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古代汉语考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笔记古代汉语考研.docx(5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代汉语笔记、填空: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 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 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 的字归在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笔 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I )、撇() 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 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至9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 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2、康熙
2、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 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 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 为证。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4、中华大字典 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 音。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 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注音反切,全部 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莫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年修订为“
3、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采用汉 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 城、沈颐,张相主编。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舒新城、陈望道主持。7、东汉许慎说 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宋代徐铉采用孙 慌唐韵校订过。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徐瀬说文解字注笺8、清代研究说 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朱 骏声说文通训定声。9、清代阮元经籍暮诂,一部专门收集唐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 韵母排列法,以平水韵韵一卷。还有清代刘淇助字辨略,何乐土古代汉语虚词通释。
4、 10、清代王引之经传释词(古声母排列)和近人杨树达词诠(注音字母),解释虚词。 11、近人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1953中华书局,研究诗词曲中特殊词语的一部专著。12、 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为主。单变复主要有三种情况:A、 换成完全不同的词。B、加上词头词尾。C、用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合成。13、单纯的复 音词,绝大部分是联绵字。文字学主要凭字形辨别本义。14、文字的创造时期,象形是最 基本的原则。15、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16、 押韵分为三种:A、句句押韵。B、隔句押韵。一般是奇句不押韵,偶句押韵。如诗经C、交 韵。奇句与奇句押韵
5、,偶句与偶句押韵17、诗经押韵主要格式:隔句押韵的句尾韵;首 句入韵而后隔句押韵的句尾韵。18、古韵指上古时代主要指先秦的韵部,现在被分为三十 部。诗经押古韵。段玉裁六书音均表、江有诰诗经韵读、王念孙诗经群经楚辞 韵谱19、注解古书开始于汉代。20、注解常见的情况有下列四种:A、释词。B、串 讲。把一句或几句连串起来讲解。C、通释全章大意。使文章的意义更为明确。21、常见 古书术语:A、日、为、谓之。被释词放于其后。不仅用来释义,且用于分别同义词或近 义词的差别。B、谓。被释词放于其前。以具体释抽象,或以一般释特殊。谓之,被释词 放于其后。C、貌。于动词或形容词后。被释词往往表示某种性质或状态
6、的形容词。等于 “的样子”。D、犹。释者与被释词往往是同义或近义关系。等于“等于说”。上面单纯 用于释义。E、之言、之为言。必然是“声训”除了释义外,释者与被释词有时是同音关 系,有时是双声叠韵的关系。F、读为、读日。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G、读如、读若。 一般用来注音。有时说明假借字。22、唐人为汉下其他古书注释。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 和张守节史记正义:唐代李善注和五臣注萧统文选。南朝宋裴松之的三国志注。23、郭象注和成玄英注庄子。24、如字,通常表示在特定的上下文里这个字要按照它本 来的读音读。有时个字下注“如字”,又注别的反切或直音,表明这个字在特定的下文 里传统有不同的读法。25、古书常常
