绣则将丝线在针头 挽数结,然后抽针,如此反复插满成花。苗绣图案多是鸟、鱼、花、 果子。在盛装的大型图案中,出现庞大、凶猛的动物,如龙、大象、 狮子等。龙在苗绣中有虫龙、水龙、牛龙等形态。黔东南苗绣图案中 的蝴蝶多被解释为与神话传说中的图腾有关。苗绣一般先在绣布上绘 或贴上图案。黔东南苗族妇女不直接在衣物上刺绣,而是先制成与装 饰部位大小相同的绣件,再缀到衣物上相关部位,这样方面便于操 作,也便于单独取下来保护或替换。(摘
7、编自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南地区卷)材料二:苗绣是苗族人的文化读本。从启蒙开始,苗族人就可以从苗绣里 学习生活常识,认识草木动物,学习纺线耕田,了解节日习俗,解读 神话、宇宙天体等,无所不可。乍看这本“书”,罗列的事物真不 少,率性随意,缺乏归纳,但如果仔细阅读,你便会发现,它所表现 的内容也都是经过了严格选择的,而且不乏思想深度。苗族先人把祖 祖辈辈获得的人生智慧,都隐藏在个个生动鲜活的苗绣故事中。苗绣一直无声无息深藏不露,20世纪后半叶逐渐被发现。有 趣的是,它被发现的时间与读图时代几乎同步,苗绣本身的艺术特质 和读图时代的美学趣味显然不谋而合。神秘的气息,独特的想象,呆 萌的造型,饱满
8、的情感,让我们惊叹相见恨晩。(摘编自解如光十指春风 绣千年,人民日报2019年2月23日)材料三:目前,民间手工技艺的主导传播形式多依托出版物或博物馆等相 对静态的媒介,传播途径单。实际上,民间手工艺的文化形态非常 丰富。以苗绣为例,其非物质文化形态至少包含三种:苗绣中的图案, 苗绣的针法和绣法,苗绣中承载的文化等。这些丰富的内容仅仅依靠 静态形式传播显然是不够全面和详尽的。尤其是苗绣的刺绣技法十分 复杂,无法仅仅依靠静态形式记录,借助摄像和三维动画等形式能更 好地记录和还原刺绣复杂的过程。另外,传承主体的口述记录也是非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传承的一种重要形式,利用视频记录显然比单纯 用文字记录
9、更为方便、生动、鲜活。移动互联网上灵活多样的数字化 观看模式可以改变传统出版物和博物馆等媒介相对静态和单一的展 示方式,观众能进行个性化的选择,深入、反复地观看自己感兴趣的 内容。(摘编自罗丹民间手工艺遗产基于移动终端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研究)1 .下列对材料中“苗绣”的相关理解,正确的项是(3分)() A,楚绣是苗绣、湘绣、汉绣共同的“祖先”,苗绣主要用于装 饰衣服,古代苗族妇女养蚕主要是为了获得制作刺绣使用的丝线。B,黔东南苗族的盛装刺绣部位特别,妇女先制成与装饰部位大 小相同的绣件,再将其以栏杆形式缀在肩膀、袖口、裤脚和鞋面。C.苗绣日常服饰的图案包括鸟、鱼、花、果子、龙、大象、狮 子等,
10、在表现刺绣对象时,苗绣呈现造型上的呆萌特点。D,苗绣这本“书”罗列事物看似随意,但实际上表现的内容经 过严格选择,不乏思想深度,苗族人从小就可以从中学习文化。【答案】D【解析】 A选项篡改文意,“楚绣是苗绣、湘绣、汉绣共同的 祖先”错误,由原文“苗绣,苗族的刺绣。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楚 绣,与湘绣、汉绣同流而异源”可知,是“同流而异源”,所以是不 同的祖先。B选项篡改文意,“再将其以栏杆形式缀在肩膀、袖口、 裤脚和鞋面”错误,由原文“黔东南苗族的盛装刺绣,衣饰部位不是 栏杆形式”可知,不可能“以栏杆形式缀在肩膀、袖口、裤脚和鞋 面”。C选项张冠李戴,“苗绣日常服饰的图案包括鸟、鱼、花、果 子、龙、
11、大象、狮子等”错误,由原文“在盛装的大型图案中,出现 庞大、凶猛的动物,如龙、大象、狮子等”可知,“龙、大象、狮子 等”是在“盛装的大型图案中”,而不是“日常服饰的图案”。故选 Do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 分)()A.苗绣中的些图案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如黔东南苗绣图 案中的蝴蝶多被解释为与神话传说中的图腾有关。8 .苗绣在20世纪后半叶逐渐被人们发现,主要是因为它与时 俱进,改变了自身的审美特质,契合了读图时代的审美趣味。C,苗绣的文化形态丰富,它的传播形式也应多样化,除了依托 传统出版物和博物馆等媒介,还可以借助移动互联网。D.借助视频手段记录和还原苗族刺绣