7、有一字异读的情况。不同的读音往往表示了词义或词 性的不同。异读有时只是音调的差异,有时不仅是声调、词义上的差异,还有词性上的转 变。26、利用四声区别词义和词性,是汉语的特点之一。27、朱熹:周易本义、诗集 传、大学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中庸章句、楚辞集注等。28、清代 陈奂诗毛氏传疏、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刘宝楠论语正义、焦循孟子正义、 王先谦庄子集解、郭庆藩庄子集释。29、阮元为十三经注疏作校勘记。清代 王念孙读书杂志、王引之经义述闻、俞槌古书疑义举例。30、姚鼐古文辞类 卷把文章分为十三类。31、古代断句用“、”作为标志。语意未完而需要停顿的地方,点 于两字之间。句终在字的旁边。错误因
8、为三种情况:意义不明、语法不明、音韵不明。32、 诗经是赋的远源,楚辞是赋的近源。主要特点铺陈事物。33、明代徐师曾文体明 辨分赋为古赋、俳赋、律赋、文赋四种。A、汉代为古赋,又称辞赋。一般较长,多用 问答体的形式,韵文中夹杂散文,句式以四六言为主。B、六朝赋是俳赋,又叫骈赋。篇 幅短小,用韵。骈偶、用典,实际为押韵的骈体文。C、律赋,是唐宋时代科举考试所采用的种试体赋。押韵严格限制,由考官命题,出 八个韵字,规定八类韵脚,所以说韵律赋。甚至押韵词序、平仄也有规定。字数有限制, 不超过四百字。D、文赋,受古文运动影响而产生。中唐后,古文家的赋逐渐以散代骈, 句式参差,押韵随意。不重铺排和藻饰,
9、用散文方法写赋,贯穿散文的气势,重视清新流 畅,十分接近散文。34、赋的结构:前面有序,中间为赋后有乱”或讯”等。35、 古汉语的修辞方法:A、稽古:援引古人的事迹来证实自己的论点。叙述些历史事实, 有正反两面。B、引经:正面援引古代圣贤的言辞。E、代称。a、以事物的特征或标志 代指。如“二毛”。b、以部分代全体。如“风雅”。c、以原料代成品。如“鱼网”。d、 以具体代抽象。如丝竹”。e、以地代人。如彭泽”。f、以官代人,表尊重。如王右 军”。g、专名用作通名。如“扁鹊”。h、割裂式的代称。如“吞舟”。D,倒置,词序颠 倒为了修辞押韵。E、隐喻,没有比喻词。F、迂回,-种隐晦难懂的修辞手法。作
10、者不 直言,而转弯抹脚地说出。G、委婉,委婉曲折地把意思表达出来,外交辞令和谦词属于 委婉语。H、夸饰,种极度形容语、使语言增加生动性。36、唐后诗歌分为,古体诗和 近体诗,近体诗又叫今体诗,古体诗又叫古风。超过句的叫做排律。绝句分为古绝和律 绝。古绝一般只限于五绝。37、四言诗句式一般为二,五言诗为二三,七言诗为四三。38、 句句入韵的诗歌,因相传汉武帝作柏梁台,与群臣共赋七言联句,句句入韵,故名柏梁体。 如曹丕的燕歌行。39、文心雕龙?声律提到“声律”的问题,南朝沈约发明四声,写 作四声谱。40、三平调是古风的专用的形式,是古风的特点之一。律绝一般截取律诗的 首尾两联。41、清代戈载词林正
11、韵分为十九词韵部,用集韵的韵目。42、曲有南 曲北曲之分。北曲有杂剧和散曲。散曲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43、元代周德清根据北曲 写成中原音韵分平水韵为十九韵部。二、名词解释。1、直切:用同音字来注音,如 “根,音跟”。2、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个字的音,称为“某某切”或“某某反”(唐前), 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合声调,合称被注字的音。如“毛”,“莫袍切”。康熙字典用 此法。3、偏义复词:古代汉语中的种复音词,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 成,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而另个只是作为陪衬。如有缓 急,非有益也。”“缓急”指的是有急,缓”字无意义。4、本义:词的本来意义。
12、如, 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 5、引申义:从本义“引申”出来的,即从本义发展出 来的意义。,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引申意义是“朝着”、对着”。直接引申是 从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间接引申是由直接引申而再引申出来的意义,与本义为间接关系。6、假借义:如同朱骏声 所说是“本无其义,依声托字”,与本义不相。如解通邂(解逅即邂逅)。7、六书:许慎 的说文解字认为汉字形体的构造有六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只 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之法,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A、象形:把事物轮廓 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构成一个字,如日、月。B、指事: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 造
13、字方法。如上、下、本、末、亦、刃。C、会意: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 它们的意义组合成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常常是两个象形字的结合,如及。D、形声: 是由意符(也叫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的,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类别,如 江、沐。意符相同的形声字意义上大都合意符所标示的事物或行为有关。如贝与财物有关, 言与言语有关,心与心理有关。E、转注:说法不。F、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如“令本为“发号”的令,后来借用为“县令”的令。8,古今字:由于历史的发展,汉 字的演变,产生乐个新的字代表个字的个或者几个意义,分担那字部分的意义,那 么前个字为古字,新产生的字为今字。如“责”,
14、其“债务”等意义已经为“债”所替代, 但“责任”等意义担任着,故而两者为古今字。9、异体字:由于时间或地狱的关系,人们 为同一个词造出两个或更多的字来代表它,形成乐形体结构相差较大,意义完全相同,在 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换的字,如睹覩。10、简繁字:由于人们改革汉字,进行简化而产生 的现象,简化字要比繁体字的书写简单,笔画较少,往往是对一的关系,也有一对多的 情况。今天所用的许多简化字是历代相传下来的。如礼禮、气氣等。有些简化字和繁体字 之间词义毫不相干,因为同音而被采用。如后後、适適、征征、余餘。11、判断句:以 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为谓语,表示判断。在古汉语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而是在谓语
15、后用语气词“也”来帮助判断。如“董狐,古之良史也”。有时在主语后用语气词“者”表 示提顿。现代汉语中主谓之间一般用“是”。12、叙述句:以动词为谓语、叙述人或事物的 行动变化的句子。13、否定句:表示否定的句子。必须有否定词,古代汉语中否定词 可以是副词“不”、“弗”、“毋”、“勿”、“未”、“否”、“非”,可以是动词如“无”,可以 是代词如“莫”。14、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中有些词临时改变词性,如名作动、形容词作 如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作状语等等情况。如“秦师遂东”。15、韵母:指个音节中 除声母以外其他因素的总和,包括韵头、主要元音和韵尾。16、韵:只指主要元音和韵尾 (如果有的话)。1
16、7、诗韵:韵头不同而韵相同的字如干、满、南、叹可以互相押韵,这些 互相押韵的字放在同样的位置上就构成诗韵。18、韵脚:韵头不同而韵相同的字如干、满、 南、叹可以互相押韵,这些互相押韵的字放在同样的位置上就构成诗韵。汉语诗韵一般放 在句尾,习惯上叫韵脚。19、韵例:就是关于用韵的格律:什么地方用韵,什么地方不用 韵和怎样用韵。20,换韵:不一韵到底,中途变换成不同的韵押韵的押韵方式,交韵的情 况不是。21、天籁:民歌随口而唱,随口用韵,随时换韵的情况。22、叶韵:古人为了说 明诗经的押韵和谐,认为某字是改读某音,就是“叶韵”,或称“叶句”(叶,同“协”, 和谐之意)。23、叶音法:种应该否定的注
17、音法。古人认为押韵可以临时改变读音,以求 和谐,没有根据。24、双声: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如现代汉语中“珍珠”,“微妙”在先秦是双声。25、 叠韵:两个字的韵母相同,韵头不同也可以,如现代汉语中“光芒”。26、古音通假:古代 汉语书面语言里同音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或本有其字,或本无其字,借用同音近音 字表示,两个字本来形体不同,意义不同。如“蚤起”,蚤通早。27、三十六字母:传统认 为,有三十六字母,字母指声母,古代没有拼音字母,只好找出三十六个汉字作为声母的 代表,如见溪群疑等,反映了唐宋时期汉语声母系统的情况。而上古的声母现在研究为 三十二个,被分为牙音、舌音、唇音、齿音、喉音、半舌、半
18、齿。28、连绵字:由两个音 节连缀成义而不能分割的词,或有双声叠韵的关系,如玲珑、徘徊、参差,或没有,如娱 蚣、她婢,或同音相重复,如匆匆、津津。29、疏:由于时代的变迁,前人的注解已经不 再容易理解,出现了 种新的注解,作者不仅解释正文,还给前人的注解作注解,成为“疏”, 也叫正义”。十三经注疏中的诗经就是汉代毛亨传,汉代郑玄笺、唐代孔颖达等 正义。传指阐明经义,笺指补充与订正毛传的意思。30、十三经:周易、尚书、诗 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十三经注疏多为汉朝或魏晋人的注。31、衍文:校勘学 术语,简称“衍”,也叫“衍字”。用来指明古籍
19、中多出了文字的现象。如“汉水以为池,水字衍”。32、脱文:校勘学术语,简称“脱”,也叫“脱字”。用来指明古籍中脱落了 文字的现象。如“孔世家云:顽然而长”“孔下脱子字。33、韵文:指有韵的 文章,有完全的韵文,也有不完全的韵文。34、平水韵:隋朝陆法言的切韵分为206韵, 过于细,唐代规定相近的韵可以同用。南宋平水刘渊,将同用的韵合并,成107韵,后人 渐为106韵,被成为平水韵,一般叫“诗韵”。35、平仄: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 在诗和韵文中构成一种高低长短相互交替的节奏,即所谓的“声律”。阴平、阳平是平声, 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声。古代的入声现在转入其他三声中。36、黏:上联的对句和下联