12、的复杂过程,是非物质文 化遗产保护性传承的一种形式,其优点是人们可以反复观看。【答案】B【解析】B选项曲解文意,“主要是因为它与时倶进,改变了 自身的审美特质,契合了读图时代的审美趣味”错误,由原文“有趣 的是,它被发现的时间与读图时代几乎同步,苗绣本身的艺术特质和 读图时代的美学趣味显然不谋而合”可知,苗绣并没有“改变了自身 的审美特质”,只是“不谋而合”。故选B。9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苗绣的另外两方面痔占 (4分、(1)图案:具有丰富的艺术特质。(2)针法和绣法: (3)承载的文化: 【答案】(2)种类多,技法复杂,还有两种特有针法(3)凝聚了苗族人祖祖辈辈的人生智慧
13、(或:是苗族人的文化读本) 【解析】(2)由原文“苗绣针法有平绣、辫绣、结绣、缠绣、 绐绣、贴花、抽花、打子、堆花等十几种,其中辫绣、结绣是苗绣中 特有“可知,苗绣在针法和绣法上的特点是:种类多,技法复杂,还 有两种特有针法。(3)由原文“苗绣是苗族人的文化读本”和“苗族先人把祖祖辈 辈获得的人生智慧,都隐藏在个个生动鲜活的苗绣故事中”可知, 苗绣在承载的文化方面的特点是:凝聚了苗族人祖祖辈辈的人生智慧 (或:是苗族人的文化读本)。二、(2017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社会传播过程要求至少有两个人。他们结成信息分享关系,共享 套信息符号。结成传播关系的目的是寻求信息、劝说、传
14、授、娱乐 或其他。目的不同,参与者的角色也不同。比如,追求娱乐的人愿意 “悬置怀疑”;预料对方会劝说的人将加强防范。然而,无论扮演什 么角色,参与者总是要根据自己的认知需要,调动各种资源和传播技 能,编制信息代码,将他编制的符号发送给对方。我们将这样的传播 行为称为A类传播行为。白纸黑字的符号可以长期保存,手势或面 部表情或讲出来的话则稍纵即逝。无论时间长短,在传播过程的某个 时刻,这些符号都独立存在,脱离了参与传播的双方。接受讯息的参与者,将根据自己的认知需要,调动各种资源和传 播技能,决定是否接受对方发出的符号。如果接受,他就按照他自己 的认知地图对这些符号进行加工。我们将这种行动称为B类
15、传播行 为。第二个参与者也可能要进行编码,这些编码多半是非正式的、无 意的,可能是面部表情,也可能是其他信号,表示有没有兴趣、是否 相信、是否理解等的信号;第一个参与者对第二个参与者的信号进行 解码,将其当作反馈。如果情况需要,第二个参与者还可能进行正式 的编码,发出这些符号,转而进行A类传播行为;反过来,第二个 参与者的A类传播行为又可能引起第一个参与者的B类传播行为, 如此等等,循环往复。换言之,任何讯息都不能直接引起一望而知的外显行为。如上所 述,讯息不像电流,电能沿电线流动,抵达灯泡,灯泡随即发亮。诚 然,有些反应嵌入本能,近乎自动;例如,听见汽车喇叭声,听 见“失火了”的呼喊,我们很
16、快就做出反应。然而,即使这些快速反 应也要经过一些中间步骤。首先我们要听到那样的声音,然后我们要 对它进行解释:“他是在对我鸣喇叭吗? ” “哪里着火啦?”外在符 号影响行为只有一个途径,那就是改变形势在他心中的印象。外来符 号到达时,如果接受者决定利用其中的讯息,他首先要加工这讯息, 加工的根据是他储存的形象;一般地说,产生的结果可能有几种:证 实既存的构想,稍许修正原有的界定,或澄清原来不清楚的地方。就 像改变信仰样,彻底改变原有观念的情况是极为罕见的。然而,改 变信仰的现象的确时有发生;同样,感觉突变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比 如,听说自己的房子着火时,脑海里对情况的感觉就会突变,迅速的 反应
17、就是必然的结果了。10 下列对文中A类传播行为和B类传播行为的解释最恰当的一 项是(3分)()A. A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编制信息代码并发送符号,B类传播 行为指参与者决定是否接受并加工对方发出的符号。B. A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调动各种资源和传播技能编制符号, B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根据自己的认知、调动各种技能接受符号。C. A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根据自己的认知需要和资源编制符号, B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决定是否接受并加工对方发出的符号。D. A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编制信息代码并发送符号,B类传播 行为指参与者根据自己的认知、调动各种资源接受符号。【答案】A【解析】根据文意可知,A类传播行为是参与者编制