20、 的出句的平仄类型必须是同一大类的。失黏:诗歌中不合乎黏的规则的现象。37、对:每 联的出句和对句必须是相反类型的。也就是对句的平仄对立。失对:诗歌中不合乎对的规 则的现象。38、孤平:诗歌中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个平声字。是律诗的大忌。39、拗句: 不依照一般的平仄的句子,即该用平声的未用平声,该用仄声的未用仄声。拗救:诗人对 于拗句,往往用“救”,就是个句子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则在本句或者对句的适当 位置,把该用仄声的字改用平声,以便补救。合起来叫作拗救。40、对仗:诗歌特别是近 体诗中,句法结构相同的语句相为对仗,这是正格。另外又一种情况,只要求字面相对即 词类相同,不要求句法结构相同。对
21、仗一般平仄相对。同类的词相对是工对。41、合掌: 一联对仗出句合对句完全或者基本同义,是诗家的大忌,叫做“合掌”。42、流水对:对仗 中的特殊类型。相对的两句之间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个意思连贯下来,也就是说出 句与对句不是两句话,而是一句话。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43、借对: 对仗中的特殊类型。个词有两种以上的意义,诗人在诗中用的是甲义,但是同时借用它的乙义或丙义,来与令一词相对。如“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取“寻常”本为“平常”之意,但又为古代测量单位,借对数目。44、填词:词初称为“曲 子词”,了解音乐的词人按照乐谱的音律节拍来写词,称为填词或倚声。45、词调
22、:本指 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后指把前人每种词调的作品的句法合平仄分别加以概括,从而建 立的各种词调的平仄格式。46、杂剧:种带科(动作)白(道白)的歌剧,唱词往往是 剧中人唱。只有套数,没有小令,一个套数称为折,全剧通常四折,有时加上一个楔子。 散曲:不是戏剧,没有科白,与词的性质相近。47、小令:散曲的种,等于一首单调的 词。套数:由两个以上的同一宫调的曲子按照一定规则连缀起来的套曲。48、赘韵:曲中 不必用韵的地方用韵。49、衬字:曲律中在规定的字数之外所添加的字,或者加在句首, 或者加在句中,但不能加在句尾。古代汉语笔记(古代汉语笔记(一)笔记古代汉语笔记,填空: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
23、要有三种: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 (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 入声17韵).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 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 横(一),直(I ),撇()四种或点,横,直,撇,折(l )五种依次排列.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 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至9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 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
24、和张自 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 三卷.释字体例先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3,王引之字典考 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 中华书局.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 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列法,沿用 康熙字典214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 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 炎,
25、黄秋耘.刘叶秋负责.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6,辞海 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宋代 徐铉采用孙恤唐韵校订过.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徐瀬说文解字注笺8,清代研 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9,清代阮元经籍暮诂,一部专门收集唐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 韵母排列法,以平水韵韵卷.还有清代刘洪助字辨略,何乐士古代汉语虚词通释.10, 清代王引之经传释词(古声母排列)和近
26、人杨树达词诠(注音字母),解释虚词.11,近人 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1953中华书局,研究诗词曲中特殊词语的一部专著.12,古代汉语以 单音词为主,现代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为主.单变复主要有三种情况:A,换成完全不同的词.B,加上词头词尾.C,用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合成.13,单纯的复音词,绝大部分是联绵字. 文字学主要凭字形辨别本义.14,文字的创造时期,象形是最基本的原则.15,隶书是汉字演变 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16,押韵分为三种:A,句句押韵.B隔句押 韵.一般是奇句不押韵,偶句押韵.如诗经C,交韵.奇句与奇句押韵,偶句与偶句押韵17,诗 经押韵主要格式:隔句押韵
27、的句尾韵;首句入韵而后隔句押韵的句尾韵.18,古韵指上古时代 主要指先秦的韵部,现在被分为三十部.诗经押古韵.段玉裁六书音均表,江有诰诗 经韵读,王念孙诗经群经楚辞韵谱19,注解古书开始于汉代.20,注解常见的情况有下列 四种:A,释词.B,串讲.把一句或几句连串起来讲解.C,通释全章大意.使文章的意义更为明确. 21,常见古书术语:A,曰,为,谓之.被释词放于其后.不仅用来释义,且用于分别同义词或近义词 的差别.B,谓.被释词放于其前.以具体释抽象,或以一般释特殊.谓之,被释词放于其后.C,貌. 于动词或形容词后.被释词往往表示某种性质或状态的形容词.等于的样子.D,犹.释者 与被释词往往是
28、同义或近义关系.等于等于说.上面单纯用于释义.E,之言,之为言.必然是 声训除了释义外,释者与被释词有时是同音关系,有时是双声叠韵的关系.F,读为,读曰.用本 字来说明假借字.G读如,读若.一般用来注音.有时说明假借字.22,唐大为汉下其他古书注释. 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和张守节史记正义;唐代李善注和五臣注萧统文选.南朝宋 裴松之的三国志注.23,郭象注和成玄英注庄子.24,如字,通常表示在特定的上下文里 这个字要按照它本来的读音读.有时个字下注如字,又注别的反切或直音,表明这个字在 特定的上下文里传统有不同的读法.25,古书常常有一字异读的情况.不同的读音往往表示了 词义或词性的不同.异读有时
29、只是音调的差异,有时不仅是声调,词义上的差异,还有词性上的 转变.26,利用四声区别词义和词性,是汉语的特点之一.27,朱熹:周易本义,诗集传,大 学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中庸章句,楚辞集注等.28,清代陈奂诗毛氏传疏,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刘宝楠论语正义,焦循孟子 正义,王先谦庄子集解,郭庆藩庄子集释.29,阮元为十三经注疏作校勘记. 清代王念孙读书杂志,王引之经义述闻,俞機古书疑义举例.30,姚鼐古文辞类 号把文章分为十三类.31,古代断句用”,作为标志.语意未完而需耍停顿的地方,点于两字之 间.句终在字的旁 边.错误因为三种情况:意义不明,语法不明,音韵不明.32,诗经是赋的远 源,楚
30、辞是赋的近源.主要特点铺陈事物.33,明代徐师曾文体明辨分赋为古赋,俳赋, 律赋,文赋四种.A,汉代为古赋,又称辞赋.一般较长,多用问答体的形式,韵文中夹杂散文,句式 以四六言为主.B,六朝赋是俳赋,又叫骈赋.篇幅短小,用韵.骈偶,用典,实际为押韵的骈体文. C,律赋,是唐宋时代科举考试所采用的种试体赋.押韵严格限制,由考官命题,出八个韵字, 规定八类韵脚,所以说八韵律赋.甚至押韵词序,平仄也有规定.字数有限制,不超过四百字.D, 文赋,受古文运动影响而产生.中唐后,古文家的赋逐渐以散代骈,句式参差,押韵随意.不重铺 排和藻饰,用散文方法写赋,贯穿散文的气势,重视清新流畅,十分接近散文.34,
31、赋的结构:前面 有序,中间为赋,后有乱或讯等.35,古汉语的修辞方法:A,稽古:援引古人的事迹来证实自 己的论点.叙述些历史事实,有正反两面.B,引经:正面援引古代圣贤的言辞.E,代称.a,以事 物的特征或标志代指.如毛.b,以部分代全体.如风雅.c,以原料代成品.如鱼网.d,以具 体代抽象.如丝竹.e,以地代人.如彭泽.f,以官代人,表尊重,如王右军.g,专名用作通名,如 扁鹊.h,割裂式的代称.如吞舟.D,倒置,词序颠倒为了修辞押韵.E,隐喻,没有比喻词.F,迂 回,种隐晦难懂的修辞手法.作者不直言,而转弯抹脚地说出.G委婉,委婉曲折地把意思表达 出来,外交辞令和谦词属于委婉语. H,夸饰
32、,一种极度形容语,使语言增加生动性.36,唐后诗歌 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又叫今体诗,古体诗又叫古风.超过八句的叫做排律.绝句分为 古绝和律绝.古绝一般只限于五绝.37,四言诗句式一般为二,五言诗为二三,七言诗为四三. 38,句句入韵的诗歌,因相传汉武帝作柏梁台,与群臣共赋七言联句,句句入韵,故名柏梁体.如 曹丕的燕歌行.39,文心雕龙?声律提到声律”的问题,南朝沈约发明四声,写作四 声谱.40,三平调是古风的专用的形式,是古风的特点之一.律绝一般截取律诗的首尾两联.41,清代戈载词林正韵分为十九词韵部,用集韵的韵目.42,曲有南曲北曲之分.北 曲有杂剧和散曲.散曲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
33、43,元代周德清根据北曲写成中原音韵分平 水韵为十九韵部.古代汉语、语法:(一)词法虚词:古代汉语中一个字形代表几个不同的虚词。实词1.虚 词:(1)以代词用法为主的虚词:以代词用法为主的虚词:以代词用法为主的虚词之代 词:人称代词相当于“他”:爱公孙段,欲立之.相当于“你”:谏而不入,则莫之 继也(那么你之后就没有人再.继续了)相当于“我”:幸来告语之.指事代词“这” 之二虫,又何如。:.助词 之子于归。(这个姑娘出嫁了).介词,连词:“的”:民之主也:以君之力,不能毁魁父之丘。.(这样的) 云梯之械(这样的)。.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虽我之死,有子存 焉。.寡人之于国也。.