18、信息代码 发送给对方;B类传播行为是参与者接受对方发送符号一接受符号 加工符号。B、C、D三项表述都不完整,题目要求选择解释最恰当 的项,故选择A项。5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项是(3分)()A.传播过程中的双方结成信息分享关系,第一个参与者是讯息 的传播者,第二个参与者是讯息的接受者;两者角色可以转换。B.劝说参与者和娱乐参与者,由于传播行为目的不同,扮演的 角色也不同,接受劝说者会加强防范,追求娱乐者会“悬置怀疑”。C.如果需要,传播过程可以循环往复,B类传播行为者可以转 为A类传播行为者,A类传播行为者可以成为B类传播行为者。D,接受者接受一些讯息,如汽车喇叭声、“失火了”的呼喊声,
19、 感觉会发生突变,不需要加工讯息,反应嵌入本能,近乎自动。【答案】D【解析】“不需要加工讯息”的表述错误。原文中的表述是 “即使这些快速反应也要经过一些中间步骤” “外来符号到达时,如 果接受者决定利用其中的讯息,他首先要加工这讯息”。6 .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4分)答:【答案】社会传播行为类型(A类传播行为与B类传播行为)。 社会传播过程特点(传播至少两人,角色可以转换,循环往复)。【解析】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先对选文的每一段内容进行一个 简单的概括,然后再把各段的内容按“合并相同内容,保留不同内 容”的方法整合归纳起来即可。选文的第一段讲的是社会传播过程的 基本要求以及“
20、A类传播行为”这概念相关的问题;选文的第二段 讲的是B类传播行为以及A类传播行为与B类传播行为相互之间可 以转换的问题;选文的第三段说明了任何讯息都不能直接引起外显行 为,必须经过些中间步骤,即两类传播行为。把这三段的内容进行 归纳整合,分点作答即可。阅卷现场样卷评分培养规范(2019高考浙江卷)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苗 绣的另外两方面特点。(原题见前面真题启示1)题目 剖析本题考查筛选和归纳能力。材料主要介绍苗绣的历史、作 用、针法、图案、制作等内容。材料二阐释苗绣是苗族人的 文化读本。材料三以苗绣为例阐述民间手工技艺的传播形式 可多样化。根据材料概括与题干提示,答案自然可定
21、位至原 文“苗绣针法有平绣、辫绣、结绣、缠绣、给绣、贴花、抽 花、打子、堆花等十几种,其中辫绣、结绣是苗绣中特有”, 据此可知,苗绣在针法和绣法上的特点是:种类多,技法复 杂,还有两种特有针法。再由原文“苗绣是苗族人的文化读 本”和“苗族先人把祖祖辈辈获得的人生智慧,都隐藏在 个个生动鲜活的苗绣故事中”可知,苗绣在承载的文化方面 的特点是:凝聚了苗族人祖祖辈辈的人生智慧(或:是苗族 人的文化读本)。考卷分准 高阅评标(1)种类多,技法复杂(1分),还有两种特有针法(1分) (2)凝聚了苗族人祖祖辈辈的人生智慧(或:是苗族人的文化 读本)(2分)高考 现场学生(1)形式多答案1 样,技法阅卷组打
22、分3.分得分理由该答案电工技法复杂复杂独特 (2)隐含了 祖祖辈辈 获得的人 生智慧独特”与参考答案中 “有两种特有针法”丕能完金匹.配.?故扣. 分学生 答案2(1)豺多 杼喊, 為対強窮豺:法 (2)黑舎為 話募人的 特带杷 生智慧阅卷组打分生分得分理由归纳概括到位2故得4 分答题 失误 总结1 .审题不精准考生答题时不审题盲目作答,或审题不精细准确,忽略题干 显性信息,更不注意揣摩隐性信息,匆忙作答,答非所问。2 .答案不精练考生答题时书写的答案看似很满,得分却很低,是因为大段 抄袭原文,却不注意信息整合与概括。3 .答案不全面考生答题时因界定不准答题区间,抓不准关键词句,而遗漏 要点、
23、偏离答题角度等。备考实际、怎么做新增特色题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学会整体阅读一夯实基础掌握技巧模块入门(一)掌握常识 非连续性文本成“新宠”2019年浙江高考文本阅读延续“报告+科普文章”式的非连续 性文本考查形式,选材从论述类文本变成了实用类文本、论述类文本 混杂,继续发出向全国卷靠拢的信号。2018年、2019年全国卷中多次采用了 “新闻+报告”式或“实 用文本+研究报告”式的非连续性文本考查形式。可见自从“新课标”公布以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将成为语文高考的新常态,预测 2021年的高考继续以非连续性文本考查的概率较大。因此,我们必 须重视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当然为以防万一,对论述类文本的复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高考 语文 模块 论述 实用 文本 阅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