34、“之”字本意:至U(某地)去其相当于“之+的”代人,作定语:其妻归,告其妄.代 物:问其主.代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主谓结构的主语:而观其辟人也.作 语气词表示委婉的语气:吾其还也(我还是走吧).表示推测的语气:民其无知也(百 姓大概无知吧).增加反问的语气:如之何其废之.表反问“难道”:一之为甚,其 可再乎. “其”字本意:箕是代词,代前边出现的人,事:闻君行圣人之道,是亦圣人 也(这).(译作:这、这个、这样的)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和这 个相反).天下皆是也(这样的).作指事代词:是岁大旱(这);居是邦也(这个).现 代汉语中,“之”“其”“是”作为代词已不用了。、者
35、所殊代词,不能单独充 当句子成分者代词名词+者(复指代词),就是指代名词本人:陈涉者,羊城人也.动词+者,指示发 出动作的主体,者字词组表示假设语气“的话”:不然者.表示疑问语气“呢”: 何以得擅许秦者?.放在句尾和“也”连用:而非邦者也(哪里见过五六十平方里的 小国不.算是国家呢?)语气词所所只能+动词或动词性词组,表示动作所涉及的对象:所读者(所读的书).所仰望 而终身也.吾先子所畏也.欲以所事孔子,事之. “所以”(所凭借的原因):故 今具道所以.未见所以敬王也(没有见到你所用来尊敬王的表现).或日(有人 说).如或知尔(如果有人了解你).否定性不定代词:天下莫不闻.莫不中音 (没有哪个
36、声音不符合节拍).善莫大焉(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都有副词用法或 (作状语,表不肯定).:或者不可乎(也许不行吧)今者或是之亡矣(大概).莫 (表否定):民莫有斗心(老百姓没有抗争的决心).焉 诸都是合音词“于之”“于 是”,“之于”“之乎”,“于之”“于是”,: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让子路在 这儿问路).不复出焉(于之)(不再从这儿出去了).善莫大焉(于之).语气 词用法:在句尾:于我心有戚戚焉.则就木焉(就和死差不多了).或、莫都是不定代词或莫焉诸在句首:焉有仁人在立,罔民而可为也?. “之于”:投诸渤海之尾.“之乎”: 有诸?(有这件事吗?).孰:指事,指大 安:指地方。沛公安在(在哪
37、).孰、何、安、胡、曷代词,“什么”何:何事。敢问何谓也(指的是什么).(2) 都有介词用法的虚词都有介词用法的虚词以以介词用法为主:以五于步笑百步(以:助词,译作“凭借”。和“五十步”组成介 宾.(名词+以+动词)构,作状语)树以青槐(介宾结构,作补语).树之以桑(把 桑树种在这).连词(可以连接词、词组、句子):夷以近(而)(动词+以+动词).越 国以鄙远:连接目的.以其无礼于晋:连接原因.为介词:以天下与介宾人易,为天下得.介宾人难动宾动宾如姬父为人所杀(被,介词).连词:为其老,强忍(因为)出令日:.“为我 葬”(如果要葬我的话).秦为知之(如果,连词).与介词(两者间不并列): 公与
38、之语(“公”“之”地位不平等,所以与”是介词,、“跟”).子厚与设方 计(介词,给).与人耕佣(介词,被).连词(两者间并列):吾与汝毕平险(“吾” “汝”地位平等,所以“与”是连词)、.于:介词,引出时间、地点、行为主动者, 表示被动:历试于天下(在);伤于矢(被).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比)(不 要希望百姓比邻国多).乎介词:固先乎吾(相当于“于”,在).吾尝疑乎是。.(对 这种说法表示怀疑)语气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句尾表语气,反问句).其然乎, 其不然乎(表疑问句).(3)以连词用法为主的虚词而连词:并列:美而艳.偏 正:楚晨压晋军而阵.连接主谓:假令晏子而死.人而无信.代词:夫差,
39、而忘越王 之杀而父乎?.(作主语)(作定语)以吾一日长乎而().“于”则连词顺承:闻言则大愧.并列:横则秦帝,从则楚王(用在对举的并列复句中).(就) 转折:则国家多难,是以不获(然而).欲速则不达.假设:五日不雨则无麦(那么).谏 而不入,则子继之.条件: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就).副词:此则人心之变也(就是)此则岳阳楼 之大观也(就是).然连词,“然而”.:然郑亡(4)以副词用法为主的 虚词表范围:俱、皆、悉表否定:不、无(5)语气词表判断也,矣;邪表否定 莫,不,弗,无2.实词(1)名词充当状语名词充当状语(放在动词前,表状态, 工具)名词充当状语一狼犬坐于前(像狗样).豕人立而啼(像人
40、样).其后楚 日以消(一天天的).(2)动词的特殊意义动词的特殊意义被动有标志(“于、 见、为、被”是标志).:伤于矢(被箭射伤)如姬父为人所杀(被人杀了).无标 志:如姬最幸(最被宠幸).自子厚之斥(自从刘子厚被贬斥).窃钩者诛(被杀), 窃国者侯(被封侯),.使动求也退,故进之(求很谦让,所以使他进).晋 侯饮赵盾酒(晋侯让赵盾喝酒)朝饥谁饱(早晨饿了,谁使你饱).走芝卯(使芝卯 逃跑)王辟左右(王让左右避开).其它动宾关系而誓之曰(向他发誓说).邮 夏御齐侯(邮夏为齐侯赶车).指王翳曰:“此项王也”(指着项羽对王翳说:“这 是项王”).宾补不分死名于首阳山(作宾语)(在首阳山上为名而死)
41、星罗棋 布(像星星一样).云朵响应(像云一样).表疑问耶表感叹哉弗:“不 +之”晋人弗许(不许他).弗:吾弗知齐其为陈氏矣.3.词类活用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A.一般动词:皆肘 之(都用肘去推他)肘:名词,活用为动词做谓语,译作用肘推.今京不度:符合制度.衣 冠而见之:穿好衣服,戴好冠.B.使动(让“宾语”成为“名词”那样的人或物): 尔欲吴王我乎?(你想使我变成吴王吗?).哀公臣仲尼(哀公使孔子成为臣下).C.意 动:吾闻而药之也(把当成药).(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A. 般动词:诸侯以公子贤,多客(有很多客人).主之所贱(主人所看不起的).B.使 动:以愚
42、黔首(使百姓变得愚笨).足下深沟高垒(使沟深,使垒高).C.意动: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认为鲁国变小了).伯夷丑周(认为周朝丑陋).(3)数词活用 为动词(数词后面带宾语,活用为动词)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后面带 宾语,活用为动词)虽四三皇而六五帝(三皇变成了四个,五帝变成了六个).二三 其德(数次改变自己的品德).一天下.(二)句法1.词序(宾语的位置)宾语前 置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疑问代词作宾语。吾谁欺,欺天乎?(欺谁).吾实 不才,又谁敢怨?(敢怨谁).沛公安在?(在安,在哪里).王者孰为(为孰,为谁) 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时,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时,前置许子奚为不自识?(为什
43、么).百 姓足,君孰与不足?(和谁).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否定句的标志“否定句的标志“不,无,莫”居则曰:“不吾知也”(不 知道我).我无尔虞,尔无我诈(我不欺骗你,你不欺骗我).用“之”“是” 复指宾语,之”“是”和宾语一起前置复指宾语,、“、生死而肉骨:让死而生,让 白骨长肉唯余马首是瞻(只看我的马首).父母惟其疾之忧(只担心他的病).子 是之学(之复指是).2.省略(1)动词(谓语)的省略动词(谓语)动词(2)主 语省略主语省略对话中可省(古今一致)(3)介词宾语的省略介词宾语的省略介词 宾语“是”复指“余马首” “之”复指“其疾”先君之好是继.姜氏何厌之有
44、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承前省:我走进教室,坐在位子上蒙后省:没赶上车,所以我迟到了子厚与(之)设方计(子厚给他想办法)必以(之)分人(4)兼语省略兼语省略子 产使(人)坏馆之垣而纳车马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之)滋蔓3. 一些固定结构些固 定结构(1) “如何” “奈何” “若何” (2) “何以为” “何为”例: 何辞为(为什么要告辞?) (3) “无以” “有以”例:无以为报(4) “不亦 乎? ” “得无乎? ” “无乃乎? ” (5)孰与:表比较二、词汇(一)构词法(古 今的不同)古今汉语构词法的不同古:单音词为主今:双音词为主例:1.地方千里 (地:地方:方:方圆)2.鞠
45、躬(鞠:弯曲;躬:身体).3.虽然(虽:虽然; 然:这样)4.是矣(是:因为:矣:这样).例:不亦乐乎?例:(项羽)孰 与君少长:项羽和你比谁大谁小(有可以用来)吾必有以重报无以为江河难道不是 吗?反问句不也是吗?该不会何哭为?何以兵为(为什么要动武呢?)(没有可以 用来)为什么?例:奈之何奈君何如宋王何拿怎么办?对怎么办(使纳) (于之)(一定要把它们分给别人)5.衣裳(衣:上衣;裳:下衣)6.与时消息(消:时间;息:增长、消亡).(-) 古今词义的异同叔古:排行老三;“九月叔苴”.(捡拾)今:叔叔使理劝:鼓励 扫除:打扫道路 行李)让:“公使让之”.(责备)再:“三年再会”.(三年 里见了
46、两次).瓦:女儿(弄瓦之喜)季:“此季世也”(这是最末的世代了)行李:使者(使吏党:乡党亲族毙:扑 倒;倒地抢:“以头抢地”.(碰撞)是亦圣人也:是:代词,这。也:表判断句,是功劳;功:强调结果。劳:做了,但 不一定有结果。(三)基本意思的改变足:小腿走:跑股:大腿亡:逃亡涕:眼泪脸: 凝骨那一块儿牺牲:指祭祀用的牛、羊、猪三牲氓:居无定所的人(四)义项的增加或减少1.增加:被:“被子”信:“诚实”被动含义书信从 上到下的运动齿:门牙“笑人齿缺日狗窦大开”所有的牙掉:摇动,转动(“尾大不掉”尾巴大,摇不动)2.减少:田土地:“而分宋魏 之田”种田:“田之”打猎:“焚林而田”坟坟头水边的高地树:
47、种植(五)词 义的确定本义:造字之初的意思所有髙出来的名词:田地名词:坟头贫穷大:“坟首”(大脑袋)名词:树木穷:走投无路“穷则独善其身”引申义:后 来发展出的意思假借义:见下面“六书”中“假借”(和字形毫无关系)三、文字(主要要掌握汉字 的表意法)(一)汉字的形体结构“六书”(汉字的造字法)象形(独体字):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抓特点。日,月,羊,牛,草指事:朱,亦, 高会意(会合两个都表意的字,单独哪部分都不发音,会合意思):休,杳,旦形声(一 半形,一半声):江,河,湖,海转注:假借:亦腋,其箕,之(原表示庄稼向外长) 而、尔、耳(尔:本无其字,按声音借“你”来用)(注):形声字:不能用现代音考究,古今音发生了很大变化 例:入声字,普通话已 没有了(p、t、k结尾的字)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 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 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起,部首 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笔划相同时,在按起 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丨)、撇()四 种或点、横、直、撇
限制150内